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9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亳州:品悟初冬的“三曹故里”

[复制链接]

2138

主题

2543

帖子

8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3-1-1 01:01: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初冬的亳州,是花戏楼前铁旗杆历经沧桑的迎风铃响,是谯望楼下纵横交错古地道的时空悠扬,是华祖庵里救死扶伤的元华草堂,是林拥城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惬意时光,是陵西湖畔的阡陌交通满地泛黄,是历经时光雕刻闲适宁静的老街老巷,更是令曹操、曹丕、曹植“三曹”父子眷恋的故乡……

赏不尽的亳州美景,看不够的曹魏故都,在建安风骨“三曹”父子笔下的思乡文字里,让我们一起领略初冬时节美成谯郡的千年药都!

曹操:故乡是治愈的

初冬时节,夜幕下的亳州火车站广场,威武雄壮的曹操雕塑在泛黄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更具沧桑和厚重。这个被《三国志》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英雄”的曹孟德,不仅是异地客商搭乘火车抵达中华药都走出车站抬眼见到的第一个“亳州人”,更是俯瞰着亳州人外出闯荡的一位“家乡人”。

在曹操的一生中,有官渡之战的荣耀时刻,也有赤壁兵败的黯淡经历,其政治、军事、文学、书法等领域取得的成就,任何一个方面均足以震古烁今。


时光追溯至1867年前的公元155年,风雨飘摇的东汉王朝,那时的亳州还叫谯县,一声铿锵有力的啼哭划破长空,这个后来被人称为英雄、奸雄、枭雄的曹操诞生了。

时至今日,一千多年来关于对这位多才雄主的评价,依然各不相同,但在家乡人看来,曹操是亳州走出来的“争气的孩子”,是这座城市的荣耀。曹操公园、魏武祠、曹操运兵道、魏武大道、魏武广场……这些和曹操相关的地方,足以证明其在家乡人心目中的地位。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服侍过三帝的宦官,其父曹嵩也因为祖上的荫惠而袭侯爵,官至大司农。曹操在这样一个门阀高峻的家庭中长大,受过良好的教育。到二十岁时,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自此离开家乡,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


在曹操的诗文中,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迈,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忧思,也有“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悯……

无论气魄雄伟、慷慨悲凉,还是清峻整洁、超凡脱俗的作品,都和曹操在家乡亳州的生活经历息息相关,正是汤汤涡水哺育了曹操,促进其“真性情”性格的养成。

因此,曹操在《却东西门行》中,明确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作于公元208年,也就是东汉末建安十三年,曹操大败于赤壁之战以后。当时曹操已经五十三岁,年事渐高,面对战乱连连,统一中国的事业仍旧未完成的社会现实,以及兵败后的惆怅,自然心生苦闷。可以说这时候的曹操,想家了!

“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冉冉老将至,何时返故乡?神龙藏深泉,猛兽步高冈。狐死归首丘,故乡安可忘!”老将军四方征讨,一生戎马不解鞍,铠甲不离傍,他非常的思念故乡。狐狸要死的时候,一定要回到它出生的那个山丘上去。兽犹如此,人何以堪!


故乡对于曹操来说,不仅是牵肠挂肚的,更是治愈的。

在有史料可查的情况下,曹操在20岁离开家乡后,曾八次返回故乡,有的是为了避祸,有的是为了兵败后休整,也有的是回家看看故旧,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对故乡的眷恋之情,也充分表明曹操希望能够在故乡积蓄力量,为再出发“续航”。

戎马一生,归来仍是少年。倘若能够穿越,曹操应该也会为今日家乡的蓬勃发展点赞吧。

曹丕:故乡是留恋的

东汉中平四年,也就是公元187年冬,32岁的曹操喜得一子,这个人就是曹丕。史料记载,曹丕,字子桓,少有逸才,广泛阅读古今经传、诸子百家之书,八岁时就能够写诗文。

公元220年曹操去世后,曹丕继位为丞相、魏王。同年冬,代汉称帝为魏文帝。他是三国时代第一位皇帝,结束了汉朝四百多年统治。

曹丕代汉称帝后的第二年,便设立了“五都”,除了将都城定在洛阳之外,还同时确定了四个陪都,分别是见证汉室衰亡、曹魏兴起的许昌,曹操晋封为魏王时所受封的邺城,地缘政治地位无可动摇的长安;此外便是涡水河畔自己的老家谯县,后来地域范围扩大为谯郡。

由此可见,故乡在一代帝王曹丕心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曹丕心念故乡,故乡也没有把这位文治武功均有极大成就的皇帝遗忘。

位于亳州市区的文帝路,便是因魏文帝曹丕而得名。这条东西走向的主干道,与南北走向的魏武大道交错相通,但宽度自然不能大于“其父”魏武大道,更为巧合的是,二者交会处附近,就是曹氏宗族墓群,规模较大、保存完好且对外开放的当数曹丕的太爷爷的墓——曹腾墓。

除了政治成就,曹丕的文学成就也相当高,他是三国时期第一位杰出的伟大诗人,其《燕歌行》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七言诗,他的五言和乐府清缠绵悱恻、细腻动人,所著《典论·论文》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专题论文,在文学批评史上起了开风气的作用。可以说,曹丕对建安文学的精神架构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对建安风骨及后世文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在曹丕的诗文中,关于思念故乡的句子也很多。在《杂诗》中,“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愿飞安得翼,欲济河无梁。向风长叹息,断绝我中肠。”大意是心中充塞着沉重的情绪,绵绵不断地思念故乡,可是家乡遥远,自己没长翅膀,又好像渡河没有桥梁,不能很快地回到家乡,于是只能向风叹息,心中忧愁万千。在《善哉行·上山采薇》中,“还望故乡,郁何垒垒”,也表达了曹丕浓郁的思乡情结。


对曹丕来说,故乡是值得留恋的。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二十六岁的曹丕跟随父亲一起回到家乡祭祖上坟,并到涡河边游玩,留下名篇《临涡赋》:荫高树兮临曲涡,微风起兮水增波,鱼颉颃兮鸟逶迤,雌雄鸣兮声相和,萍藻生兮散茎柯,春水繁兮发丹华。

想象一下,1800多年前的一天,翩翩公子曹丕漫步在涡河岸边,看着眼前的美景,忘却了生活中的忧愁,畅想着美好的未来,信手拈来优美的诗句,多么惬意的人生。

故人已矣,涡水永流。假使子桓尚在,见今日涡河两岸盛景,不知会激荡出何等惊艳的诗句?

曹植:故乡是遥望的

在文学成就上,曹丕是“别人家的孩子”,其弟曹植(字:子建)更是“别人家的孩子”。

“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这是山水派诗的鼻祖谢灵运对曹植的评价;清初诗坛盟主王渔阳誉曹植为“仙才”,汉魏以来两千多年能和曹植并排站的唯有李白和苏轼。


提起曹植,人们想起的是世子之争的失利、七步成诗的才华、放荡不羁的性格,《三国志》 中对曹植的评价是“任性而为,不自雕砺”,从曹植早期的作品中不难看出,曹植确实是个任性洒脱,爱喝酒的文人,但曹植早年跟随父亲曹操征战四方,深刻感受到世间百姓的疾苦,在其作品中,曹植表达了很多对百姓的同情,可见其内心是柔软的。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丈夫四海志,万里犹比邻;文若春华,思若涌泉……在曹植这位文坛巨星的诗文中,简直就是信手拈来的“成语词典”。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在大诗人李白的笔下,陈思王曹植似乎永远是那个诗兴与酒兴齐飞的倜傥公子。

然而,世子之争失败后的失意,曹植带着“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慨叹,开启了“高级囚徒”颠沛流离的生活,故乡谯郡只能用来遥望。

而在曹植的家乡亳州,谯望楼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地方。

谯望楼是亳州最古老的文化建筑之一,始建于东汉末年,为魏武帝曹操所筑,位置在当时谯县中心大隅首,现在的谯望楼便是在原址进行复建。

当年谯望楼建成后,曹操命曹植作歌以记之,曹植便为此楼作《画角三弄》。其初弄曰:为君难,为臣亦难,难又难;次弄曰:创业难,守成亦难,难又难;三弄曰:起家难,保家亦难,难又难。《画角三弄》从内容上来看,就是为人有“三难”:为君难,为臣亦难;创业难,守成亦难;起家难,保家亦难。这三难,人人都逃脱不掉,要求人们时时警惕,用正确的态度去对待。


这是为数不多关于曹植与家乡之间的故事。如今的谯望楼俨然已成亳州较为有名的文化地标,不仅承担着曹操运兵道景区的部分功能,还布展有三曹父子的事迹、建安文化的渊源,并配有汉代游戏、服装等,是游客体验汉魏文化、感受曹魏故都独特魅力的必游之地。

斟亳州最美的酒,假若才思敏捷、出口成章的曹子建再登谯望楼,落墨诗卷后又将再饮几斗?(主笔:蒋海涛 摄影:张延林 魏强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4 18:09 , Processed in 0.22055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