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十年陆军,百年海军”,一个国家海军力量的发展壮大往往要经历漫长的时间,因此海军是最讲求传统的军种。世界上拥有悠久海军传统的国家往往会将具有历史意义或功勋卓著的战舰保存下来,细心保养,改建为博物馆舰或纪念舰,向公众开放,作为弘扬荣光、继承传统的重要形式。
■ 打响十月革命炮声的”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概是在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博物馆舰。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一海军强国,尽管其海军历史不过两个多世纪,但同样非常重视传统的传承,在美国国内现存的纪念舰和博物馆舰多达上百艘,其中既有古老的木制风帆战舰,也有冷战时期的核动力舰艇,数量之大,舰种之全,涵盖时间跨度之大,可谓首屈一指。
■ 美国海军“宪法”号风帆护卫舰是美国保留至今最古老的战舰。 这些战舰中不少都亲历战火,拥有着骄人的传奇经历,自然也是军迷朋友们热切向往的怀古探秘之胜地。作为本号热心读者的本文作者在赴美旅行期间,有幸造访了“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博物馆,并将这一珍贵的旅程撰写成文,配以大量精美图片,慷慨提供给本号发表,在此编者给予衷心感谢,并将分期陆续推送,让各位读者朋友们一起感受这艘历史名舰的独特魅力。
■ 停泊在夏威夷珍珠港的“密苏里”号战列舰同样是世界闻名的纪念舰。 邂逅“大黄蜂” 笔者于2017年夏季赴美旅游,准备在旧金山结束行程之际,得知附近的阿拉米达停泊有一艘博物馆舰,于是决定在回国前一探究竟,而这艘老舰就是“大黄蜂”号航空母舰。 在美国海军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中,“大黄蜂”号(USS Hornet)是一个传统舰名,最早命名于独立战争时期,至今已有8艘美军战舰取名“大黄蜂”号,其中最出名的是二战时期的两艘航空母舰。第一代“大黄蜂”号航母(Hornet,CV-8)为约克城级三号舰,于1941年10月建成服役。该舰在太平洋战争中可谓声名赫赫,参加了1942年4月奇袭日本本土的“杜立特空袭”,后来又在中途岛海战中再立奇功,协同两艘友舰歼灭了日军南云机动部队的4艘主力航母。此后,“大黄蜂”号又奋战于瓜岛前线,于1942年10月在圣克鲁斯海战中力战沉没,在其短短一年的生命中留下了永垂史册的卓著功勋。
■ 1941年10月,新服役的“大黄蜂”号航母航行于汉普顿锚地,属于约克城级。 “大黄蜂”号在南太平洋战场上英勇捐躯后,作为海军精神的继承和对该舰的缅怀,美国海军决定将正在建造的一艘埃塞克斯级航母重新命名为“大黄蜂”号,这就是本文主角,第二代“大黄蜂”号航母。 新“大黄蜂”号航母为埃塞克斯级(初期型)四号舰(CV-12),最初命名为“奇尔沙治”号(USS Kearsarge,这一舰名后来被授予一艘后期型埃塞克斯级航母CV-33),于1942年8月3日在纽波特纽斯造船厂开工。两个多月后,老“大黄蜂”号就在圣克鲁斯海战中战沉。本舰随即改名为“大黄蜂”号,于1943年8月30日下水,同年11月29日服役,首任舰长是迈尔斯·布朗宁海军上校。
■ 1945年初在太平洋前线作战的二代“大黄蜂”号航母,属于埃塞克斯级。
■ 1945年6月,“大黄蜂”号飞行甲板前端在台风中受损。 “大黄蜂”号服役之时,正值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攻进入高潮阶段,该舰经过三个月的紧张训练后就开赴新几内亚和加罗林群岛前线执行海空支援任务,之后又参加了1944年6月的马里亚纳海战和1944年10月的莱特湾海战。1945年2月,“大黄蜂”号作为美国航母特混舰队的一员北上空袭日本本土,之后又参加了冲绳战役,支援登陆作战的同时,于4月7日协同友舰击沉了“大和”号战列舰。6月初,“大黄蜂”号遭遇台风,部分飞行甲板损坏,返回本土维修直至战争结束。战后初期,该舰参与“魔毯”行动,运送海外美军归国。
■ 接受SCB-27项目改装后的“大黄蜂”号航母。
■ 改装斜角飞行甲板的“大黄蜂”号航母。 1947年,“大黄蜂”号暂时退役封存,转入太平洋舰队后备舰队。1951年3月20日,“大黄蜂”号重新启封,在纽约海军造船厂接受SCB-27项目的改装升级,成为一艘攻击型航母(CVA-12),于1953年9月11日再次入役。此后,“大黄蜂”号一直在远东地区巡弋,并在1955年底接受SCB-125项目的改装,从而具备斜角甲板等现代航母的特征。1958年初,“大黄蜂”号再次接受改装,成为反潜支援航母CVS-12,这就是这艘长寿战舰的最终状态。战后,“大黄蜂”号最值得一提的成绩要数多次参加了“阿波罗”登月飞船返回舱的回收行动。1970年6月26日,服役近30年的“大黄蜂”终于解甲归田、光荣退役,在封存了近20年后才于1989年从美国海军中正式除籍。
■ “大黄蜂”号参加了阿波罗登月飞船返回舱的打捞回收工作。图为1969年7月,美国总统尼克松登上“大黄蜂”号,向完成首次登月壮举的阿波罗11号飞船的三名宇航员表示祝贺,当时宇航员们还生活在隔离舱内。 旧日本海军“雪风”号驱逐舰的迷之好运在军迷当中早已熟知,其实“大黄蜂”号的运气也不差,在二战时期经历过多达59次空袭,但从未被直接命中过。虽然“大黄蜂”号的名气不如它的前辈,但其战绩在美国海军所有航母中相当拔尖。据统计,“大黄蜂”号在太平洋战争中击毁敌机多达1410架,远超“企业”号等知名航母,仅次于本级首舰“埃塞克斯”号,名列第二。该舰搭载的VF-2战斗机中队的42名飞行员中竟有30名王牌,其中10人获得过“单日王牌”的战绩,该舰曾创造了单日击毁72架敌机,单月击毁225架敌机的记录。在对海攻击方面,该舰击沉日军舰船55艘,总吨位达1269710吨,几乎相当于自身排水量的40倍!“大黄蜂”号在二战期间获得了11枚战役之星,并荣获总统集体嘉奖。
■ “大黄蜂”号作为攻击航母时的舰徽。 正因为“大黄蜂”号战绩斐然,又有着光荣的传统,在该舰除籍后诸多民间团体和老兵组织东奔西走,为保留该舰四处呼吁,最终幸运地作为博物馆舰在加州阿拉米达的港湾安度晚年,于1998年10月向公众开放,接受来自全世界军事爱好者和普通游客的参观游览。
■ 今日停泊在加利福尼亚阿拉米达的“大黄蜂”号。 登上“大黄蜂” “大黄蜂”号已经退役多年且作为博物馆舰前经历了大规模改建,本身已经没有敏感的保密问题,因此舰内三层甲板的大部分空间都可供游客参观,展区和展品都经过细致的保养和精心的整理布置。今日的“大黄蜂”号从本质上说是一座浮动的博物馆,其官方名称就是“美国海军‘大黄蜂’号海空天博物馆”,从这个称呼可知,游客从这艘功勋战舰上不仅可以了解到该舰本身的历史和美国海军的种种趣闻,还包括了空军和航天方面的展示内容,具有极高的信息密度和历史价值,非常值得有人徜徉其中,细细探索和品味。
“大黄蜂”号停泊在加州湾区阿拉米达的一处码头旁,另有数艘军辅船停在近旁,所以很容易辨认,驱车前往的话需要在港区外开上一段路程。博物馆的售票处设在军舰旁边的码头上,在军舰右舷处有一座舷梯连接到码头,供游客出入。在码头买票后就可以沿着舷梯登舰了,票价不贵,20美元。
登舰舷梯的位置靠近航母舰岛,顺手仰拍一张。“大黄蜂”号的舰岛保持着上世纪70年代退役时的状态,各种天线林立,与二战初建时大不相同。
通过舷梯后从右舷的舱口进入舰体内部,首先到达机库甲板。在入口处的舱壁悬挂着“大黄蜂”号的各种纪念铭牌,左上的铭牌很特别,是一位曾在该舰服役的华裔舰员的后辈为纪念前辈而设的,从铭牌可知这位舰员名叫郭子明。左下的大型铭牌则记录了从1775年到1970年的近两个世纪里,“大黄蜂”号舰名在美国海军的传承,值得注意的是在铭牌上方历代“大黄蜂”号的浮雕图案中最右侧的三个都是最后一代“大黄蜂”号,因为经历改装后外形变化,被细分为CV-12、CVA-12和CVS-12三种状态。
在机库甲板的显著位置,陈列着“大黄蜂”号的船钟,堪称是一艘战舰的灵魂之一。在风帆时代,船钟是值更发令的重要工具,即使到了现代,船钟依然是舰船最重要的身份象征。
在机库一侧的墙壁上悬挂着“大黄蜂”号部分同级姊妹舰的大号舰徽,可看辨认出“埃塞克斯”、“列克星敦”、“邦克山”、“勇猛”、“黄蜂”、“提康德罗加”、“张伯伦湖”、“伦道夫”等如雷贯耳的舰名,这些曾经叱咤风雨的巨舰现在化为一枚枚舰徽静静地悬挂在“大黄蜂”号机库一隅。值得一提的是,在24艘建成的埃塞克斯级航母中有4艘被改建为博物馆舰,除了“大黄蜂”号,另外三艘是“约克城”、“勇猛”和“列克星敦”号。
“大黄蜂”号的机库已经被辟为大型室内展厅,陈列的内容以航空航天为主,包括诸多飞机和航天器的实物,其中“阿波罗”登月飞船的返回舱是该舰的镇馆之宝之一,“大黄蜂”号曾多次参与打捞“阿波罗”飞船的返回舱。
机库内部设有调度室,身穿黄色作业服的调度员(人体模型)通过耳麦对机库内的飞机移动进行指挥调度。 飞行甲板展区 机库内的展品非常丰富,不过按照游览路线机库展区是排在后边的,所以先放一放,后面再慢慢看,先去飞行甲板上探访一番。
在舰岛内侧的墙壁上挂着一排航空作业人员的工作服,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工作岗位,相信对当代航母感兴趣的朋友想必早已耳熟能详了,这里不再赘述。正是不同岗位的人员各司其职,相互配合,才能保证航空作业的高效进行,他们忙碌穿梭的身影构成航母甲板上一道独特的彩虹。不过,这套完善的作业体制主要是在战后建立起来的,在二战时期的航母甲板上服装色彩还没有那么丰富,主要是黄色和褐色作业服。
飞行甲板相当于博物馆的露天装备展示区,也陈列着多型经典名机,主要是冷战时期的舰载机型号。最靠近舰岛处停放着一架F-14A“熊猫”舰载战斗机。这款战机因为阿汤哥当年拍摄的海军征兵广告片《壮志凌云》而闻名世界,几乎是冷战时期美国海军航空兵的形象名片。众所周知,F-14是冷战高潮时期美军航母编队对抗苏联海空饱和攻击的最外围屏障,由AN/AWG-9雷达和6枚AIM-54“不死鸟”远程空空导弹组成的远距离防御火网足以抵挡当时绝大多数轰炸机和导弹的袭击。然而,也正因为专注于远程截击作战,导致“大猫”们在应对后冷战时代的低烈度作战时暴露出效费比低的劣势,最终被通用性更好的F/A-18“大黄蜂”所取代。F-14是在笔者刚刚开始关注军事的年代退役的,所以,除了读过一些描述冷战时期航母作战想定和F-14作战史的资料外,笔者很难感受到当年由TOP GUN掀起的对“大猫”的痴狂崇拜之情。不过,这次亲眼看到昔日一代名机,也实属幸运。
舰首甲板处的弹射器开槽。在埃塞克斯级设计之初,飞行甲板上并未设置弹射器,轻盈的活塞螺旋桨舰载机可以直接迎风起飞,后来为了适应舰载机重量的增加,提高起飞效率,加装了弹射器。到了冷战时期,随着各种喷气式舰载机的登舰,弹射器已经成为美式航母进行航空作业的标配。
在飞行甲板左舷突出平台上还保留着“大黄蜂”号曾经装备的防空火炮,包括单装Mk 12型38倍径127毫米高平两用炮(上图)和双联装Mk 22型50倍径76毫米高射炮(下图)。前者是二战时期性能最优秀、装备最广泛、数量最多的中口径舰炮。“大黄蜂”号在服役之初装备了12门127毫米舰炮,分别安装在4座双联装封闭炮塔内(呈背负式布置在舰岛前后)和4座单装开放式炮位上(位于飞行甲板左舷前后舷台上)。后者是冷战初期用于取代博福斯40毫米高射炮的新型防空武器,可以发射VT近炸引信炮弹,防空效能较博福斯40毫米炮明显提高,在战后初期的SCB-27改装项目中,埃塞克斯级航母最多可以配置24门76毫米高射炮。
在舰首甲板处停放着一架S-3B“维京人”舰载反潜机。注意飞机垂尾上的NG字样和后机身的VS-31番号,表明该机来自著名的第9舰载机联队VS-31中队。S-3与F-14的命运差不多,同时冷战后期美军航母的主力机型,是为了压制苏联强大的拒止能力而专门研发的单一用途舰载机。S-3可以将航母编队的反潜圈扩展至300海里之外,足以防御当时苏联打击距离最远的巡航导弹核潜艇。当然,在冷战结束后,S-3B同样因为用途过于单一而逐渐失去价值,从2009年1月起不再部署到航母上,并在2016年1月正式退役。随着S-3的退役,标志着世界海军航空兵再没有固定翼舰载反潜机,目前现役的舰载反潜机完全是旋翼机的天下。值得注意的是,S-3的停放位置恰好就在航母飞行甲板前端巨大的数字12上,这就是“大黄蜂”号的编号。
除了F-14和S-3外,“大黄蜂”号飞行甲板上还停放了1架F-4“鬼怪”战斗机,与前两架飞机不同,这架F-4上没有任何涂装标志,无法判定原归属部队。F-4是越战时期美国空军、海军航空兵和陆战队航空兵的主力战斗机。虽然埃塞克斯级在战后改装升级后,搭载过早期的喷气式舰载机,但由于甲板面积有限,从未搭载过F-4、F-14和S-3等重型喷气式舰载机。
笔者暂时还没有机会登临“辽宁”号航母,只好先在美国老航母上体验一下斜角甲板,照片中间的白色粗线就是斜角甲板的右侧边界,最左侧的白色虚线是停机安全线,在降落作业时飞机必须停放在此区域内。
飞行甲板左舷的升降机区域,用网格围栏与其他区域隔开,可以看出在升降机平台内另有一个小升降机平台。埃塞克斯级在初始设计中配置了3座飞机升降机,飞行甲板前后各一座,左舷另有一座舷侧升降机。
在左舷升降机后方停放着一架F-8“十字军战士”舰载战斗机,该机在朝鲜战争之后服役,到越南战争时被F-4迅速取代,虽然装备数量超过1200架,但作为主力舰载机的时间比较短,受关注程度不高。F-8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种以机炮为主要武器的舰载战斗机(也可以挂载导弹),也是美国海军最后一种单发轻型舰载战斗机。在越南战争期间,美国海军宣称F-8在空战中击落了19架米格战斗机,包括16架米格-17和3架米格-21,有3架F-8毁于米格-17的机炮,而越南空军宣称有11架F-8被米格机击落。F-8于2000年完全退役。
在临近舰岛处停有一架T-28B“特洛伊人”教练机,该机从1950年开始作为美国海军的初级教练机一直服役到1984年,至今仍有数百架在世界各地服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