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淮南三镇”的老建筑

[复制链接]

354

主题

416

帖子

1602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60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0-25 00: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老建筑,作为城市发展变化的见证,城市历史记忆的载体,是城市无法再生的宝贵资源,应当得到珍惜和保护。淮南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建城才过百年,历史遗存下来有价值的老建筑尤为稀缺,在老建筑的保护利用方面,应当比其他城市有更加强烈的责任与忧患意识!
在《探寻淮南建城之始》一文中,笔者经过研究认为,1909年淮南建城自大通开始,至1930年,以大通为原点,淮南建城实现了北进东拓:北进向淮河岸边的田家庵,东拓向新矿区九龙岗。
《淮南市志》称:“30年代初,田家庵已发展成为淮河流域一座有影响的商埠,大通、九龙岗因煤矿的开发,形成工矿镇,商业初具雏形。
30年代中期,淮南铁路建成通车,田家庵作为煤炭输出港口的地位进一步加强,遂成了田家庵、大通、九龙岗‘淮南三镇’。”
可以说,“淮南三镇”是现今淮南最早的建成区,是我们这座城市的源头。要想探寻淮南城市的老建筑,就应当从早年的“淮南三镇”出发。
大通:日军侵华罪行遗址被完整保护
大通是淮南矿业和淮南城市的发祥地。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清廷派员戴锦章率洋枪队到大通办矿,是为现今淮南矿业的启始。因井下水大无法排除,戴于1905年被迫回朝。1909年(清宣统元年),林文瑞、段书云等人在大通集资筹建淮南大通煤矿,至1912年建立淮南第一座近代矿井,是为现今淮南城市的发端。
1978年底,大通煤矿在服务了67年之后宣告报废。1979年9月,大通煤矿工业广场改建为大通机电修配厂。如今,当年的大通煤矿遗迹已荡然无存。
令人庆幸的是,日军侵华时期在大通所留下的罪行遗址被完整地保护来。从1938年日军第三师团一部侵占淮南煤矿,至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淮南达七年之多。这是淮南城市一段痛苦的记忆。大通保存下来的日军侵华罪行遗址,永恒地记录和昭示这段痛苦的记忆。
大通万人坑。日军占领大通矿区之后,为达到“以战养战”的目的,极力推行“以人换煤”的罪恶政策,疯狂掠夺煤炭资源,残酷迫害中国矿工。1942年秋,日军将发霉的麦麸发给矿工食用,加上饮用水不卫生,导致伤寒病蔓延,矿工大批死亡。日军为了掩盖其罪行,于1943年春,用刺刀逼着矿工挖了3条长30米、宽5米、深3米的大坑,把1.3万死亡矿工尸骨抛入坑内,形成了“万人坑”。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通“万人坑”是阶级教育馆,市内外约一千万人次到此参观接受教育。许多上了年纪的外地人,都记得当年到淮南看万人坑、吃忆苦饭的情景。如今,大通“万人坑”被辟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部门为其专设管理机构,旅游部门将其纳入红色旅游线路。
大通窑神庙。位于大通二小北侧,大通居仁村棚户区改造时特别保留下来。窑神庙院内,一幢主体建筑尚在,竖有淮南市文物管理所立的石碑,上刻窑神庙记。从碑文中我们得知,1941年夏,大通煤矿井下塌方伤亡惨重,日伪为掩盖其罪行,扣取工人工资而建此庙。庙堂占地96.5平方米,内塑太上老君神像一尊。1986年7月,省政府批准公布其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9月,市政府拨款维修,次年五月竣工。
大通站后碉堡。系日军为了监控大通矿区,于1939年秋修建的军事设施。该碉堡为砖石水泥结构,外表为圆筒形,上小下大,底部直径6米,水泥抹面,上下三层,高度为14.1米。2003年洞山东路改扩建时,市政府专门研究通过了文化部门为其制订的保护方案。如今,竖立在大通区洞山东路南侧的站后碉堡,业已成为该区的标志性建筑之一。另据了解,日军在大通所修的碉堡水牢、秘密水牢也得到有效保护。
九龙岗:难以想像的发现
1930年3月,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成立淮南煤矿局,局址设在九龙岗。次年,淮南煤矿局九龙岗东矿、西矿陆续投产。1936年6月,田家庵至裕溪口的淮南铁路建成通车,随之成立的淮南铁路局局址也设在九龙岗。建国初期,九龙岗是淮南市的经济政治中心。直到1956年,中共淮南市委和淮南矿务局机关才从九龙岗迁址洞山。
在九龙岗,难以想像的发现之一,早年淮南煤矿局办公大楼还在,并且保存较为完整。这座二层砖混水泥结构的楼房,位于九龙岗淮新路东侧,颇具民国时期的建筑风格,内有木质楼梯,中间设计为走廊,走廊两侧是办公用房。该楼内院长有两棵巨大雪松,树径近一米,不知是否为当年建楼时所植。据说,九龙岗沦陷日军时期,这座楼还是日本侵略者设立的“淮南炭矿株式会社”的社址。现在,九龙岗镇淮舜社区于楼内办公,还有部分房间用作淮南职业技术学院老干部活动室。需要提及的,沿该楼向北直行约五十米,有一座由青砖筑起的老式大院,可能是当年淮南铁路局的旧址,有待进一步考证。
在九龙岗,难以想像的发现之二,“淮南村”建筑还在,并住有居民。“淮南村”是日军占领九龙岗时期,炭矿株式会社机关职员住宅(天、地、玄、黄、宇、宙六排建筑),位于九龙岗九大路两侧。“准南村”建筑保存较好,其内外原框架大体未变,建筑高度6.1米。抗战胜利后,“淮南村”是再次成立的淮南煤矿局高级员工的住所。建国后,该村成为淮南矿务局的职工宿舍。
在九龙岗,难以想像的发现之三,1908年德国克虏伯公司生产制造的井架仍在使用。在探寻早年九龙岗矿址的过程中,笔者见到这付井架,尽管经历了一百余年的风霜雪雨,依然是那样坚硬挺拔。该井架,是淮南城市不可多得的工业遗存,现为一个叫作曙光媒矿的小并所有。
田家庵:淮河码头边有一片旧城
《田家庵区志》上写道:“20世纪20年代,田家庵起集,商业渐兴。30年代后期,田家庵成为周围数十里唯一的商业农贸市镇。”上世纪二十年代,随着大通煤矿的兴办,田家庵成为淮南煤炭输出码头,三十年代又成为淮南铁路的起点,这独特的区位优势,使得田家庵在周边沿淮的码头商埠中较快胜出。至抗日战争前夕,田家庵已发展为占地1.5平方公里的港口商贸城镇。
在田家庵码头边上的那片旧城,笔者悄悄地走过港口一路、港口二路、太平街、东升街。港口一路紧靠淮河边的一段,是青石块铺就的路面,两侧开了不少铁匠铺子。港口二路北部路边,有一幢不完整的老式楼房,据说是抗战前就有的浴池。太平街中段东侧有一处木结构为主的二层小楼,损毁严重,经探问附近居民,称是日军占领时期的粮行,前些年曾有日本人专门来看呢。总之,早年田家庵的老建筑已难以寻觅。
特别需要提到,港口二路北端东侧的候船室还在,据说是1955年修建的。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淮河客运业务就停止了。这幢砖石水泥结构的建筑,高约20米,室内面积百余平方米,正门上方的“候船室”三个斑剥的大字,见证着昔日田家庵淮河客运的辉煌历史。
出乎意料的是,在淮河路一带,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老建筑几乎完整地保存着。经査,淮河路原名纬二路,1936年田家庵火车站建成后形成街道,建国前主要为土路。1957年部分路段使用水泥混凝土路面,1958年改称现名,为淮南市区最早一条高级道路。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淮河路是淮南城市首屈一指的商业街。在这条道路的两侧,法国梧桐树参天,原来的百货商场、新华书店、医药公司、淮田小吃部、胜云楼回民饭店包括原市政府、田区政府办公楼等老建筑,大都容颜未改,风采依旧。笔者认为,这里是淮南城市一处重要的历史文化街区,应该抓紧规划保护。
紫线规划:保护与改造开发的双赢
2005年5月,市规划局编制完成了《淮南市历史建筑保护(紫线)规划(2004-2010)》,并获市政府批准。紫线即为底线,不可逾越。这个规划,在保护淮南城市老建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规划,需要续完善。本文提及的大通日军侵华罪行遗址保护,让我们从中看到,城市规划建设和文化主管部门为保护老建筑所做的可贵努力。
必须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化的趋势不可阻挡,改旧城造新城的热潮席卷各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每个城市都必须顺应趋势、勇立潮头,以造福一方,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淮南这座城市当然不能例外,更不能落伍。写作这篇文章,笔者需要强调,在千城面的时候,要注意淮南城市地方特色,提升淮南城市文化品位,保护好前人留下的一些珍贵建筑遗产,实现保护与改造开发的双赢。在早几年,淮南矿业集团机关大院改造时,1956年市委迁入该大院的办公楼被保留了下来,因为有人指出其有历史文化价值。也在早几年,洞山宾馆改造时,曾有动议要拆除一号楼(该楼系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所建的苏联专家交际处),因为有人认为这楼大抵算是文物,后来此楼只做局部改造,整体安危无恙。笔者感到,上述两项都是好的决策。
“淮南三镇”出发,探寻淮南城市的老建筑,笔者不揣浅薄写出上从述文字,实际上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出于对淮南这座城市的热爱。爱这座城市,就关心它的现在、关切它的未来、关注它的过去。笔者要感谢淮南矿业集团副总经理程功林先生,他非常关注淮南市矿重要历史遗迹的保护,为本文写作提供了有益的帮助。在搁笔之际,笔者吁请每位有识之土,共同去探寻和保护淮南各个时期具有重要历史文化意义的老建筑,以留给我们的子孙后代。
来源:《淮南记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9 02:07 , Processed in 0.21769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