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72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肥西县节令习俗

[复制链接]

2370

主题

2565

帖子

88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7-5-24 13:3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春节
  旧历年的岁首岁尾为一年中最大的节日,俗称过年。一进入腊月(农历十二月),人们就开始忙过年的事。集市买卖繁荣,家家备办年货,宰鸭宰鹅,腌制腊菜。三河喜制封鸡鱼肉,高刘等地则多熏制。做年糕、磨粑粑、蒸米粉、摊粉扎,缝制新衣帽。整个年节中大的活动有送灶、吃年饭、送年、闹元霄等。
  送灶送灶在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这天家家打扫屋宇,俗称“掸尘”(官亭、高刘、山南多在二十二掸尘,三河、丰乐一带则在十七就开始掸尘),人们烧香、燃放鞭炮祀送灶神,官亭、高刘一带还在这天祭祖,置办一桌丰盛的酒席,迎请先祖回家过年。接祖须由家主一一将先祖背回家,一边背一边念叨先祖姓名和迎辞。接祖后是送灶神上天,先用饴糖抹锅台,祈求灶神“上天奏好事,下界保平安”。这天家中来人为吉祥喜事,主人留客吃饭,来人也不必推辞。
  山南一带,腊月二十六这天,家家烧水,不分老少,人人要在这天洗浴,俗谓“洗洪福”。
  除夕腊月三十,又称年三十,到这天百业停息,远行的,谋事的,都要赶回家吃团圆年饭,俗谓:有钱没钱回家过年,父子相聚夫妻团圆。全家围坐一桌,远行未归的,不在人世的,也要留一席位置碗筷。年饭时的碗筷总要比实有人数多些。
  年饭因贫富差别菜肴有所不同,有些菜肴是必备的:和气菜——一家人和和美美;安乐菜——喻示来年家人平平安安;圆子——一家团团圆圆;烧鱼——整个年节只摆桌不许吃,喻示来年有“余”;粉丝——喻示有钱财;冻骨——有吃不尽之意。年饭忌吃萝卜,因萝卜多为本境旧时灾荒年景的救急食物;忌吃锅粑,吃锅粑即吃锅底子,意味来年没饭吃。山南一带忌吃汤,怕来年办事汤汤水水,不顺当,吃饭要剩碗底,俗称“留仓”,喻来年有剩余,吃剩下的饭菜取些喂牛,以测来年收获,牛若先吃饭来年粮贵。另外年饭要煮足三天年的饭,正月初四之前是不下生米的。
  吃年饭前,当家人先在堂屋香案上设祖公牌位(官亭、高刘等地多在二十三接祖时已设好牌位,三河、丰乐、上派等地则多在三十),供上茶点,燃香明烛(年节间皆明红烛,所点的煤油罩灯也都贴上红纸,现在用电灯,则换成红灯泡),并还在门外燃香焚纸,拜四方,迎接诸公祖来家过年,同时接回灶神。有些人家还在村外野 地路口烧纸撒饭,斋祭孤魂野鬼。做完这些,便贴春联,贴“福”、“禄”、“寿”、“财”、“禧”、五幅,贴“福”字,并将家里的所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贴上封条,最后贴门封条——“封门大吉”、“开门大发”,点上长明红灯——直到过完年才熄,鸣放炮竹,关闭大门,全家团聚而坐吃年饭。
  吃年饭的时间,高刘、官亭等地为下午傍晚之间;上派等地则多在天黑以后;山南一带兴抢早吃年饭,意即来年庄稼不误时。年饭时,长辈照例要训勉下人。告诫孩童新年禁忌,给儿孙们散发压岁钱;儿孙晚辈则给老人叩头辞岁。吃罢年饭要守岁达旦到初一开门。是晚天色越黑越好,喻示来年年景好。孩童则于是晚抱椿树乞长高。
  上派、三河、丰乐等地除夕还要“打香炭”,即将一块木炭烧红,在上喷洒酒醋,满屋场屋角到处喷洒,香雾烟气满屋飘散此俗意在驱瘴邪灭菌毒,到今沿袭流传。
  山南、高刘、官亭等地,年三十晚入睡之前还要在门口路口燃香,以敬鬼神。睡时要把鞋底朝上放着,小孩脱下的衣服也要翻放着,这样初一早上起来穿衣服鞋子都得先翻过来才能穿,以喻来年翻身。老人睡觉要1只鞋仰放,1只鞋翻放着,或鞋头朝里,迷信说法是以防除夕夜鬼魂拉了去。守岁习俗也有此意。
  另外,农村特别是官亭一带吃过年饭后还有几件必做的事:一为“炒虫”(即炒花生、瓜子之类,以备新年待客之用),炒时两人锅上锅下边炒边唱着:“炒什么”、“炒虫”;“炒什么虫”、“炒蝗虫”;“炒死了吗”、“炒死了!”……一唱一和,直到把所有害虫都“炒死了”,瓜子花生等也炒熟了。二是“煮元宝”,即煮盐茶蛋,以备初一早晨食用,吃时以手抓取,俗称“拿元宝”,谁吃得多谁来年获得的钱财多。三是“接灶神”,睡前,由当家人焚香烧纸,三叩九拜,开门迎请灶神回家,接前要用菜汤刷门槛,唱:“刷刷东刷刷西,刷刷明年好养鸡;刷刷南刷刷北,刷刷明年好养鸭;刷刷下刷刷上,明年畜牲满院场”等。俗谓洁洁净净,灶神才愿进家门,此又有预祝来年安乐太平之意。
  初一新年第一天,全家要早起开门迎接新年。洗脸净手后,由当家人领着焚香明烛,拜祖公、门神和其它诸神,以乞新一年平安幸福,然后开大门鸣炮。此间,家里人不许说话,俗称“闷声大发”。上派、三河等地有早起接头水之俗,即抢早到井上提水,意为抢财。财源抢回后要关门吃早饭——早饭多为挂面下元宵,外加“元宝”蛋,挂面有长寿之喻;三河一带有把挂面与元宵一起下的,喻“有拉有扯日子好过”。早饭后开门拜年。
  拜年,有初一拜近邻,初二拜岳丈,初三初四拜远亲的习俗,往后便是团拜喝往年酒,直到正月十五(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团拜风很甚,乡村团拜访亲要到正月底,有些地方直到二月完)。家中长辈老人,是不能轻易出门拜年的,待正月十五以后才能出门拜亲访友。
  三天年(初一至初三)忌扫地、忌动用刀剪。三天年中,每餐前都要给公祖诸神进香,直到送年止(此俗现今已很少有人家承袭。送年,即熄了长明灯,撤了供品,其他的年节活动,仍照常进行。但三河一带的长明灯要明到正月完),送年时间也有别,高刘、官亭等地多在初四送年,其他地方则在初三送年。
  另外,丘岗地区在送年撤供饭时,有看供饭碗底的水珠多少来占测当年雨水多少,以备安排一年水旱耕作。通常碗底水珠多,表明雨水足,年景好,宜安种。
  元宵节正月十五,又称灯节、小年。俗谚有:“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肥肉好下田”。这天晚餐吃元宵,有的元宵内包有铜钱,以测谁当年财气好。过年期间未吃的鱼和其它菜肴,都要这天吃完,不再剩余。晚上玩灯、对门歌,俗称闹元宵。这天晚家家门前要挂彩灯(旧时为红灯笼,现在为彩色灯泡。若门前不挂灯,玩灯人是不来门前玩灯的),准备些香烟糕点,以接灯和酬劳玩灯人。玩灯有:舞狮子、龙灯、划旱船等。玩灯人逐家逐户挨个玩,直到正月完。
  正月里来客,酒席隆重。特别是待生客、宴生亲(招待头次上门拜年的女婿)。宴间上菜斟酒都有一定讲究,上席的四大菜(鸡鱼肉圆)有一定次序:通常为头鸡二鱼三肉四圆。圆子上桌时,生客要立身致谢,旧时往往还要离席鞠躬或叩首,如今已不讲究这些,但上圆时生客、生亲总要欠欠身,表示感谢。
  二、其他节令
  二月二春社,又叫龙抬头,此地又俗称土地会(土地会有春秋两次——春社、秋社)。一年的农业百业始于这天,商店开门,工匠开工,这天城乡都很热闹。《嘉庆合肥县志·风土志》载:“社日,乡村多结合为屋,于树下,祭神飨其胙。”乡邻自动组织,按土地神管辖范围集体聚餐,一家一桌,进香拜土地:抬出土地神沿河岸(圩区)跑,鼓停人停,然后以落点来占测当年雨水多少。家家每年轮流主办。人们以此向“土地爷”、“龙王”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以期求得丰收。如今这种活动已经消失。现在二月二这天,农人多上集割些肉、聚聚餐,修理农具,整治田埂地沟,春耕开始。
  三月三本地俗称“吓春分”。这天农家早早起床,净手焚香,早饭后全家老小一齐出动,拿着鞭炮、竹竿到田地去,一边吆喝一边鸣炮,轰走田地里的鸟雀。以祈这一吓,一年里鸟雀再不敢来田地里吃庄稼了。
  三河、丰乐一带的庙会也在这天。远近四乡的乡民、商贩云集街市,热闹异常。如今赶庙会的内容没有了,但这天则成了这一带的春季商品贸易集会。
  山南和本境西北一带,有在这天家家吃粘粑粑(俗称粘魂粑粑)的习俗。传说这天人的灵魂外游,易让野鬼勾了去,所以要用粘粑粑将魂魄粘住。这天晚上睡觉还要将鞋头朝里、底朝天放着,以免让魂魄穿了夜游不回。过去,这天晚人们还结群出门观看荒岗野丘上游动的“鬼火”。如今这些迷信的活动已经消失,但作为季节性饮食,吃粘粑粑之习俗则传存到今。
  清明这天,妇女、小孩头上插柳或戴柳条编成的帽。人们上坟,给坟丘插柳枝,祭奠亡灵,城镇女子或结群踏青郊野。上派、山南、高刘等地,清明当日,不上坟不烧纸,俗谓此日上坟,会祭给了野鬼孤魂,一般在清明前3天进行。
  端午俗称五月节。这天,家家门前插艾,堂中挂钟馗像,早晨吃粽子,中午喝雄黄酒,用雄黄涂抹小孩的头、腹,给小孩兜绣 有五毒(蛇、蜈蚣、蝎子、赖蛤蟆、壁虎)图案的红兜肚,小孩的腰间、手腕还要缠五彩丝线,以避凶邪求长命。屋拐角床下喷洒雄黄,避邪消灾。本境三河、沿丰乐河派河岸一带,还玩龙舟,晚上搭台唱戏。端午正值午季收获季节,所以家家亦宰杀公鸡置办酒席相庆。青豆烧鸡成了家家必备的主菜。这天,旧俗还要接女儿女婿回家过节,岳父母还要买草帽、大手巾送给女婿,送阳伞给女儿,富有人家还给女儿女婿买一套衣服。这天,往来的亲戚间多以油炸馓子(谐音伞)为礼品。如今则兴接未过门的媳妇过节。
  六月六俗称“天中节”,又叫长工节、大锹把节。旧时,帮人的长工这天不干活,俗谓“大师傅晾脚丫”,主人家要放假一天,给一条六尺布大手巾(小放牛是三尺)和一顶大草帽,早上款待油炸粑粑,或给长工“茶馆相”——进茶馆吃茶点的钱,中午要好酒好菜多杀公鸡招待(山南俗语有:大公鸡叫小公鸡哭,跑掉五月五,跑不掉六月六。)长工们这天都打扮齐整,游集逛市。如今虽已无长工过节,但六月六这天,乡村农家照例歇息一天,主妇要给当家男人买大手巾、大草帽,中午置办些酒菜款待男人。
  七月七又名七巧节。本境北边俗有女孩结群观巧云,晚卧辣椒棵中偷看牛郎织女相会,大家富户的女孩晚间还要设案点香叩拜织女,并于月下穿针引线,以乞织女赐巧。如今“乞巧”之俗已不存在,但作为娱乐性的活动到今流传。另外还有一俗,庄稼人兴在这晚手拓萤火虫,以拉出萤光的长短来占测秋后收成的好坏,不过如今成了嬉戏娱乐,已没有了占验的内容。
  七月半俗称中元节,又谓“鬼节”。旧时,三河、丰乐一带的大集镇往往以慈善机构出面请和尚、山人做斋祭奠义坟孤鬼,晚上聚集广场,沿河放花灯,映得河面五颜六色,十分热闹。乡村,人们多自动到义坟岗或路口烧纸义祭,行善事。若村里当年有亡故的,邻里相邀皆往其家祭奠致哀,主人家谢孝酒宴也多在这天置办。所以,境内居民(特别是乡村),这天若非祭事是不走人家的,否则,犯人家忌讳。
  八月二即“秋社”,俗言二、八月共春秋,这天若逢丰收年景,其祈庆规模更甚于春社,异常热闹,虽同为祭祀土地神,但秋社旨在谢拜土地,欢庆丰收,农人往往要大设酒宴,全村男女老少歌舞达旦。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俗称八月节,为旧历三大节之一。八月节当秋收秋种之间,向为人们重视。这天家家备月饼、杀鸭子。俗传:此源于元末汉人反元,起义者以月饼传递信息,约时起事,借杀鸭子(此时正是鸭成熟时节)获得武器——元人怕汉人反抗,规定十家共用一把菜刀,公养一个鞑子,平时菜刀归鞑子保管,所以百姓只得借杀鸭子取得菜刀。另外,杀鸭子,杀鞑子音谐,人们以此为起事信号,自此,中秋吃鸭子成为一俗。三河人喜于这天吃酥鸭。是晚全家聚于庭院月下,品月饼赏明月。老人们喜聚月下谈经,孩子们则到野外玩火把,邻村间的孩童们还喜以火把斗胜,或结群到田野去偷取成熟的庄稼——多为花生、六谷、黄豆等,用火把烧着吃,俗称“摸秋”,实是一种欢庆秋收的嬉闹。被“摸”的主人家往往不干涉。
  九月九重阳节,又为“老人节”。门前插艾避邪,老人漫步登高,俗传可免除灾害,强身益寿。
  冬至为一年中夜长昼短之最,寒冬进九。俗语: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本地素有冬至吃挂面、吃油炸南瓜粑粑和油炸鸡蛋之俗。据说这天吃了南瓜粑粑以后不肚疼,吃了油炸鸡蛋(全黑鸡的蛋)不头昏,可防咳嗽止哮喘。另外,腌制腊菜,制作过冬和年节的杂副食品也通常从这天开始。
  大寒本境居民多于是日建墓迁坟。当年或上年死去入棺后放置山野的浮厝灵柩,是日都要入土立坟。对亡故亲人最重要的祭奠也在是日,全家老小,携工具、祭品来到坟地培土圆坟,供祭品,焚香烧纸表达哀思。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7 02:08 , Processed in 0.21222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