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1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沿途一望 生气蓬勃——毛泽东同志在安徽的光辉足迹

[复制链接]

854

主题

1022

帖子

3639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639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2-29 00:54: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泽东同志在合肥视察省委钢铁厂,和工人亲切会见。
  毛泽东同志视察马钢。
  毛泽东同志观看楚大鼎。
  报道毛泽东同志来安徽视察的安徽日报版面。
  毛泽东同志在安徽视察时,亲切会见了合肥20多万人民。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关心安徽的建设发展,先后六次来到安徽,对安徽各项事业的发展给予关怀和指导,江淮大地留下了他光辉的足迹。今天,让我们回顾毛泽东视察安徽的珍贵历史,以表达我们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
  “一定要把淮河修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安徽淮河流域发生重大洪涝灾害,流域人民的生产和生活遭受巨大损失,其中皖北地区是重灾区。1950年7月20日,毛泽东看到华东军政委员会关于淮河灾情的报告,立即批示,作出根治淮河的决策。在毛泽东的决策指导下,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并决定将治淮委员会机关设在蚌埠市。
  在淮河流域人民治淮斗争的热潮中,毛泽东发出“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从1952年开始,安徽淮河流域人民在进行干支流治理的同时,按照治淮规划,先后在淠河、史河上游兴建了佛子岭、梅山、响洪甸、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总库容达到57.4亿立方米;在淮河两岸的湖泊洼地,兴建城西湖、城东湖、蒙河洼和瓦埠湖4处蓄洪区,总计蓄洪量达65.8亿立方米,初步形成了淮河中游的防洪工程体系,有效地抗御了1954年后多次较大的洪水,在安徽治淮史上留下光辉的一页。
  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安徽人民牢记毛泽东“一定要把淮河修好”的伟大号召,继续开展淮河的治理工作。到2009年底,安徽14项治淮重点工程顺利竣工,使淮北大堤及蚌埠、淮南城市圈堤保护区防洪标准达到了100年一遇;淮北跨省骨干河道和流域重要支流以及平原、湖泊洼地防洪标准达到了10年至20年一遇,排涝标准达到了3年至5年一遇,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沿淮地区面临的洪水威胁、水资源短缺、水环境恶化问题,为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而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
  1958年9月和1959年10月,毛泽东两次到马鞍山视察。重点视察马鞍山钢铁工业的发展情况。视察过程中,毛泽东听取了马钢公司建设情况汇报,对马鞍山人民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精神点头称赞,并作出明确指示:“马鞍山条件很好,可以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因为发展中型的钢铁联合企业比较快。”
  毛泽东这一高瞻远瞩的论断,是经过实地考察,听取汇报,根据马鞍山地区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等特点,结合当时国家经济实力的客观情况作出的,吹响了加快建设马钢的号角。1958年12月,小型轧钢机轧出第一根钢材。1959年,第一批铁合金产品试制成功。1958年到1962年,马钢建成49项骨干工程。至此,马钢已建成12个生产厂矿及辅助系统,拥有9个基建工程处。1962年,马钢被列入国家重点钢铁企业。
  在毛泽东的关怀下,马钢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在极短时间内发展成为中型钢铁联合企业。1961年初,中央决定把经济调整时期全国冶金系统唯一的重要工程——火车车轮轮箍厂放在马钢建设。1963年11月18日,轮箍系统成功试轧了第一个国产轮箍。1964年7月29日,车轮系统成功地轧出了我国第一个直径840毫米的辗钢整体车轮。至此,一个年产24万吨钢、17万吨车轮、3万吨轮箍的车轮轮箍厂在马钢建成,结束了我国长期依靠进口车轮、轮箍的历史。
  今日的马钢,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水准和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正在走特色发展、转型发展、科学发展之路,毛泽东当年的期待早已实现并得到超越。
  “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对安徽的省会城市设置和建设,毛泽东至为关心。1952年1月,党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省委、省政府办公地点设在合肥。关于省会地点,当时有一种意见认为,应该设在芜湖,芜湖靠近长江,交通便利。1958年9月,毛泽东在安徽视察期间,亲笔给安徽省委第一书记曾希圣写信:“合肥不错,为皖之中,是否要搬芜湖呢?从长远考虑,似较适宜。”
  在给曾希圣的信中,毛泽东对安徽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沿途一望,生气蓬勃,肯定是有希望的,有大希望的。”
  对安徽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毛泽东非常关注。1959年10月视察安徽期间,曾前往合肥市西郊蜀山人民公社,深入到生产队,直接到群众中间调研了解情况,察看沼气性能特点,提出要大力发展沼气,改善人民生活。
  对安徽推行责任田的做法,毛泽东更是重视。1961年7月,在蚌埠火车站工作车厢里,他专门听取曾希圣关于安徽农村实行责任田情况汇报,并明确指示:你们认为没有毛病就可以普遍推广。如果责任田确有好处,可以多搞一点。
  可以说,正是由于毛泽东在一定程度上的支持和默许,安徽对农村生产改革的先行探索,才使得“责任田”深入人心,安徽人民在农村生产改革上留下了珍贵的火种和宝贵的经验。
  毛泽东对安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关怀和指导,对安徽人民的感情与牵挂,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激励着安徽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事业中奋勇前进,不断取得新的成就。
  撰稿:鲁敏 廖海业 
  (作者单位: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3 19:34 , Processed in 0.23751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