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27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古代打仗的时候,借出去的兵拿什么还?

[复制链接]

739

主题

892

帖子

310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0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12-2 10:59: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俗话说“杀人偿命,欠债还钱”,自古以来就被人们看做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过,在中国古代,人们之间不光会借钱,还会出现“借兵”的现象。

爱看《三国演义》的朋友都知道,刘备就经常借兵。在第十一回,曹操为了给父亲报仇,要攻打徐州,北海孔融听说了之后就向刘备求助,请刘备发兵去救援徐州牧陶谦。

刘备也很想去救援,可是,当时一穷二白,手头也没多少人马钱粮。只好去求老同学公孙瓒,问公孙瓒借兵。公孙瓒这老哥也特别够意思,二话不说,当场借给刘备两千人马,还把手下大将赵云一起借给了刘备。

▲图为电视剧中的刘备和赵云形象

虽然这段借兵只是小说演义,但是在历史上,类似的借兵案例还真不少。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统帅才会想要去“借兵”呢?在人力资源宝贵的古代,真的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士兵借给别人去打仗吗?“借兵”之后又怎么还呢?要是全军覆没了又该怎么办呢?

今天,军武菌就跟大家聊一聊,历史上关于“借兵”的有趣故事。

由来已久的“借兵”传统

所谓“借兵”,跟借钱的道理也差不多,都是用别人的东西来补充自己的实力。

中国古代社会王朝更替频繁,尤其是到了改朝换代之际更是战乱频发,再加上偶尔不免有周边少数民族犯境,或者内部出现农民起义和叛乱。当统治者自身的实力不足以摆平这些混乱的时候,便要向一些势力借兵讨伐。

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的封建王朝统治者们就已经学会了“借兵”打仗,因此“借兵”的传统,也是由来已久。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通过牧野之战击败商王朝,建立西周。西周建立之后,大搞分封制,把土地和土地上的居民一起打包分封给诸侯,而诸侯也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其中就包括定期向周天子进行朝贡,并随时接受周天子的调遣。也就是说,周天子如果要出征攻打某地,除了带上自己的直属部队之外,各个诸侯国也会“赞助”武器和军队。

▲图为西周分封制

在《史记》中,也有“汉王借兵而东下”的记载,说汉高祖刘邦在起兵之初,由于实力弱小,也曾向实力比自己强的项羽叔父项梁借过五千兵马。

▲图为电视剧中的刘邦借兵

当然,借兵的对象也不只局限于中原王朝内部,当中原王朝没有足够的兵力和实力去平息内部叛乱或者抵御外辱的时候,王朝的统治者们就会把求助之手伸向周边的少数民族。

比如西周末年,周平王就曾向犬戎借兵,这也是中原王朝向周边“蛮夷”部落“借兵”的典型案例。

中国古代把华夏民族以外的其他民族统称称为蛮夷戎狄,具体说来就是东方是夷,南方是蛮,西方是戎,北方是狄,犬戎就是中国古代居住在今天陕西、甘肃地区的少数民族部落。

▲图为蛮夷戎狄方位

公元前782年,西周的第十二任君主周幽王即位,这个周幽王,就是咱们最熟悉的“烽火戏诸侯”典故的男主角,至于历史上有没有这个事咱们今天讨论,但是这小子上位以来确实没干几件好事。

他先是重用了就会溜须拍马的虢石父,然后又天天拉着大美女褒姒,不是在自己的豪宅里开泳池趴,就是开豪车出去兜风,搞得全国上下民怨沸腾。

▲图为周幽王烽火戏诸侯

玩就玩吧,时间一长,周幽王动了让褒姒“小三上位”的心思,就废了原配申王后和她的儿子太子宜臼,改立褒姒和褒姒的儿子子姬伯服为皇后和太子。还要准备兴兵讨伐申国。

这下可把申后和娘家人也惹火了,这个申侯可不是一般人,她爹是申国的国君申侯,看到自己的女儿和外孙被废,申侯气不打一处来,心里想着“你出去找“小三”也就算了,现在还要扶小三上位废了我女儿,咱走着瞧,指不定谁先废了谁呢”。

但是申侯也自知自己国小兵弱,势孤力单,直接跟硬碰硬的话不是对手。于是在周幽王十一年 ,申侯先下手为强,联合了现在山东的范国,并且向犬戎借了一万五千人,包围了西周的都城丰、镐两京。面对突然的进攻,周王室的卫队毫无准备,一触即溃。

▲图为周、申、犬戎位置图

周幽王带着褒姒及太子伯服仓皇出逃,最终被赶来的犬戎军队追上,周幽王被杀死在骊山脚下。

在西晋时期,朝政混乱,各地诸侯王为了争夺权力大打出手,打来打去,发现手里已经无兵可打,便开始向外族借兵——成都王司马颖向匈奴借兵,西晋宗室司马腾向乌桓借兵,并州刺史刘琨向鲜卑借兵,最后是越借越多,最后整个中原大地是胡兵当道。

▲图为八王之乱示意图

此外,强盛一时的大唐王朝也有向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借兵,帮助平定内乱的经历。

公元755年,著名的“安史之乱”爆发,以当时唐王朝自身的实力,根本无法彻底平定这场叛乱,于是唐肃宗李亨不得不派人去周边的回纥汗国借兵。《旧唐书》中记载:“上虽用朔方之众,欲借兵于外夷以张军势”。

回鹘又被称为回鹘,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少数民族部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甘肃等地区。

隋唐时期,部落逐渐强大;唐太宗年间,开始接受唐朝的管辖;到了唐玄宗时期,其首领骨力裴罗自立为可汗,建立了回纥汗国。

作为大唐的邻国,回纥汗国应唐王朝的请求,先后在公元756年、757年和762年三次借兵给唐朝,助其平叛,并先后帮助唐朝收复了长安、洛阳两京以及河北等大片失地,避免了唐朝亡于异族之手的命运,对大唐可谓有社稷再造之功。

▲图为安史之乱前后唐朝版图

除了少数民族之外,外国人也曾经成为中原王朝“借兵”的对象。

1619年,萨尔浒战役之后,明朝东北边疆危机深化。到了崇祯皇帝上台执政的时候,明朝内有李自成张献忠,外有皇太极。面对如此内外交困的情况,崇祯皇帝采纳了徐光启建议,两次向葡萄牙借兵,借助“西洋大铳”(大炮)来对付后金政权。

在1629年爆发的皮岛之战中,明朝和葡萄牙的相关历史文献都对这群葡萄牙雇佣军在战役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做了记载。葡方的文献记载说:明朝军队和葡萄牙军队联手击败了“鞑靼人”的进攻,大获全胜。皇帝重奖了他们。咱们中国的文献记载:“公沙等在京者,后为登抚(孙元化)调用,麻线馆之捷,击死奴酋七百余人。”

▲图为火铳

1631年,在镇压孔有德叛乱的时候,公沙等15名葡萄牙士兵阵亡,另有有15人重伤。崇祯皇帝下旨厚葬这些士兵,并把剩余的人护送回澳门。至此,这批葡萄牙人整整为明朝效力了两年。

到了清朝末年,广西某位洪姓乡村教师发动起义,一路北上占领了南京,清政府为了镇压太平天国,也向西方列强借兵,组成了“洋枪队”后来改名为“常胜军”。

进入民国之后,奉系军阀张作霖也曾向日本借兵镇压内部叛乱。1925年,奉系将领郭松龄发动了反奉战争,率七万大军攻占山海关,连夺绥中、兴城,占领锦州,一路势如破竹。

▲图为郭松龄

张作霖急忙派人去日本驻奉天总领事馆向日本“借兵”,日本随后陆续增兵奉天。并在郭松龄攻打新民县的巨流河时对郭军进行袭击,还出动飞机对郭军阵地进行轰炸,最终导致郭松龄兵败身死。

解放战争期间,也有我军主将由于手头机动力量不足,急中生智临阵向兄弟部队借兵,一举击溃敌军的奇特战例。

由此可见,“借兵”的传统从古至今一直都没断过。这种方式不仅能变相增强自身的实力,还有了让自己以小博大的资本,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不过“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既然“借兵”有这么多好处,那么它又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无利不起早——“借兵”也要还

大家都知道,现在问银行借钱,还要按规定付利息,如果借得多还要用房子车子作抵押。“借兵”借的其实就是人,一个拥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士兵,其价值是很难用金钱来衡量的。

在战场之上,刀剑无眼,士兵借出去了说不定就有去无回,如果是打了胜仗,有机会补充兵源或是分到一定的战利品还好说,要是万一打了败仗,全军覆没了,人都死光了,这些借来的兵又该怎么还呢?

在古代的统治者眼里,士兵只是可以交易的筹码,“借兵”给别人对于一些财大气粗的军阀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只要给够好处就可以了。因此古代“借兵”跟今天借钱一样,也是有借有还。

“借兵”最简单也最直接的偿还方式就是补充兵员,借多少人马再给送回去多少人马。不过,能往外“借兵”的统治者们大多是并不关心借出去的士兵是不是一人不少都能回来,他们更在意的是自己所能获得多少其它的好处。因此直接归还士兵的情况在历史上还是比较少见,更多是封官许愿、裂土封疆。

比如,咱们之前说到的回纥汗国借兵给唐朝,帮助平定安史之乱。回纥汗国之所以那么痛快就答应借兵,是因为唐肃宗承诺要对回纥汗进行册封,并且还赏赐给了他大量的金银财宝,甚至还派了出公主进行和亲。

公元758年,唐肃宗把自己的幼女封为宁国公主,嫁给了回纥汗国的葛勒可汗。这是不仅是唐朝第一次嫁公主给回纥,也是中原皇帝第一次嫁自己的亲生女儿给少数民族首领,之前的无论是王昭君还是文成公主,都不是皇帝的亲生女儿。

▲图为唐肃宗

回纥在帮助唐朝收复失地的同时也没有空手而归,一路上掠走了大量的金银、人口,等到唐军去接收的时候一看,好嘛,除了带不走的土地和城墙,什么都不剩了。此外,唐回两国还约定了双方此后进行了长期的绢马贸易,也就是用唐绢来买回纥的马。

这很明显就是不平等交易了,当时的唐朝根本不需要那么多的马,但是没办法,这就是答应“借兵”的代价。

自唐之后,“借兵”的例子也数不胜数。五代十国时期,后唐将领石敬瑭为了起兵造反,就曾向契丹“借兵”灭掉后唐,建立了后晋。为了报答契丹人,石敬瑭把燕云十六州割让给了契丹,导致中原王朝无险可守,给后世的宋朝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宋太祖宋太宗多次北伐也没能把这块地方给收回来。

▲图为燕云十六州位置

而日本人愿意“借兵”给张作霖,也是打着自己的小算盘。在“借兵”之后,日本也是多次要求张作霖在《满蒙新五路协约》上签字以实现其对东北铁路的控制。不过张作霖在签字的时候耍了一计,只写了个“阅”字,并没有签名。被耍得团团转的日本人当然不甘心就此罢手,这才有了后来的“皇姑屯炸车”。

由“借兵”而引发的王朝危机

虽然唐朝和后晋为了“借兵”付出了代价,不过好歹还是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但是在历史上,不是每一次借兵都只是付出一点土地和钱财就能了事,有时候还回去的就有可能是自己辛苦打下来的家业。

比如咱们前面说到的周平王和他外公申侯向犬戎借兵,实际上,犬戎之所以愿意出兵并不是因为许诺了什么回报,而是因为犬戎非常仇恨西周。

在《史记》中就有周武王灭商之后,因为对深居内地的犬戎不放心而将他们迁到了远离中原的北方苦寒之地的记载:“放逐戎、夷径洛之北”。

原本住得好好突然就让你搬家,还搬到偏远山区,换了谁谁心里能不怨恨?所以当周平王和申候找上门“借兵”攻打西周时,犬戎二话不说非常痛快就答应了,最后更是成功攻陷了西周都城镐京,杀死了周幽王,算是报了当年的仇。

只不过,犬戎也不是仅仅报仇那么简单,这次“借兵”,周王朝付出的代价可以说非常惨重。

话说犬戎在杀死周幽王之后,并没有按照事先约定好的那样退回北方,而在西周首都镐京附近大肆劫掠,不仅周王朝数百年的基业毁于一旦,西周的旧都岐、丰之地还趁机被犬戎侵占。结果,当初“借兵”的周平王不得不东迁到洛邑,西周自此灭亡。

▲图为周平王东迁

在历史上,类似周平王“借兵”犬戎这样的例子还不少。

再说咱们前面提到的八王之乱,频繁的向少数民族“借兵”,使得这些胡兵逐渐摸清了中原王朝的实力也不过如此,于是在八王之乱后,五胡开始南下,中原王朝衣冠南渡,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的序幕由此被拉开。

西周,西晋这两个王朝的灭亡都跟“借兵”脱不了干系。

结语

正因为大家都知道“借兵”会带来沉痛的代价,因此在中国古代,人们对于“借兵”一事,向来都是极为谨慎的。稍有不慎,不光要付出巨大的代价,还有可能“引狼入室”,最终引火烧身、万劫不复。

相比于咱们古代的借兵,欧洲历史上有这么一位“大神”,他就是18世纪丹麦海军舰长——彼得·托尔登斯约尔德,之所以说他是大神,就是因为这位老哥都借到敌军那里去了。

1714年,丹麦跟英国交战,经过了14个小时的战斗后,双方的船舰都严重受损,彼得的战舰上的弹药也快用完了。

这个时候这位“大神”做了一件奇事——他派人去了英国的战舰上,真诚地感谢能与英国打了场精彩的战争,然后询问能否借用一些弹药,以便能继续打仗。

英国人一听这是什么请求,于是果断拒绝了。不过英国人也想看一看是谁想出这么个主意,于是就把彼得请了过来。双方到船上小聊了一下,一拍即合,然后决定休战了,这场战争就这样结束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6 12:43 , Processed in 0.22556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