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9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东南砥柱”柏文蔚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26 10:40: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柏文蔚指导禁烟

他一生追求真理,捍卫正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他坚决反对封建帝制,英勇革命,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历尽悲喜起伏,于峥嵘岁月中大展奇才,被誉为“东南砥柱”。

立志报国

柏文蔚,字烈武,1876年出生于安徽寿县。柏文蔚少时天资聪颖,思维敏捷,若想获得功名而光耀门楣并非难事,而他却走上了祖辈不希望的人生之路。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惨败的消息传到乡间,少年柏文蔚与乡邻孙毓筠、张树侯等人义愤填膺,在寿州城创立了“阅书报社”,同时改良藏书楼,创立天足会。天足即放足,是针对妇女缠足而言的,柏文蔚可谓皖北倡导妇女解放先驱者。到了21岁那年,虽然父亲一再督促他参加乡试,但柏文蔚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与挣扎,决定辞去乡间私塾先生一职,立志研究新学,一心推崇洋务。

为了报国,柏文蔚考入“安徽大学堂”。当他得知《中俄密约》中清廷卖国求荣时,再也坐不住了。与十余位同学上街游行,后愤然退学,奔走于寿州与安庆之间,在安徽武备学堂充兵,其间创立“同学会”,以“普通之名”为“排满之道”,经他之手的宣传品多达近十种,如《猛回头》、《革命军》、《扬州十日记》、《嘉定屠城记》、《中国魂》、《警世钟》等。有些册子,他是流着泪编辑印刷并散发的。

这之后,在盘箴、廖海粟等人的支持下,文蔚与皖人赵声、陈独秀、常恒芳、宋少侠等人从事反清活动,廖氏兄弟紧随其后,秘密组织了“岳王会”。1904年,28岁的柏文蔚成为“安徽公学”教师后,在其民主思想感召下,一群热血青年先是秘密参加了“强国会”与“岳王会”,继而“两会”并入“同盟会”,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种子在皖江一带悄悄萌发。次年,柏文蔚充南洋第九镇三十三标第二营前队队官,成为一名英武的军人。

光复南京

1911年,辛亥年。柏文蔚36岁。武昌起义爆发后第三天(1911年10月13日),在陈其美等人的召唤下,柏文蔚于22日抵达上海,参加了由黄兴、陈其美、宋教仁等组成的秘密会议。会议决定让柏文蔚赴南京联系革命党人,策划光复南京。

鸡鸣寺,南京最古老的梵刹,长江同盟会所在地,柏文蔚秘密发动起义的“红船”。他与同盟会负责人凌毅、李华侬等商讨起义方案。那些日子里,他奔走于沪宁之间,在上海筹措枪支弹药,率百余名敢死队员,用毛毯、被褥包裹武器运到了南京。柏文蔚本与徐绍桢(时任新军第九镇长官)约定农历九月初十晚起义,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起义搁浅。一时间,南京城内白色恐怖弥漫,惊魂未定的徐绍桢畏难情绪严重。在柏文蔚的耐心劝说诱导下,晓以革命大义,使徐坚定了起义决心。当时全镇缺乏枪支弹药,柏文蔚再回上海,从总部领取枪弹十万发,炮弹、炸弹三千颗,手枪、步枪八百支,运到镇江。战斗打响后,双方伤亡都很大,柏文蔚一马当先,率领先锋营攻占浦口,占领了张勋的江北大营,继而拿下天堡城,清军仓惶北逃。柏军痛打落水狗,敌人丢盔卸甲,狼狈至极。南京光复。

辛亥年岁末,南京仪凤门锣鼓喧天,江浙联军入城,观者如堵,民众欢跃。攻下南京为中华民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这是柏文蔚光辉灿烂的一页,奠定了他在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也使得中山先生对他信赖有加,成为中山先生左膀右臂三大将中的一员。

袁世凯眼见着就要到手的大总统一职飞了,恼羞之怒,终止南北议和,战端再起。柏文蔚等人再一次义无反顾地踏上革命征程,这一次,他被任命为北伐第一军军长,统一指挥一、二、三、四、五各军,实为北伐总指挥。为了团结友军,合力北伐,他谦虚谨慎,联络感情,以“通报”代“命令”一词,革命军势如破竹,张勋等人败退,袁世凯急电要求和谈,北伐取得阶段性胜利。

当北伐军参谋部命其停止前进时,柏文蔚比所有人都清醒地认识到革命军只有乘胜追击到黄河以北,占领大片军事重镇,“和谈”才会有主动权。然而,革命军内部主和妥协派占了上风。民国元年的除夕夜,柏文蔚接到四封急电:速回南京。军令难违,他只能星夜南下赶回。

安徽版“虎门销烟”

中华民国成立后,安徽都督换了七八任,局势仍不见好转,1912年4月下旬,柏文蔚临危受命出任安徽都督兼民政长。督皖期间,他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令、政策,推进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发展教育、实业、交通等方面做出了很大努力。其间,最叫人称赞的是又一曲安徽版的“虎门销烟”。

那是1912年9月的一天,安庆警方在一艘英国商船上查获偷运进安庆价值160万元的印度鸦片,柏文蔚立即下令将鸦片全部没收,并令省城警察厅长祁耿寰将这批鸦片在省都督府门前全部和盐焚销,万余军民前往观看,一齐鼓掌称快。英驻上海总领事罗磊率兵舰两艘驰皖威胁,要求赔偿损失,柏文蔚亲自督师,严阵以待,并予严词驳斥。此后,他又下令,严禁在安徽境内种植鸦片,明令私种烟苗二十株以上者即将户主枪毙,一时间全省震动,烟苗绝迹,百姓叫好。10月间,孙中山巡视长江中下游各省途中,于安庆登岸向军民发表演说,称赞柏文蔚及安徽人民禁烟的正义行动。督皖一年多的时间里,柏文蔚清正廉洁、兴利除弊、革故鼎新、气象一新。在当时,民间流传着“小补不小补,安庆有个柏烈武”就是称赞他穿着补丁衣服,脚踏实地,一心建立民主、共和社会的实践活动。

一年后(1913年3月),袁世凯翻脸,革命党人发起了“二次革命”,柏文蔚再披铠甲,冲锋陷阵。遗憾的是,“二次革命”仅两个月便黯然收场。被袁世凯视为“眼中钉”的柏文蔚被迫东渡日本。1916年5月,柏文蔚在日本获悉袁世凯接受了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愤激至极,与黄兴、李烈钧、陈炯明等流亡日本的革命党人联合通电袁世凯,要袁必须对日施行“强力抵抗,即至破裂亦不顾恤”。5月下旬,柏文蔚离日赴南洋,以“水利促成社”名义,在海外各埠奔走,筹款12万余元以资助革命。后袁世凯公开称帝,柏文蔚义愤填膺,回到上海,坚决反袁。袁世凯死后,柏文蔚并没有停止革命,他出任靖国军川鄂联军前敌总指挥,先后在四川夔州、湖北恩施一带指挥作战。

孙中山去世后不久,蒋介石即发动反革命政变,捕杀共产党人,实行独裁统治。柏文蔚强烈反对,他率领第三十三军营以上军官发出通电,敦促蒋介石下野,因此而得罪蒋。后来,蒋介石授意何应钦撤免了柏文蔚第三十三军军长一职,只留一个北路宣慰使的空衔,柏人生急转直下。此后,他在寿县创办“学兵团”,接纳了参加南昌起义的共产党员廖运周、孙天放、许德华(许光达)等人进学兵团。1928年,蒋介石复职后,柏文蔚的宣慰使空衔亦被免去。

抗日无门心胆俱裂

1931年,日本入侵东北,柏文蔚猛烈抨击国民党当局“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并联络冯玉祥、方振武等抗日将领全力奔走呼号。柏文蔚的一身正气更加遭到蒋介石疑忌。蒋密令安徽省主席刘镇华严密监视柏的行动,后竟密遣特务寻机刺杀,因得于右任的保护,柏文蔚才免遭暗害。就在他自己处境艰难之时,仍挺身而出,掩护、营救了许多共产党员,如柯庆施、王更生、李运鹤,以及被关押的共产党员杨金龙、杨宗贞等,为中国民主主义革命作出了贡献。

卢沟桥事变后,柏文蔚数次请缨抗日,均不获准,又请求治理淮河,蒋介石也不批。纵有报国之心,却无报国之门。义愤中的柏文蔚离开重庆,到湘西永绥(今花垣县)赋闲,其间撰写了《柏烈武五十年大事记》及许多诗词楹联。他清醒地认识到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必将使国家受极大损失,人民受极大痛苦,每一念及他都心胆俱裂,仰天长叹,泪流满面。极度失望中的柏文蔚于1947年初亲自拟定“辞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和国民政府委员等职”声明书,以示同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彻底决裂。

1947年4月26日,旧民主主义革命战士柏文蔚因患肝脓疡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72岁。人们整理遗物时,只看到一些打了补丁的随身衣物和几支毛笔、两方砚台、几锭墨。1964年,其子女将他的灵柩由上海万国殡仪馆迁往京城,一代英豪长眠于北京西郊万安公墓。

纵观柏文蔚一生,我们看到了一位英勇的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者是怎样追求真理,捍卫正义,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他坚决反对封建帝制,反对复辟与倒退,在通往光明的道路上历尽悲喜起伏,于峥嵘岁月中大展奇才,不愧是八公山下走出的奇男儿。多年后,当我们再读柏文蔚先生所著《五十年大事记》时,赞叹的不仅仅是他驰骋沙场、奋力讨袁的决心与勇气,也不仅仅是他督皖期间雷厉风行,“和盐销烟”的壮举,而是一位“匹夫”的清醒与觉悟,一个有良知的中国人应该为国家、为民族做些什么……当历史的碎片散落在尘土、草丛、苔藓之间时,我们咀嚼着留在文史资料中的只言片语。如果说当年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成为记忆,那么安庆焚烟亭的画舫飞檐间镌刻的《焚烟亭记》则是最好的历史明证。

□刘学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19 15:41 , Processed in 0.234517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