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249|回复: 0

《行走安徽老街》系列之十四:安庆市潜山黄泥老街

[复制链接]

2130

主题

2242

帖子

7558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558
发表于 2022-8-20 00:37: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俯瞰黄泥老街及周边地貌



黄泥老街的老房子



居民相见,微笑拉家常


  黄泥位于潜山南部,地处潜山、怀宁、太湖交界长河中游北岸,是三县(市)交界重镇,素有“三县重镇,五邑市场”之称。
  黄泥老街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曾是潜山最为繁华的商贸中心。清朝嘉庆年间黄泥镇商店已有200余家,已成为潜山首镇。道光年间,商店已发展到300余家,人口3000有余,成为江淮重镇。如今的黄泥老街仍保留着一批保存较好的古民居、古街井等。
  拍摄手记:
  下午4:20坐上去潜山城区的班车。到西站门口,我问正在吃香蕉的老师傅,怎么坐车去黄泥。他说了两次:“你跟我走吧,我也去。”肩上行李沉,我先上车了。不一会,老师傅上车坐到了我旁边。他叫吴火育,开口就说:“我好像在哪见过你。”
  下车后,吴火育师傅主动带我到老街河边逛,他说他熟悉这里的一切。河边有一座桥,是钢架结构。吴师傅介绍,该桥是黄泥房地产老板修建,主要为方便对岸怀宁人往来,黄泥街上的生意也因此好了不少。
  吴师傅被家人叫回去了。我独自留在老街,没有路线却有目的地走着拍着。天慢慢黑了,我来捉它的深沉。细雨淋湿的老街滋润出许多的美好在脑海里想象着,蔓延着,惹我废寝忘食地游荡。
  两三盏路灯衬托着街巷的宁静,奶白色的光亮画龙点睛,街巷活了起来。老街此时像个武士,它集结内功,准备绽放一个武艺高强的瞬间,让我惊讶,让我折服。
  肚子在抗议饥饿的折磨,我收起器材还没走几步,竟然又遇见了吴师傅!他惊讶着撑开伞,说把我先送到宾馆。尽管雨不大,他仍坚持为我撑开。这一撑,就是一个仪式,也如雕塑般伟岸。几分钟后,我接过他的伞,我为我们一起撑上!
  这异乡的夜的街头,霓虹点点,扑来阵阵温暖。
  吴师傅热心带我找宾馆,还帮我砍价,接着又带我去饭店。我知道他晚上还有事,让他先走。大雨把他的背影很快淹没了。
  次日早上6:50起床,我吃了两个包子一根油条一碗稀饭,饱饱地上路,准备大干一场。
  黄泥,我来迟了,但幸好我来了。
  老街真不小。抽黄烟的老人们围坐在茶馆闲聊,他们还把烟枪展示给我看。那一刻,我突然想起在太湖采风的日子。一晃两年过去了,真快!
  行走在老街,和气的居民提高了我按快门的频率。顺利进入老宅,自由与居民沟通,获得的信息点太多,也拍到了一些珍贵画面。
  九旬老奶奶程毛秀很善良。她放手让我拍,还介绍说,眼前的床是她曾经的嫁妆。她还带我到厨房和院子看了看。程奶奶的女儿站在一旁默默笑着,想等我拍完再上前搭理她母亲。老人家很有意思,女儿给她买来新衣服,她一边微笑试穿一边又责怪女儿乱花钱。衣服穿着很合身,程奶奶突然问我要不要喝水,又开心地说买衣服的是她大女儿。
  卖竹器的郝凤琴大姐绝对是个好人,几次路过她家门口她都笑脸相迎。我问她贵姓,她却报她丈夫的名字,她说,这个家就是老公的。那种典型的家庭主妇贤妻良母的形象一览无余。
  家里挂着“文明富裕户”的大叔刘新生滔滔不绝讲他以前当兵的经历,他兴奋自己曾在部队见过毛主席,还骄傲他的父亲曾是潜山县政府的办事科员。年轻时他见多识广,紧靠他老宅的两层红砖房是镇上较早建的,而且自己设计了房子的草图。与他家相近的头戴着围巾的阿姨夸赞她的女婿是世上最好的,又顺带表扬我这个陌生的年轻人长得很“江南”(起初我以为她说“艰难”,确认是“江南”后,我放心地笑了)。
  老街口,卖衣服的老奶奶傅荣花家,中堂挂着一幅毛主席像,她指着墙上的她死去的老伴的照片说:“他是我的荣誉,可惜因心脏病过早离去了。”她似乎是那种任劳任怨的人,善良和慈祥写在脸上,刻在语句里。
  用扁担挑电视的老人王双五让我给她帮忙。我从她肩上卸下电视再把线插好。我认为的一件小事,她却特别高兴。她指着墙上镜框里的照片说,这个福建的媳妇真不错,每年过年都回来看她。走时,她非要送我两袋渣肉粉,我拒绝,他笑着说:“好人一生平安啊。”
  当地人说黄泥史上有“三多”,即所谓“孔家土地多,高姓银子多,金家人口多”。我觉得还有一个“多”,那就是“黄泥老街好人多”。黄泥老街人的善良和气是老街的光芒,更是老街的珍宝。
  那天晚上10:30回到合肥,我取出照相机里的卡,脑海里回荡的全是黄泥老街居民的欢声笑语。我毫不犹豫地决定,日后一定要再去几次黄泥老街。(徽镜映像工作室记者 陈群)



街巷赶集的居民



69岁的章师傅15岁开始就在长河打鱼



72岁的傅品先开了30多年茶馆,目前一碗茶一元钱




69岁的刘新生在南京当兵时恰逢毛主席视察。1985年刘新生在老宅旁盖了黄泥第一栋两层楼,当时花费8000元。1997年刘新生勤劳致富,政府给他颁发了“文明富裕户”的奖章



吴师傅在上世纪70年代花260元购置的永久牌自行车,使用至今



55岁的刘师傅13岁开始做被子,曾带的34个徒弟后来都转岗了




90岁的程毛秀17岁结婚,嫁妆使用至今,老房子已住了四代人



73岁的傅荣花曾在供销社工作,老伴虽然走了21年但他的奖状一直被张贴在墙上



64岁的林豆英(音)上世纪70年代经营药铺至今,老房子有百年历史了




郑小江1970年开始卖木器



黄泥老街竹器店目前仍在售卖的家用物资



15年来,老街小吃店从早经营到晚。老板林师傅55岁,儿子在北京工作




老街之夜



胡珍一的特产店经营了20多年,产品主要销往本地



老街里仍保持着传统的生活习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04:21 , Processed in 0.225582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