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0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寻梦和美乡村】诗仙桥架起幸福桥

[复制链接]

2263

主题

2379

帖子

802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2-2 00:09: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月8日,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93岁的王荣花(左)和村民一起打牌。
  霭里村一角。
  柔和的阳光,穿过树梢,斑驳地洒在村里每一个角落,形成一片温暖的光影。群山环抱之中的村庄,风光旖旎,霭溪河蜿蜒而下,宛如一条缎带,连缀着古桥、古树、古井、古道、古村落……漫步在乡间小道,仿佛置身世外桃源一般。
  近年来,南陵县烟墩镇霭里村以“山水原乡·爱你霭里”为主题定位,坚持“原来的村庄、原来的风景、原来的味道、原来的生活”,借助文化的力量,全力构建霭里田园综合体,推动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建设。
  挖掘与保护:让古桥为诗歌“苏醒”
  “你们猜这一大一小两口井,哪个是母井,哪个是子井?”
  “你都这样说了,肯定小的是母井,大的是子井啊。”
  日前,记者走进霭里村的仓里中心村,刚到村头,便看见两眼清澈的水井相邻而建,水中有五六条小鱼自由自在地游动着。水井旁,一块醒目的提示牌向世人讲述着“母子井”的动人故事。
  “‘母子井’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当时发现它是古井后,就在周边铺设石头、设立提示牌等加以保护,并提醒附近村民日常洗浣时多注意,使用环保的洗涤剂,不要污染井水。”南陵县烟墩镇党委委员王海江告诉记者。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文化兴,则乡村兴。为充分挖掘和保护历史文化资源,2017年,当地政府专门组织成立文化挖掘小分队,他们根据村里老人的口口相传和有关史料的记载,采取普查、实地走访等形式,深入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资源,助力乡村建设。
  袁玉林是文化挖掘小分队的一员,在他的眼中,霭里村的格里胡中心村有一座石拱桥意义非凡。
  “这可不是一般的石拱桥,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走过的桥!名曰‘诗仙桥’。”袁玉林告诉记者,那年,他们在挖掘这座桥背后的历史时费了不少工夫。
  “诗仙桥”历史悠久,许多文献资料已经丢失或残缺不全,这给挖掘工作带来不小的困难。
  在镇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袁玉林一边深入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资料,尽量弥补缺失的部分,一边扩大调查范围,挨家挨户走访村里老人,打听“诗仙桥”的有关情况,最终,确定了“诗仙桥”的位置在村头。
  在多次调查中,袁玉林发现,村民们虽然对这座桥的历史知之甚少,但对桥上雕刻的文字记忆犹新。这让袁玉林意识到,或许桥上雕刻的文字才是解开“诗仙桥”历史之谜的关键。
  随后,袁玉林和村民等一行人对古桥进行考察和评估,他们发现这座桥已经被岁月侵蚀,石体风化严重,桥面雕刻已经模糊不清,根本无法辨别。就在考察陷入困境之时,袁玉林突然想到古桥底部或许会有线索。
  桥下淤泥较多,袁玉林借来废旧的门板铺在淤泥上,穿上胶鞋,小心翼翼地到桥底寻找线索。在桥底的隐蔽处,袁玉林发现了一些雕刻的文字,这些文字因位置较低,得以躲过风化的侵蚀,字迹相对清晰,他又结合已查到的资料,逐渐将这座桥的历史还原出来。
  原来,这座桥本叫“碧溪桥”。一千多年前,李白就是在这里写下《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诗中提到的“碧山”,就是今天的岑山,位于南陵县霭里村与泾县、青阳县的交界处。当时,李白在碧山下的胡公家小住几日后,就是从这里翻过碎石岭,到泾县桃花潭与汪伦相会的。据说,霭里村至今仍居住着汪伦的后人。
  为了缅怀李白,人们将这座桥重新命名为“诗仙桥”,并采取清理河道、加固桥梁等措施,保护这一重要文化遗产。如今,“诗仙桥”已成为乡村旅游的一大亮点,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促进村民增收致富。
  在保护古桥、古井等历史遗存遗迹的同时,霭里村还挖掘并整理村规民约、家谱家训,还原母子井、状元村等传统优秀文化元素。
  从事文化挖掘和整理工作的黄先来告诉记者,状元村的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有承载历史记忆的“龙凤树”,明代还出过举人汪景,其两子皆为县令,孙子为进士。改革开放以后,该村陆续出了40多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博士生导师、5名博士,是名副其实的状元村。现在,状元村已成为人们旅游、研学的重要打卡点。
  “南陵霭里状元村,文蕴深深传子孙。负氧多多环境美,旅游胜地众人奔。”不久前,来自蚌埠市五河县的游客陈凡平被状元村的文化深深吸引,便提笔写下《咏南陵状元村》这首诗。
  除此以外,文化挖掘小分队还挖掘出罗塘、隐塘、规矩井、方圆亭以及众多古洞、古树等历史遗迹。这些发现为深入了解古代文明的生态环境、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明,也为霭里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虽说霭里村文化资源丰富,但总体上还处于挖掘和保护阶段。接下来,我们将在保护的基础上,系统地整理和研究,将历史文化遗产转化为可见、可感、可知的体验。”烟墩镇副镇长陶瑞婷表示。
  传承与创新:让民俗为丰收“复活”
  “姐妹们,马上过小年了,咱们今晚辛苦一点,把准备的节目彩排一下,大家看如何?”在霭里村双溪堂文化广场,烟墩镇霭里农民艺术团的赵文静对团里其他成员说。
  赵文静口中的“过小年”是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自2016年起,每年农历腊月廿三、廿四期间,霭里村都会举办“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民俗文化活动,写春联、剪纸、捏泥人、民间演出以及传承千年的“送灶王”仪式,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感受。
  “真是太棒了!我第一次见到这么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感觉像是回到了小时候。这次旅行很值得!”来自芜湖市镜湖区的游客王昕说。
  随着民俗文化活动的深入开展,霭里村逐渐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村民们也在活动中感受到快乐。民俗活动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增进邻里感情的同时,还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接下来的几年,霭里村不断丰富和发展这一系列活动。2018年至2022年,霭里村又举办了“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村长有约·到霭里庆丰收”活动。该活动保留了自汉代以来的“摸秋”“拜月”、唱“稻旺戏”以及亲戚间互赠米糕、米酒、鲜枣等乡村传统农事民俗,同时也融入了场景展示、民俗表演、农事体验、美食比赛等新形式,开展庆丰收、晒丰收、话丰收、享丰收等活动,展现乡村丰收喜庆图景。
  “每次举办活动,十里八乡的人都会赶来观看,广场上人山人海,别提多热闹了。”村民陈金妹说。
  “一方面我们要深入挖掘民风民俗和民间文化,并将其与现代文化相融合;另一方面我们也要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文化保护和民俗活动中,不断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新的活力。”霭里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严胜说。
  为此,烟墩镇党委深入挖掘传统民俗文化,催生乡村文明。着力发掘与弘扬“祭灶”文化,并在每年秋分时节举办庆丰收活动,推动“祭灶”与“丰收”形成文化传承的闭环。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完善乡村文教宣传阵地,组建农民艺术团,自编自导自演《采茶舞》《打莲湘》等文艺节目。
  记者调研时发现,当前,霭里村举办的“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中国农民丰收节暨村长有约·到霭里庆丰收”等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已成为当地乡村旅游文化品牌,但从整体看,霭里村的文化元素呈现点状发展,缺乏融合和互动,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
  “这也是我们打造‘印象系列’的初衷。” 陶瑞婷告诉记者,去年丰收节,我们专门打造了情景剧《印象丰收》,把李白四访霭里等历史事件、民俗传说、红色故事等文化元素全部串联起来,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文化感受。
  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不仅是抽象的思想传递,也需要物质形式的承载,以确保历史的记忆能够跨越时代得以保存和鉴赏。2022年9月22日,芜湖书房·自闲书社在霭里村开馆试运营,书社之名“自闲”二字,取自李白的《山中问答》一诗。
  作为芜湖市首家乡村书房,芜湖书房·自闲书社按照数字化、互动化、体验化标准建设,实现无人值守、自助服务、智慧化管理。该书社还可以与芜湖市内各书房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最大限度方便市民借阅,有效整合公共阅读资源。
  “以前我们想借阅书籍要跑好远才能借到,很浪费时间,现在好了,家门口就是书房,书籍种类繁多,环境和服务又好,完全能满足我们日常的需要,方便又快捷!我跟家里人几乎每天都会过来。”读者裴静雯说。
  据了解,芜湖书房·自闲书社现有图书1万余册,涵盖科教、文学、少儿等多个门类。在保证馆藏图书数量、质量的基础上,书房内设有二十四节气阅读区、培训区、文创展示区等功能区域,打造了集培训、阅读、休闲、体验等于一体的乡村阅读空间。
  “作为农家书屋的‘升级版’,书社凭借高颜值、多功能、智能化、活动多等诸多优势,让村民和读者‘喜欢来、坐得住、读得进、想参与’,真正实现‘一房多能’,让乡村阅读‘活’起来,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黄金屋’。”芜湖书房·自闲书社相关负责人汤月云表示。
  截至目前,芜湖书房·自闲书社人流量8.2万人次,共开展各类活动160余次。
  追求与探索:让文化为振兴赋能
  “我们最缺乏的是对霭里村文化资源的整体规划设计,这需要引进专业的团队来实现。”南陵县烟墩镇党委书记汪浩说。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乡村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霭里村也不例外,这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在文化振兴的道路上,同样遇到了一些困惑和瓶颈。
  “霭里整村都是景区,但因距离等因素,不少游客以为到仓里就结束了,实际上,那只是其中一部分景区,而且大部分游客只能走走逛逛,体验感并不强。”南陵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波说。
  为解决游客体验感不强、景区辐射面不广的问题,霭里村积极行动起来,发挥本土能人的作用,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保护的同时,充分发挥它们的价值,比如利用“诗仙桥”打造微型短剧,建立状元文化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
  “建立文化展示馆需考虑多方面因素,当前,我们不仅缺少土地、项目资金,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历史材料支撑,口口相传的东西毕竟是有限且不完整的。”王海江说。
  缺乏高质量的文创产品和统一的文化IP形象也是霭里村发展中面临的困惑之一。
  对此,霭里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2020年,霭里村申请了“烟墩铺”的商标品牌,2022年,霭里村结合本地特色,推出了笔记本、冰箱贴、钥匙扣、茶杯等4个系列的文创产品,可惜都没有成功。如今,“霭里·爱你的地方”旅游目的地形象已经定格,霭里村正准备借助民俗文化活动的契机,进行大规模资源整合。
  “民俗文化活动的节目也需要创新,如果每年的节目都相同,时间久了,观众会审美疲劳的。”参加过四届“村长有约·到霭里过小年”活动的曹先明告诉记者。
  在节目创新方面,霭里村借鉴了外地的优秀做法,举办稻田音乐节、花田音乐节等活动,邀请高校的师生演奏民乐,但效果并不理想。接下来,他们计划推出“印象系列”的第二部——《印象小年》,该情景剧主要展现人类从发现火到“灶文化”产生的过程,具有科普和教育意义。
  此外,霭里村在智慧文旅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探索。“我们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搭建智慧乡村旅游监测管理平台,并推出小程序‘智游霭里’,满足游客吃、住、游、购等方面的需求。”芜湖霭里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胜告诉记者。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精神基础。霭里村立足本土资源,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铸魂育人,力争推动乡村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村民的文明素养和生活水平。
  “未来,我们将根据本地需求,在人才、节目创新、游客体验、文旅产品打造等方面加大探索力度,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努力创造出一条可推广、可复制的‘霭里经验’。”陶瑞婷表示。(记者 张彩莉 程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07:40 , Processed in 0.4060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