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162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国共产党安徽一百年大事记之三(1941—1950)

[复制链接]

746

主题

914

帖子

315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15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5 09:27:5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41年

1月6日 皖南事变。新四军军部及所属皖南部队9000余人,在遵照国民党军事当局的命令向北转移途中遭到国民党军8万余人的伏击和围攻,除2000余人相继突围外,一部被打散,大部壮烈牺牲或被俘。军长叶挺在谈判时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在突围过程中遇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2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布重建新四军军部的命令,任命陈毅为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到3月,国民党顽固派的第二次反共高潮被击退。

1月25日 新四军军部在苏北盐城重新成立。此后,根据中央军委命令,将所属部队改编为7个师1个独立旅,共9万余人,继续坚持大江南北的抗日战争。活动在安徽境内的主要有3个师:第二师由江北指挥部所属部队改编而成,师长张云逸(兼),政治委员郑位三,坚持淮南抗日根据地斗争;第四师由八路军第四纵队改编而成,师长兼政治委员彭雪枫,坚持淮北抗日根据地斗争;第七师由无为游击纵队、第三支队挺进团和皖南突围部队组建而成,师长张鼎丞(未到职),政治委员曾希圣,坚持皖中抗日根据地的斗争。

2月—4月 新四军第四师3个月反摩擦战斗。2月10日,国民党军汤恩伯部以9个师共10万余人的兵力,向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发起进攻,攻占根据地大部分地区。这是国民党顽固派继皖南事变后制造的又一次严重的反共事件。

4月10日 新四军第二师展开天(长)仪(征)扬(州)破袭战。破袭战历时8天,共歼日伪军800余人,粉碎了日军在皖东建立点线联系的“囚笼”战术。

5月1日 新四军第七师在无为白茆洲正式宣布成立,张鼎丞任师长(未到任)、曾希圣任政委,全师共1900多人。

5月4日 抗日军政大学第八分校在天长成立。张云逸、罗炳辉兼任正、副校长。

8月1日 新四军第四师骑兵团成立。

8月23日 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和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成立。华中局决定:划定淮河以北、陇海路以南、运河以西、津浦路以东地区为淮北苏皖边区。成立淮北苏皖边区军政党委员会,邓子恢任书记;撤销皖东北区党委,成立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委员会,刘子久任书记;成立淮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刘瑞龙任主任。淮北抗日根据地正式形成。

9月 新四军第二师在天长创办兵工厂。

11月17日 大桥、新张家自卫战。11月初,国民党桂军出动6个团兵力,先后侵占合肥广兴集、全椒周家岗、定远大桥等地。新四军第二师决定以第四、六旅组成津浦路西野战司令部,进行自卫反击。17日凌晨,第四旅第十一团发起大桥战斗,全歼桂军2个营。17日至18日上午,第六旅第十六团又在大桥以南新张家歼灭桂军1个营。战后,新四军将全部俘虏优待释放。

1942年

2月11日 新四军第二师贯彻中共中央精兵简政方针。主力部队按五分之三、地方部队按五分之二的原则进行缩编。主力缩编后,每旅保留2个团。被精简的部队人员,除一部进入抗大八分校学习外,大多作为骨干充实到地方各级政府和武装中去。

2月20日 新四军第七师发起皖中破袭战。对芜湖、荻港等地敌军重要据点发起袭击,炸毁芜湖日军电灯公司,焚毁其特务机关及东门车站,并破坏芜(湖)当(涂)铁路多处,还破坏荻港敌军事设施。5月,第七师各部又分别向无为、安庆、东流之敌实施破袭。

6月 淮北、皖东、皖中各根据地开展整风学习。各根据地的县以上党组织都成立了“学委会”,各区党委书记担任“总学委会”书记。华中局和各区党委开办了党校和轮训班,分批分期抽调各级干部参加整风,学习中央统一布置的整风文件。

9月 淮北苏皖边区成立精简委员会。至1943年1月,淮北行署进行3次精简。部队也进行缩编,增加了部队的战斗力,减轻了根据地人民的负担。

11月14日 淮北33天反“扫荡”。日伪军共6500余人,分5路向淮北抗日根据地进行空前的大“扫荡”。淮北根据地军民在区党委和新四军第四师领导下,积极开展反“扫荡”作战,历时33天,大小战斗37次,取得反“扫荡”战斗的胜利,保卫和巩固了淮北抗日根据地。

11月 淮北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淮北区党委由邓子恢任书记,统一领导淮北根据地党政军民工作。同时,决定撤销淮北军区,由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彭雪枫兼司令员。

1943年

1月上旬 新四军军部和中共中央华中局机关由苏北阜宁县移驻盱眙县黄花塘。

2月 淮南抗日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撤销皖东津浦路东和津浦路西2个区委,统一成立中共淮南苏皖边区委员会(简称淮南区党委),谭震林任区委书记。成立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行署主任。由新四军二师兼淮南军区,罗炳辉任师长兼军区司令员,谭震林任政治委员。

3月初 皖中根据地实行党的一元化领导。皖中区党委由曾希圣任书记。第七师整编为含和、沿江、皖南、巢合庐4个支队和1个独立团。同时成立皖中军区,由新四军第七师兼。成立皖中行政公署,主任吕惠生。

3月25日 新四军代军长陈毅抵达第四师指导工作,并处理在山子头自卫战斗中被新四军生俘的国民党江苏省主席、鲁苏战区副司令韩德勤的问题,根据中共中央指示,为争取韩合作抗日,决定将其释放,于4月1日礼送出境。

4月30日 日军“扫荡”巢无中心区。日军以第一一六师团为主,配以第十五师团共6000余人,分8路向皖中巢(县)无(为)中心区“扫荡”,新四军第七师主力机动转移后,不断在侧后伏击敌伪,日军被迫于5月6日撤兵。

4月 淮北根据地开展大生产运动。中共淮北区委决定,为战胜敌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遵照毛泽东提出的“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方针和“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在全区军民中开展大生产运动。新四军第四师各部队积极响应。仅师直各单位当年春夏两季就开荒4600余亩,收粮5万多斤,菜25万多斤,养猪3600余头,鸡鸭12万余只,同时全师节约粮食100万斤以上。

5月1日 中共淮北区委发出《反蚕食斗争的指示》。到年底,先后摧毁了叶场等日军重要据点,开辟13个区72个乡的抗日政权,收复2000多平方公里国土,解放50多万人民,打破了日军的“蚕食”政策。

10月6日 黄丝滩江堤退建工程委员会成立。此项工程在皖中行政公署主任吕惠生领导下于同年12月1日动工,1944年5月3日竣工,修筑江堤长达13华里。新堤建成后,保障了无为、巢县、和县、含山、舒城、庐江、合肥等县数百万人民生命财产免受洪灾威胁,并使数百万亩良田受益,该堤又名“惠生堤”,被誉为皖中“敌后人民创造的伟大奇迹”。

11月18日 中共淮北区委发出《关于开展城市工作的指示》。要求把城市工作与根据地工作看成同等重要的两大任务,各级党委要专设城市工作部门。

12月10日 淮北行署发出《开展纺织运动的指示》。

1944年

1月14日 中共淮北区委加强各级政权的民主改造,要求在三四月份实行乡选、区选和县的选举。至6月,全淮北边区实行乡村制和乡选的乡有687个。

3月24日 中共淮北区委发出《关于开展敌伪军工作及敌占区工作的指示》。

7月中旬 美国盟军飞行员在皖中根据地获救。美国第十四航空大队轰炸安庆日军机场,中尉飞行员约翰被日军地面炮火击中迫降后,被新四军第七师沿江支队及时营救脱险。

8月15日 新四军第四师西征。为了贯彻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发展的指示,彭雪枫率第四师主力部队5个团西征。

9月11日 彭雪枫壮烈殉国。新四军第四师九旅二十五团、十一旅三十二团和骑兵团,在师长彭雪枫的指挥下,向盘踞在夏邑县八里庄的顽军第二十八纵队十二支队李光明部发起围歼。彭雪枫在战场指挥作战时不幸中弹牺牲。13日,中共中央致电,对彭雪枫牺牲深表哀痛,调张爱萍任第四师师长。

10月14日 第四师发起涡北战役。经连续战斗,计毙、伤、俘顽军6000余人,取得了路西反顽斗争的重大胜利。

1945年

1月上旬 中共皖中区委决定,将皖中区委改称皖江区委,皖中行政公署改为皖江行政公署,皖中参议会改称皖江参议会,皖中军区改为皖江军区。从此时起,皖中抗日根据地对外统称皖江抗日根据地。

4月—6月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举行。大会提出党的政治路线,确定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概括党的三大作风。大会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是党的七大的历史性贡献。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央委员会。6月19日,七届一中全会选举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选举毛泽东为中央委员会主席、中央政治局主席、中央书记处主席。8月,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毛泽东为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7月15日 淮北根据地召开全区第一次城市工作会议。会议强调,必须把大城市与交通要道工作做好,才能争取最后胜利。

8月 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发动攻势作战。新四军第二师兼淮南军区部队控制了淮南根据地境内的津浦、淮南铁路运输,在安徽境内先后收复了定远、来安、嘉山、天长4座县城,扩大了解放区。

同月 新四军第四师兼淮北军区发动攻势作战。历时两个半月,在安徽境内相继收复泗县、五河、灵璧、萧县4座县城,共拔除日伪据点60处,毙伤日伪军2074人,俘虏伪军7253人。除陇海、津浦铁路沿线仍为日伪军固守外,淮北路东和路西地区全境解放。

同月 新四军第七师兼皖江军区发动攻势作战。首先收复了无为县城,继而攻克凤凰颈、襄安、望城岗、运漕、雍家镇、白渡桥等40多个日伪军据点,后将巢县以南、长江以北所有日伪军据点全部攻克。与此同时,皖南支队也扫清了芜湖周围日伪军据点,并收复芜湖郊区一部,使当涂、宣城与苏浙解放区连成一片。铜陵、繁昌境内沿江各据点亦相继收复。

9月2日 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在全国抗战中,淮南、淮北、皖江根据地军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第二师主力部队和地方武装发展到近5万人,建立2个专员公署、17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330万,解放区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新四军第四师主力和地方武装发展到5.57万人,建立了2个专员公署、23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700余万,解放区面积达4.13万平方公里。新四军第七师主力和地方部队发展到2.71万人,建立了3个专员公署、14个县级抗日民主政权,拥有人口约300万,面积达3万平方公里。

9月24日 中国第十战区受降仪式在蚌埠举行,共接受苏皖两省长江以北地区共68234名日军官兵投降。

9月28日 新四军第七师及中共皖江区委北撤。从9月28日至10月3日,驻皖南、皖中的新四军第七师、皖江军区部队和中共皖江区委、皖江行署等地方党政干部奉命撤退到苏北淮阴地区。

10月25日 中共中央华中分局成立。邓子恢任书记,下辖淮南区委及8个地委。淮南区委书记萧望东,原淮南路东地区成立华中第三地委,李世农兼书记;原淮南路西地区成立华中第四地委,黄岩兼书记。原淮北路东地区成立华中第七地委,赖毅任书记;原淮北路西地区成立华中第八地委,吴芝圃任书记。同时成立新四军华中军区,张鼎丞任司令员,邓子恢任政委,下辖苏中军区、淮南军区及8个军分区。

10月29日 苏皖边区政府成立。李一氓任政府主席,统一领导华中各解放区的政权。边区政府下辖8个专署机构,其中淮南津浦路东、路西地区为第三、第四专署;淮北津浦路东、路西地区为第七、第八专署。

11月10日 新四军华中野战军成立,粟裕任司令员、谭震林任政委。下辖第六、七、八、九纵队。其中第四师一部分合编为第九纵队,张震任司令员兼政委;其余部分编入华中第八军分区。至此,新四军第四师番号取消。

1946年

2月 淮南区委发动群众进行反奸斗争,对罪大恶极的汉奸、敌伪分子进行清算审判。

6月21日 新四军第二副军长兼山东军区副司令员罗炳辉病逝。29日,苏皖边区政府决定将天长县改为炳辉县。1960年炳辉县恢复为天长县。

6月26日 皮定均旅突围。当日,国民党撕毁停战协定和政协协议,以22万军队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其后,国民党军向其他解放区展开大规模进攻,全面内战由此爆发。当晚,中原军区主力实施突围。中原军区第一纵队第一旅,在旅长皮定均率领下,奉命掩护主力转移,东出大别山,于7月20日到达苏皖解放区,后改编为华中野战军第十三旅。

7月初 新四军新二师兼淮南军区重新组建。周骏鸣任师长兼司令员,下辖第五、六旅,淮南独立旅和第三、四军分区。

7月16日 国民党军队向淮南解放区进攻。为保存有生力量,中共淮南区委和淮南军区主力部队及地方党政干部于7月29日撤出淮南地区。至此,淮南解放区全部为国民党军队占领。

11月24日 国民党军队侵占淮北路东地区。华中七地委率地方部队及大批地方干部撤离到运河以东地区。除洪泽湖上有数百人仍在继续坚持战斗外,淮北路东各县陆续被国民党军队占领。

1947年

1月18日 淮北挺进支队重返淮北恢复路东解放区。

3月8日 中共中央华东局发出给中共皖南地委指示信(三八指示)。指出皖南有广大发展前途,有配合正面战场重大作用,是开辟第二战场的重要地带,也是大发展的最好时机。

5月 合肥、芜湖、安庆、宣城、舒城等地相继发生了声势浩大的抢米风潮。9日,安庆发生反动军警开枪打死工人的“五九米潮血案”,激发了全省各城市的群众斗争。这些群众活动成为安徽人民反美、反蒋第二条战线的主要力量。

8月下旬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刘邓大军胜利结束鲁西南战役后,于7月下旬越过陇海铁路,挺进大别山。8月27日渡过淮河,月底进入大别山区后立即实施战略展开。其中第三纵队在地方武装的配合下,先后解放了六安、立煌(今金寨)、霍山、岳西、舒城、桐城、庐江、潜山、太湖等县城,打乱了国民党军的部署,震慑国统区重镇武汉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中心南京。

9月26日 陈粟大军挺进豫皖苏。遵照中共中央指示,陈毅、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主力5个纵队,兵分东、西2个集团横越陇海路,南下豫皖苏地区,与刘邓大军、陈(赓)谢(富治)大军经略中原。经过1个多月的作战,攻克县城24座,包括安徽省涡阳、蒙城、亳县、太和、临泉、阜阳、颍上、灵璧等县城。

10月10日 张家店战斗。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在六安县东南张家店战斗中,全歼国民党第八十八师师部及六十二旅全部,共毙、伤副团长以下500余人,俘六十二旅少将副旅长汤家辑以下官兵4300余人。这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第一次在无后方依托的条件下,取得消灭国民党军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胜利。

10月12日 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发出《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

10月28日 中共中央华东局致电皖南地委。指出:在江南沿江地带及苏南、京沪沿线暂时以隐蔽方式活动为宜,对徽(州)、屯(溪)、休(宁)、婺(源)、玉(山)、上(饶)等地则应采取积极发展形势;对沿江陆上和船夫工作,仍应大力加强。

11月9日 太湖刘家畈会议。刘邓大军在太湖县刘家畈召开第三纵队旅以上干部会议,皖西地方党政军领导干部参加会议。刘伯承、邓小平分别作了形势与任务的报告,强调贯彻《土地法大纲》和中共中央中原局、中原军区10月12日《关于放手发动群众创造大别山解放区的指示》。

11月15日 中共皖西区委、皖西行署、皖西军区在岳西县汤池畈正式成立,皖西工委结束工作。彭涛任区委书记,罗士高任行署主任,曾绍山任军区司令员。

12月21日 刘伯承、张际春率中原野战军后方指挥所进驻临泉韩老家。

12月 豫皖苏三地委开展“三查三整”运动。根据中共中央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在干部中普遍开展以“三查”(查阶级、查思想、查作风)“三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整党运动,加强了党组织的团结,提高了干部的觉悟,使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更加紧密。

1948年

1月9日 中共华中工委发出《关于执行中国土地法大纲工商业政策的新指示》,要求各地坚持保护工商业者的财产及其合法营业;对地主、恶霸、富农经营的工商业,应当作浮财部分,加以清算;清算出的工商业,应采取组织合作社等办法,维持原有营业。

3月6日 邓小平在临泉县吴营村中原野战军直属队干部会议上作题为《关于反攻形势和整党问题》的报告,总结野战军南下行动战略意义和所取得的伟大胜利。11日,刘伯承、邓小平在临泉县老集召开中原野战军第一、二纵队干部会议,部署开展整党和新式整军运动。

3月8日 邓小平向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报告《关于进入大别山后的几个策略问题》,得到毛泽东的肯定。5月,皖西区委、皖西军区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贯彻邓小平的报告,从而克服了大别山的严重困难局面,使局势得到迅速好转。

3月 中原局在临泉油坊庄召开高级干部会议。邓小平在会上作关于目前形势的报告。会议传达了毛泽东关于新区土改必须具备建立较为巩固的政权、环境稳定、贫雇农觉悟3个条件的指示,要求纠正豫皖苏地区急性土改的偏向。6月6日,邓小平起草并签发了《中原局关于执行中央土改与整党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一系列新区政策。

5月下旬 中共江淮区委、江淮军区成立。中央军委、华东局、华东军区决定在东起运河、西至津浦与淮南铁路、南达长江、北抵陇海线的广大范围内,成立中共江淮区委和江淮军区,曹荻秋任区委书记,陈庆先任军区司令员。同时撤销淮北军区和淮南支队。

6月24日 中共中央豫皖苏分局成立,宋任穷任书记,隶属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

8月1日 阜阳解放。

10月 华东支前委员会成立,傅秋涛任主任委员,统一领导华东支前工作,支援淮海战役。淮海战役后,为支援渡江战役,组成新的华东支前委员会,傅秋涛任主任。

11月5日 江淮区委发出《关于加强支前工作的指示》,要求江淮地区全党必须立即动员,做好支前工作。

11月6日 淮海战役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以及华东、中原、华北部分地方武装共约60万人,同国民党徐州“剿匪”总司令刘峙所部及其增援部队共80万人,在以徐州为中心,东起海州,西迄商丘,南达淮河,北抵临城(今薛城)的广大地区内进行战略决战。淮海战役历时66天,共歼敌55.5万人。至此,蒋介石在华东战场上的精锐部队丧失殆尽,华中长江以北除沿江个别地区外,均被解放。

11月16日 淮海战役总前敌委员会在临涣文昌宫成立。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5人组成总前委,刘伯承、陈毅、邓小平为常委,邓小平任总前委书记,统一指挥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及部分地方武装进行淮海战役。

12月17日 淮海战役总前委在萧县蔡洼举行会议,研究淮海战役结束后的渡江作战和部队整编方案。会后,刘伯承、陈毅前往河北省西柏坡中共中央驻地向中央汇报工作。

12月 江淮区委书记曹荻秋向华中工委及华东局报告支前工作情况。自淮海战役开始至12月20日止,江淮二、三分区已动员民力310万个,支出粮食4500万斤,并决定继续支付3500万斤。在歼灭黄百韬兵团阶段中,以三分区支前出力最大。

1949年

1月上旬 淮南矿区护矿队成立,直到淮南解放,保护淮南矿区完整无损。

1月20日 蚌埠市解放。

1月21日 合肥和平解放。

1月 淮海战役胜利后,安徽境内长江以北大部已经解放。

2月中旬 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员会、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2月16日,华东局通知:经中央批准,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安徽省军区。宋任穷任省委书记兼省政府主席,曾希圣任省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委隶属华东局领导,辖江淮区党委、皖西区党委、皖南地委和安徽淮北各地委。省委机关驻合肥市。由于解放战争形势迅猛发展,华东局于4月3日决定,安徽以长江为界分别成立中共皖北区委员会和中共皖南区委员会。

3月—4月 渡江战役总前委在安徽。3月22日,邓小平、陈毅、谭震林等率渡江战役总前委移驻蚌埠郊区孙家圩子。总前委书记邓小平在孙家圩子组织拟订了《京沪杭战役实施纲要》。4月初,为了便于指挥渡江战役,总前委从孙家圩子移驻肥东瑶岗村。4月25日,总前委机关离开瑶岗前往南京。

4月20日夜至21日 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第二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在第四野战军先遣兵团和中原军区部队配合下,发起渡江战役。23日解放南京,延续22年的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宣告覆灭。在安徽境内长江段,我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一线,解放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等地。4月30日,解放绩溪县和屯溪市。至此,安徽境内长江以南地区全部解放。

4月23日 安庆市解放。

4月24日 芜湖市解放。

4月 中共皖北区委员会、皖北区人民行政公署、皖北军区在合肥成立。曾希圣任区委书记兼军区司令员,宋日昌任行署主任。到1952年1月皖北区委结束工作前,辖合肥、蚌埠、安庆3个市委,宿县、阜阳、滁县、六安、巢湖、安庆6个地委和淮南矿区委员会。

同月 皖北人民全力支援渡江战役。在整个渡江战役期间,发动群众筑路、修桥、疏河、开渠、架设电线、筹运粮草,皖北地区共组织了13个民工团,出动支前的民工达279万余人、船1万余只、水手1.38万余人、大小车9.8万余辆,为大军渡江作出了贡献。

5月 中共皖南区委员会、皖南区人民行政公署、皖南军区成立。谢富治任区委书记,魏明任行署主任,胡明任军区司令员。各机关驻屯溪市,7月移驻芜湖市。到1952年1月皖南区委结束工作前,辖芜湖市委和芜当、宣城、池州、徽州4个地委。

5月 皖南区开展剿匪斗争。到年底,消灭集中的武装股匪4100余人,皖南境内股匪基本上被肃清,稳定了社会秩序。

5月—6月 南京市和芜湖市军管会接管国立安徽大学和省立安徽学院。

9月9日 中共中央华东局决定将原安徽大学从安庆迁至芜湖市与安徽学院合并改组,建立新的安徽大学。

6月 皖北军区、皖北行署宣布取缔反动道会门组织。

7月1日 淮河铁路桥修复,津浦铁路全线通车。

7月 皖北、皖南开展抗洪救灾工作。

8月30日 皖北区委发出《关于肃清大别山土匪及开辟山区工作的决定》。到10月底,全歼占据大别山区的国民党股匪“鄂豫皖人民自卫军”的反动武装在东线的7个支队计6724人,生俘其司令汪宪。到1950年2月,大别山地区残匪基本被肃清。

9月10日 淮南铁路全线通车。

10月1日—3日 安徽人民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1月30日—12月6日 皖北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合肥召开,成立皖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选举曾希圣为主席。

12月 上海私立东南医学院内迁至怀远县, 1952年从怀远迁至合肥,改名为安徽医学院。

1950年

1月1日 马鞍山矿务局成立。1953年2月19日改名为马鞍山铁矿厂,1958年8月1日改名为马鞍山钢铁公司(简称马钢)。

1月 安徽开始在偏远荒山建设国营林场。到1960年底,全省共建立国营林场128个,经营面积900多万亩。

2月 全省开展禁毒运动。政务院发出《关于严禁鸦片烟毒的通令》后,安徽开展禁毒运动,到1952年底,全省所有烟馆、烟行被摧毁,烟毒基本禁绝。

3月 皖北行署公安局发布改造游民指示,将赌棍等连续3年未改者列为劳动改造对象,加以收容改造。6月,皖南行署公安局发出禁赌指示。到1953年底,全省赌博之风基本得到控制,社会治安好转。

5月 皖北区委制定《关于整顿干部思想作风的计划》。8月,发出《关于整风工作的补充指示》。

同月 铜官山铜矿恢复建设。

6月初 华东水利部和皖北行署在蚌埠联合召开淮河水利会议。

同月 皖北、皖南两区总工会筹委会发动工人废除封建把头制度。

同月 皖北、皖南两区宣传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6月—8月 皖北区遭受严重洪灾。全区受灾面积3160余万亩,倒塌房屋89万余间,受灾群众达990万余人,占全区人口的一半。全区动员数十万民工,堵口复堤600多处,挖通千余条沟渠,排水补苗。

7月 皖北区委在合肥召开生产救灾紧急会议,开展生产自救运动。

7月—9月 毛泽东先后对治淮作出4次批示。在8月31日的批示中,毛泽东指出:“导淮必须苏、皖、豫三省同时动手,三省党委的工作计划,均须以此为中心,并早日告诉他们。”

8月20日—28日 皖南区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在芜湖召开,产生皖南区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选举胡明为主席。

8月 全省开始土地改革。第一期从1950年8月至1951年11月,基本完成皖南区各市县和皖北区安庆、六安、滁县、巢湖的土改。第二期从1951年7月至1952年7月,完成皖北区沿淮地区土改。经过土改,从政治上、经济上铲除了地主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农民真正成为土地的主人。

10月14日 政务院发布《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以达根治之目的”的治淮方针。11月6日,治淮委员会在蚌埠成立,曾山任主任。1951年,毛泽东题词“一定要把淮河修好”。以邵力子为团长的中央治淮慰问团将4面绣有毛泽东题词的锦旗授予治淮委员会和河南、皖北、苏北治淮机构。

10月 皖北行署,皖北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布《皖北治淮动员令》,号召皖北人民、治淮干部和部队指战员动员起来,团结起来,为实现毛泽东根治淮河的指示而奋斗。全区先后有300万民工、民兵,数万技术人员走上治淮工地。

同月 皖北、皖南两区开展大规模的镇压反革命运动。重点是打击特务、土匪、恶霸、反革命党团骨干及反动会道门头子5个方面的反革命分子。通过镇反,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保障了抗美援朝运动、土地改革和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1953年底,全省镇反运动结束。

11月 皖北、皖南军区选调兵员参加抗美援朝。至次年7月,先后选派官兵41113人。在抗美援朝中,涌现出李家发、许家朋等英模人物。

12月 皖北、皖南区委相继发出《关于大力开展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运动的时事宣传的指示》,要求各地把抗美援朝的宣传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利用各种会议和宣传形式,广泛开展宣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8 14:33 , Processed in 0.651699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