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67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风起洛阳》里的神都,到底有多繁华?

[复制链接]

1654

主题

2357

帖子

798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98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2-17 10:5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河南洛阳,曾几度繁华,几经毁灭,如今千帆过尽,骤然又风起。

今年以来,一系列洛阳的文化节目和影视剧,一经播出即刷爆网络,好评如潮——在水中演绎的《洛神水赋》,飘逸灵动;以天地为舞台的《龙门金刚》,飞天与金刚在大佛注视下翩翩起舞。




图1,水下翩翩起舞的“洛神”;
图2,龙门石窟前的“金刚”舞者。
图 / 《洛神水赋》《龙门金刚》节目截图

最近,由马伯庸小说改编的两部影视剧——《古董局中局》与《风起洛阳》相继上线,前者是以一尊唐代洛阳明堂佛头为线索,展开的悬疑探险故事;而《风起洛阳》更是以武则天时代的洛阳为背景,开篇就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神都画卷——

灯火通明的三市109坊,百姓安居乐业,商业发达。最繁华的南市,南来北往的货物奇珍汇聚。逛街的人们摩肩接踵,有中原男女老少,也有不远万里而来的异域商人。作为皇宫的太初宫、仙居殿,还有建造中的天堂工程,无比宏伟威严。




《风起洛阳》里对神都繁华的重现。
图 / 电视剧《风起洛阳》截图

还有汤汤水水的美食,引来王侯贵族公子前来鉴赏,与众多食客围观,一语“尚可”的点评,足以轰动全城。鱼片在锅汤里浮沉翻滚,羊汤总是清晨第一碗最是鲜美。

没有哪座城市像洛阳一样,曾以“中国”二字作为自己的别称;没有哪座古都像洛阳一样,曾被冠以独一无二的“神都”之名——神州大地之都。


洛阳老城的“西大门”丽景门
和洛阳一样,屡毁屡建。
供图/视觉中国

它曾无比荣耀,像一块磁石吸引十三个王朝在此建都,105位帝王在此定鼎,与长安共同构成中国中古时期政治与经济轴心。它也曾极尽落寞,数次焚毁于战火之中。

洛阳这座城市的变迁史,就是中国古代王朝更迭变迁的缩影。而武则天时代的神都,是洛阳最闪耀的“高光时刻”。

01 盛唐气象,独一无二的神州之都

唐代的洛阳,又被称为东都,与京师长安地位相当。唐高宗病重后,皇后武则天临朝听政,改东都为神都,更是抬高洛阳地位于长安之上。


唐代的明堂被认为是史上体量最大的木构建筑,
被毁后,今人重建起低矮的明堂。
供图/视觉中国

公元690年,武则天称帝,改唐为周。为了与李唐区别,便定都于神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洛阳城的规模空前扩大。此时洛阳的工商业发展也达到高峰,在洛阳经商的有胡人、波斯人和中亚一带的商人,今天考古还发现了波斯萨珊朝银币。


隋唐洛阳城国家遗址公园内的天堂,近年重建。
供图/视觉中国

武则天喜欢洛阳,不仅在此称帝,晚年也常居于此,最后病逝于上阳宫仙居殿内。她还十分迷信洛河,将其视为神河。每当“洛浦秋风”的时节,都要在这里大搞祭礼,修庙立碑,加封谥号。


龙门西山上的石窟,经由400多年的建造,才有了今天的样子。
制图/Paprika

在武则天时代,龙门石窟造像活动也达到巅峰,可以说是敦煌石窟和云冈石窟的总萃。因天下相对太平,社会财富增长,龙门造像已非权贵专享之事,普罗大众也广泛参与其中。


龙门石窟,依然有盛唐印记。
摄影/焦潇翔

龙门石窟中,雕造品质最精良,规模最庞大的,仍是皇家石窟。其中最知名的杰作,是卢舍那大像龛(奉先寺),是唐高宗下令建造,其主尊卢舍那大佛,是龙门石窟中最高大的造像,因法相慈祥典雅,面貌丰满圆润,民间传说是依据武则天面容雕凿。


卢舍那大佛,开凿于武则天时期。
摄影/黄政委

武则天死后,神都的光芒也黯淡了。洛阳皇宫、明堂、天堂、天枢这些宏伟的建筑都被毁掉。安史之乱更是对洛阳城造成严重的破坏。据《旧唐书》记载,当时的洛阳“宫室焚烧,十不存一”,原建筑多只剩地基,甚至片瓦不存,令人唏嘘。


洛阳古墓考古现场。
供图/视觉中国

从建城起,洛阳就以“天下之中”的地理位置,被认为是理想的帝都王城,另一方面,这也导致它自古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极端的繁荣,伴随着极端的毁灭,这似乎是古洛阳的宿命。


洛阳白云山,翻过去,
就是兵家必争的“天造雄都”了。
供图/视觉中国

02 口含金汤匙,一屁股坐在“天下之中”

当华夏文明在孕育之中时,洛阳,是一个与之相伴,含着金汤匙而生的孩子。


地处九州腹地,形势甲于天下。
制图/孙璐

这把“金汤匙”,就是它优越的地理位置。从大的地理视角来看,它居于九州腹地,天下之中,是“最早的中国”。坐落于黄河中下游南岸,地处东西南北交通要冲,水陆交通四通八达,挟定鼎中原之势。


洛阳西北角的黛眉山,背后就是黄河。
供图/视觉中国

从小的地理视角看,它南临伊阙,北靠邙山,东有虎牢成皋之险,西据函谷、崤渑之隘,四周有关山险隘,自古就有“河山拱戴,形势甲于天下”之说。


龙门(伊阙),像是天然门阙,伊河穿流而过。
摄影/傅鼎

山环水绕之中,洛阳城居于河渠密布、肥沃富饶的伊洛盆地,伊河、洛河等河流蜿蜒流贯其间,粮食产量可观,为密集的人口提供保障。


洛阳北边的小浪底水库,被誉为“小千岛湖”。
摄影/焦潇翔

凭这把“金汤匙”,华夏先民早早看重这里。二里头、偃师商城、东周王城、汉魏故城、隋唐洛阳城遗址沿洛河一字排开,“五都荟洛”的盛景举世罕见。


沿着洛河,数个朝代在洛阳建立都城。
制图/伍攀

远在3800余年前,洛阳地区就出现了城市。二里头文化遗址,虽存争议,也被一些学者认为是昔日的夏朝都城;二里头东北不远处的西亳,是商朝的立国之都。


二里头遗址宫城,堪称中国最早的“紫禁城”。
摄影/李文博,设计/吴玖洋

夏商时期的历史大多神秘,洛阳地区居住的是怎样的先民,已是混沌不清。直到西周建立,循着史料,洛阳作为王城的模样才清晰起来。

西周的都城在镐京,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附近,离中原较远,为了巩固统治,周武王的弟弟周公便在今天的洛阳地区又修筑两个城池:西面是王城,东面是成周,二城合称洛邑。周公当时就赞美,这里地处“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颇具王气。


周王城广场的周公营造洛邑像。
摄影/李琼

周公摄政7年后,还政于周成王,成王便长期住在成周。为了表示对成周的重视,周成王还把象征王权的重器——九鼎也迁到成周。据说,当时的九鼎是从现今的定鼎门运进洛阳的,后世也留下了“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的诗句。


洛阳北窑出土的西周兽面纹方鼎,
周代青铜礼器的代表作。
摄影/动脉影

西周时期的洛阳更像是陪都,成为正式的王都,是在烽火戏诸侯——这场“国家级”恶作剧之后。西周和镐京被摧毁,周平王迁都洛邑王城,史称东周。得益于西周的经营,洛邑很快担当起政治中心的地位,使东迁后的周朝又延续了数百年。

但悲剧的是,天下分崩,周天子已无法控制诸侯间混乱的局面。洛邑静悄悄,而洛邑之外却战火纷飞,天子只得在王座上黯自颓唐,装聋作哑。


周礼规定“天子驾六”,今天也发现了天子驾六车马坑。
摄影/石耀臣

周朝灭亡后,中原的政治中心一直在长安和洛阳之间流转。从秦到西汉,政治中心回到关中,洛阳一度成为秦国丞相吕不韦的食邑。两百年后的东汉,又再次建都洛阳。


一铲子刨出个文物,在洛阳不是奇事。
制图/吴玖洋

东汉以后,中原割据分裂,作为国都的洛阳也开始屡兴屡毁,每一次放火烧城,都烧得洛阳撕心裂肺。

03 天下兴,洛阳兴
天下乱,洛阳乱

东汉时期,洛阳的城市建设、宫殿台阁规模很大,商业也很繁荣。可好景不长,东汉末年烽火连天,洛阳遭到严重破坏。董卓胁迫汉献帝迁都长安,“尽徙洛阳人数百万口于长安”。此后又在洛阳放起一把大火,“悉烧宫庙官府居家,二百里内无复孑遗”。


汉魏洛阳故城
曾经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都城之一。
摄影/王煜文

建安年间,曹植随父曹操西征时路过洛阳,在《送应氏诗》中写道:

步登北邙坂,遥望洛阳山。
洛阳何寂寞,宫室尽烧焚。
垣墙皆顿擗,荆棘上参天。
......

这就是当时洛阳的真实写照。也正是因为过于荒凉,不堪为都城,曹操在入洛阳后不久,即挟汉献帝移居许昌。


洛阳西朱村的曹魏大墓。
供图/视觉中国

到了曹魏一代,天下些许太平,洛阳又繁荣起来。文帝曹丕从河北等地迁数万户居民移居洛阳,在东汉宫殿旧址上重新营建洛阳宫室,并定都洛阳。西晋代魏,同样以洛阳为都,这里又是一派繁荣的景象,然而,与之而来的又是无比奢侈的贵族生活,比如我们熟悉的石崇与王恺斗富,就发生在洛阳城。




图1 曹魏大墓出土石牌;图2 曹魏大墓内壁画。
供图/视觉中国

刹那繁华,随着“八王之乱”而烟消云散。公元303年,张方在洛阳滥杀无辜百姓一万人;311年,匈奴族刘曜攻克洛阳,纵容士兵大肆抢掠,发掘陵墓,焚烧宫室、宗庙和民房,文武百官和市民百姓被杀者达3万多人。经营了近一个世纪的洛阳,再次惨遭浩劫,成为废墟。


永宁寺塔遗址。
永宁寺塔是北魏洛阳城的标志建筑,高度可能达136.7米。
摄影/李文博

南北朝时期,北魏统一北方,政治经济重心南移,于是孝文帝迁都洛阳。和平年代,洛阳再一次繁华起来。各民族的人们在这里居住,西域的商人来这里经商,“天下难得之货,咸悉在焉”。


北魏洛阳城遗址出土泥塑佛面像
嘴角带着神秘迷人的微笑。
摄影/动脉影

后来的历史似乎又一次重蹈覆辙,北魏都城北迁,洛阳城随即荒废,再遭遇战争,“悉烧洛阳内外宫寺民居,存者什二三”“焚城中室屋俱尽”。北魏灭亡以后,汉魏洛阳故城也被废弃了。

到了隋朝,历经四百年分裂的中国重新统一,隋炀帝便重新营建东都。不到一年,就基本完成新城建设,隋炀帝从全国迁来数万家富商大贾、数千家手工业者。此时的洛阳,规模已大大超过原来的周代王城和汉魏故城。


2800余亩的隋唐城遗址植物园。
供图/视觉中国

为了发展洛阳与全国各地的交通,隋炀帝还开凿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粮食、丝绸和各种物资可以通过水上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源源运到洛阳。运河修成后,洛阳成为水陆交通枢纽,水路运输畅通无阻。隋朝对洛阳的经营,也为后来盛唐神都奠定了基础。


洛河穿城而过。
因为河水,洛阳才屡毁屡兴。
摄影/石耀臣

昔日洛阳的帝王将相与兴衰荣辱,我们已经难以想象了,不过今人仍然受用的文化与思想,许多从洛阳诞生,长久地被伊洛河水滋养。

04 文化氤氲千年
神都气象在唇齿之间

早在东周时期,作为天子国都的洛阳保存了丰富的古代典籍,尤其是西周的公文档案、规章法典等。老子曾担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也就是管理藏书的官员,居于洛阳。“道教圣地”老君山巍峨俊秀,相传老子曾来此清修。


老君山金顶雪景,老子可能也曾目睹过。
摄影/王煜文

儒家学说也由此发源,根据史料记载,孔子就坐着一辆由两匹马拉的车子,风尘仆仆,千里迢迢,从鲁国来到洛阳学习。


白马寺,见证了第一批来到中原的僧人。
摄影/王煜文

后来佛教传入中国,又首先在洛阳扎根,这里有“佛教祖庭”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第一古刹,也是中国第一座官办寺院。


两千年了,白马寺址从未迁动过。
摄影/王煜文

自古洛阳多才子。魏晋时嵇康被定罪,洛阳太学生3000人联名上书,请以嵇康为师,没有获准,在嵇康被杀于洛阳东市之前,这座城市有幸聆听到《广陵散》的绝唱。文学家左思,花费10年功夫写成的《三都赋》问世后,一时风行洛阳,富贵之家争相传抄,留下了“洛阳纸贵”的著名典故。


千唐志斋博物馆的碑文,洛阳文化的侧影。
供图/视觉中国

宋代以后,随着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的东移、南移,再加上运河河道阻塞,洛阳与长安一同失落了。即使如此,洛阳依然是长久的文化与思想中心。

这里是宋代理学的发源地,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就是洛阳人,他们在洛阳讲学和著书立说,开创了洛河学派,另外,司马光、欧阳修等人也都曾在洛阳居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欧阳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初稿,大部分也是在洛阳完成。


洛阳老城鼓楼,始建于明代。
摄影/李琼

时光荏苒,洛阳变了无数次模样,但历史与文化沉淀在土壤里,如今的很多习俗沿袭千年,已根深蒂固。沧桑的历史与灿烂的文化,氤氲在洛阳人的口齿之间。


人潮涌动的老街夜市。
摄影/王煜文

洛阳人的一天,往往是从早晨的一碗汤开始的。一碗简短的汤,却可以吃出贵族燕宴的仪式感。在汤文化中,24道汤菜的水席是洛阳城独有的正宗汤宴,洛阳水席的头道菜“洛阳燕菜”,传说还是由武则天命名。


牡丹燕菜,一颗萝卜的“人生巅峰”。
摄影/handou5,供图/汇图网

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虽算不上珍馐佳肴,但洛阳的汤沿袭于上古的贵族美食,千年沧桑在这锅汤里浮沉翻滚:洛邑的宗庙里,祭祖用的巨鼎森然阵列,鼎里总是盛满牲畜与汤羹,一阵阵汤香生生不息,在祖先牌位前飘然不散。

如今,洛阳市区内的各类汤店少说也有一千家。一锅让老洛阳人满意的汤,做法是极为讲究的,香醇的浓汤与各式饼类相配,既饱腹又可提供大量营养。


百里二郎也钟爱的洛阳羊肉汤。
摄影/佚名

除了汤,如马蹄街馄饨、洛阳米线、浆面条、炒扁剁、炸咸食、新安县烫面角等传统小吃名目繁多,均源于沿袭已久的市民风俗。

“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洛阳的沧桑历史,就是华夏战与和、兴与衰的缩影。数千年的建城史与建都史,也为今人留下浩如烟海的文化宝藏。




神都的风华,依然藏在洛阳的街边角落。
上图/视觉中国,下图摄影/王煜文

在洛阳,尤其是去游览名胜古迹的路上,总会遇到几位侃侃而谈者,他们操着洛阳方言,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面迎四方来客,洛阳人自信且包容。神都的时代已然过去一千多年,但神都的气象,从未远离这片土地。


文 | 常乃青、李亦
文字编辑 | 李亦
图片编辑 | 李小二
地图编辑 | 孙璐
设计 | 吴玖洋
头图 | 视觉中国
封图 | 电视剧《风起洛阳》工作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4 10:34 , Processed in 0.20870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