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28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烔炀纪行

[复制链接]

2145

主题

2259

帖子

7611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9-18 09:12: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离开巢湖西北行,进入微丘旱地。旱粮和旱地作物们都长得旺盛,花生、山芋、玉米、棉花、黄豆,在水热充足的环境里都十分肯长。种山芋的土地带些沙,这更利于块茎植物的生长。
一二十公里后进入烔炀镇。当地文化学者介绍,烔炀镇原称烔炀河镇,地名的来源,是由于烔水和炀水在附近汇合入巢湖而得名,是一块“二龙戏珠”的风水宝地。烔河原名桐河,发源于肥东县桐山南麓,炀河原名杨河,发源于镇西的杨子山,两河交汇于镇南,形成桐杨河。古时因为镇区经常遭遇水灾,当地老百姓为避水患,欲以火来克水,故将桐杨河“桐”、“杨”二字的木字旁,改为火字旁,形成了今天的“烔炀河”。《新华字典》中的“烔”字,注释为安徽巢县烔炀河镇专用字。
第11版《新华字典》中的“烔”字下有词语为“烔炀”,这一词语的注释是,“地名,在安徽省巢湖市”,由于“烔”字下仅有“烔炀”一条词语,因此可以将“烔”理解为烔炀河或烔炀镇的专用字。但也有不同的看法。一位网友认为,“唐末五代诗人韦庄创作的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中就有一句"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烔在这里可理解为火势很大。”《辞海》解释烔为,“热貌。见《玉篇·火部》。如:热气烔烔。”据烔炀文史学者介绍,烔炀地区群众的聚居,可追溯到汉唐时期,据史书记载,烔炀镇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1189年),有近千年的历史。如果烔炀地名出现于汉代,那么“烔”字的出现有可能如当地民间传说那样是烔炀此地的首创,后为文人所活用。这是需要从地名学、语言学、河流地理等方面细细梳理的活计。当然,“烔”也可能并非专为烔炀而发明,但逐渐为烔炀而专用,也是个趋势。
烔炀镇形成较早,但发展繁荣并形成一定规模,则在明清时期,至清同治年间建制设镇,是烔炀镇的兴旺时期,常住人口已近5000人。当地领导向我们介绍,那时的烔炀镇,舟楫如缕,商贾如云,街景繁荣,为当时巢县西乡重镇,重要的商贸流通集散地。镇上有四街六巷,即南北主街、东街、桥东小街、南头小街和查家巷、李家巷、刘家巷、金家巷、巴家巷、罗家巷、徐家巷等,街道皆为青石板铺成,老街房屋皆为砖木结构,青砖青瓦槽门,前店后坊,大部分建筑为二层楼阁。到晚清和民国时期,镇上有京、广、杂、山等各色商店,织、砻、磨、糖、糟等多种作坊,竹木商行、茶馆酒楼、旅栈戏园、宗祠当铺、工厂匠铺等300多家,有“祖一元”、“亿泰和”、“长春园”、“清河园”等一批知名老字号店,旗幡猎猎,人头攒动,盛极一时。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张治中先生第一次回乡探亲,还在烔炀镇乐陶轩酒楼办了五桌酒席宴请乡亲。
现在的烔炀老街街口,有“老街”字样的路牌。由南而北进入老街,这一段已经扩展、新建,两边都是两三层楼房,一层门面,二、三层住宿。进入老街数十米后,路西门牌号为“中街29号”、“中街31号”、“中街33号”的几家店面,据当地人说,这里就是当年中国第一家农民实验文化馆旧址。
据相关资料介绍,1950年2月,皖北行政公署根据中央文化部的意见,在皖北地区建立一所农民实验文化馆——皖北黄麓师范烔炀农民实验文化馆,该馆砖木结构,面积800多平方米。其目的:一是作为学校学生深入农村办文化教育实习场所;二是为学校设置工农教育课吸取经验;三是给国家培养文教干部。解放初期,安徽省的大专院校基本停办,唯有黄麓师范没有停办。黄麓师范在当时不仅设有普师班,还有高师班和研究生班。皖北行署确定以黄麓师范为基地,选择交通便利和文化基础较好的烔炀镇,建起了这所农民实验文化馆,这是全国第一个农民实验文化馆。1953年该馆由安徽省文化局领导,并改为“安徽省烔炀人民文化馆”。
文化馆内设有图书室和报刊阅览室、街头黑板报、漫画专栏、青年文化补习班,后又开办幻灯、代笔问事处、儿童游戏室等。室外设单杠、羽毛球场和篮球场等,从1950年6月到1951年2月,先后有近百人通过学习走上工作岗位和进入华东革命大学、皖北干校以及师范院校继续学习。1964年,中央农村文化工作队来烔炀开展农村文化工作,其间,著名音乐家李焕之在巢湖烔炀,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他吸收烔炀一带山歌、秧歌、渔歌的音乐元素,精心创作了民歌《巢湖好》,在省内外广为传唱,轰动大江南北。烔炀农民实验文化馆,是解放后全国第一个农民实验文化馆,为新中国农村群众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从“中街33号”南侧的一人巷右转,可到农民实验文化馆旧址的后面,这里都已经建成了新房,门楼上爬满了丝瓜、豆角,门外、墙根的隙地上,种着茄子、辣椒等蔬菜。附近摇扇子午休的老年人和穿汗背心的中年人,都知道这里是老文化馆旧址,他们还会热心地带领前往,并指点着旧址的所在,做一点简单的介绍。
沿中街南行数百米后突然变窄,车辆已经无法通行,只能步行前往。数十米后到一条三岔街口,这里是中街和东街的交会处。当地领导介绍说,烔炀老街现存南北长约200米,东西长近150米,现在还保存着500余间明、清时期的古民居。
两街交会处的东街口有一处大宅,门牌号为“中街34号”,墙体上还保留有一块清朝同治七年的“政府公告”,即“正堂陈示”石碑,石碑上面刻有禁烟、禁赌、禁宰杀耕牛等社会治安内容的公告。
顺东街东行数十米,至“中街3号”,街对面即街北,即为坐北朝南的李鸿章当铺。大门西侧为一家关门闭户的幼儿园。据当地政府网站介绍,清光绪年间,身居中堂的李鸿章,权势显赫,在许多城镇开设当铺,李鸿章家族在烔炀河镇东街开设的当铺,由其侄子李大海经营。当铺占地1000多平方米,建筑面积850平方米,石条墙基,砖木结构,房屋高大宽敞。大门为青石条包镶,木门厚达20厘米,用铁皮、泡钉加固,铜制虎头门钹、门环显示出富贵威严。
当铺共两进两厢,第一进为门厅和偏房(管理用房);第二进为交易大厅,分上下两层;底层为交易营业场所,楼上是仓库保管用房。大厅前沿屏门隔扇美观大方,通风采光好。房屋用材考究,建筑工艺精美,集木雕、砖雕、石雕为一体,十分精美,堪称古代建筑艺术精品。前后两进房屋中间有厢房,天井。天井呈长身形、按“四水归明堂”风水设计建成。天井用青石铺装,古朴典雅,排水系统科学独特适用,雨霁水干。该建筑物风格,考古专家称为典型的江淮建筑庐州风格。
解放后烔炀李鸿章当铺曾改为印刷厂,大门两边现在还有“印刷厂”字样。盛暑时节,天气酷热,中午1时39分,我来到大门外,拍了两张照片,向敞开的大门里张望,只见大门里的地面上,正有三位中年农民工模样的男人,各铺了一领凉席,睡或坐在席上休息。他们看见我在门外张望,都主动说:“你进来拍,进来看。”
我走进去,他们指给我看大门,说:“你看看这个门栓,铁的,讲究得很。”我说:“这里可有人来看?”他们说:“每天都有人来看,逢年过节人还来得多!”原交易大厅的下层,摆放着许多废弃的印刷机,侧门外长满绿植。后排屋子大厅后门外,是一个长形院落,也长满了各种攀援植物和杂木,几乎不见天日,一股湿凉气;门外左侧紧邻门处,是一口老井,井里还看得清水面。
烔炀镇老火车站有个碉堡群。抗日战争时期,烔炀镇被日本侵略军占领,他们在镇北修筑碉堡群,目前在老火车站还有两个下部保存较好的碉堡。旧碉堡在老火车站站台两端,仅剩一人多高保存较好,射击孔还完整结实,碉堡的上端堆满了土,长着杂草灌木。这是日寇侵华的罪证,也是当地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
从烔炀镇沿X001县道南偏西行,4公里到中李村,修葺一新的李克农故居就在县道边。上一年的秋天,我们由巢湖南岸的银屏山返回,路过烔炀镇中李村,那是一个双休日,来李克农故居参观的人络绎不绝,不时有私家车在故居外县道边停下来,有不少是带着孩子来感受“红色”气氛的。
李克农是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社会活动家、外交家,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者和组织者。在长期的革命生涯中,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李克农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李克农先后任外交部副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情报部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常委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他也是我军唯一没有指挥过炮火硝烟战斗的开国上将,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被誉为“传奇将军”。
李克农故居现占地面积1521平方米,建筑面积550平方米。进院后左为李克农将军生平事迹展览馆,右为李克农将军故居。故居多次被授予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安全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革命精神代代传教育基地、安徽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等称号。2004年10月,被安徽省政府定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5月,国家安全部授予李克农故居为国家安全教育基地。 许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07:38 , Processed in 0.2228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