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56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请回答1952:那一年,为如今的中国埋下了多少伏笔?

[复制链接]

267

主题

342

帖子

1395

积分

金牌会员

Rank: 6Rank: 6

积分
13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2 12: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空气中弥漫着新生的气息,像春水初涨的味道。

这是1952年。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千疮百孔的旧时代走过来,经济逐步恢复,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为崭新的生活而奋斗着。

这一年发生的许多事情,都悄然为如今的中国埋下了伏笔。

差点没赶上的第一次奥运会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

由于种种原因,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收到邀请电文时,离奥运会开幕仅十几个小时。


赫尔辛基奥运会会场。来源/网络

去还是不去?周恩来总理果断做出批示:“要去!”,“重要的不在于是否取得奖牌,此去把五星红旗插到奥运会就是胜利。……要通过代表团的工作和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去宣传新中国”。

匆忙之中,我国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当代表团抵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基本结束,中国代表团马不停蹄地赶到奥运村,顾不上休息,迅速到广场上集合,举行了升旗仪式,以这种形式宣告了新中国的存在。


新中国首次派出体育代表团赴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参加第15届奥运会。来源/网络

最终,中国代表团赶上了男子100米仰泳比赛和最后的闭幕式,这是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世界各国对奥运会的高度重视和赛场上不断超越过往的成绩,让代表团意识到中国要追赶世界先进体育水平仍任务艰巨。

奥运会归来,代表团团长荣高棠于1952年8月21日向中央汇报,报告中提出:“应加强我国体育运动的领导工作,必须首先加强这一工作的领导机构,我们建议在政务院下设一个全国体育运动事务委员会,最好请一位像贺龙同志那样的将军任主席……”11月,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简称:国家体委)成立。

1952年,埋下了一粒拼搏的种子,誓要打碎“东亚病夫”的标签。几十年来,我国从奥运会实现零突破,到2008年成功举办奥运会,金牌数排名第一,再到今年的东京奥运会掀起了全民体育热,中国正在向着体育强国迈进。

刮风下雨也要看电影

文体两开花,体育上开花,文艺上自然也不能落后,1952年是中国文艺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

1952年6月12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也就是著名的北京人艺。作为中国第一所艺术院团,也是最负盛名的专业话剧院,北京人艺成为一代代优秀演员向往的艺术殿堂。

1952年10月6日至11月4日,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大名旦登台演出,23个剧种的37个剧团、1600多位演职员共聚一堂,卡司阵容空前绝后的豪华。


第一届全国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来源/网络

不过在1952年最受欢迎的娱乐是看电影。

许多村民解放前连“电影”这个名字也没有听说过,现在却能在家门口看上电影。

当时的电影主要是露天放映的,有专门的电影放映工作队。

人们有多喜爱电影?

山东潍县第九区放映的电影《新儿女英雄传》,一个晚上,便集合了观众一万多人。


露天电影。来源/网络

为了看电影,人们风里来雨里去的。

黄龙山区的西庄镇,放映队来时,邻近各村的群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有的从几十里地外套上大车,骑着驴,骑着牛,扶老携幼赶来了。有的人眼睛瞎了,耳朵聋了,但也赶来,要听听和看看电影。有个八十多岁的老太婆是个瘫子,让人背着也来了。她说:“解放前我没有听说过电影是什么,解放后听人说电影好得很,现在电影队来了,我虽是瘫子也要看看。想不到我这受过一辈子苦的老婆子,今天也能看到电影了。我真不白活八十多岁了。”

但那时很多影片还是从苏联引进的译制片,为了制作出更多国产的优秀电影,8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所属八一电影制片厂在北京成立,此时八一厂的厂址还是一片高粱地。

“向前向前向前……”随着这雄壮高亢、震撼天穹的旋律,银幕上推出一颗光芒四射的红星。这旋律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曲》,这红星是广大观众熟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八一电影制片厂的标志。数十年来,这颗八一军徽一直闪耀在人们心中。八一厂曾是那个时代中国电影的主要力量。

1952年,埋下了一粒热忱的种子,历经岁月而愈加经典,长出回忆的芽。现在,随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蓬勃发展,露天电影早已成为历史,我们不仅可以随时随地欣赏大片,甚至中国的电影市场领跑了全球电影产业。此外还有许多优秀的中国电影输出海外,让世界看到和认识中国。

群策群力修好铁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成都至重庆)建成通车,全长505公里。这是1949年后建成的第一条铁路干线。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从清末到民国,西南人民盼这条铁路,盼了近半个世纪,也没见着一寸铁轨,但是共产党人只用两年就完成了铁路通车。这就是被称为共和国建设史上第一个奇迹的成渝铁路。

1952年7月1日,成渝铁路全线通车。

当时,新生的共和国百废待兴,还面临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要修铁路谈何容易。有人问,铁轨、枕木、机车从哪来?

“依靠地方,群策群力,就地取材,修好铁路!”党中央的指示明确有力。鞍钢的钢锭、上海的钢梁、武汉的机车,源源不断运到重庆。铁轨、螺丝钉、炸药、水泥等材料,全部自制。全川人民踊跃捐献枕木,青年献出做新床的木料,老人献出做寿棺的方材,有的人还献出了珍藏多年的樟木、楠木,全川共献枕木129万根。

隧道里放炮后,常常硝烟未散,工人就冲进去干活。当年参加筑路的华荣、凌云柱曾回忆:“那时抗美援朝,别人捐飞机大炮,我们没钱,只有加快施工,劳动报国。大家约定下班后义务加班半小时,届时班头吼一声‘捐献飞机大炮的时候到了’,我们就不仅不休息,反而干得更卖力,那半小时就像现在的自动传送带似的,工效比正常上班提高两倍。”

成渝铁路工程师萨福均感慨道:“人民政府一声号召,从最高级的政府到最下级的政府一齐动员,几十万民工马上集合到路线上来。过去国民党抓都抓不来,现在他们是争着来,干了还不肯回去。”

毛泽东主席为成渝铁路通车题词:“庆贺成渝铁路通车,继续努力修筑天成路(即后来的宝成铁路)。”

1952年,埋下了一粒发展的种子。车轮滚滚,汽笛长鸣。穿越近70年岁月,几经提能改造,成渝铁路依然是成都重庆两城之间的重要交通大动脉。如今,货物班列、慢火车与时速350公里的高铁,并肩驰骋在祖国西南的群山之间,让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血管更加通畅。

亿万中国人民“睁开眼睛”

“太阳升起,红光满天,文盲睁呀睁开了眼……”20世纪50年代,无数人唱着这首广为流传的《扫盲歌》,加入了扫盲大军。

1949年,我国的文盲率高达80%。文盲成为新中国发展道路上的拦路虎。

为解决这一问题,1952年5月24日,一场让亿万中国人民“睁开眼睛”的扫盲运动开始了。

多种多样的学习方式被创造出来:工厂的“车间学校”,煤矿的“坑口学习小组”,运输队的“火车队学习小组”,农村的“地头学习小组”,妇女的“炕头学习小组”,包教保学,夫妻识字……

“以民教民,能者为师”;“教师条件很平常,识字就能教文盲”;“扫除文盲人人有责,教人识字是一项光荣的任务”;“亲教亲,邻教邻,夫妻识字爱人教爱人,儿子教父亲”;“农闲多学,农忙坚持学,休息期间拼命学”等等口号迅速响彻全国。


妇女背着孩子参加扫盲识字班。

当时有着“老槐树,开白花,两口子树下学文化,孩子他爹你看这字念个啥”的歌谣。神州大地到处呈现出一片“读书声声响,处处是课堂,互教又互学,师生大家当”的热烈场面。


宣传画。来源/网络

在扫盲运动过程中,西南军区某部文化教员祁建华发明了速成识字法,在全国范围内普遍推行,被赞为“当代仓颉”。

速成识字法的关键是“识字拐棍”,也就是注音符号,这是辅助识字的工具。首先,将不认识的字标上注音符号,从易到难,先教符号“一(一)、×(屋)、ㄩ(鱼)”等,比如“迂、鱼、雨、遇”都用一个“ㄩ”字注音,这样来快速识字辨音。再连成“迂回、捕鱼、下雨、遭遇”,结合词意去区别四声。如果教得好,这一步骤只需二、三十个小时,就能完成。


1952年8月,祁建华(左)帮助行军的战士学习注音字母


村民在识字中。来源/网络

“速成识字法”的推广使很多战士、工人,在短时期内脱盲,很多人能够在一百个小时认识上千个字。

识了字的人迫不及待地看书,有战士一上午念了三本小册子,有人在二十三小时内读了十三万六千字,有同志一口气念完了有四万七千多字的《中朝儿女》。


颁发扫盲毕业证

1952年,埋下了一粒希望的种子。经过多年的全民扫盲运动,1964年,我国15岁以上人口的文盲率,已经由解放初期的80%下降到了52%,1亿多人摘除了文盲的帽子。2001年1月1日,中国向全世界宣布:中国如期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战略目标。这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奠定名酒地位

1952年,为振兴酿酒工业,由周恩来总理亲自倡导,秋季国家轻工业部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评酒会”,由中国专卖事业公司筹办。

白酒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酒文化。但1949年之前,受战争影响,整个酿酒行业满目疮痍,白酒生产基本停留在产量小、生产效率低的手工作坊水平,没有形成规模化的生产。

一直到1952年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举办,在全行业掀起了生产新高潮。

第一届评酒会在举办前收集了全国各地的白酒、黄酒、果酒、葡萄酒的酒样103种,由北京试验厂(即现在的北京红星股份公司)研究室进行化验分析,形成推荐意见,并特邀当时轻工业部全国酿酒专家朱梅工程师全面负责这项工作的实施。

在当时的中国,关于酒类当时有关酒类的成品、半成品的分析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方法。据当时专项小组成员、著名酿酒专家王秋芳回忆:“我们在接受任务时只能千方百计地搜寻国内外的相关资料,记得当时搜集的资料有:李颖川著《食品检验及分析方法》、曾瑞显著《工业化学分析法》、山田正一著《酿造分析法》、田中芳雄著《化学工业试验法》。从这些资料中寻找相关的分析方法,进行试验,反复对照,从积累的数据中,总结出一套经过实践检验的白酒分析方法,用于生产后达到了预期效果。”

酒样的分析自1952年7月下旬至8月下旬夜以继日地加紧完成,数据整理总结到10月全部完成。

经过反复讨论斟酌,确定了以下的各酒入选条件: 1.品质优良,并符合高级酒类标准及卫生指标;2.在国内外获得好评,并为全国大部分人民所欢迎;3.历史悠久,已在全国有销售市场者;4.制造方法特殊,具有地方特点,他区不能效仿者。

最终,在103个酒样中选出了8种酒,作为高品质、具有市场基础、历史悠久、独特工艺的代表。其中的4种白酒也被冠以“四大名酒”的殊荣。

1952年,埋下了一粒开创的种子。第一届评酒会引起社会各界的震惊与喜悦。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名酒,名酒在市场的声誉大大提高,销量猛增;在行业中也立起了标杆,树立了榜样,促使各地区的酒业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总结传统操作,开展科学研究,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促使酒业步入了大规模发展轨道。

时代经典,致敬开创

多少巨变和飞跃,从1952年悄然开始。

草灰蛇线,伏脉千里。历史已为今天的一切埋下了伏笔。

所有的开创,历经岁月洗礼和时间淬炼后,沉淀下来的,是传承和经典。

正如1952年的第一届全国评酒会,深深地影响了中国人的味蕾。那些按照当时评价方法评选出的白酒,代表着那个最纯正年代的味道,是一代人对于好品质的追求记忆。在以后的年代,它们无不经住了历史的考验,逐渐形成某一香型的代表品牌,也成为了影响至今的中国名酒。

值得一提的是,1952年之前,并无白酒“浓香”一说,当时称之“泸香”,这个泸就是泸州的酒,代表了一个时代的品质。

在首届评酒会上,泸州老窖获得“中国名酒”称号,开创了泸州老窖名酒时代。


1952年,泸州老窖荣膺首届“中国名酒”称号

泸州老窖发源于“中国酒城”泸州,泸州曲酒具有“醇香浓郁,饮后尤香,清冽干爽,尾净味长”的独特风格,带有一种特殊的爽快感觉,故称“御杯却赞泸州好”。作为国有大型骨干酿酒企业,泸州老窖从明清36家古老酿酒作坊群发展起来,是中国浓香型白酒的开创者和标准制定者,有着“浓香鼻祖、酒中泰斗”的美誉。


20世纪50年代的泸州老窖生产车间

自1952年之后,泸州老窖蝉联了五届“中国名酒”称号,是中国酒业唯一蝉联5届全国名酒称号的浓香白酒品牌。

20世纪50年代,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传承人陈奇遇发明尝评勾调技术,开创白酒尝评勾调先河,使酒体得以恒定。泸州老窖酒24代传承人酿酒工艺一脉相承,开拓创新,不断引领顶级浓香型白酒的国家标准级工艺。


20世纪50年代,泸州老窖按照质量等级将泸州大曲酒划分为“特曲、头曲、二曲、三曲”,按质分级、按质定价、童叟无欺

日前,泸州老窖推出全新战略品牌“泸州老窖1952”,代表自1952年起,泸州老窖创下浓香型白酒品牌唯一蝉联5届“中国名酒”荣誉的经典奇迹,是泸州老窖建立中国白酒标准化体系、开创中国名酒时代的价值象征。


1992年,“泸州老窖金爵士超豪华特曲酒”惊艳问世,业界把此款产品誉为“东方第一瓶”,引发了国内外媒体的广泛关注

泸州老窖1952,52度浓香型白酒,由泸州老窖酒传统酿制技艺第22代传承人张宿义大师匠心打造,选取每一滴都历经5年洞藏的基酒,采用储存期70年以上的传奇老酒进行调味,以新老酒黄金勾调比例,创新正统浓香白酒风味,奠定了泸州老窖1952“浓香突出、浓厚饱满、层次感丰富、回味悠长”的浓香型白酒泸州老窖典型风格,重温中国名酒泸州老窖的经典风味。


2018年,泸州老窖借道体育赛事推进“跨界营销”:泸州老窖·国窖1573成为进入2018俄罗斯世界杯官方款待包厢唯一中国白酒品牌;泸州老窖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官方合作伙伴,泸州老窖·国窖1573成为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唯一指定白酒

回望中国名酒70年历程,泸州老窖开创浓香型白酒品类、开创浓香型白酒标准、开创中国名酒时代。70年后,泸州老窖发布浓香型白酒全新战略单品——泸州老窖1952,开启中国浓香型白酒新征程。

过去的已成为历史,往事随风飘散如烟。我们不能穿越,回到1952年,感受那个年代的纯真与激情,但是酒可以留住岁月的味道。

从过去到未来,泸州老窖始终坚守“开创精神”,不断探索中国白酒发展之路。泸州老窖1952,则留住1952年中国的人间百味,点点滴滴是历经岁月的经典。


2021年8月,泸州老窖入选首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4 11:05 , Processed in 0.22569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