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老庄,苏北平原的一个普通村庄;刘老庄,中国抗战史上一个著名战斗的发生地;刘老庄,现在是淮阴区的一处红色景区。
1943年的3月17日夜晚,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二营的六连和四连到刘老庄宿营,18日早晨,四连遭到一千多的日伪军包围,他们依靠交通沟进行顽强的抵抗,以期待救援和夜间突围。但终因敌众我寡,战至黄昏,82位烈士壮烈牺牲。 英雄的故事相传年年 这是一场不能复述的惨烈战斗,这是一场战斗发生在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随着战略防御阶段的结束,抗战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科学预见到相持阶段的主要战场将转移到敌后。随着太平洋战役的爆发,日军在军力、军资上日见紧张。为了以资养战,日军从1941年开始对粮食、棉花和食盐产区的苏北敌后抗日根据地发动军事“扫荡”,其规模越来越大,次数越来越频。到1942年10月,日军组织了“九路围攻”,“扫荡”紧连山东抗日根据地的苏北淮海区,企图消灭这里的党政军机关,但到12月扫荡失败。紧接着,日军策划更大规模、时间更长的清剿“扫荡”计划,他们从海州、新沂、徐州、蚌埠、南京、镇江、南通等地抽调两万人马,附加伪军,形成大包围圈,再次对苏北抗日根据地进行“扫荡”,目标指向新四军三师师部所在的盐阜区阜宁县芦浦镇、张集一带,企图寻找新四军主力消灭之。1943年的2月12日开始,驻扎在徐州一带的日军第17师团部队首先到达淮涟结合部的陈师一带,开始对该地域进行“扫荡”,接着所有日军开始行动,围困盐阜区。新四军部队与之相应在进行反“扫荡”的战斗部署,一场历时62天的敌后反“扫荡”战斗,在苏北的淮海和盐阜区展开。
按照刘少奇同志对反“扫荡”战斗策略的总结,是敌人“扫荡”后,我军不要急于和日军硬碰,而是留一部分部队在中心区与敌之周旋,其他部队应活动在“扫荡”的边缘地区,寻机歼敌。根据三师的部署,新四军三师七旅来到了淮海区的淮涟泗沭四县境内,这里虽不是反“扫荡”的中心区域,但也不是所谓的边缘地带,日军1942年冬的大“扫荡”即以这里为中心,43年春季的“扫荡”又以这里为集结地,是日军控制的重心。七旅十九团活动于淮涟一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54军127师的军史称:“第19团,由于根据地被分割成多块,部队不能集中,处境十分困难。”3月14至15日,十九团二营接到命令,集中部队,五连随即奉命往泗沭一带单独执行任务。二营首长带领四连和六连,从16号开始在涟水县境内的蒋庵、岔庙、左圩、成集坚持斗争,17日,二营开始向淮阴县境内活动转移,上午先到了老张集,下午经过大兴庄,晚上到了棉花庄。 平原作战,宿营是十分危险的时刻,山区有关隘,放哨把守,以保安全。平原地区四通八达,消息泄露,敌人可以从四面八方来袭。因此,平原宿营都是在夜晚休息一两个小时后,迅速转移,保证安全。十九团二营在晚上十点前后,拔营转移往刘皮方向,四连宿营在刘老庄,六连宿营在东头偏北的杂姓庄,又叫旧街。18日早晨,临时驻扎在淮阴城外的日军第17师团54联队加上伪军共1600多人,突然改变“扫荡”方向,急袭向北,来到刘老庄一带。8点前后,四连发现敌情,与日伪军交火;六连作为前卫,立即开拔转移。营部要求四连作为后卫,稍作阻击,立即跟进。但敌人太多了,速度太快,来势太猛了。四连除了炊事班和在北部放的流动哨兵先随副指导员撤离外,留下的八十二名勇士在交通沟里进行顽强的战斗。战至下午三点左右,弹尽粮绝。活着的战士发扬铁军精神,跃出交通沟,端起刺刀,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拼搏。
大抗战——刘老庄战斗 夕阳西下,残阳如血 战斗细节无法复述,据伤员战后叙述,中午时分,日军暂缓了进攻,埋锅做饭。而我军呢?从早晨到傍晚,滴水未进。但他们却做了一件现在人无法理解的大事:开阵地党支部会议,同意十来名同志加入中国共产党。你不理解吧?这是一支由共产党组织最早掌握的部队,在北伐途中攻打武昌城的准备会上,时任一营营长的曹渊烈士就喊出“非党同志往后退”的豪言壮语,从那以后,共产党员的行动一直是标杆,共产党员也是骄傲的标志。 传说在中午时分,淮阴籍的战士杨宝和大声唱起了淮海抗日小调《我在河边静静的坐》—— 我在河边静静的坐, 看着你在对面哎干活 想问一声干妹妹: 想不想河这边的大哥哥? 你想我来,我也想, 想就张嘴唱个歌。 小鬼子一天不完蛋 哥哥一天不过这条河。 有人说,这是不是不真实?太浪漫了吧!不真实?非也!浪漫?太真了。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1945年说:刘老庄战斗是我军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新四军战士就是以一种豁然的胸怀去面对,这是一种崇高的精神表达。一种家国情怀,一种为国舍家的情怀,一种为民族存亡而无畏生命的情怀。烈士唱着情歌,憧憬着理想,然后端起刺刀。这就是英雄主义的最高表现。
踊跃加入刘老庄连的新兵 翌日,中共淮阴县委和淮阴县抗日民主政府组织民众,对烈士的遗体进行安葬。民众在烈士战斗的地方,挖了南北长38米,宽26米的墓穴,进行集体安葬。战争的消耗使百姓生活很苦,但群众还是拿出自己铺睡的柴席,给烈士安葬;坟墓高达几米,几里路外就能望见。烈士全部头朝着西方,他们从西边而来,他们的家乡多在西边。十九团的原脉是大革命时期的叶挺独立团,它是在周恩来组织下,我党掌握的第一支武装。北伐开始,叶挺独立团作为先锋,从广州出发,一路所向披靡,获得“铁军”荣誉。之后,这支英雄的部队参加南昌起义,会师井冈山,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长征路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血战腊子口,夜袭山城堡。全民抗战兴起后,这支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343旅685团一营,参加著名的平型关大捷。之后,他们在晋陕一带打击日寇,1938年秋天,685团接受党中央的直接指挥,千里走单骑,南下华中,执行中央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在苏鲁豫边界,685团发展到14000余人的力量,一营也恢复成团的建制“胡大队”。南下皖东北,胡大队战魏洼,打冯庙,突围曹家集,都凸显了铁军的精神。东进苏北,胡大队再次先锋,过运河,最先与新四军会师,攻草甸,袭凌桥,攻打程道口。皖南事变后,“胡大队”改编为新四军三师七旅十九团。在这个征途中有不少烈士远去,又有许多英雄加入进来,他们有陕西人,河南人,山西人,安徽人,山东人,还有苏北人。因而民众按照传统的观念,让烈士远望着家乡。
刘老庄连主题油画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抗战胜利,地方政府把土坟改建成8米高的砖墓,新建烈士祠、壮士亭。国民党挑起内战,其军队占领淮阴后,立即指使还乡团毁坏烈士墓。新中国成立,1953年地方政府再次对烈士墓进行修葺。一直到今天形成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规模。 今天,刘老庄八十二烈士陵园有烈士墓,其造型在1950年代又改建;仍是面向西;壮士亭里面竖立着李一氓写的碑文,原淮阴县县长陈书同写的“八十二壮士碑”大字,还是面朝西。在烈士墓对面,当年的烈士祠现在已经改变为纪念馆,建筑面积达3000多平方米,展出刘老庄这场战斗、新四军十九团这支部队、淮阴这个地方的革命历史文化。在烈士墓和纪念馆向北是后来新竖立的纪念碑,高19.43米,两支步枪背靠着的造型,非常壮观。
我在刘老庄烈士陵园,每每沉思,刘老庄战斗就是单独的一场战斗吗?82位烈士的英雄主义精神,到底体现在哪里?这是许多人没有弄清楚又想了解的关键。除了血战竟日,八十二烈士的精神特质还表现在哪里?其实,从之前两天的战斗经历,组织袭击,遭遇,掩护,走脱,奔袭,疲劳,转移,饥饿中的撤退,令我足以感到在那62天的反“扫荡”战争的残酷性。82烈士和新四军前辈们是天天打仗,夜夜转移,他们要忍受着不断的饥饿忍耐,持续的睡眠透支,高能的体力消耗,极度的神经紧张,面临的是突然的战斗、不断的牺牲和痛心的伤残。一个月的时间里,82烈士需要有坚强的意志,才能坚持下去!需要强大的毅志,才能去战斗,这就是烈士精神特殊而具体之处。而这种毅志是什么呢?是英雄主义!是爱国的情怀在支撑着他们强大的内心。这就是我们纪念他们的地方。
在烈士墓与纪念馆之北是一片柏林。1953年,淮阴人民把八十二烈士陵园重新整修了一下,栽植了82棵苍柏。在中国文化传统中松柏是表示纪念的树种,82棵柏树寓意烈士的生命长青。在所以的纪念物中,这片柏林很自然,很不起眼。但柏树栽植后却有了传奇:每逢雨天,狂风大作,人们就会听到一阵阵“嗖嗖”的声音,甚是震撼。于是人们深情的意会说,这是英雄在显灵,是烈士在出操,在喊“杀杀杀”之声。这并不是杜撰,许多人都听到过,他们因此把刘老庄陵园看着是神秘的地方。现在这个声音没有了,又因为没有介绍文字,观众也不知道这个传奇,为什么没有了呢?有人说是因为现在国家强大了,烈士们可以安息啦! 1996年,原新四军十九团团长、四川人胡炳云将军逝去,经中共中央办公厅批准,安葬于刘老庄陵园的柏林之北,旁边是十九团参谋长刘治国烈士之墓。2020年的9月,胡炳云的夫人、新四军老战士、丰县人史伟也安葬在刘老庄陵园。他们夫妻二人仍然是面朝西,完成与烈士长眠在一起的遗愿。 今年,我们纪念英雄,告慰先烈,国家已经富强,人民安居乐业,安息吧!烈士们。
作者系淮阴区党史办、区志办原 主任,淮阴区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兼社科联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