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文如玉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连载』 《萧子升回忆录》

[复制链接]

2486

主题

57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600
21#
 楼主| 发表于 2021-11-17 16:50:55 | 只看该作者
第二十一章:沩山上的寺院

我们到达沩山时暮色已经降临。随着我们渐渐走近,先前看起来呈一色碧绿的背景,渐渐显露出是围绕着寺院的树木。我们很快就来到沩山脚下,开始往山坡上爬。

两个和尚来到山门前欢迎我们,并陪着我们走进寺院。他们以为我们必定是历经长途跋涉到佛地来进香的。为了不产生误会,“我们告诉他们,我们本是为乞讨而来。”“拜佛和乞讨本来就是一回事。 ”他们答道。

我们不太明白这句话中的含义,但料想其中必蕴含着深奥的哲理。这可能符合佛祖众生平等的教义。我们没有再询间,随着他们穿过了第二道门,来到了后面的禅院。里面约有上百僧人正缓缓踱步。我们被领到一间禅房之后,他们叫我们放下包袱去淋浴。对此我们不胜感激,欣然接受了。

淋浴之后,和尚们要我们二人到佛前进香。我们解释说,我们并非为求香拜佛而来。而是为了见见方丈。他们打量了一下我们两人的身叫化子打扮,便说道:方丈拒绝见任何人!继而又补充说,当方丈讲经说法时,你们也许能够见他。我们解释道:我们不但想见见他,而且想和他谈谈,就在今晚!显然,我们的一再坚持打动了他们,但因方丈不认识我们,他们不敢前去打扰。最后我们请他们将我们写的一张便条送给方丈。

约莫十分钟时间,他们回来说方文愿意马上见我们,并请我们随着他们进去。方丈五十岁上下,面目慈祥。屋子的四壁都摆满了书籍;除了佛教经典和论说之外,还摆有老和庄子的著作。屋子中央的桌子上摆着一个装着鲜花的高水瓶和一个矮些的兰草瓶,此外别无它物。我们无法与方丈讨论佛典,但我们彼此就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却兴致勃勃地谈了一小时左右。方丈显得很高兴,邀我们与他共进晚餐。晚餐后,我们回到大殿,这里又聚集了许多僧人。

他们看到我们从方丈室中出来,并且刚与方丈共进过晚餐,猜想我们必是一流的贵客,因而都起身问候。既然我们是方丈的朋友,那一定是出色的学者或第一流的书法家。于是他们便纷纷请我们在扇子上和卷头上题字留念。这使我们几乎忙到半夜。

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说要离开时,和尚们告诉我们说:方丈请我们再留几天,并且当天下午想再见见我们。上午和尚们又带我们去参观菜园,大厨房,斋堂和寺中的其它地方。园丁厨师和担水夫等等皆由和尚充任!

下午我和毛泽东再到方丈室,方丈又热情接待了我们。显然这次他决意谈“正事”了。他以委婉的态度赞颂起佛教美德,并力图唤醒我们对宗教的兴趣。虽然我们没心思谈宗教,但还是礼貌地倾听着,尽量不表露出赞同或反对的意思。他一直侃侃而谈,最后触及到孔子和老子;我们觉得这是自己熟悉的问题,于是便表白一下自己的意见。真正使我们感兴趣的并非佛教,而是佛教在中国的组织。于是我们就此向他提了一些问题。

我们问寺里到底有多少僧人?他笑着说大约一百人属于本寺。但经常有些来自远方的游僧。所以寺里通常住有三、四百人。游僧一般住上几天便上路了。若干年前这里一度住有八百僧人,这是建寺以来的最高纪录了。但那是在我以前的事了。

“数千里之外的和尚,为什么会跑到这里来呢?”毛泽东,问道:“他们来这儿干什么呢?”

方丈解释道:“他们是来听经和受戒的。本寺方丈素以说法著名。这里寺产甚丰,招待挂单和尚停留数日,是不成问题的。全国僧人大多知道本寺。你们也知道,和尚是出家人,所有的寺院都是他们的家。云游四方,在各寺内谈经论道,彼此都得到启示。”

“全国有多少和尚?”我很想知道。

“这没有确切的数字,”方丈接道。“除蒙古和西藏之外,,全国至少有几万和尚。蒙古和西藏的僧人比例极高,加上他们,就约有几十万人了,甚至更多。”

“全国有多少像沩山这样的讲经中心?”

“至少也有百处。如果算上规模较小的地方,那大约有千处左右。”

“有什么佛教方面的书籍出版吗?"毛泽东说。

“有的,而且还很多,尤其是在上海、南京、杭州这样的中心。”

“我们打算探访一些大寺院,我解释道:“您是否可以给我们写些介绍信?”

“这不必要。你们不需要任何介绍信,因为你们所到任何之处,都会受到像在这里同样的欢迎。”

我们向他道了谢,并告诉他我们次日将动身离开。他说既然要走,他也不便强留,但希望离去之前,再和我们见上一面。我们向他解释说,我们喜欢一早动身,所以再次道谢之后便向他告别了。

我们走进大殿时,和尚们又起身致意。他们已得知我们第二天要走的消息,于是又纷纷请我们题诗留念。他们将我们团团围了起来,纷纷有礼貌地提出他们的要求,而我们亦尽可能地使他们获得满足。

和尚中有五个十四、五岁的小和尚。其中一个名叫法一,至今回忆起他来我仍怀有很深的感情。

法一十五岁,很会说话,字也写得很漂亮。我们初到那里,他就好像很喜欢我们。在我们停留期间,他绝不放过任何一次和我们说话的机会。他自己也说不清他是哪里人以及出家前的姓名。他只记得有人告诉他,他是在一岁的时候到寺里来的。我们猜想他一定是私生子,后来由寺里的和尚们养大的——这种事在中国并不罕见。

法一热切地希望能学习些佛经之外的儒家著作以及唐代著名诗篇。他已经能够背诵一些唐诗了。起初我们建议他放弃这种隐居的僧侣生活,去体验一下尘世的生活。他十分愿意这样做,但同时又有点害怕;因为他和俗家素无往来,而他也没什么财产。我们问他,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不带分文,只带一套换洗的衣裳,自由自在地飘游呢?尽管这对他有吸引力,他仍有些犹豫;而我们也怕他会试图逃走,跟着我们走。因为这样一来,方丈就会认为是我们引诱他逃走。况且,法一还太年轻,于是我们试图改变话题,劝他说,当务之急是应多读些书;寺里不少和尚的学问甚好,他可以向他们请教,并不要急着离开寺院。

那天夜里,我用自己最好的书法给他题了首诗。第二天天刚破晓,我和毛泽东就离开了寺院,向山下走去。法一送我们至山脚下,洒泪而别。可怜的法一,敏感而柔弱的法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6 09:30 , Processed in 0.19928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