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292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无为有个米公祠

[复制链接]

2398

主题

2579

帖子

857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7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17 01:12: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去年夏天去芜湖探亲时,特意来到无为县城,寻访久已向往的米公祠。


在古代书法大家中,我最喜欢米芾的书法。俊朗的字体,多变的笔法,尽得晋人书法的精微。米芾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家,与苏轼、黄庭坚、蔡襄并称“宋四家”。他在53岁时到无为担任知军,勤政爱民,深受百姓爱戴。米芾去世后,当地人在他的府邸旧址上建起了“米公祠”,以示感念。
无为县城虽在长江北岸,却也不乏江南水乡的韵味。或许是“无为”这一名字的缘故,行走在干净整洁的街道上,在繁华与喧闹之外,心里也多了几分闲适、宁静。
米公祠虽是无为一大名胜,但因为地处县城西南,位置偏僻,找到它还颇费了一些周折。最终在路人的指引下,穿过一个窄窄的巷子,才来到一座古朴的院落门前。看到那个不起眼的门楼,很难想象这里就是远近闻名的米公祠。若不是看到门外悬着“无为县米芾纪念馆”的匾额,我还以为找错地方了呢。或许这正好吻合米芾的性格特点:性格内敛,不事张扬。如果米公仍然在世,也一定会喜欢这个僻静之处。他可以潜心书画,陶醉于自己独创的“米点山水”之中。
米公祠竟然不收门票,这多少让我感到有些意外。跟看门的老者打过招呼,便随着几个游人走进了院落。一进大门,首先看到的就是一座带有廊檐的古式建筑,正门上方写有“米公祠”三个大字。祠内不仅介绍了米芾的事迹,也有无为其他名人的事迹介绍。


穿过一个绿树掩映的小门,眼前景象豁然开朗。没想到炎炎夏日之中,竟还有如此清凉之处。碧水清荷相互映衬,亭台楼阁散布其间。屏蔽了闹市的喧嚣,远离了俗世的纷扰,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清新悠远的气息。园子中间有一水池,这便是著名的“墨池”。池中有一亭子,是当年米芾读书休闲、挥毫泼墨的地方。据说有一次他正在亭内练习书法,一池青蛙聒噪不已,让他心烦意乱,于是便取砚一方,在上面书一“止”字,投入池中,满池蛙声顿绝。从此,水池变成墨色,鱼入水中也会全身变黑,“墨池”一名便由此而来,池中凉亭也被称为“投砚亭”。这大概只是传说而已,不过是想为名人典故增添些情趣罢了。如今的“墨池”温碧可人,几丛荷花竞相绽放,各色鲤鱼嬉戏期间,宛如一幅清新雅致的山水画。我想,如果没有这一泓碧水,米公祠一定会失色不少。
米公祠内最主要的建筑,莫过于墨池旁边的“宝晋斋”了。米芾崇尚晋人书法,他在得到王羲之《王略帖》、谢安《八月五日帖》和王献之《十二月帖》等晋人墨迹后,便建此雅室,并自题室名——宝晋斋,专用于收藏晋人字画墨迹。走进斋内,迎面看到的是米公的塑像。恬静的面容,洒脱的举止,让人仿佛穿越时空,又来到那个清高傲岸、卓而不群的书法家面前。尽管米芾当年收藏的墨迹早已散佚,宝晋斋也几经重修,但米公祠内依然珍藏着晋唐以来历代名家碑刻160余方,其中就包括米公难得一见的的篆书《御制文宣王赞》。这些珍贵的文化瑰宝历经战火与动乱,能保存下来确是一件幸事。宝晋斋虽不大,却留下了不同朝代的历史印迹。在这里,不仅能感受到到浓郁的古韵书香,也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华夏文明的博大精深。
和宝晋斋隔水相望的,是一座红色二层楼阁:聚山阁。名字很大气,阁子却很精致,室内布置得古色古香。阁下有一古泉,从泉口下视,可见石壁光滑、泉水清澈。据说用此泉水煮粥,汤色如杏花一般红艳,故而得名“杏花泉”。旁边没有取水工具,至于粥色是否为杏花颜色,看来是无从验证了。


米芾虽然一直混迹于官场,但因不谙逢迎之术,不懂进退之道,仕途并不是称心如意,这样反倒使他有更充裕的时间玩石赏砚、研书习画。他个性怪异,举止颠狂,为人率性洒脱,做事不拘礼法,有诸多不为世人理解的怪癖。他在无为做官时,河边出现了一块遍布孔洞、极似人形的石头。人们都不敢妄动,他却叫人把石头搬进寓所,每天焚香拜石,还与怪石称兄道弟。正是因为此事,人们才送他“米癫”这一称号,后来还因此被弹劾免官。在他眼中,功名本就是浮尘烟云,没有俗务缠身,正好可以全身心沉浸于书画石砚之中。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院落内,我看到了那个一人多高的怪石。历经千年风雨,它依然静静地立在这里,守望一段短暂却又难忘的记忆,等待那个曾把它视为兄长的知己。
尽管米芾没有太大政绩,但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清官廉吏。他任江苏安东知县期间,多有惠政。期满离任时,乡绅百姓为他略备薄礼。他一一婉拒,并再三叮嘱家人:“凡公之物,不论贵贱,一律留下,不得带走。”他还逐一清点行李,生怕家人暗自夹带。米芾发现一支毛笔上沾有官府的墨汁,便让家人把毛笔洗干净后,方才离开县衙。在无为做官时,他重农兴渔,多有惠农之举。春耕之时,他率官员亲耕,督促百姓耕种。稻谷成熟之际,又催促农民收割庄稼、放水犁田。此外,他还鼓励人们在水塘里放养鱼蟹。在他的治理下,无为成为远近闻名的“鱼米之乡”。
游览过程中,听到一位游人对同伴说:“园子真是太小了。都是一些新的建筑,古代的东西看不到几个……”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外出游览,不仅需要用眼睛去观赏,用脚步去丈量,还需要用心灵去感悟风景背后的内涵与韵味。米公祠虽然不大,但精巧玲珑,就像一个浓缩的盆景,盛放的是一个民族积淀了几千年的文化底蕴。古代留存下来的东西毕竟是有限的,我们仿建这些古建筑,不是为了还原一个远去的时代,而是为了铭记逝去的记忆、寄托对古人的追思。现在,米公祠正在扩建维修阶段,相信不久的将来,米公祠一定会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世人面前。
看看天色将晚,带着一种意犹未尽的回味与留恋,我离开了米公祠。如果下次有机会再来无为,我一定还会重游米公祠。(月光如雪/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6 00:31 , Processed in 0.5368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