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老子的名字“李耳”竟然是个谐音梗

[复制链接]

1520

主题

1691

帖子

615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615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3 天前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统计表明,全球被译成外国文字发行量最大的著作中,《老子》(即《道德经》)是其中之一。老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人,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70年(也有人说他卒于公元前471年),安徽涡阳人(一说河南鹿邑人),道家创始人。
  老子小名叫“狸儿”
  老子父亲名叫老佐,传说是宋国的司马。在守卫彭城(今江苏徐州)时,遭遇楚国军队的攻击。老佐打仗有个与众不同的地方:人家出征,总是把家眷安顿到后方,以确保安全;老佐则满怀必胜信念,居然将夫人带到前线,而且夫人当时已有七个月的身孕。两军相遇,楚国士兵的弓箭,射入老佐的胸部五寸,致老佐当场毙命。夫人在两名侍女的搀扶下,坐着家将驾驶的大篷车,一直向西逃奔。
  车到苦县(今安徽亳州、河南鹿邑一带),家将并不知道所在的位置,他们本来是想逃往宋国国都的,事实上已经偏离了方向。夫人受此惊骇,加上一路颠簸,感到腹痛难忍。家将立即将大篷车停在路边,两个侍女赶紧去附近的村里叫来助产婆。就这样,一个男婴出世了。
  只见这个早产的男婴头大,体弱,眉间宽大,眼睛深陷,鼻梁是双的,中间一条浅浅的槽痕,如同车辙,双耳垂长,因此给他起了个名字“聃”。聃,耳朵长而大之意。
  当时是庚寅虎年,于是就给他取了个小名叫“狸儿”。狸儿,是当地人对小老虎的一种叫法,音同“李耳”。后来的人把“狸儿”忘了,就称这个男孩为“李耳”了。
  春秋时,人们对知识渊博的人尊称“子”,因此后人又称李耳为“老子”。
  老子的老师是谁
  现在很多人不知道老子的老师名叫商容。商容,又称“常枞”,这大概是读音之误。商容精通天文地理、礼仪外交以及王霸之术。他曾在齐国当官。临终时,老子守在他身边,问:“老师,您还有什么要对门下弟子交代的吗?”商容没有说话,而是伸出舌头,问老子:“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说:“在。”商容又问:“你看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不在了。”商容问:“这是为什么呢?”老子沉思片刻,答道:“牙齿过于刚强,早没了;舌头虽然柔弱,但它能长久。”商容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缓缓地说道:“你——得道了。我没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了。”说完,商容溘然长逝。
  老子根据老师的这个启示,成功悟道。由此,老子认为水是天下最柔弱的物质,但是,就是这种柔弱的物质,能穿透坚硬的岩石,能摧枯拉朽、排山倒海。这种力量来自于水的韧性和坚持。水能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不变应万变。无疑,老子哲学的精髓,源自商容的教导。
  孔子眼中的老子
  相传在周景王十九年(前526),26岁的孔子带着弟子南宫敬叔,从鲁国出发,前往周朝求教时为周朝守藏室负责人的老子。守藏室,相当于皇家图书馆,老子就是这个图书馆的馆长。
  在老子的引领下,孔子经过一番考察后,感慨不已,说:“看了这些,我现在知道周公为什么可以成为‘圣人’、周朝为什么能称王天下了。”
  孔子准备回鲁国,老子送别时,对孔子说:“常言道,富贵的人送别朋友,往往赠送他财物;仁义的人送别朋友,往往就送真诚的建议。我不富不贵,当然没什么财物送您,但我有几句话要送给您,那就是:当今之世,聪明人常常遭遇大难,那是因为他平时好指责人家的错误;好发议论的人常常惹祸上身,那是因为他平时好议论人家的短处。在朋友面前,不要总觉得自己高明;作为朝廷的大臣,不要把自己看得高高在上。”孔子听了,说:“我一定记住您说的这些话!”
  回到鲁国之后,弟子们问孔子:“先生见到老子了吗?”孔子说:“见到了。”弟子们接着问:“老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孔子说:“鸟,我知道它能在空中飞;鱼,我知道它能在水里游;兽,我知道它能在山上跑。在天上飞、水里游、山上跑,都可以用网搞定它们。龙,它能乘风云上天,我不知道怎么搞定它。我见了老子,老子就像我脑海中的龙。”
  龙,是传说中十分强大的神物,能腾云驾雾,翻云覆雨,穿行在天地之间,这与老子崇尚自然的道家思想相契合。道家思想也如同龙一样,涵义深邃,需要人们去领悟。孔子对老子的这一评价,既是对老子的赞赏,也是对道家思想的肯定。
  在函谷关的停留
  周敬王四年(前516),周王朝内乱,有人趁机将周王室典藏的竹简文献带到楚国去了,而老子是守藏室的长官,因此有失职之罪。老子干脆归隐西游,准备西出函谷关去秦国。
  七月十二日,夕阳西下。函谷关守备官员尹喜见天空紫气三万里,滚滚如龙,知道有圣人光临,就令人沿途打扫四十里,夹道焚香,隆重迎接。
  来者是个老人,倒骑青牛,身穿素袍,鹤发童颜,眉毛垂鬓,双耳过肩。尹喜迎上去,自报姓名,跪在青牛前。老子立即从牛背上下来还礼,彼此致敬后,尹喜说:“圣人都不会一直独拥智慧,应该以普及他的智慧为己任!听说您要西去归隐,这会增加别人求教的难度。您何不暂留我处,将您的智慧写成书,传于后世,流芳千古?”
  老子被尹喜的诚心所感动,就暂留函谷关,写成五千多言的一部著作,分上下两篇。上篇开头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叫《道经》;下篇开头为“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叫《德经》,合起来,就是流传后世的《道德经》。
  倒骑青牛的象征
  在很多老子画像中,人们会发现老子总是倒骑着一头青牛,这是为什么?不说骑马,单说骑牛——最常见的牛有黄牛、黑牛,为什么骑青牛?又为什么要倒骑?
  司马迁在《史记》中为老子作传时,并没有给他配坐骑,只说老子“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意思是在周待久了,发现周的德行衰败,于是就离开了。
  给老子配上青牛的,是司马迁之后的汉朝人刘向,他在《列仙传》中说:“后周德衰,乃乘青牛车去。”不仅配备了青牛,而且还是青牛拉的车——青牛车。
  首先,青色,按照金木水火土五行理论,金为西方,指白色;水为北方,指黑色;火为南方,指红色;土为中间,指黄色;而青色属木,指东方,太阳升起的地方,代表生机。其次,牛是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也是最有用的畜力,是农耕文明的负载,是勤劳、稳重、耐力的象征。青牛,则是从东方而来,生机勃勃,西去之后,又会重新开始,寓示自然之道。
  老子骑青牛的寓意,即老子是掌握了自然之道的东方圣人。为什么“西去”?那是因为日月皆西行,是自然之道。老子是掌握了自然之道的圣人,当然顺应自然之道的方向,随着日出日落,循环往复,周而复始。倒骑青牛,则是不看方向,由青牛自己选择方向和路径,这是自然之道。它代表着人类的德性、人性的进步和时代的方向,前所未有,当然也是前所未见,但又会必然呈现——这就是“道”的方向。
  换言之,老子要是转过身来驾驭青牛或青牛车,那么,实际上就是驾驭“道”,让青牛放弃自己的抉择,这就意味着自然之道被人的欲望所控制,那就不是“自然之道”了。
  因此,老子倒骑青牛的形象绝非偶然,而是道家文化的表达和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5-2-21 19:33 , Processed in 0.24364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