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5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寿州八景

[复制链接]

2656

主题

2806

帖子

944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4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2-10 01:45: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寿县,古称寿春、寿阳、寿州。古寿州依山傍水,襟江带湖,地灵人杰。八公山、淮水、古城墙等名胜古迹是寿地永不湮灭的风景。几千年来,州人将寿域风景名胜加以挖掘整理,把最具典型意义的八处风景筛定为寿阳八景。宋元以来,名胜之地多以四言句列称,其景物为八景,并载入方志而传誉后世。八景反映了一方自然与人文的独特风貌,是古人审美认识的结晶,是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名片。八景做为一方名胜,也是文人雅士们诗文画卷的重要题材。
  寿州山水得天地光华,享沐风雅,孕育出她特有的壮美与神奇。寿阳烟雨、硖山晴岚、西湖晚照、东津晓月、八公仙境、三茅古洞、珍珠涌泉、紫金叠翠,这八景皆为画境总是诗情。寿阳八景,景色各异,展现了楚山、淮水、古城的迷人丰姿。自2000多年前的春秋时代开始,寿州风物即出现于名人笔下,作为寿州文化积淀之寿阳八景,历代文人或寄情山水多次游历,或诗性博发极尽歌咏之能事。
  一、 寿阳烟雨
  寿阳襟江带河,青山列屏,淝水绕城。泊岸柳舞,枝头莺鸣。东郭之湖,三春九夏,红荷覆水,锦鳞戏波。早春二月,平野烟起,长空线落,雨潇潇雾霭霭。登百雉之楼,锦册漫览,雅曲轻弹。俯看街衢巷陌,碧瓦滴翠,飞阁流丹。店旐舖幌,临街参差,斜风细雨,熙来攘往。骋目淝陵,山色空濛;佳气扶舆,萃于一脉。烟雨山水城,千载名都,万钟风情。“几回凭眺难收拾,仿佛王维画里诗”,“楚山重叠矗淮濆,堪与王维立画勋”。先贤在烟雨寿阳留下了他们游历的足迹,也留下了他们隽永诗章。现代已故诗人朱鸿震曾作《寿阳烟雨》诗:“十万人家共起居,金城无恙古今余。杏花巷陌春烟润,杨柳楼台夜雨虚。山带云纱青作枕,水含天韵碧成渠。地灵向是多才俊,代有明珠照五车”歌咏寿阳烟雨。

(赵 阳 摄)


  二、 西湖晚照
  人们常把西湖与美景连在一起,而以“西湖”名者,又非一地、两地。西湖晚照在寿县城西门外,古称尉升湖。据志书记载,寿西湖“周六十里,淮水涨则成巨浸”、“水集则淮淝合流数十里”,潴水成湖。每当夕阳西下,信步城头,放远望去,远山透紫,岸柳披红。苍苍蒹葭,白鸟一行。西湖之上,渔歌互答;汀洲侧畔,牧笛弄晚。极浦钓翁把杆凝神,已是境界中人;夕阳影乱,却是野樵荷担归来。宿鸟西飞,衔去斜晖一缕;清风拂过,送来楼头轻歌。暮色渐至,婀娜西湖,辉映出古城万家灯火。清人周方升《西湖晚照》诗云:“湖畔湖明淑气融,流光荡漾水天空。影拖岸柳连波绿,晴醉汀花逐浪红。两两渔舟催晚景,声声牧笛送春风。行歌人向长堤出,远岫参差淡霭中。”建国后治理淮河,筑起了寿西淮堤,把一片泽国改为良田。1952年成立国营寿西湖农场。如今寿县西门外,麦浪滚滚,稻谷飘香,已成为米粮仓。西湖晚照成了人们美好的记忆。


(林 伟 摄)

  

三、 东津晓月
  东津渡在寿县东门外4公里处,旧名“长濑津”,为淝水入淮要津,自古繁华。舟楫南来北往,车马东去西行;商贾云集,万货咸备,茶楼酒肆,乐奏宫商,一派繁荣景象。淝水之战时,刘牢之夜袭洛涧,前秦大将梁成被杀,全军溃败,晋军追击至此,与秦军形成对峙局面。旧有一桥,名曰“淝桥”,因在淝水得名。岁月沧桑,淝桥已毁,解放后在此附近建一座现代化桥梁,沟通寿县、淮南市。拂晓漫步桥上,东岸百里煤城灯火通明;北望群山起伏,排排农舍,郁郁葱葱;回望寿县古城灯火闪烁。晓月临空,桥下碧水悠悠,波光粼粼,渔火点点,如置身于一幅山水画中。夜阑人静,石桥高卧,扁舟横眠。东山之上,冰轮转腾,朗朗乾坤,如沐清泉。远村鸡啼,惊起水浦飞鸿;微风徐来,抖落岸柳珠露。群山淡墨浮动,城廓乌龙一条。晓气浸润,野芳沁脾;水中举棹,平畴初耕。回首长空,依稀晓月,已渐隐晨曦之中。


(林 伟 摄)

  

四、 珍珠涌泉
  珍珠泉位于寿县城北2。5公里处。据清《凤台县志》和碑文记载,泉与地平,一五波浪,若人至其旁,大叫则大涌,小叫则小涌,若咄之,涌弥甚,又名咄泉。《重修珍珠泉碑》则描绘:“泉散出如珠,游人坐石上,戏拍掌作响,或以足顿地,益应声累累然不绝如珠,俗称珍珠,肖其行也。”原有亭阁已倾圮。清同治七年(1868年)安徽巡抚吴坤修重修珍珠泉,建亭、台、假山、石桥和房舍20余间。1931年军阀混战,珍珠泉建筑再度毁于兵燹。珍珠泉是八公山的精灵。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出一片天籁。长林高柯之下,一鑑清泉,汩汩涌出如串串珍珠,日可万斛。若闻人声,泉涌益欢。其水淳澄,不容垢污。游赏者莫不称奇。有兴酣情痴者,竞倚栏探首,以为泉底有万斛珍珠,俯掬可得。吴坤修所书“珍珠泉”三字嵌于石墙内。民国三十七(1948)年,寿县县长高瞻在碑旁刻“珍珠尽洗贪污气,淮水长流正义风”楹联。明人刘永准曾作《珍珠泉》诗:“ 衰柳残蒲郭外田,西风晴日景堪怜。香浮雀舌庐山茗,甘涌珍珠淝岸泉。 黄歇豪华尘土外,谢玄事业水云边。 寿春太守刘伶侣,长啸高峰一惨然。”暮春新霁,风物清和,夜游珠泉,尤多佳趣。“横铺万点珠光沸,倒泻三更斗柄悬”,一池珠玑同满天繁星比光竞美。清清灵脉发,闪闪珠光浮。伴着冰弦低语,对月起舞,放浪形骸,一腔情怀任挥洒。这里是清幽之地、名胜之区,“习静者乐棲之,而耽情游览者亦往来不绝耳”。


  

(赵 阳 摄)

五、 紫金叠翠
  明《嘉靖寿州志》载,紫金山在“州东北十里,古传山有黄金色,故名”。相传系淮南王刘安与八公埋金处。《云林石谱》:“寿春府寿春县紫金山石琢为砚,甚发墨,扣之有声”。荣宝斋誉其“集石坚、润泽、发墨于一体,且细腻如玉,抚之如童肤”。学者又诗赞“踏遍青山割紫云,雅士还向皖寿春”。紫金石砚自古即为文人所珍爱。
  紫金之山,重峦叠翠,遥拥峥嵘,高柯负日,长林插天。朱轮映射,群颠披紫。叠嶂千寻,百丈老藤缠岩绕岫;长溪三迭,盘峰溅石映碧流白。茂林修竹深径樵歌,曲涧水鸣雅音徕鹤。缥缈钟鼓,佛阁檐下老衲漫引针;云依松顶,时听枝头小禽哺子声。烟岚触处,亦仙亦佛。山麓淝水似练缓缓西流,远山近水,交相辉映,身临其境,飘飘欲仙,令人流连忘返。清人傅以叙到此作《紫金叠翠》诗一首:“层峦绕郭列云屏,几曲参差对晚汀。晴有雨痕留石色,日随岚气变山形。一条微界飞流白,万木都归积霭青。延瞩待寻轩豁处,闸皋重葺画凉亭”。


 

(赵 阳 摄)

 

六、 八公仙境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当年刘安与八公仙升紫霄,“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八公仙山声名远播。及至秦晋淝水之役,“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仙山又以名战远闻。南朝齐诗人谢朓曾做《和王著作融登八公山》“二别阻汉坻,双崤望河澳。兹岭复巑岏,分区奠淮服。东限琅琊台,西距孟诸陆。阡眠起杂树,檀栾荫修竹。日隐涧疑空,云聚岫如复。出没眺楼雉,远近送春目。戎州昔乱华,素景沦伊谷。阽危赖宗衮,微管寄明牧。长蛇固能翦,奔鲸自此曝。道峻芳尘流,业遥年运倐。平生仰令图,吁嗟命不淑。浩荡别亲知,连翩戒征轴。再远馆娃宫,两去河阳谷。风烟四时犯,霜雨朝夜沐。春秀良已凋,秋场庶能筑。”八公仙山,南参差而望越,北逦迤而怀燕。层岩回互,云聚翠岫,藏雾含阳,万千气象。南崖松声总是清心耳,北壁瀑落可以涤尘俗。岩壑闲远,水木清华。取东谷甘泉,煮西麓香茗,拂花弄琴,物我两忘。放浪其间,如临太虚妙境。明代州人刘之治做《八公山》诗:“五陵年少赋淹留,秀岭空蒙蜡屐游。石带清霜群壑冷,林飞红叶万山秋。昏钟飘渺僧归寺,残照苍茫客倚楼。戏上高台多寂寞,樵人指点说峰头”。清代诗人潘思牧也有诗赞八公山景:“翠崖重叠白云中,楼阁参差竹木丛。随处停车依石径,晚来树树落霞红”。

(林 伟 摄)


  七、茅仙古洞
  在寿县城西北5公里处有三茅古洞。《名胜志》记载,“硖石山有茅仙洞,相传茅君寓此”。有真假两洞,真洞系天然形成,愈行愈窄,深不可测;假洞为人工所造,仅起陪衬作用。据传,西汉年间,居士茅衷、茅盈、茅固三兄弟,无意仕途,遍游山水,以访仙道。衷先至此开创基业,盈、固俩兄弟随后寻踪而来。于洞侧筑庵建亭,起名茅仙洞。高耸的三峰山临淮矗峙,近水的一边,陡壁千寻,几株老树从岩缝里挺出,躬身探向水面的上空,彰显着她的苍古与力量。岁月流逝,茅仙洞几经兴废。1935年道家苏理纯、苏宗善到此化钱修庙,改名“清天观”,寿州书家汪以道书“清天观”三字匾额。依山而建的道家“三清观”和三峰山上的茅仙古洞,象是置于世外的清虚地,闪透着灵光,飘弥着仙气。古人有诗纪其胜:穿石梯松踏众芳,翘高偎险入仙堂,灵岩有瀑晴疑雨,古洞无风暑亦凉。进入洞中,仙风道气扑面而来,顿感神爽气清。三清观内,亭台参差,“晚霞添枫色,歌清杂罄声”,超尘的三茅仙君,享受着人间的永续香火。步入拱门,一条曲径延至天井小院,庭中百年老梅虬枝横展,仪态万方,与悬崖上的古藤怪柏呼应成趣,俨然一幅水墨丹青。清光绪帝老师、文渊阁大学士、寿州状元孙家鼐游茅仙洞作《游茅仙洞》诗一首:“茅仙古洞几千秋,淮水滔滔仍自流。风景一时观不尽,不知何时再重游。”


(赵 阳 摄)

 

八、 硖石晴岚
  《水经注》云:“淮水过寿春北,右合淝水,又北迳山峡中,谓之硖石。”传说大禹治水到此,因山阻流,遂以神斧开道,一斧劈成东西硖石,使淮水畅通而下。后人为纪念大禹,在山上建禹王庙、禹王亭。《凤台县志》记载,当时“层楼杰阁耸峙千霄,大河前横,诸峰屏列于前。右侧平原秀壤,竹树烟枝,万家缭绕”。但多数建筑或毁于兵燹或圮于年久失修,唯禹王亭尚存,亭西南悬崖有南宋咸淳十年的摩崖碑记,崖壁依稀可辩的蝌蚪书,镌刻着禹王治水的不朽业绩;临水而建的禹王亭,寄托着后人对大禹的无尽感念。
  硖石形胜,奇诡险妙,是古代兵家的必争地。长淮如练,穿峡而过。两岸翠峰列屏,竹树烟村,满目秀色,处处野香。东西硖石“禹凿招提甲画屏”,淮水湍流,九曲三叠,声析江河,势崩雷电。“数崦林萝攒野色,千岩楼阁贮天形”。春秋晴日,浮云岚气,因风赋形,极尽变幻。山鸟林莺,八方和鸣,皆成乐章。明人傅君锡来此览胜,曾写《硖石晴岚》一诗云:“何时凿得此名山,夹来淮水列两边。鸟度高峰千仞窈,人行空峡几层湾。朝霞暂卷岚光霁,旭日初匀树色斓。自是画工神点染,拨开宿雾见真颜”。日辉、云霓、山色、水光映带交融,幻作硖石晴岚,成为淮上第一景致。

(赵 阳 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7 10:44 , Processed in 0.2740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