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小屁孩”对职业围棋不再感冒,未来谁来接柯洁的班?

[复制链接]

2666

主题

2816

帖子

948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948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9-1-21 00:27: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凭啥说:小屁孩对职业围棋不再感冒?
历年定段赛男子组参赛人数统计:


人数统计为预赛参赛人数加直接进本人数,2010、2011年未计入"U25"组,2018年未计入"百千万工程"五段以上组。
2009年人数较往年为低,应该是受到"骨龄门"事件影响,2010年定段赛改制分U18、U25两组后人数开始回升但也是回到往年水平,2012年正式放宽至25岁,参赛人数明显提升,但仅维持3年即大幅回落,并持续4年递减。从2013年高峰430人降至2018年271人,大幅回落37%。
老百姓心中自有杆秤,定段参赛人数就好像职业棋手收入与社会地位的晴雨表。难道这不是意味着职业棋手的社会地位每况愈下?其实职业棋手地位高不高只要反问你自己就行了,如果你的孩子极具围棋天分,你会让他走职业吗?
定段赛每年为棋界输送职业新血,定段参赛人数锐减意味职业围棋热度冷却,且是在放宽年龄至25岁以后仍迭创新低。与其说"小屁孩"不再对职业围棋感冒,不如说是职业围棋这个行业已不再受棋童家长青睐。
2016年Alpha Go横空出世,学棋的幼童增加多少不得而知,但定段赛的参赛人数不增反减却是铁的事实。人数是2015年开始"跳空",显然AI并非始作俑者,但是否雪上加霜加剧定段参赛人数递减就不得而知了。
职业棋手普遍收入不高,职业寿命日趋短暂,纵使明星棋手社会地位与收入也远不如其他体育项目,在一般行业刚起步准备跨步前行的而立之年时,棋手却面临即将退役的尴尬,而有此尴尬者还只是幸运的少数。大多数职业棋手只能以教棋维生,而未来有多少比例将被人工智能取代还是未知数。
近年国内赛事冠军得主:


也就这些人能在国内夺冠,大部分同时还是世界冠军得主。
就算顶尖高手想靠国内赛事奖金维持生计,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下也属不易,更何况一般棋手。故而推行20届的围甲联赛对于围棋运动的推广与维系实在贡献良多!
没棋下的职业棋手还是"职业棋手"吗?


围甲是目前参赛人数最多、运行最久的国内赛事。参加围甲期间代表有相对稳定的收入来源。
上表乍看之下20年来总共224人1235人次(不含外援)参加过围甲还不错,但如果将一个赛季里参赛15次以上方视为围甲主力,则人数人次大减。


二十年来围甲主力的参赛人数是146人859人次(不含外援)。
能成为围甲主力10年以上的人数是31人;5年以上是70人;3年以上是97人。
如果将以上人数均分到20个年次里,那意味每年定段的17-20个男职业棋手中也就4-5人能打上3年以上的围甲主力。您说,职业棋手这行饭有多难才吃得上?但围甲主力一年又能有多少收入?
笔者得耗费几个星期的功夫又是查考20年的围甲数据,又是编程方能整出上面两个表,得出"围甲主力-职业棋手这行饭不好吃"的结论。但棋童家长凭着自己的直觉就能简单得出结论。
有人说现在的世界冠军都是小屁孩?殊不知这些小屁孩可有多难,虽然天资聪颖,还得经过多少考验方能脱颖而出?大部分最后却落得连比赛都没得打。那没棋下的职业棋手,到底还算不算"职业棋手"?"职业棋手"到底是一种职业,还只是一个类似文凭的资格凭证?
人工智能在棋盘上是帮了职业棋手,可是棋盘外却成了职业棋手的竞争对手,教棋、讲棋不再是职业棋手的专利或强项,职业棋手的就业机会似乎又少了点。
众所周知,2013年以来围棋的世界舞台已经完全转向中国,造就大批世界冠军,按理说当今围棋应该是热火朝天,奈何有志于此的棋童却愈发望而却步。2018定段赛职业棋手的门槛大幅放宽,男子组一下从20人增加至30人(最后有3人放弃),真不知水平越来越低的职业初段对未来围棋活动的推广有何助益?将来又有谁能接柯洁的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27 17:55 , Processed in 1.8049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