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3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庐州城走出去的近代名媛们

[复制链接]

2515

主题

2698

帖子

899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99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8 13:26:3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家四姐妹
       所谓名媛,是民国时期对有身份有地位的女人的雅称。当年的庐州城里,接受了新式教育的知识女性也是比比皆是,颇受世人关注。这里限于篇幅,只能选择介绍几位。
  著名的“张家四姐妹”
  说到民国时期的合肥名媛,张家四姐妹是绝对绕不过去的。有人评价说,她们在中国近代史上的知名度仅次于宋家三姐妹。
  张家四姐妹的曾祖是晚清名臣张树声,曾任两广总督,《清史稿》有其传:张树声兄弟九人,排行老大,皆为淮军将领。而张家四姐妹被称为最后的大家闺秀,个个兰心蕙质、才华横溢,叶圣陶说:“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
  大姐张元和嫁给昆曲名家顾传玠,在当时轻视艺人的传统社会里,顾传玠放弃了他的戏剧才华转而经商,却一路跌跌撞撞,并不顺利。张元和一生深爱顾传玠,但她也难免有所憾,在顾传玠死后,元和复出登台,搬演《长生殿·埋玉》,她说:“原来我埋的不是杨玉环,而是顾传玠这块玉啊。”
  二姐张允和的人生,是四姐妹里最坎坷的,她遭遇丧女之恸,抗战时差点失去了儿子,在特殊年代,她也好几次濒临绝境,但都坚强地挺了过来。张允和和周有光情深意笃,走过幸福而漫长的人生,可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三姐张兆和嫁给作家沈从文,可以说情书创造的爱情奇迹。沈从文多才多艺,1949年以前是文学家,以后是文物专家,张兆和是支撑沈从文的精神世界的力量,夫妻俩始终风雨同行。张兆和曾在《从文家书》后记中写道:“从文同我相处,这一生,究竟是幸福还是不幸?得不到回答。我不理解他,不完全理解他。后来逐渐有了些理解,但是,真正理解他的为人,懂得他一生承受的重压,是在整理编选他遗稿的现在。过去不知道的,现在知道了;过去不明白了,现在明白了。”
  小妹张充和嫁给了德裔美籍汉学家傅汉思,她是四姐妹中才华最突出,最具艺术气质,也是人生最隐逸的,这和她幼年被人收养的环境有关,看透了世事人情。张充和擅长书法,每日晨起便临帖三小时,写书法时悬腕,使手指运笔自如,唱戏时悬搁自我,表演便有了自我的生命。
  新潮的“三英一锦”
  假如说,张家四姐妹的名声如雷贯耳,那么,现在知道“三英一锦”的就不多了。不过,在上世纪30年代的庐州城里,“三英一锦”也是名噪一时。
  1930年代,合肥女中学生刘文英、张庆英、程振英和章天锦,因成绩优异容貌秀美且经常参加公共活动,在风气乍开的合肥,引领时尚潮流,被合称“三英一锦”。
  “三英一锦”年龄相仿,刘文英稍长,程振英次之,张庆英第三,章天锦最小。当年,能够进入女子中学学习的都是一些出众的女孩子,而这四人更是引人注目。
  合肥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主任戴健曾经采访过“三英一锦”中的章天锦,据说她们都喜欢打篮球,经常和六女师、三育女中比赛,有时还到公开场合演讲,这在当时比较封闭的庐州城里算是开风气之先。
  随着名声的逐渐传播,关于她们的传说也越来越多,有些已经是想当然的杜撰了。比如说她们能歌善舞,长于打扮。其实,作为新女性的她们鄙视传统的“女为悦己者容”思想,怎么还会终日涂脂抹粉呢。
  不过,对于新兴的东西,她们赋予了极大的热情。
  有人总结说“三英一锦”中的张庆英创下了合肥女子中的几个之先——
  即第一个学体育的女教师。张庆英1914年出身合肥一世代耕读之家,初入三育女小,后来进入合肥公立女子中学,毕业后考入上海两江女子体育专科学校,志在今后做一名合格的体育教师。
  第一个女校长。1935年,21岁的张庆英毕业后回到合肥,担任了县立映典小学的校长。她将自己在上海这个当时中国最开化、最洋派的地方学到的新知识带到了相对保守的合肥,将原先的体操课改为体育课,受到了教育界的一致好评。
  张庆英还在1935年那年将电影第一次带到了校园,那是实践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主张的新安旅行团,路过合肥时应张庆英的邀请,在映典小学的操场上为千余合肥人放映了宣传抗日救亡的电影。
  这里顺带提一下,关于电影第一次登陆合肥,应该是在更早的1925年,美国人柯普仁在合肥自家的草坪上放映无声电影,招待合肥地方人士。
  旅美学者阚家萱
  第一次知道阚家萱这个名字,是在合肥市文联主席完颜海瑞主编的《人文合肥》丛书里,上面有一篇阚家萱的《家住范巷口》,由此了解了半个世纪以前她在合肥生活的一些片段。
  后来又陆续阅读了她的《梦里故园》等写故乡的一些文章,逐渐感受到了她的拳拳之心。
  阚家萱祖籍合肥东乡阚集,曾祖父于1880年高中进士,从此家境中兴。
  阚家萱是在10岁时搬到庐州城里居住的,进入合肥公立女中上小学六年级,第二年考取省立六女中。这段时间,正是她在范巷口居住的日子,应该是比较惬意的,是一段值得记忆的青春时光。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人的飞机经常来轰炸合肥。阚家萱和众多的失学青年来到了立煌县的省立一中继续求学,后遭敌机轰炸,只好再次流亡,进入位于湘西的著名的国立八中就读。1940年考取了浙江大学史地系,四年后毕业回到国立八中教书,两年后又回到了阔别八年之久的故乡合肥。
  1947年,阚家萱和浙江人谢觉民结婚,不久,和丈夫先后赴美留学,没想到,从此在那里定居下来。
  阚家萱后来回忆说,当初他们夫妇二人计划在美读个两三年书,拿个学位就回国。谁知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下令中国留美学生不得回国。这样一来,除极少数特殊情况外,大部分都留在美国了。
  早在合肥上学期间,阚家萱就对中国传统文化兴趣浓厚,尤其对诗词颇有心得。从上世纪70年代初期开始,她撰写了大量的文章,业余爱好逐渐成了她的主业,先后出版了《思莼集》、《大洋两岸》、《阚家萱诗词集》、《旅思乡情》等,在海外以及中国大陆都反响较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16 21:04 , Processed in 1.21288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