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2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围棋这点事儿(14)-3.1小目定式

[复制链接]

2717

主题

6287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812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8-8-17 13:19: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定式

在看过人工智能的对局后,发现其从不走“定式”。武宫先生应该是最不爱走定式的,尤其是大型定式,感觉一旦局部的定式走完了,大半个棋盘就被占满了,棋局变得单调而缺乏想象力。
学习围棋的时候,老师会一遍一遍的讲一些定式,但是又会提醒我们记得“忘记定式”,灵活运用定
式是布局的一个重要的学问。很多著名棋手都对我们不断的提出忠告:不要拘泥于定式,定式的选择要从全局角度出发。
如果说我们在从全局角度选择定式,人工智能则已经开始从全局角度创造定式了。
学习围棋到现在,有三个定式我从来不下,他们是:
1、妖刀定式。第一次听说妖刀定式是看一篇聂老的对局讲解,由于聂老对妖刀定式的灵活运用,序
盘就取得了优势。学过之后很想拿过来用,结果发现里面陷阱无数,尤其后面的招法又涉及到引征战术以及征子的计算,鉴于我生性简朴,炒菜都不愿意做的过于复杂,于是我选择了放弃,不仅是妖刀定式,而且连二间高夹的走法我都放弃了。

2、雪崩定式。曾经有那么一段时间,每局棋都会下一个雪崩定式,然后就销声匿迹了。负责任的说,除了小雪崩的基本型,大雪崩定式从来也不曾记住过。我经常用“大道至简”来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3、大斜定式。孙悟空才七十二变,你整个千变有意思吗?大道至简,大道至简,大道至简,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人工智能出山至今,从布局的前四招来看,不是走小目,就是走星位,这说明我们老祖宗这么多年在前四招上的研究还是充分的。从第五招开始,人工智能就开始了他的表演,即使是我们人类认为研究的很充分的定式,人工智能依旧走出了另我们人类瞠目结舌的手段。

3.1小目定式
小目是古典下法,坂田先生在与吴清源先生下十番棋的时候曾经感慨道:“看到吴先生执黑第一招下在小目位置,感觉到先生把我当做真正的对手了。”
学习围棋的时候,小目布局是我经常用的布局,进可攻退可守,是我比较喜爱的布局之一。学习小目定式也是必然的功课。
小目挂角最常用的就是小飞挂角和一间高挂,小飞挂角的时候一个最著名的应发就是“秀策的尖”(图四十四),被誉为永不过时,真的吗?这手尖一度隐退江湖,后来又重出江湖,招法似乎没有严格的过时之说,老兵不死。现代围棋增加了一个重要的变量,那就是贴目,从四目半到现在的七目半,黑棋的先招优势在一步步的被贴目均衡,在黑棋不断追求高效招法的年代里,秀策先生的“尖”仿佛另类一般的存在。尖的下法显然对挂角一子的压力不足,所以现代棋手多采用夹击的招法,这么不温不火的“尖”也就不被青睐了,在实战中,偶尔作为冷兵器露一小脸而已。


(图四十四:永不过时的“尖”)
“大师”六十连胜的时候,其中一个经常出现的招法就是对付小飞挂的时候,“大师”“柔软的”小飞一个。(图四十五)石田芳夫先生在其大作《围棋定式大全》中这样评价小飞和尖的区别:小尖评价为“坚实”,而“小飞”则评价为“坚实性差,而步伐快,有柔韧性。”看来人工智能的布局思路是注重速度和柔韧性。就好像前面提到过的,能挂角的时候,人工智能从来不分投。


(图四十五:人工智能的“小飞”)
谈小目定式就不得不谈托退定式了,而人工智能颠覆的第一个定式就是这个托退定式。
托退定式是我最喜欢的一个定式,因为是招法简单,结构优美,下图是托退定式的标准型(图四十六)。然后武宫先生走出了浪漫的大跳(图四十七),围绕着白棋逼过来之后的打入,藤泽修行先生走出了“二路的托”和超级拆边(图四十八,四十九),变形中国流出现之后,从全局效率出发,出现了窄一路低拆边和高拆边的下法(图五十,五十一。)但是,从来没有人一上来就走这个变化(图五十二),这招棋会被评论为离围棋有些远。


(图四十六:托退定式标准型)

(图四十七:武宫先生浪漫的大跳)


(图四十八:藤泽先生全局性的二路托。二路托后黑棋已经不好下A为的拆了。)


(四十九:藤泽先生全局性的远一路高拆边。藤泽先生在与羽根泰正先生在王座战中多次下出白棋的这个构图,这个结构用来组织全局性的战斗。这个图武宫先生也多次实践)


(图五十,五十一:无论是窄一路低拆还是高一路低拆都是为了降低被A为逼住之后的打入的严厉性。)

(图五十二:离围棋有些远的“A”)
然而,人工智能就这样下了,而且是对阵李世石的时候下出来的。藤泽先生认为在“二路托”之前不要先走虎,避免将棋走重,人工智能也很淘气(图五十三),不仅走了,还赢了,其第18手的那种当黑17不存在的下法当时让我们大跌眼镜。人工智能所有的招法都是全局性的,从不吝惜放弃那些边边角角的利益,行云流水一般就占据了布局的优势,这种优势不是哲学的,也不是思维的,而是算法的优势。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谷歌公司最后留给棋手的那本“武功秘籍”,布局招法的那些1%的差距是我们能够理解的吗?使我们能够算到的吗?也许实现了人机对接的时候,围棋就真正的没有人玩儿了。


(图五十三:李世石执黑对阵AlphaGo第五局)
比起人工智能的“小飞”以及托退定式中的小尖,我更欣赏武宫先生的“大跳”和藤泽先生的结构性开局。我希望能够继续看到人类的创新,而不是基于“武功秘籍”的发现。我希望这本“武功秘籍”只是打开人类想象的一扇窗户,一个领路者。
我对艺术的理解就是因为艺术存在的理由之一就是人类先天的缺陷和不足,围棋的招法中将这种不足体现的淋漓尽致。现代围棋对于竞技性对抗的感官追求已经让围棋失去了太多美好的东西,比如思想和自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11-30 15:39 , Processed in 0.37594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