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49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时隔12年,安徽大遗址再次上榜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复制链接]

2469

主题

573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3-31 13:40: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3月31日,由国家文物局指导,中国文物报社、中国考古学会主办的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在京揭晓,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上榜。

自1990年开始,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已经举办32届,共诞生320个项目。固镇垓下大汶口文化遗址曾入选2009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时隔12年安徽再次入选这项重磅榜单。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名单(以时代早晚为序)

1.四川稻城皮洛遗址

2.河南南阳黄山遗址

3.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

4.山东滕州岗上遗址

5.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

6.湖北云梦郑家湖墓地

7.陕西西安江村大墓

8.甘肃武威唐代吐谷浑王族墓葬群

9.新疆尉犁克亚克库都克烽燧遗址

10.安徽凤阳明中都遗址重量级遗址的考古发掘,常常需要几代人的坚守与努力。


春日午后,明中都遗址,和煦的阳光洒向出土石栏板上精美的龙凤纹浮雕,折射到一个年轻考古人身上。王志,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自2015年以来负责明中都遗址考古发掘,他的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几代考古人筚路蓝缕的身影。


2月23日,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我们的工作就是要重现这座古城的荣光。”王志说。在明中都遗址40多年持续发掘的基础上,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合作,重点发掘前朝区核心宫殿基址和涂山门遗址。除了较为完整地揭露出涂山门的城台、马道及其旁侧城墙的地上、地下结构外,此轮发掘首次揭露出前朝宫殿的真实面貌,并从实物上印证了明中都在古代都城规划中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历史地位,为中古以来都城布局、宫殿建筑的演变研究填补了关键环节的重要材料,具有重大意义。


2月23日,明中都考古前殿基址出土的巨型石础

首次揭开前朝宫殿的神秘面纱

从明中都遗址西华门进入正在进行的考古发掘现场,几位考古人员用小小的毛刷清理覆盆直径达1.8米的巨型础石。600多年前,这里曾是一座恢宏壮观的都城。


2月23日,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明洪武二年(1369年),太祖朱元璋下诏在其家乡凤阳营建中都。明洪武八年(1375年)又以“劳费”为由罢建,此时城市轮廓已经形成,城垣、宫殿、坛庙、钟鼓楼、军事卫所、公侯宅第等多数遗址留存至今,与水系路网和建城时开设的窑址、石料厂等工程遗存共同构成了庞大的明中都遗址群。近年来,经过系统发掘,明中都城址布局日渐清晰,承天门、东华门、外金水桥等多组单体建筑遗存的形制和结构逐步得到揭示,但宫殿的形制始终是个谜。

翻开史书,关于明中都宫殿的记载极为简略,仅有“临濠宫殿”“凤阳宫殿”等只言片语,宫殿名称、建筑布局和结构均未明确。“连续多年发掘宫殿基址,我们发现宫殿的形制越来越复杂。”王志说,一边是简略的参照史料,一边是复杂的考古发掘现场分析,考古队员们意识到这项挑战会给世人带来关于古城的全新认识。


2月23日,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2021年,经过坚持不懈的发掘努力,明中都前朝区宫殿终于揭开了神秘面纱。宫殿由前殿、后殿和穿堂组成,均位于夯土台基之上。通过台基夯土内的磉墩分布,复原出前殿与后殿的建筑开间均为面阔九间、进深四间,前后殿之间有阔三间、深七间的穿堂。前殿中部偏后处还发现一座黄土中心台,土质纯黄,所处位置正是金銮殿中放置龙椅之处,也是整个明中都宫城的几何中心,且其建造早于宫殿与城墙,或许为风水学说中“点龙穴”的手法体现,是筑城选址理念研究的重要材料。


2月23日,空中俯瞰明中都考古现场

“经过发掘,明中都前朝宫殿的布局并非‘中’字形,而是‘工’字形,且是前后殿加穿廊的整体结构。由此证明,在宫殿形态上,明中都与南京、北京两座宫殿的三殿布局并不相同,而更接近元大都的宫殿形态。这解决了40余年来的猜测和争论,极大地推进了明中都的认识和研究。”王志说。

上承宋元下启明清的关键环节

既然明中都前朝宫殿的布局接近元大都而迥异于南京、北京,那么发现这样独特的真实面貌具有怎样的意义?

考古界普遍认为,明中都宫殿虽参照元大都,但又存在大量创新。明中都创造性地将中国传统的“三朝五门”制度转化为前导区,安排在宫殿之南。相比元大都,明中都南宫门到南城门间的距离长了两倍,因此可以在午门与洪武门之间摆下端门、承天门、大明门。同时,象征皇室正统的太庙,移到了阙门之左;象征疆域版图的社稷坛,移到了阙门之右。这种布局,用一重重的墙与门,把中轴线上的皇权威严,推向顶峰。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队员清理出土的石础

“明中都宫殿基址的考古发现,补充完善了中国建筑史元、明两大篇章之间的关键缺环,为进一步理解明早期官式建筑在基础做法、用材与结构等方面的嬗变奠定了基础,其在设计理念、结构布局和工艺做法上无不体现出由宋元向明清过渡的特征。”王志解释道,明中都不仅从实物上填补了中国古代都城宫殿制度由宋元向明清转变的关键环节的资料,其主体宫殿对元代宫殿制度、规划思想的继承和创新并对明代南北两京宫城规划模式的生成过程产生的深远影响,也充分体现出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中的历史进程。

对于考古人而言,从故宫到凤阳,“这里更能施展得开”。因为北京故宫考古慎之又慎,只能进行“微创”发掘,而明中都考古可以全面铺开,这对北京宫殿变迁、营建时序以及施工工艺甚至哲学思想等都有启发意义。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队员划地层线

此轮发掘还揭示出了叠压在明代宫殿基址上的清代县学建筑的基本布局。县学为南北向长方形院落结构,有不断向南增扩建现象,发现的五组建筑与文献中的县学建筑及维修、扩建的记载基本吻合。“清代县学院落的揭露为明清县级官学制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考古资料。”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叶润清点评道。

精心守护共同的文化遗产

明中都皇故城1982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2017年12月被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安徽首个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明中都遗址在考古界奠定的重要地位,离不开几代考古人辛勤探索的汗水,也离不开凤阳人作出的重要奉献。


2020年10月14日,明中都考古出土的字砖

明中都虽然大部分地上建筑不复存在了,但留存的遗址格局基本保存完整,包括城墙、城门、护城河、宫殿、金水河、建筑、道路、水利设施等。如今,为了保护这些遗址,凤阳城内建了10余处城市公园。随着明中都的历史在城市建设中被展示出来,凤阳人对遗址的保护意识也迅速提高。为保护城市中心这一片遗址,凤阳县委县政府将城内的居民全部迁出,并对城址周边建筑严格控高,让城市风貌与遗址相协调。

田野考古发掘的工作量很大,考古队聘请了很多当地农民参与发掘,马大姐就是其中一员。她的家原来就在这片遗址之上,和大部分村民们一样,对这座古城的印象不过是厚重的砖砌城墙、白玉石须弥座上连续不断的精美浮雕。迁出之后,明中都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队员口中的专业解释,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家乡这片土地的机会。“没想到凤阳还能和南京、北京攀上亲戚。”马大姐打趣道。


2021年5月8日,明中都考古队员修复出土的瓷器

“我们现在发现的,远不止城墙砖块和须弥座上的浮雕。”凤阳县博物馆副馆长刘欣对库房内门类繁多的出土文物如数家珍。2015年至2021年,大量明初的砖、瓦、石建筑构件被陆续发现。字砖较少,有地名砖、字号砖、纪年砖等。瓦主要为黄、赤色、酱色等琉璃瓦,以筒瓦、板瓦、龙纹、凤纹瓦当、滴水为多。石构件有台沿螭首、龙、凤纹雕刻石栏板和雕龙望柱、抱鼓石、须弥座组件、础石等。另外还出土了少量明代中晚期至清代的瓷片、铜钱、铁器等。


2月23日,明中都考古宫殿基址出土的雕凤栏板

随着考古发掘推进,明中都的昔日荣光逐渐显现,北京的一些历史地理爱好者,也特地到凤阳寻找宫墙“前世”。在凤阳县城内,长安街、午门、东华门、西华门、角楼等诸多称谓,让他们有一种油然而生的亲切感。

寻访一座城,守护一座城,无论是他乡来客,还是本地居民,他们都珍视这份共同拥有的文化遗产。

出品:徽视频工作室、“安徽有意思”团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8 17:54 , Processed in 0.3366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