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01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铜陵铜矿冶炼遗址里的千年炉火

[复制链接]

2370

主题

2565

帖子

883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83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7-18 07:53:2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商之爵、周之鼎、越之剑……青铜的冶炼引领着一代代王朝开疆拓土,书写了璀璨的青铜时代;“汉五铢”、“开元通宝”……一枚枚小小的“孔方兄”支撑汉唐基业、助力经济繁荣;丹阳镜、花鸟纹镜、人物故事镜……一面面方寸世界则呈现着人间生活百态与美好愿望,成了寻常百姓喜爱之物。
  此时,人们一定会问:制作这些青铜器或铜器的原料源自哪里?最近四十多年,包括安徽铜陵在内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众多铜矿遗存的相继发现,逐步解开了这一历史谜团。
  竹丝墩遗址出土的商代前期的
  兽面纹青铜爵、斝
  如果您翻开有关历史文献,其实就已窥见到了铜陵这片土地上青铜岁月的云烟与荣光。
  东周以前,铜陵属古扬州的“铜地”,也是商周王室及中原诸国觊觎之地。《禹贡》记载:扬州“厥贡惟金三品”(古代称铜为金);《诗·鲁颂》里写到:“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曾伯粟簋铭文也曾记载:“克逖淮夷,印燮繁汤(阳),金道锡行”。
  部分采矿工具(锤、斧锤、锄、锛)
  东周时期,铜陵先后隶属吴、越和楚,频繁的交战加大了此地铜矿的开发。秦汉至唐宋时期铜陵铜矿采冶活动达到鼎盛阶段,成为铜采冶中心之一,历朝政府选择铜陵置官冶铜,如西汉的“铜官”、六朝的“梅根冶”、唐代的“铜官场”、宋代的“永丰监”等,当时的铜料主要用于铸造钱币,制造镜子。
  当您穿越山野与河畔的一处处铜矿冶遗址,才真正感触到厚重的历史,体会先民开拓青铜文明之路的艰辛执着与创造的辉煌成就。
  金牛洞遗址采矿遗存
  铜陵地处安徽中南部、长江之滨,素有“中国古铜都”之称,截至目前,境内共发现50多处铜矿遗址,范围达数百平方公里,其规模之大、分布之广、内涵丰富、价值之高,为国内少见。从时间上看,铜业历史始于夏商之际,发展于两周,盛于汉唐,延于宋元,几乎是中国铜矿冶史的一部缩影。而且,在今人开矿的地方,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矿山都找到了古代开采的遗存。铜陵市博物馆副馆长唐杰平介绍说:
  如今,“铜陵汤家墩遗址”、“皖南先秦矿冶遗址”已获批“考古中国”相关课题重点实施项目,“大工山——凤凰山铜矿遗址”则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大遗址保护利用规划名单。
  每年的深秋时节,当你登上铜陵万迎山、铜官山、笔架山,举目望去,一座座小山被紫红色的铜草花覆盖,铜草花俗称“铜锈草”,学名“海州香薷”,是一种喜铜的指示植物,为古今人们寻觅铜矿的标志之一。而在你足下不远处,呈现眼前的除一处处幽暗深邃的“老窿”外,更多的是暴露已朽的木支护,这些早已被泥土掩埋或坍塌的巷道,记录和见证着历史的岁月与挖铜矿工的身影。我们勤劳聪慧的祖先,猫着身躯,凭借着简陋的生产工具,一镐一铲,一筐一篓,从大地深处采掘铜矿。
  盛开的铜草花
  “碧矿不出土,青山凿不休。青山凿不休,坐令鬼神愁”,这首北宋梅尧臣的诗正是古代采矿工人战胜困难、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决心与气势的真实写照。铜陵市博物馆副馆长唐杰平说:
  1987年在凤凰山地区金牛洞这处春秋—西汉时期的采矿遗址内发现了由竖井、斜井、平巷等组成的井巷开拓、木支护支撑系统和通风、照明、排水、装载及提升技术,出土一批宝贵的石、铜、铁、竹、木质生产工具。这种木支护技术在现代的一些矿山仍使用。现今,金牛洞遗址不仅是“国保”单位、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同时也是国内第二个对外开放的铜矿遗址和AA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众多的参观者。
  “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赧朗明月夜,歌曲动寒川”。这是唐代诗人李白用千古绝句生动描绘古代冶炼工人于寒夜明月下、高歌劳动场面的壮美场景。
  罗家村冶炼遗址出土的大炼渣
  行走于铜陵的一座座“铜山”,见到的是满山遍野古代炼铜炉渣。在铜井山脚下,现存一底径约30、高10米的大渣堆,犹如一座小山耸立于村旁,颇为震撼。而更令人惊叹的是在城区南郊罗家村至露采新村一带则暴露数块重达几吨的汉唐时期巨石形大炼渣,直径约1.4~1.8米不等,最大厚度近1米,堪称“中国之最、世界奇观”。据测算,历代遗留下来的铜炼渣重约1000万吨之多,若按1:15的铜和渣比例计算,有60万吨左右的铜产量。铜陵市博物馆副馆长唐杰平说:
  炼渣是古代炼铜的主要遗物之一,也是反映当时冶炼水平的重要标志。早期用黏土构筑小型地面竖炉,燃料是木炭,炼渣多为倒蘑菇状。汉至唐宋时期,主要使用石砌的较大地炉,用煤作燃料并改进鼓风设备,在炉前开沟放渣,炼渣一般为条块状,罗家村大炼渣的形成正是这种地炉多次放渣凝结所致,也体现了当时冶炼规模大、冶炼技术先进。
  一块块黝黑的铜炼渣,饱经岁月的淬火,以粗糙、坚硬的表情静默着,也以无言的姿态诉说着千年炉火的传奇。
  木鱼山遗址出土的西周冰铜锭
  师姑墩遗址出土的周代刻纹陶范
  铜水淌淌,鼓铸不绝。在铜陵师姑墩、木鱼山、汤家墩等河岸的高地,古代的匠工或筑炉冶铜,或铸铜作器,书写了华彩篇章——夏代晚期冶铜遗存的发现,将本地区冶铜历史轴线的起始点延伸到了距今3500多年;砷青铜冶炼现象的出现则扩展了早期砷青铜在中国的使用范围;西周中晚期发现的冰铜冶炼工艺,佐证了铜陵为国内最早掌握硫化铜冶炼技术的地区之一;刻纹陶范的出土为探寻本地区商周青铜器铸造地提供了难得的线索。
  师姑墩遗址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
  铜矿冶炼遗存作为铜陵这座城市的集体记忆,见证了城市的历史文明,是城市历史的一种延续,它像是一条纽带,串联起城市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多年来,铜陵市大力做好铜工业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开发和“活”化利用文章,努力打造铜工业文化旅游基地。如今,在这座既古老又年轻的青铜家园,您可以亲身感受“国保”金牛洞古采矿遗址的千年遗韵,触摸罗家村那炉温犹存的汉唐炼渣,游览青铜文明史缩影的铜博物馆,体验满载历史沧桑的矿工生活遗存的“铜官山1978”,享受和传承着丰富的铜文化之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9 13:28 , Processed in 0.24149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