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天吃饭,看地活人。
中国人常说生活要酒足饭饱,饮酒要饮陈年佳酿,品食要品野味珍馐。但是在古代以及兵荒马乱的近代,酒足饭饱没办法同时实现,历代政府为了丰裕粮仓、节省粮食而频频发布禁酒令。本文将带领各位了解过去的禁酒令是为何产生的。
01
禁酒的起源
关于酒,《淮南子》曾记载 : “ 清醠之美 , 始于耒耜 。”可见古代时期,我们中国人就将制酒与农业产粮挂钩。由于我国是农业国,所以我们很早就将粮食酿酒发挥得淋漓尽致,还诞生了与酒有关的官职——酒正。 《周礼·天官下》曰:“酒正,掌酒之政令,以式法授酒材。辨五齐之名:一曰泛齐,二曰醴齐,三曰盎齐,四曰缇齐,五曰沉齐。” 但我们可能不知道,正是在产生“酒官”的周朝,相应地也诞生了最早的禁酒令,而这禁酒令,与粮食紧密相连。
《史记·殷本纪》载 :“好酒淫乐,嬖于妇人。”这是形容商纣王的,周朝禁酒一是为了杜绝殷商的放纵之风,二是为了减少粮食浪费。 周初,由于战事连连,使得粮食消耗巨大,而酿酒需要耗费大量的粮食。当时酿酒的原料主要以黍、稷、稻、麦、菽等粮为主,连年的战乱使得劳动人口减少,产量锐减,周朝不得不推行禁酒。这一因粮禁酒的措施,日后在历朝历代都成为了“习惯法”。
02
两汉与三国:民饥战乱引禁酒
时至两汉,每逢大旱大雨时,朝廷都实行禁酒令,其目的是为了禁止粮食浪费。另一方面,汉武帝时,桑弘羊提出榷酤政策,由国家进行酿酒与售卖。这也是为了加强国家对粮食使用的控制。 《汉书·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欲民务农,在于贵粟;贵粟之道,在于使民以粟为赏罚。”国家希望打压商品经济,防止民众只顾酿酒从商,不顾农耕,使得国家粮食减少,进而爆发荒灾。而阅遍《后汉书》,经常会出现“饥”字,正是因为东汉末期,年年歉收,饥荒频发,导致朝廷不得不一直加强禁酒令。 那么酿酒是否真与饥荒和粮食短缺有关联呢? 以当时酿酒用粮的情况来看。三国时期的如淳注释的《汉书 · 平当传》中载: “ 稻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上尊 ,稷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中尊 , 粟米一斗得酒一斗为下尊 。” 即一份粮食只能酿出同等体积的好酒 。质量差的酒 , 则 “ 一酿用粗米二斛 , 曲一斛 , 得成酒六斛六斗 ”,即一份粮食可酿出两份的酒 。但汉代酒的度数并不高 , 普通人可饮数升而不醉 , 汉一升约合今天的半市斤 , 如果一次饮酒数升 , 则等于喝掉数斤粮食。倘若这些酿酒用的粮食节约出来,确实能救济许多灾民,这也是汉朝每逢灾年必禁酒的原因。 三国时,曾因禁酒而闹出过“黄色笑话”,《三国志·简雍传》载:“时天旱禁酒,酿者有刑。吏于人家索得酿具,论者欲令与作酒者同罚。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 同样的,曹操也因年饥兵兴,粮食短缺而禁酒,但他此举引发了争论,孔融上疏讽刺道:“夫天有酒旗之星,地列酒泉之郡,人有旨酒之德。故尧不先千锺无以成其圣;且桀、纣以色亡国,今令不禁婚姻也。”最后,曹操为了贯彻禁酒令,暗示御史大夫将孔融罢免。
由此可见,两汉与三国,多因战乱民饥而不让民众酿酒。
03
唐宋:依时而定,转酒为税
两汉三国久经战乱,不得不禁酒,而唐宋则不同,唐宋时是为了国家恢复生产,休养生息,而开始有规律的禁酒。 唐朝立国之初就推行了禁酒政策 ,《新唐书》记载:“以谷贵禁关内屠酤。”这一句话记述的是唐高祖武德二年的禁酒令。这时的唐朝刚刚建立,百废待兴,粮价高涨,唐高祖不得不下此禁令。 除此之外,唐朝时,中国已经出现蒸馏酒,酒精度数不断升高,这使得酿酒需要更多的粮食。 由于酿酒会导致粮食减少,所以唐朝从高祖到太宗,都一直维持着禁酒令,而这一局面,直到安史之乱后才被打破。 《通典》载:“大唐广德二年十二月敕,天下州各量定酤酒户,随月纳税。除此外,不问官私,一切禁断。大历六年二月,量定三等,逐月税钱,并充布绢进奉。建中三年制,禁人酤酒,官司置店自酤,收利以助军费。” 安史之乱后,国家财政崩溃,无处收税,但朝廷发现酒税有利可图,可以成为财政来源,于是便由全面禁酒,改成允许官方酿酒,收取费用,补贴军队。
酒罐
与唐朝相比,宋朝时的禁酒更多的是为了牟利。宋朝由于酿酒技术进一步发展,制酒业发展迅速,朝廷把它作为一大财源。但奇怪的是,宋朝仍然禁酒。 当然,此时的禁酒,与唐朝初因粮而禁不同,宋朝时禁酒是禁止购买民间所酿之酒,因为民间酿制的酒销量高,则会导致官酿的酒销路被断。所以宋朝为了保护这个能养兵供政的产业,开始大肆禁止民间酿酒。同时,也加大了官营酒业的生产。 虽然宋朝加大了官营酿酒力度,但朝廷在获得酒利时也担心酿酒会导致粮食浪费与短缺。“诸州官酿 , 所费谷麦 , 准常籴以给 , 不得用仓储 。”用于备荒养兵的仓粮一般是不会拿来酿酒的。
04
塞北三朝与元朝:知牧不识粟,禁酒为存粮
辽兴宗时曾下诏说: “朕早岁习稼穑,力办者广务耕耘,罕闻输纳,家贫者全亏种植,多至流亡,宜通检括,普为均平,禁诸职官不得擅造酒糜谷。”同样的,日后金朝统治者也是三令五申不准私自酿酒,因为他们担心酿酒会引起粮食短缺。
这其实是因为北方粮食生长周期长于南方,农业收成也远不如南方,且游牧渔猎民族不通农耕,故塞北三朝统治者通常选择禁酿酒。但他们和唐朝一样,会在粮食丰收时节,允许官方酿酒,以便收取酒利。 待元朝一统江山时,统治者发现自己的农业经济远远不及宋朝发达,没法提升生产力,那就只能减少材料使用了,于是在粮食危机频频发生的元朝,时常有禁酒令。 当时翰林院的耶律铸 、姚枢、王磐 、窦等曾上书说 : “足食之道,惟在节用,糜谷之多,无逾醒酸曲案⋯⋯ 宜一切禁之。” 元世祖忽必烈接受了这个建议,颁布禁酒令。
忽必烈 不止是忽必烈,每一位元朝皇帝都颁布过禁酒令,元史中经常会出现“禁酿”和“岁饥”两个词,所以禁酒令一直贯穿元朝历史。
05
明朝禁酒:从源头禁酒
明朝建立之初,就推行禁酒。据《续文献通考》载:“洪武初,以民间多造酒,费米麦,故行禁酒令。令禁农民种糯米,以塞造酒之源,令五谷丰积,以平其价。养民乐生,此其禁酒之方针也,此种精神明代永保持之。”可以看出来,明初禁酒是由于造酒浪费粮食,而其禁酒的方法则十分奇特,是直接禁种糯米,从原料开始禁止,使得农民只能多种其它谷物 , 间接地充实了粮仓。 但是,随着明朝制度僵化,外加对地方控制力的下降,到后来,禁酒令越来越被忽视,民间私酿愈发频繁,仅淮安一府岁耗于酒曲之麦就达百万石之多。
06
清朝禁酒:一波三折,由严到松 清朝的禁酒始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康熙发现民间大肆酿酒而导致粮食浪费,为此,康熙提出“酒乃无益之物”,每逢歉收时节就重申这一观点。 起初,康熙对奉天下达禁酒令,严禁烧锅。康熙三十年和三十二年又再次发布禁令 ,禁止直隶一省及顺、永、保、河四府之地烧锅。但是这也波及了许多无灾之地,有些粮食富余的地方由于这项禁令,也使得本地烧锅行为被禁。
康熙 雍正继承了康熙的政策,而且愈加严厉,原本能烧锅酿酒的地方,也全部被禁止,而且有意向全国推广。但雍正不敢使用过于激进的手段,他打算循序渐进。 他强调的是“若禁止不致累民,则禁止为便”,因为他也担心对地方酿酒过于压制,会导致贪官污吏趁机获利,所以雍正相较于康熙,更加注重实际,而不只是口号。 乾隆登基后,也像他的父亲一样,大力推行禁酒令,但他没有父亲那样的深谋远虑,他推行的禁酒令过于理想主义,而且一刀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