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81|回复: 0

明清时期芜湖十里长街与冶铁业

[复制链接]

222

主题

264

帖子

1068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068
发表于 2018-9-4 08:02: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明清时的芜湖,其繁荣程度已达到芜湖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段时期可称为芜湖历史上的黄金时代。商业、手工业发展如嘉庆《芜湖县志》描述,当时景象是“肩摩轂击”,“市声若潮,至夕不休”。民国《芜湖县志》描绘为“城中外,市廛鳞次,文采布帛襁至辐辏。”芜湖自此成为名声鹊起的商埠城市。

   “铁到芜湖自成钢”

  芜湖的冶金铸造业历史上一直发达并源远流长,远可追溯至春秋晚期,干将、莫邪在赤铸山打造的青铜宝剑;近可推举19世纪名闻海内外的铁画和三刀,可谓历史悠久。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芜湖及周边繁昌、当涂、宣城的铁矿和煤矿,藏量颇丰,有原材料资源;芜湖临江襟湖,地处水陆要冲,有交通资源;芜湖工商业发达,人才和资金流动通畅,有经济资源等等。另外如果从科技史去认识,则是因为芜湖人创造和使用了一种当时最先进的冶金铸造工艺——芜钢工艺,芜钢工艺是灌钢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重要流派。灌钢工艺是我国古代刃钢生产的主要方法。它以生铁和“熟铁”(一种含碳量较高的炒炼产品)为原料,将它们加热到生铁熔点以上,合炼而成钢。芜钢工艺的创造和大规模使用是“铁到芜湖自成钢”最重要的内在原因。

  产生于明代中期的芜钢工艺是灌钢工艺新的重要发展。清嘉庆《芜湖县志》说:“芜钢初锻熟铁于炉,徐以生镤下之,名曰‘铁’,饱则镤不入也,于是渣滓尽去,锤而条之,乃成钢”。生镤是指生铁,铁是指把生铁水淋滴在熟铁上。芜钢工艺的特别之处是熔化时生铁可以移动,能有效地控制进行灌淋,生熟铁的接触条件因此大大改善,钢的成分更加均匀。芜湖卜家店钢铁坊卜氏的炼钢工艺有槌钢、钳钢、淬钢、听钢四绝,其中的槌钢、钳钢就是灌钢法。芜钢工艺是灌钢工艺家族中的佼佼者。芜钢工艺本始于苏钢,冶金史上芜钢和苏钢是并立相提的,明中期后,因苏州缺乏铁等原料资源,大批业主和工匠艺师从苏州移至芜湖,芜湖遂成为苏钢的实际生产中心,芜钢最后取代了苏钢。

  创造和使用了芜钢这一简易实用的制作优质钢先进工艺,使芜湖的钢铁业长足发展,甚具规模,成为明朝中叶至清朝中期江南冶金制造中心,独领风骚二百余年。明中叶到清初,芜湖有大型钢坊8家,到清中叶,大型钢坊已有16家。其中著名者有卜氏店、葛永泰、马万盛等,中小型钢坊更多。钢坊已有商标,卜氏钢坊就拥有万兴商标,芜湖钢坊生产的优质钢就畅销大江南北诸多省份。钢坊生产昌盛又吸引了投资者,晋商在芜湖设有票号钱庄,专门为收购芜湖钢材所用。明嘉靖年间,徽商汪尚权在芜投资办开钢坊,“复大摹工冶铁冶,又指挥百人,斩斩有序,工罔弗效”,有相当规模。清嘉庆十年,在芜湖关道宋镕《贩运钢斤章程》的官方文件中就记载有“钢为芜邑土产,贩运百有余年”,这也说明了芜钢的生产和销售发达。据《芜湖县志》载:“居市廛冶钢业者数十家,每日须工作不啻数百人。”自古流传着“铁到芜湖自成钢”之说。

  芜湖十里长街

  芜湖长街形成于明朝中叶。明万历三年(1575)建筑芜湖县城时,“画长街于(芜湖县城西弼赋门)城外”。此后,西门口的长街大市,沿青弋江向西不断扩展,延伸至两江交汇口之中江塔。县志记载:“清代由新市街出弼赋门(即西门口)西抵江口,名十里长街。”十里长街独擅长江特别是青弋江水上运输之利,这更促进了长街商业的迅速发展。县志云:“长河(青弋江)汇宣泾诸水,由东而下,直逼南城,经浮梁(老浮桥)西达于江。”长街的后沿,紧靠青弋江北岸,有徽州码头、寺码头,有头道渡、二道渡,有老浮桥、利涉桥,后来又有中山桥,都通向长街,因而水陆交通,极为便利。长街货物进出青弋江,可以直达皖南的宣、泾、南、繁以及苏南地区,进出长江,可以上溯湘赣鄂川,下达宁沪苏杭,北至无、含、和、巢、庐、合等地,因之商贾接踵而至,百货咸集。据《芜湖县志》记载:“十里长街,阛阓之盛,甲于江左,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市声若潮,至夜不休”。

  芜湖十里长街经历了历史上几次重大的变化。明初,江南地区生产发展,货物聚集于芜湖,长街成为闹市。据明史记载:“成化七年设芜湖、杭州、荆州关,征竹木钞,后改银。”芜湖关设在泗关街,其时芜湖商埠地位已在杭州、荆州之上,至崇祯年代,芜湖关银年达七万两。清咸丰年间(1851 — 1861),十里长街毁于太平天国之战。光绪二年(1876)中英签订《烟台条约》,芜湖遂成为闻名全国的四大米市之一,商业大兴。在此前后,李鸿章家族先后来芜,大量投资于房地产,兴建房屋,开辟新街道如今日之二街,中山路、新芜路等,其中在长街店房属于“李府”修建的占有很大比重。

  长街有许多百年老店。主要的有明代的永春中药店,明代万历年间的休宁人士汪一龙,字正田,精医道,来芜湖在西门外大街(上长街)创立永春中药店,慎选药材,精制丸散,对症取服,效验神速,四方争购,凡取道芜湖的外国人购药携归。永春药店历时二百多年,其子孙有不少取得功名。其次是沅记胡开文墨庄,乾隆三十年(1765)徽州绩溪人胡天注在徽州创设胡开文,咸丰二年(1852)胡天注的六房曾孙胡贞一来芜开设“沅记胡开文”,地址在南门大街,光绪五年(1879)店址迁鱼市街,光绪十六年(1890)店址再迁至上长街井儿巷口。长街上的名店还有“张恒春国药店”。张恒春药店创始人张宏泰,江苏溧水人,清嘉庆五年(1800年),曾在安徽凤阳开设张恒春药店。其第三子张鸣鹿,十八岁在当涂护驾敦孙大春中药店当学徒,不数年接盘该店,仍名为“张恒春”。道光三十年(1850),其子张文金来芜创设“张恒春药店”,店址先在金马门,数年以后迁到西门内鱼市街,咸丰十一年(1861)迁至长街湖南会馆对面,同治六年(1867)再迁至中长街状元坊对面。长街上还有顾顺兴酱园老店,原在城里南正街,后迁至鱼市街。这家的酱油、酱菜等产品,素负盛名,人称“老顾家”。

  建国以后,由于受“重生产轻流通”、“重工轻商”思想的影响,加之市商业中心的转移,长街市场日渐衰落,于1964年关闭。

  萧云从画中现古城

  萧云从(1596 - 1669),芜湖人,字尺木,号于湖渔人、区湖、默思、无闷道人,明亡后称钟山老人、钟山梅下僧,寓仰钟山明陵之意。明崇祯十一年(1638)与弟云倩加入复社,次年为副贡生。入清不仕,闭门读书赋诗作画,或遨游名山大川。擅画山水格疏秀,兼工人物,与孙逸齐名。清康熙元年(1662)重修太白楼,画匡庐、峨嵋、泰岱、衡岳四大名山。晚年结识铁匠汤天池,指导汤以铁作画。著有《梅花堂遗稿》、《萧、汤二老遗诗合编》(黄铖编),其画为故宫博物院、安徽博物院所珍藏。

  萧云从一生最主要的艺术创作和活动是描绘芜湖,观其遗世作品《太平山水图》是以芜湖为中心及其周边各地风情地貌,至今太平山水图所绘山水的地理位置,对照今天的芜湖,仍然历历可数,恰如一幅精致的导游图。现在芜湖古城已经拆除,芜湖古城的具体形象如何也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借助萧云从的《太平山水图》来了解古城的一、二。《太平山水图》的组画基本上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作品。具体刻画了原太平府的当涂、芜湖、繁昌三县的具有代表性的旅游人文景点,其中芜湖图景计14幅,出现城垣的有:

  《范萝山图》:范萝山处主体位置,在画幅右下角树木丛中,裸露一段城墙,城垛可数,瞭望洞分明;半露上弧形城门洞;城楼双层檐,建在高高的台基上,左前方三间屋舍,大概是驻防官兵的营房。从方位推测,这是西弼赋门,正显示范萝山处于老城之西。

  《灵泽矶图》:江水浩荡,蟂矶灵泽夫人祠坐落江中矶上,处于中心地位。与之配衬,在画幅左下角,露出西弼赋门城楼及一段曲折城堞,埤堄相当清晰,具有立体感。城楼两方背面,各有四扇槅窗。此图可与上图参看,一正一反方向,合成西城楼较完整的印象。

  《东皋梦日亭图》:梦日亭高踞东皋(水边的高地)上,在巨大的山岩下露出六垛女墙,城墙外一片水域,大概是西湖池(今之九莲塘是其一部分)。更加醒目的是:图右下角,在山岩衬托和松树杂木掩盖下,呈斜行城垣三折五段,女墙了然,排列齐整。在第一折段转角一隅,说明方位向南了,上建双层重檐城楼,楼前高矗一杆,吊起一面长方形旗帜,附挂飘带,顺风卷动着。杆顶有木斗,顶尖悬三角小旗,是指示风向的。城楼斜面向宽阔的江水,对岸远山起伏。据此推知,这是滨临青弋江的南长虹门。

  萧云从的生花之笔为后人留下了芜湖城的具体形象,这对今天芜湖古城改造的设计和修复极具参考价值。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8 21:17 , Processed in 0.22214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