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领导者功不可没。 都说“虎父无犬子”,但却鲜有人知道邓稼先的父亲其实是个不容小觑的大人物。 “乱世成长出来的英才” 邓稼先的父亲名叫邓以蛰,安徽怀宁人,他的经历要比搞原子弹的邓稼先传奇的多。 邓以蛰出生于1892年,是清代大书法家和篆刻家邓石如的五世孙,父亲是教育家邓艺孙。 经历是锤炼一个人性格的烈火,邓以蛰出生的年代让他经历了腐朽的清朝、军阀的混战以及侵略者瓜分中国的战火岁月,所以他早早的就知道什么叫腐败,什么是革命,什么是动荡不安。 和同龄人一样,他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私塾教育,到了青少年时期,“西学”进入中国,他开始学习先进的“西学”,后留学日本,学习文学,并在日本结识了同乡陈独秀,在陈独秀的影响下,邓以蛰接受了新思想、新文化。 回国后,邓以蛰曾任安庆图书馆馆长、安徽教育司长等职,那个时候陈独秀正在忙于《新青年》,两人联系也少了,后来他接受陈独秀的建议再次去美国留学,攻读哲学与美学,成为我国留学生到欧美系统学习的先行者之一。 从美国回来后,邓以蛰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厦门大学及清华大学。 上个世纪20年代,邓以蛰的名气相当大,与当时驰名文坛的宗白华齐名,并称“南宗北邓”。 后来两人相继到北京大学执教,加上正在北大执教的朱光潜,成为了北大三大美学教授,巧的是,这三位大师都是安徽人,不得不感叹安徽真是人杰地灵。 “与鲁迅谈美学,是金岳霖最雅的朋友” 邓以蛰一生任职时间最长的是清华大学,但也曾短暂任职于北京大学。 在北大任教时,他住在丰盛胡同北沟沿甲12号,房子不算新,但是院子很宽敞,前院有一棵古老的龙爪槐,后院有一棵丁香,整个院子看起来十分闲适,安逸,每当丁香树开花的时候,院子里都会溢满清香。 后院正中的房间是邓以蛰的书房,书房中挂满了先祖邓石如留下的名人传世佳作,不仅书房,连客厅都挂的满满当当,由于书画太多,墙上挂的书房常常会更换。 但正堂上方挂的“松风水月”四个大字却从未换过,这四个字,是明末崇祯皇帝的御笔,是邓氏家族的传家宝,邓以蛰一直珍藏着。 珍藏倒不是因为它是皇帝的御笔,更为重要的是这四个字和邓以蛰的精神境界极为吻合。 解读起来颇具文人雅趣。 因为他的雅,金岳霖还把他称作是“朋友中最雅的”。 邓以蛰接受过传统教育和西方教育,所以他既有儒家学者身上的典型气质又有西方学者身上的风度,两者的美妙结合使得邓以蛰的雅与众不同。 如此一来,“最雅的朋友”倒也不奇怪了。 在邓以蛰刚回来那会儿,鲁迅还曾与他在中央公园(中山公园)相约谈论美学,一见面,两人聊得热火朝天,你一言我一语的阐释着各自对美学的认识及理解,聊得甚是忘我,直到夜色将至,两人才不得不各回各家。 看得出来,鲁迅和邓以蛰真是惺惺相惜,从白天聊到晚上还不舍得走。 “爱国硬汉把旧友赶出家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北平沦陷,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迁到长沙,组建临时大学。 时任清华大学教授的邓以蛰本应去长沙继续任教,无奈身患肺病,身体虚弱,实在无法南下,只好留在北平。 失去了教职,家里也就失去了资金的来源,一家人只好靠着积蓄过着清贫的日子,邓以蛰的妻子在院子里开辟了一块菜地自己种菜,尽量为家里节省开支。 而邓以蛰的一位旧友却在伪政府谋了一份差事,领着伪政府发的薪水。 有一天,这位旧友夹着伪政府的公文包来到邓以蛰家,一开始并不知情的邓以蛰跟他交流了几句之后发现不对劲,于是问他在做什么工作,旧友支支吾吾的说在伪政府工作,因看到邓以蛰境遇不好所以想让邓以蛰同去,邓以蛰当时就勃然大怒,大声呵斥他:“你给我滚出去!” 这一声呵斥吓到了正在书房里看书的邓稼先兄弟,旧友也灰溜溜的走了,邓以蛰平时爱结交朋友,若不是因为民族大义,他绝不会和朋友断交。 虽然邓以蛰是个文人,平时看上去比较文弱,但在民族气节上他却是个绝对的硬汉。 这件事深深的影响了邓稼先。 “最成功的教育家” 邓稼先,“两弹”元勋之一,他的成就离不开良好的家风,更离不开父亲的教育。 邓稼先出生在老家怀宁,不久随母亲去了北京,到了邓以蛰身边。 小时候的邓稼先很调皮,邓以蛰管的很严,但他只管行为,不管心,不去用条条框框来束缚邓稼先的成长。 教育方面,“四书五经”邓稼先全都要看,因为邓以蛰觉得这些是中国的传统文化,应该要知道。 待邓稼先再长大一些,邓以蛰就把他送到新式学校,接受先进的思想和教育,所以邓稼先不仅懂得西学知识,同时也具有深厚的国学修养。 可随着抗战一步步打响,民族越发危难,邓以蛰深感自己作为文人的无用,不能真正的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 百感交集的他说出了影响邓稼先一生的话,“稼儿,以后你一定要学科学。不要象我这样,不要学文。学科学对国家有用。” 邓稼先谨记父亲的这句话,于是他成为了后来相继为国家研制出原子弹和氢弹,让世界震惊和畏惧的“两弹”元勋之一。 对世人而言,邓以蛰是美学家,教育家,而对于邓稼先而言,父亲邓以蛰则是自己心灵的导师。 1973年,常年身患重病的邓以蛰离开了人世,“中国哲学界第一人”的金岳霖送别老友,撰写挽联:露霜葭苍,宛在澄波千顷水;屋深月满,依稀薜荔百年人。 还记得十八年前,林徽因逝世,邓以蛰与金岳霖一起写了挽联,没想到十八年后,金岳霖依在,邓以蛰却先他一步驾鹤西去,十八年如弹指一挥,不禁让人感叹时光易逝。 邓以蛰学识深厚,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成就颇高,同时也具有多重身份,比如教育家、美学家、理论家。 他最成功的身份当属教育家,因为他把自己的孩子教育成了一个顶天立地的人,这就是教育家最大的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