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千里淮河万卷书,优美诗歌颂古今

[复制链接]

2138

主题

2543

帖子

8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5 10:50: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与长江、黄河、济水并称古四渎之一的淮河,发源于桐柏山,流经湖北、河南、安徽、江苏四省,全长1000公里。淮河安徽段长430公里,占全长的43%左右。淮河是中国天然的南北地理气候分界线,同时也是中国文化交流发展的重要通道,产生了灿烂而悠久的淮河文化。考古发现证实,淮河流域是中国早期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贾湖遗址、双墩遗址、龙虬庄遗址发现的刻画符号是中国文字的重要起源之一,同时淮河也是一条诗歌的长河,无数诗人在此吟唱着淮河两岸的如画风景和动人故事。安徽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法家季永告诉我们:
  从中国最早的诗歌《候人歌》,到《诗经》、《楚辞》,到建安七子、竹林七贤,到白居易、欧阳修、苏轼、杨万里等等,留下了一首首歌咏淮河的千古名篇。
  △淮河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就保存了一首先秦时期描写淮河的诗《小雅·谷风之什·鼓钟》:
  鼓钟将将,淮水汤汤,忧心且伤。
  淑人君子,怀允不忘。
  鼓钟喈喈jiē,淮水湝湝jiē,忧心且悲。
  淑人君子,其德不回。
  鼓钟伐鼛gāo,淮有三洲,忧心且妯chōu。
  淑人君子,其德不犹。
  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以雅以南,以籥yuè不僭jiàn。
  △淮河暮色 王绪波摄
  诗中记录了主人公在淮河之畔用钟、鼓、琴、瑟、笙、磬、雅、南、籥等多种乐器共同演奏音乐的场面。他听到了演奏乐器,锵锵作响;淮河之水,奔腾浩荡。面对滔滔流淌的淮河之水,不禁悲从中来,忧思萦怀。季永说:
  我们今天的淮河流域有一种歌舞叫花鼓灯,那花鼓灯它开场就有锣,然后敲的锵锵作响,这个是到今天还是非常生动的,非常好的保存了这样一个传统。这首诗实际上它创作于先秦时期,它是怀念周王朝时候雅乐的,所以说这首诗呢,它也是诗人身处一个衰落的春秋战国时期,然后重新演奏盛世之音,他感慨今昔对比,心里产生了失落之情,从而发出了追慕惜贤之叹。
  △花鼓灯表演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早年在宿州符离集居住,后又曾被贬为江州司马,对淮河非常熟悉,他一生写下了不少关于淮河的诗歌。其中有首名为《渡淮》,诗中写道:“淮水东南阔,无风渡亦难。孤烟生乍直,远树望多圆。”这首诗写的是诗人沿着淮河向远处看到的景色:河面宽阔,波浪很大,帆影隐约,两岸村落如诗如画,生动的描绘了淮河岸边春天的美丽景色。另一首《问淮水》则是一首说理诗,安徽博物院研究员、著名书法家季永也为我们吟诵了这首诗:“‘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尤其这句‘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应该说是开后来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等等这些名句的先河,它是一种带有哲理的思考。
  △淮河
  △淮河又添新景点 王绪波摄
  淮河包纳百川,接纳众多支流,特别是在穿过崇山峡谷、丘陵洼地之后,在安徽正阳关与颍河、史河等支流相汇,骤然变为一条宽阔的主干流,形成了“七十二水归正阳”的奇观。正阳关今位于安徽省寿县正阳关镇,这里一直是淮河中游的商贸大镇。宋代文豪苏轼一生飘泊,在安徽阜阳做官治理颍州西湖,并先后十余次渡过淮河,留下很多有关淮河的诗歌,其中一首《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题目中提到的颍口,就是今天我们所说的正阳关,这首诗是苏轼赴杭州上任途中,在颍州(也就是今天的阜阳)拜会过欧阳修后,乘舟于淮水所作。诗中生动描绘了淮河中游的秋日景色,枫叶芦花、长淮苍茫,大有一种贤人去国的感怀。季永说,这首诗是所有苏东坡描写淮河的诗句中,他最喜欢的一首:“首句是‘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信长’,‘我行日夜向江海’,就是说他离开中原,离开了都城,然后向着远方远行,他还带有一种惆怅,这时候又是恰逢秋天,枫叶芦花,看到这样美的景色以后,他忧伤的这种情感呢,释怀了。然后这时候就是看到‘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看到淮河的这种苍茫、连绵的青山,然后船又抵近了寿州,又看到了白石塔,这一路的景色,让诗人在这样一个远行之中,也是心情为之释怀。最后就是‘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重新回到了一种对远方朋友的一种怀念。”
  △轻舟已过浮山峡 王绪波摄
  季永说,这首诗写于今天的寿县附近,当时苏东坡是怀着沉重的心情离开国都的,当行至淮河时,四周美丽的景色,让他的伤感有所释怀,因此有感而发。
  千年过去,斯人已逝,沧海桑田,今日的正阳关,已不复旧时模样,走在悠长的街巷,石板深深浅浅,弯弯曲曲,只有古老的城墙依然巍然耸立,凝视远方,见证着淮河岸边的沧桑巨变。
  △正阳关镇石板路
  俗话说,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一行行文字,书写着淮河的安祥、伟大与包容,而这些千古诗句名篇,也为我们走进淮河、了解淮河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淮河两岸风光美 王绪波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6 07:41 , Processed in 0.2088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