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0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见证芜湖米市兴盛的“米捐局巷”,你知道在哪儿?

[复制链接]

2437

主题

2633

帖子

906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0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1-22 03:00: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芜湖米市”是芜湖历史上一张响亮的名片。近代,芜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最大的米粮集散地,与无锡、长沙、九江并称为中国“四大米市”,驰名中外。
芜湖米市的繁荣一个重要因素是米捐局的设立,米捐局巷也因巷内设米捐局而得名。
芜湖“米捐局巷”
米捐局巷为南北走向,南起中二街,北至镜湖路,全长100米,宽2米。1898年芜湖设立米捐局位于此巷子内,这条原本不起眼的小巷也因此而得名,被人们习惯称之为“米捐局巷”。
图为位于芜湖中二街和镜湖路之间的米捐局巷
芜湖“米捐局”的发展史
米捐是当时官府征收的苛捐杂税中的一种。芜湖既成米市,米捐自不可免。1898年,安徽在芜湖设立米捐局,规定所有运输米粮的船只,出安徽境内必须停靠于芜湖缴纳米捐,这就成为一种强制手段,迫使安徽米粮必须在芜湖集散,从而保证了芜湖米市充裕、稳定的粮食来源。
此后,两江总督张之洞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要在江苏境内设置米厘卡,立即遭到芜湖米商的强烈反对。因米船过江苏境内还需要重复缴税,必将导致米商设法逃避芜湖而直接运销江苏,分散芜湖粮源。后经两省协议,决定在芜湖另附设江苏米捐局,预征米船过大胜关等应缴之捐银。
当时规定,从芜湖出口一石米,需要缴纳捐银一钱一分七厘二毫,江苏捐银七分。通过这种强制手段,从而保证了芜湖米市充裕、稳定的粮食来源。
图为芜湖市档案馆馆藏1945年《商业概况》中记载:芜湖“全国四大米市之一”
“米捐局巷”内的历史印记
米捐巷内虽小,却卧虎藏龙,这里曾是安徽省革命党人的组织的大本营——安徽公学的旧址。
安徽公学,是清朝末期由著名教育家李光炯和卢仲农共同创办的一所私立学校,米捐巷内右侧大半条巷子的房屋都是安徽公学用房,一色徽式平房,共有房屋三、四十间,门牌编号为4号。
安徽公学是当时安徽省反清运动的大本营,公学聘请的教师大多是当时安徽省和全国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或一些有名的领袖人物也曾先后来到公学任教。
芜湖光复后的1912年7月,李光炯和卢仲农鉴于安徽职业教育落后的情况,将公学改为私立甲种实业学堂,并将校址由米捐巷迁到芜湖东门外校场街,分设农、商两科,卢仲农任校长。后来学校规模逐渐扩大,1914年改为公办的安徽省立第二甲种农业学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21:46 , Processed in 0.27400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