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2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日本海军“深山”重型轰炸机史话

[复制链接]

739

主题

892

帖子

310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4-1-23 01:5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大型陆上攻击机”的开发
“陆基航空兵力需要具备进出大洋的能力,以参与舰队决战”,这是二战爆发前的日本海军中就十分重视的一种陆基航空兵的“用兵法”。在这样的战略战术指导思想下,日本海军发展出了一系列的陆上攻击机(陆基鱼雷/轰炸机),以求在对美国海军的海上“九段击”中最大限度地削弱对方舰队的实力。
以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为主力的日本海军基地航空队,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初期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在马来海战中,陆上攻击机组成的航空编队,将英国远东舰队的两艘主力舰:战列舰“威尔士亲王”和战列巡洋舰“反击”送入了海底,开启了航空兵主导海战胜负的崭新时代。


马来海战中,投雷攻击英国远东舰队的日本海军一式陆上攻击机
九六式陆攻和一式陆攻虽然暂时满足了日本海军的需求,但面对浩瀚的太平洋,攻击机的航程和载弹量自然是越大越好,而双发动机的陆攻已然不足以支撑日本海军对陆攻机日益膨胀的性能需求。于是,拥有四个发动机的“大型陆上攻击机”(简称“大攻”)的研制计划,也被提上了议程。
1938年,中岛飞机公司接到了海军对于“大攻”的“开发指示”,甲方爸爸开出的性能需求大致如下:
大攻的主要作战任务,一是攻击敌人的舰艇和航空基地,二是参与搜索、侦察敌情。因此,“大攻”必须具备优秀的高速水平轰炸能力、投放鱼雷攻击敌舰的能力,在满足这些能力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升飞机的飞行速度和实用升限。
在续航性能上,大攻在携带鱼雷/炸弹的情况下,在4000米高度以200km/h的速度飞行时,续航能力要达到3000海里(约5556km)以上。能搭载一枚1500公斤重的航空鱼雷,或者是等重量的炸弹。自卫武器方面,需要搭载20毫米机炮x2(每门备弹450发)、7.7毫米机枪x4(每挺备弹600发)。
大致的要求提完了,可中岛公司的设计师们却一筹莫展:这些性能要想实现起来可不容易,特别是日本十分缺乏四发大型飞机的设计、制造经验,大型飞机的机体、大型液压式起落架等许多关键技术尚未攻克,在这一方面严重落后于美英等国。
客机改重爆
为了突破自身的技术瓶颈,日本人想到了一个走捷径的办法:引进国外的大型四发客机,在客机的基础上改进、设计大型轰炸机。实际上,早在1930年代初期,三菱重工就通过购买德国容克斯G.38大型四发客机的特许生产权,并在此基础上为日本陆军研制了日本的第一种四发大型轰炸机:九二式重爆(Ki-20)。


日本陆军引进德国容克斯G.38大型客机后改进生产的九二式重爆(Ki-20)
日本海军此时看上的,是美国道格拉斯飞机公司正在研制的DC-4E四发大型客机。DC-4E是道格拉斯公司为了开发一种比著名的DC-3(军用型号C-47)客机/运输机更大、航程更远的飞机,于1935年开始设计的大型四发民航客机,1938年6月在加州圣莫妮卡机场成功试飞。


道格拉斯DC-4E四发大型客机,E代表Experimental,实验性飞机
DC-4E是第一种采用了“前三点”式起落架设计的大型客机,它安装了4台1450马力的普惠R-2180A风冷发动机,飞机载荷是DC-3的两倍,可以搭载42名乘客或30张卧铺。为了增强大型飞机的操控性能,道格拉斯公司为它设计了辅助控制系统,飞行员可以控制发动机、机上电力和空调系统。但是在随后的进一步试飞中,DC-4E暴露出了动力不足,满载荷条件下发动机输出功率底下的问题。同时,DC-4E所采用的辅助控制系统等新技术加大了飞机的制造和维护运营成本,最终未能得到美国各航空公司的采购,只生产了1架原型机。


试飞中的DC-4E
1938年,中岛公司通过三井物产公司这个中间商,与道格拉斯公司展开了引进谈判。中岛公司还找来了大日本航空,以大日本航空的名义引进DC-4E,以“开辟日美之间的直航航线”。对于这架失败的试作机,道格拉斯公司也想尽快将其脱手以回收资金。1939年8月15日,道格拉斯公司正式对外宣布了对日本出售DC-4E的消息,10月17日,这架DC-4E通过船运抵达横滨港。
“深山”的诞生
中岛公司的工程师从DC-4E上获得了包括大型飞机的主翼、起落架装置、油压和电气系统在内的多种重要技术,并以此为基础开始了代号为“十三试大型陆上攻击机”的重型轰炸机项目的研制工作。中岛公司的设计师们将十三试大攻的主翼从原先DC-4E的低翼式修改为中单翼式,并将主翼内的燃料槽进一步扩大、将客舱改造为炸弹舱、加装自卫炮塔。中岛公司为十三试大攻的第1、2号原型机安装了由三菱生产的“火星”12型发动机(1530马力),1941年4月8日顺利完成首飞。4月12日,海军正式接收了这两架原型机,并重新命名为“深山”(G5N)


G5N“深山”/“试制深山”
此后,中岛公司在“深山”的3-6号原型机上,改装了中岛公司自研的“护”11型风冷发动机(1870马力),这一批换装新发动机的“深山”也改称为“深山改”(G5N2)。
然而,海军飞行员在后续试飞中很快发现,深山的全机质量过大,超过了原定指标的20%以上,操控十分困难,如果要用这种飞机去对敌舰进行轰炸或者低空鱼雷攻击,生存几率极低。因为这样的原因,“深山”在海军中得到了“笨鸟”(バカ烏)的骂名。


G5N2“深山改”,与“深山”最大的区别就是换装了“护”系列发动机
此外,“深山”还暴露出了其他的问题:“深山改”换装的“护”11型发动机会产生强烈的震动,实际输出功率也没有达到预定的1800马力;“深山”来源于DC-4E的电气辅助控制系统在深山的身上同样故障频发,维护整备十分困难......面对不可靠的“深山”,日本海军最终决定不进行后续量产,深山的研制就此告终。


“深山改运输机”
作为“失败作”的深山,原本应该被扔进仓库,等待着被解体的命运,但是,在太平洋战争进入后半期时,日本海上交通线开始受到美国海空力量的威胁,日军不得不考虑通过空运解决为前线运送飞机发动机、鱼雷等大型作战物资的问题。于是,被弃置的“深山”再度被启用,中岛公司将深山的炸弹舱改成了货舱,自卫炮塔也被撤除,将这些轰炸机改成了大型运输机,这就是深山改运输机(G5N2-L)。1944年2月,4架被改造成运输机的深山配属给了日本海军的专门空运部队:第1021航空队,开始在本土与马里亚纳群岛之间“送快递”。


“深山”运往马里亚纳群岛的物资主要是基建物资、武器弹药、医疗用品等,返程时还能捎上伤员。在1944年6月马里亚纳群岛战役开始后,深山也开始将大量日军遗骸运回国内。深山原先的鱼雷弹舱,在运输作战中派上了大用场:原先由于缺乏运送鱼雷的大型飞机,鱼雷的空运补给必须拆成两段,而作为一种精密的武器,如果前线没有专业的鱼雷调整人员的话,再次组装起来的鱼雷很容易出现故障。而深山能够用弹舱装下完整的两条鱼雷运往前线,免去了鱼雷出现故障的问题。


第1021海军航空队的“深山改”运输机涂装示意图
“深山”投入前线运输作战后不久,就出现了坠机事故。1944年4月,一架从台湾起飞前往鹿屋基地的深山在即将着陆时副翼突然卡死,飞机大幅度右转后撞到树上坠落。同一时期,日军在积极地增加马里亚纳群岛方向的防御,为了避免坠机事故再次发生,损失宝贵的大型运输机,时任1021航空队司令官的粟野原仁志少将决定亲自带领地勤和技术人员前往提尼安岛,对深山的起降进行现场指挥。
6月11日,美军对马里亚纳群岛进行了大规模空袭,停留在提尼安岛上的“深山”被美军空袭炸毁,包括粟野原司令官在内的大量1021航空队的地勤人员也被滞留在了岛上。原本1021空计划用零式运输机把司令官和地勤人员分批撤出,但海军却要求他们集中精力为“阿”号作战提供支援,否决了营救计划。在美军登陆提尼安岛后,粟野原司令官和地勤人员被编成陆战队,几乎全员阵亡,1021空也就此丢掉了他们的司令官,指挥、维修能力都受到重创。
而剩下的2架深山则由于缺少零件,被弃置在本土的厚木基地的机场上,1945年美军战斗机开始深入日本本土空袭时,还在厚木机场上发现了这2架“深山”,把它们当成了日军的新型飞机加以扫射破坏。战争结束后,“深山”的残骸被解体,日本海军最初的大型四发重型轰炸机,落得了悲剧的结局。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军在厚木基地发现的被遗弃的“深山改”运输机
“深山”的研制失败,并没有阻止日本海军继续研制四发大型陆攻的脚步,在此后,中岛公司又拿出了十八试陆攻“连山”(G8N),以及由中岛公司总裁:中岛知久平力推的对美国本土轰炸用的六发重型轰炸机“富岳”(G10N)的研制计划,而这又是另外的故事了。


中岛十八试陆攻“连山”(G8N),是日本最后生产服役的四发重型轰炸机


仅仅停留在图纸上的幻之六发重型轰炸机“富岳”(G10N)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4 12:04 , Processed in 0.236971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