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2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走遍中国」安徽·潜山

[复制链接]

2453

主题

2595

帖子

87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6 10:49: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潜山市在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是安庆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在上古神话中流传着一个故事,水神共工与黄帝之孙颛顼大战,共工不敌便怒触了不周山。于是天倾西北、地陷东南,幸而中天一柱如擎天一臂,稳住了天的中央,天地才重回混沌。
在安徽省西南群山拱卫之中,天柱山犹如神话传说中阻止天地倾塌的中天一柱,为中部大地撑起了一片宁静、安详的天空。
这里的人因峰而聚,这里的城因山而明,这片风景瑰丽、人文荟萃的古老土地叫做潜山。


春秋时期,潜山这片土地属于皖国。皖国之主皖公仁厚、慈爱,百姓对他崇敬有加,便将天柱山称为皖公山。
在天柱山中的神秘谷口,矗立着一尊由岩石风化而形成的天然石像,看上去酷似一位慈祥老者的侧脸,它被称为皖公神像。


“皖”的本意是完美、清白、德行高尚,它承载着人们对这片山川、土地的热爱和期待。


雄秀的天柱山为历代帝王所崇奉,也是当地民众祈愿求福的首选之地。至今潜山还遗留着佛教禅宗的三祖寺和这座历经千年的太平塔。


高高耸立的古塔犹如一位老者,默默见证着这片土地的沧桑变迁。至于这座太平塔建于何时、因何而建,却始终是个迷。直到1994年当地政府维修太平塔时才揭开了这段尘封的秘密。
随着古塔的地宫被打开,里面的铁函、铭文砖等文物重见天日。从铭文来看,最后一次安奉地宫的时间应该是南宋。
然而另一件文物的出现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它就是明代青花瓷罐。南宋时就封闭的地宫里怎么会出现明代的瓷罐呢?
随着青花瓷罐的开启,谜底终于被揭开。舍利罐里面安放的是妙济真觉大师的舍利,考古人员推测太平塔地宫在明代被盗了,当时盗贼可能还有敬畏之心,所以找一个同时代的瓷罐将舍利重新安放。
地宫中的发现为厘清太平塔与潜山的历史渊源供了珍贵的史料,考古人员结合县志的记载断定太平塔始建于晋咸和年间,是为存放妙济真觉大师的舍利而建的佛塔,距今已有近一千七百年,是潜山现存最古老的建筑。
南宋绍兴二十四年,太平塔遭遇火灾。火灾五年后人们在旧塔基上重造塔身,当时这里叫怀宁。
宋宁宗即位后设安庆府,这里又成了安庆府的治所。直到元至治三年也就是公元1323年,怀宁的部分区域被划出单独建县,定名潜山。
作为潜山的城市地标,太平塔见证了县城的历史发展,潜山人对这座古塔也倍加珍惜。2007年8月,风暴席卷潜山,带来了一场特别雷暴,太平塔被九级大风刮掉了顶端的塔剎,砸坏了三、六、七层的腰檐和东南方的附阶,为此县里专门成立了工作组来进行修复。


风暴刮掉的塔刹位于塔顶,是太平塔最耀眼的装饰,由生铁铸造而成,重达数吨。工作小组聘请权威专家展开了反复的模拟实验,终于找出了最适当的解决方案。将塔刹分组铸造,然后分组进行安装,这样可以减少吊车的负荷,能保证施工中太平塔的安全和安装质量。2008年9月,塔刹安装完成,古塔终于重获完整。
穿越了千年的风雨,太平塔再次屹立于天柱山麓,它与山间的皖公神像、佛寺、道观、摩崖石刻等文化遗迹遥遥相望,共同守望着璀璨的古皖文化。
革命历史
2017年初,安徽省潜山野寨中学在修建学生公寓时,建筑工人们在工地上发现了两只盛装着尸骨的陶罐。紧接着又在陶罐旁出土了两块墓碑,根据碑文记载,这两个陶罐里装着国民革命军陆军第176师士兵韦皋和刘传浩的遗骸。原来从1939年开始,176师就在大别山地区与日军多次血战,痛击日军。


其中潜山作为重要的阻击战所在地,经历了无数次惨烈的战斗,176师的3713名将士血洒疆场、为国捐躯。潜山人为安葬阵亡烈士,成立了176师阵亡将士公墓筹建委员会,并开始在战场上搜集阵亡将士的骸骨。但因搜寻困难,最终委员会只收集到985位烈士遗骸,潜山人将这些英烈遗骸放入陶罐安葬在公墓。
潜山县民众为永久纪念忠烈、培植烈士遗孤和地方优秀青年,创办了一所中学。这所学校依陵而建,以校护陵得名“景忠”,后更名为“野寨”。
在野寨中学全体师生和校友的共同努力下,经过了数年的奔波,在潜山一带的阵亡将士的名字终于都被找到并整理成册。在校友们的共同努力下,2015年12月野寨中学抗战纪念馆终于落成。
时光匆匆流逝,但抗日烈士的英灵将与青山同在、与绿水长流,他激荡着学子们心中的热血,铁骨忠魂在校园中万古流芳。
名人
1913年,潜山县黄岭村一个十七岁的少年由于父亲的突然亡故,无法再继续学业,他将心中的苦闷宣泄于书本和笔尖,并从此与文字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个少年名叫张新原,1914年他在投稿时署上了“恨水”这个笔名。


广泛流传于潜山民间的《孔雀东南飞》等传说故事,赋予了张恨水对爱情的浪漫憧憬,而现实生活却让他备受打击。
1913年秋,他在老屋中满怀期待地迎娶了自己的第一位妻子,但发现新娘竟和相亲时并非同一人,于是他在新婚之夜愤然离家出走。
生活的苦难赐予了张恨水写作的灵感,1924年他创作的长篇小说《春明外史》在《世界晚报》的副刊上连载,引起巨大反响,让他一举成名。
而之后的《爱情悲剧》、《金粉世家》等作品更让张恨水变得家喻户晓,被称为赋予章回体新生命的民国第一写手。
潜山因此有了“一山一水”,山是天柱山,水是张恨水。由张恨水的作品改编成的电视剧,直到今天仍广受欢迎。


虽然张恨水因书写爱情小说而成名,但故乡的山水赋予他的坚强与忠贞从未改变。“九一八事变”爆发后,他执笔站在了文艺抗战的第一线。在14年的战火中,他创作了八百多万字的抗战小说《虎贲万岁》、《大江东去》、《巷战之夜》,一部部作品记录下抗战将士的忠勇和亿万同胞的坚韧。爱国激情让他的文风从细腻、缠绵变得沧桑、雄浑,使他的创作走向了新的高峰。
如今每逢张恨水诞辰,潜山都会举办恨水文化旅游节,2017年在家乡人的精心筹备下,不但让话剧版的《金粉世家》走上了街头,还将张恨水的《最后关头》等抗战作品搬上舞台,让人们深切体会到他的婉约、柔情、豪迈、激昂。
潜山的一山一水孕育了这里文化的雄浑,塑造着潜山人坚韧的气节、通达的才思。
民俗


在潜山王河镇程家井村,这里是京剧鼻祖程长庚的故居。程长庚从小跟着父亲在戏班中长大,受到了传统戏曲的浓厚熏养,当时他们唱的就是本地戏曲潜山弹腔。12岁时,程长庚跟随父亲来到北京,吸取了各家所长,将弹腔、昆曲、秦腔、汉调等大胆融合进京剧之中,被后人誉“京剧之父”。


时光过去了两个世纪,程氏父子已经成为历史,潜山弹腔却仍然在当地演出。
许家畈弹腔班社组建于光绪年间,他的成员都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从未受过正规的艺术训练。一百多年来,他们凭着一腔热情将潜山弹腔这个古老的民间剧种传承了下来。


在潜山县政府和众多人士共同努力下,潜山弹腔老戏《徐庶见诸葛》被挖掘出来并终于在许家贩上演,它似乎让潜山人再次穿越时光隧道,回到了从前。
无论是昨天名扬四海的京剧泰斗,还是世代传唱的农夫,在他们血脉中流淌的热忱与坚持,都来自于这座顶天立地的山峰,它让游子于远方、于故乡心灵相通,也让故乡的曲调、神韵在四海八方悠悠唱想。



天柱山南麓的溪流、山谷间壮观的摩崖石刻随处可见,千百年来文人墨客到天柱山游览,留下大量诗句,潜山人将他们的文字镌刻于溪流旁、山谷间的岩石上,形成了如今山谷流泉的独特景观。
“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石壁上的故事在潜山世代相传,而千百年来的风霜侵蚀、山洪冲刷让不少石刻损毁严重。


摩崖石刻的保护牵动了许多人的心,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天柱山摩崖石刻的保护工作全面展开。在十几年的时间里,文物工作者踏遍了天柱山中的陡峭角落,共拓片四百多张,将绝大多数的摩崖石刻保存了下来,如今山谷流泉摩崖石刻成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地理
两亿多年前,华南板块曾在巨大惯性的推动下冲到了80到120公里深的地幔,然后快速折返。地幔的高温和超高压形成了超高压变质带,从地球深处带出了极其罕见的柯石英。正因为如此,三十多年来天柱山成为了研究大陆动力学最典型的区域之一,引来了无数国内外地质学家,成为科考胜地。


2011年7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派来的专家来到潜山,对天柱山地质公园进行了考察、评估。同年9月17日,在挪威的奥斯陆,天柱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授予“世界地质公园”的称号。
此后不久,天柱山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工作也开始进行,政府关闭了所有的采石场,并引导附近村民放弃传统的伐木业。
而随着经济的繁荣与文化的回归,城市居民们也纷纷搭上了旅游经济这班快车,今天的潜山已成为国际旅游胜地,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爱上了这片古老神奇的土地。


这里的一个个旧村庄被打造成了白墙灰瓦、古朴整洁的皖村,散发着皖派建筑的古朴风情,形成了山水田园城市的独特风貌。
潜山这片中部的热土,厚积薄发、志在高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5 17:07 , Processed in 0.22116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