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邓小平:我们中国就要以“共产党”的名义屹立于世界之林

[复制链接]

869

主题

1173

帖子

39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91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6-16 01:31: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这是鲁迅先生1933年在《题三义塔》中所写的著名诗句。历年来,常有人借此诗寄托时过境迁、重归于好的愿望。



例如1980年,邓小平就在一封信中亲笔书写了这两句诗,送给一个人,表达他对海外国民党人摒弃前嫌、共同致力于统一祖国的深切期望。
而收到信的人,正是国民党元老、军阀陈济棠之子——陈树柏。
踏上回国之旅
陈济棠是原国民党第八集团军司令,也是国民党政府中为数不多的陆军一级上将。
他主政广东多年,外号“南天王”,为广东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做过不小的贡献,就连邓小平也对其赞誉有加。
陈将军共有18个子女,陈树柏排行第10,出生于1929年。



陈树柏早年在黄埔军校就读,1950年随军到台湾,退伍后赴美求学深造。
他先是考进了赫赫有名的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习电机工程学,后来又进入伊利诺艾大学完成了博士学位,是圣卡勒拿大学的知名教授,教学和科研成就卓著。
由于他在网路和系统理论研究上的杰出成就,1979年还获得了美国“总统特别奖”
上世纪80年代初,大陆门户开放,很多美国华裔学者返乡,在大陆讲学或搞科研。
陈树柏作为著名学者,也曾多次收到国内大学与科研机构的邀请。
他留美30年,事业成功,生活安宁,可是“居常思土兮心内伤,愿为黄鹄兮归故乡”。
当时中国大陆的文化教育比较落后,陈树柏想要发挥专长,为自己的祖国培养人才。



但是由于家庭背景和父亲的“黑历史”,他一直心存疑虑,担心不能被中国政府接受。
为了弄清楚大陆方面的态度,陈树柏先写了一封试探性的信寄回国内。
时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钱三强亲自给陈树柏回信,说邓小平热烈欢迎他回国讲学,希望他解除顾虑,早日启程。
就这样,陈树柏终于卸下了心理负担,在1980年7月和夫人踏上了回国之旅。
在北京,邓小平接见了他。
一见面,邓公第一句话就问:“我是称呼你陈教授呢,还是陈博士?”
陈树柏连忙客气地说:“您叫我的名字陈树柏好了。”



邓小平解释说:“这不是客气,而是了解一下国际上的习惯。”
陈树柏认真回答道:“在美国,如果一个人既是博士,又是教授,称教授表示更敬重些,因为博士太多了。”
邓小平笑道:“那我就称你陈教授吧!”
陈树柏没有想到,邓公是如此亲切客气的一个人,因此很快打消了初见的不安与忐忑。
更令他震惊的是,邓小平主动提到了他的父亲,不仅谈到了陈济棠任广东省主席期间搞的建设,还说起了当年红军长征经过他的辖区时没有受到堵截的往事。
邓公诚恳地说:“令尊在广州八年,颇有建树,至今老一辈的广东人都非常怀念他啊。”
本来陈树柏此次回国,是打算回避父亲的陈年往事的。
谁料邓小平一见面就提他父亲,而且言语之间不乏欣赏赞叹之情,他感动之余,更加被邓小平的宽广心胸所折服。



陈树柏非常高兴自己的父亲能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连忙谦虚地说:“那时候我还太小,不知道什么。”
作为一个成熟而睿智的政治家,邓小平夸奖陈济棠,不仅仅是为了慰问陈树柏,背后还有另有含义。
除了共产党人实事求是、论是非功过以外,邓公还想提醒陈树柏,乃父当年尚且能为国家做好事,如今在新时代的浪潮中,你更应该为祖国多做贡献。
而陈树柏能为国家做的最大贡献,莫过于促进两岸统一。
在这一天谈话中,邓小平委托陈树柏带话给蒋纬国。
他说:“你去台湾可以跟蒋纬国说说,我们欢迎台湾的人多回来看看。”
陈树柏被邓小平的话所感动,当即承诺一定把话带到。



这一次回国,陈树柏呆了三个月,对国内20多所大学进行了考察。
他从一个知识分子的角度出发,给祖国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建议充分吸取美国大学的经验,培养高科技人才。
不成熟的建议
1982年8月,陈树柏第二次回到了国内。
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第二次接见了他。
再次见面,邓公像欢迎老朋友似的问长问短。
而陈树柏已经完全没有头一次会见时的局促,更加畅所欲言,提到了一些更加复杂敏感的话题。
由于当时正处在冷战背景,许多欧美国家都对社会主义国家、对共产主义抱有偏见。



因此陈树柏大胆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欧美人民,尤以美国为然,对“共产党”和“共产主义”这两个名词,感到非常可怕……为了有利于“四化”大计的推行,减少外面不必要的阻力,我建议共产党改个名字。”
邓小平并没有因为陈树柏的这番话动怒,而是耐心解释道:“看来意识形态的分歧,确实可以闹出很大误解。中国共产党经历了这么多年的沧桑,才艰辛发展到今天,怎么能我说一句话就改了呢?而且,我们中国就要以“共产党”的名义屹立于世界之林。我们要让世人一谈及共产党,就要想起中国……”
这番充满激情又富有远见的话,立刻让陈树柏意识到了自己的狭隘和幼稚。
他因为长期在国外生活,受到西方文化和社会影响,所以提了不恰当的建议,但是确实是出于一片好心。
因此,邓小平并没有责怪陈树柏,反而继续耐心地和他谈论有关中西方文化教育的问题。
陈树柏谈到了自己对中西教育的看法,他说:“中国的教育,学生非常勤奋,但是没有一个学生上课敢向老师提问的。所以我希望以后在创造一所新学校的时候,加强这一点。”



他向邓小平提议,在国内创办一所“中国实验大学”,把电子工业赶上去,将那里开发成中国的硅谷。
邓小平觉得这个建议很不错,当场点头表示同意。
然而可惜的是,愿望与现实之间,往往隔着一道无法跨越的鸿沟。
8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处处需要资金,举步维艰。
筹办一所高科技实验大学,需要大量的资金,光是前期投入就是天文数字,后期更加无法保证。
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1985年,我国感谢了陈树柏为教育事业付出的努力,但是还是决定暂缓兴办中国实验大学。
这是权衡利弊之后做出的决定,陈树柏表示支持并理解。
他也知道,目前在中国创办“实验大学”的时机尚不成熟,因此带着遗憾离开了大陆,返回美国学校。
虽然在祖国的办学计划暂时搁浅,但邓公的雍容大度,务实果决,依然给陈树柏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成为他永远的记忆。



1997年邓小平辞世时,陈树柏出席了在国外举行的追悼大会上,回忆自己和邓公交往的点点滴滴。
谈到邓小平不能亲睹香港回归时,他忍不住扼腕叹惜。
2013年,陈树柏与世长辞。
晚年的他接受采访时,依旧为两件事感到遗憾:一是未能把科技大学这个模式办到祖国大陆去,实现多年前的教育梦;二是未能亲眼看到台湾回归,祖国统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2-23 05:03 , Processed in 0.20568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