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98|回复: 0

江北祠堂看肥东

[复制链接]

1746

主题

2019

帖子

713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137
发表于 2023-2-1 00: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节期间,不少地方会在祠堂里举行欢庆活动(资料图片)

  

  祠堂中的“紫气东来”砖雕

  

  古朴典雅的马氏宗祠
  时下的春节期间,不少地方会在祠堂里举行一些祭祀及喜庆活动。而说到祠堂,在安徽有着“江南祠堂看徽州,江北祠堂看肥东”之说。据统计遍布肥东城乡的古祠堂大约有500座,它们大多保留明清以来的建筑风格。而在这些祠堂中,距今约270年、位于肥东石塘镇的马氏宗祠,非常值得一说。
  一 修建于清乾隆年间
  说到马氏祠堂,首先要说的就是肥东马氏始迁祖马士龙。
  据《肥东历史建筑大观》等资料记载,马氏始迁祖马士龙原籍北直宛平县仪凤门,明洪武二十年(1388年)迁徙到肥东浪波塘下居住。而关于马士龙为何迁徙到肥东,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的故事:元末,朱元璋率兵南下与元军交战,因寡不敌众、撤退至肥东浪波塘大桥嘴。元军迫近,大将军马士龙急中生智,和朱元璋一起脱下战袍,随渔翁泛舟浪波塘中,躲过了元军的追杀。朱元璋称帝后,“廉颇老矣”的马将军悄然归隐于肥东浪波塘。此后五六百年中,马氏逐渐开枝散叶,枝繁叶茂,成为地方一大族。
  明清时期,各个姓氏纷纷建起了祠堂,肥东马氏当然也不例外。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由十三氏孙马嘉谋发起,族人共筹得二千余金开始修建祠堂,十三年后的1767年祠堂竣工。据史料载,建成后的祠堂雕梁画栋,气势恢宏,这从以前在当地流传着一句顺口溜就可看出,“周冲祠堂一枝花,马士龙祠堂赛过它”,马氏祠堂的气派与规模可见一斑。
  的确,今天的马氏祠堂包括祠堂、武圣庵、迎水庵,占地约五百平方米,白墙青瓦,流檐翘角,融合了徽派建筑和江淮地区建筑的特点。门口竖着的石碑上刻着“马氏宗祠”四个大字;大门两侧为大型石鼓,仔细观察可以发现,上面刻有龙、虎、麒麟等吉祥物。祠堂一进的东山墙开一偏门,门楣上有砖雕的“紫气东来”四个字,周边有花草和“寿”、“万”字图案帮衬。再仔细观察发现,精美的木雕栩栩如生,彩色的漆绘至今清晰。一色青砖砌成的山墙气势恢弘,三十余米长,近六米高,布满青苔,留下了岁月的年轮,墙上用于固定砖石的大钉颗颗可见。
  最让人惊讶的是,建造祠堂的古人有消防意识,在马氏祠堂空旷的广场右前方有一方水塘;南约一百米处还有一口古井,井口为花岗岩加工而成,由于打水绳索的磨损,古井的绳索拉痕竟深一厘米。据悉,此为马氏三世祖荫封将军定居后凿井,距今也有六七百年历史了。
  二 几块匾额诉说历史
  在马氏祠堂内,还保存着几块名人题写的匾额。而说起这些匾额,还有一段故事呢。
  据《肥东历史建筑大观》等资料记载,马家在近代曾经出了一位叫马敦源的人。他曾入河北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卒业后担任直鲁联军中将参谋长,并于1927年1月15日授陆军中将衔。他与当时的一些政界人士交往甚厚,曾请他们为马氏宗祠题写匾额,并于1932年用骡子驮回祠堂敬奉悬挂。此时族人们才知道敦源权大势显,于是将他收族归宗。这几块匾额由于历史动荡,一度不知去向。
  2002年马氏六修宗谱时,村里一位老人无意中看到了小学教室里悬挂的那几块黑板,突然记起这好像就是那几块题匾。原来学校把题匾的反面油漆作为黑板挂在教室中,匾额由此才保存下来。这几块匾额分别是,祠堂初建时所置的“马氏享堂”、裔孙马敦源所题的“勋高望重”、民国大总统曹锟所题的“泽流云福”和民国执政段祺瑞所题的“本支百世”。据说段祺瑞一生只送出过两块匾额,这就是其中的一块。有文物专家曾说,类似的匾额在合肥地区是不可多得的。如今,这几块匾额已成为马氏宗祠的镇“祠”之宝。
  在匾额发现后不久,经过村民们的寻找,又发现了石碑《祭田碑记》和《祠堂碑记》,其中《祭田碑记》因碑面朝下,字迹竟完好清晰,《祠堂碑记》因长期垫脚已成了无字碑文。随后又有新的发现,惊喜接连不断:有着250年历史,可以反映清朝民间祭祀风俗的古物牌位被村民拿了出来;光绪六年、民国五年、民国三十七年三个版本的家谱出现了;书写在毛边纸上、可以反映清朝民间田亩制度和祠堂建造费用及祠田情况的《大公祠田种册》的原件发现了……而这些重大发现也惊动了省、市、县的文物管理部门和多家新闻媒体的关注。现在这些文物都收藏在祠堂内。
  三 保存完整的古祠堂
  据《马氏宗谱》等史料记载, 马氏祠堂在建成后,曾经历了嘉庆五年(1800年)、宣统二年(1910年)和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等三次大修。解放后,由于建筑高大宽敞,房体牢固结实,国家在祠堂里办起了马士龙小学,小学不仅仅接收马氏子孙,周围十多个自然村的孩子也都来此就读,古老的祠堂内传出了琅琅的书声,祠堂获得了新生。
  而说到学校,其实还是保护祠堂的“大恩人”呢。祠堂的木雕、石雕、砖雕能够幸运地躲过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大劫难,是因为当时的老师们将“三雕”敷以白灰或黄泥,掩人耳目,才使之得以保全。祠堂也正因为被小学占用,只略遭破坏,逃过了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成为周边地区难得的一座保存相对完整的古迹。2004年,有关部门在祠堂东北方不远处另辟土地盖成二层楼房作为新教室,将马士龙小学整体迁出祠堂。而马氏祠堂凭借着她相对完整的格局、厚重恢弘的建筑风格以及丰富的历史文物已被列入合肥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在马氏祠堂里,一块块木板层层相叠,块块相楔,勾连依托,精美大气;院内松柏成荫,一派幽然古朴气象,让人体味到原汁原味的文化气息及浓浓的乡愁。的确,作为一族圣地象征的祠堂,它牵动着每一位族人,特别是在外游子的心。当他们春节期间回到故乡,往往头一件事便是到祠堂里告知其平安归来,从这一点意义上讲,祠堂是一条中华民族“根”的纽带。而在新的历史时期,许多祠堂还注入了新的活力,例如,设置了能人榜、成才榜、寿星榜等,大力弘扬尊师重教、家庭和睦、勤劳致富、诚实守信的新风尚。
  □汪欣雨 筱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4:24 , Processed in 2.197968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