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190多年前, 安徽这项国家级“非遗”就流传日本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2 01:07: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时代的桐城歌表演(资料图片)


  


  曾在1883年流传于日本的桐城歌曲词、曲谱

  桐城歌是发源于安徽省桐城的地方歌调,它起源于唐代,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流传广泛,在清代就流传到了日本等国家,成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早期代表之一。

  历史悠久特色鲜明

  “火亮虫,夜夜飞,爹爹叫我捉乌龟;乌龟没长毛,爹爹叫我扯毛桃;毛桃没开花,爹爹叫我扯黄瓜;黄瓜没落地,爹爹叫我学唱戏;唱戏没搭台,爹爹叫我去爬柴;爬柴不够烧,爹爹把我头上打了一个包……”这首幽默风趣的歌谣就是桐城歌的代表作品之一。据史料记载,桐城歌是起源于安徽桐城,载入中国文学史的一种民歌歌种。它既是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融词、曲、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据史料记载,桐城歌最早起源可追溯至唐代,唐代著名诗人曹松的《曹梦征诗集》,就是吸收本土民歌语言而形成的。而桐城歌的兴盛和广泛流传则是在明代。《明代杂曲集》里摘录桐城歌25首,明代文人冯梦龙在《童痴二弄·山歌》中收录桐城歌24首,明人沈德符在《顾曲杂言》中指出:“……嘉、隆间,兴‘闹五更’、‘寄生草’、‘罗江怨’、‘桐城歌’、‘哭皇天’之属,自两淮以至江南。”明万历年间戏曲选本《风月词珍》(《词珍雅调》之一种)中选用了54首桐城歌用作其唱腔曲牌,这是属于较早的在戏曲唱本中发现的桐城歌记载。这些文献表明桐城歌在明代中期就产生很大影响,在省内外大范围流传了。

  到了清代,桐城文人尤其是“桐城派”作家,从桐城歌谣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桐城接江趋淮,河埠陆驿自古车水马龙,素有“七省通衢”之称。凭借“七省通衢”的特定地域条件,桐城歌迅速传播到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并在湘、鄂、皖、赣以及浙西等广泛地域内,形成一条特色鲜明、影响深远的“桐城歌谣文化带”。

  据史料记载,乾隆九年(1744年)《时尚南北雅调万花小曲》一书中收一首桐城歌,以其类型归为吴歌。之后又有清代文坛桐城的代表人物姚兴泉对自己的家乡做了桐城歌谣150首,收录在其《龙眠杂忆》著作中。除此之外,当时还有一些当地的田野农夫和其他文人雅士作有桐城歌,都被零散地记录在地方志或别的文献里。

  最早于1831年流传到日本

  清代中日贸易频繁,作为明清俗曲曲牌之一的桐城歌,也被纳入到日本吸取外来的音乐“清乐”之中。日前,中共桐城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工作人员在日本的学术网站上就发现一组清代流传到日本的桐城歌资料。

  经过进一步研究,工作人员发现目前在日本流传最早的桐城歌,是收录在日天保二年(1831年)葛生龟龄《花月琴谱》的《桐城歌》:“玄德纷纷在冀州,借兵迎请寿亭侯,排开阵势在荒郊,探子纷纷回来报,曹操闻言心内忧。”这首桐城歌是典型的七言五句式,拥有完整的曲词和曲谱(工尺谱),说的是关羽千里走单骑护嫂寻兄忠义类的故事。而1831年正是清道光十一年。我们知道,桐城歌不仅是一种文学模式,同时也是一种曲牌,在日本学者波多野太郎所藏53种清代曲集里,就有22种收录了“碧破玉”“桐城歌”“双蝶翠”等为曲调的联合套曲。

  只是到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开始,“清乐”渐渐在日本衰败,桐城歌也就此不再盛行,但作为明清时期十分流行的曲牌,桐城歌在其发展最鼎盛阶段,影响不仅在“两淮以至江南”,甚至一度传到了海外,被当时一些日本的音乐家收录到其著作中,曲词、曲谱得以保存和发现,成为研究中国传统戏曲的第一手资料,更是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早期代表之一。

  桐城歌品种繁多,内容丰富,有歌颂纯真坚贞爱情的情爱歌,有表达四时八节婚丧嫁娶的乡风民俗歌,有颇具哲理劝夫教子的事理歌,有情真意切倾诉劳动人民生产愉悦的劳动歌等等。最为重要的是,桐城歌还是黄梅戏的来源之一。

  据史料记载,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从小在家乡就爱唱桐城歌,并且将桐城歌音调引入黄梅戏唱腔中,黄梅戏花腔小调《新八折》就有很多桐城歌原生态音乐成分。当代黄梅戏大家韩再芬为了进一步唱好黄梅戏,还特地学习桐城歌中方言和土语,以便更好地体味黄梅戏的“原生态”。可以说,桐城歌原生态曲调和歌谣成为黄梅戏演员的必修课之一。

  古老“非遗”焕发新光彩

  流传了一千多年的桐城歌,反映的是风土人情和劳动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劳动者的歌谣,它伴随着人们物质生产和民众生活一起产生,是倾诉情感、传递信息、寄托理想的重要方式;桐城歌还将为人处世原则和价值观念通俗化使之易于理解、便于流传;同时,桐城歌以其不同层面和侧面反映不同时期社会各类事象的真实状况,从而折射出历史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脉络,看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因此,近年来桐城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桐城歌的抢救保护工作,挂牌成立“桐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并拨付专项保护经费。目前已搜集整理出桐城歌原始资料8000余首,整理出版了《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和《吴楚遗韵——桐城歌》大型画册等;建立了“桐城歌展厅”,在多所中小学设立国家级非遗项目“桐城歌”校园传习所;现有“桐城歌”国家级非遗传承人1人、安庆市级非遗传承人2人……

  特别是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桐城歌也不断创新,越来越多的传承人将桐城歌这一非遗文化与倡树新风相结合,走上舞台,唱出新声音、歌颂新变化,古老的非遗文化正在焕发出新的时代光彩。

  □陈俊 湛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09:01 , Processed in 6.7899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