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37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口述史 我的围棋往事(12)周星增:棋里棋外的通透人生

[复制链接]

2469

主题

5730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2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0-2 11:26:49 | 只看该作者 |只看大图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个人档案:

周星增,男,1962 年 11 月出生,浙江乐清人。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财会专业,先后任教于贵州工学院(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后下海经商。2000 年创办上海建桥学院。上海市第十二至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1 年开始兼任上海市围棋协会主席。


“围棋讲究全局与局部的关联,虚势和实利的转换,舍与得的衡量,大与小的判断,其中的修养和哲理,无一不对你的工作和做人有莫大的帮助和启迪。”   

——周星增



01  《超越自我》结缘围棋


何云波(以下简称何) :周董事长,很高兴见到您。这次来建桥学院,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做围棋口述史,跟您做一个访谈;二是了解一下建桥学院的围棋教育情况。

周星增(以下简称周) :好,我们两个学校以后也多多交流,共同促进围棋事业的发展。

何:首先还是从董事长您个人的经历谈起吧。您是什么时候开始接触并迷上围棋的呢?

周:是在大学毕业开始工作之后。在江西财经大学读书时,我围棋接触得少,反倒是象棋下得多。1984年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贵州工学院(现贵州大学)当老师。有一天早晨醒来,我随手打开收音机,听到正在连播围棋国手陈祖德的自传体小说《超越自我》。我平时不怎么听新闻之外的节目,但这次却被小说的内容深深吸引了。节目结束了,我还意犹未尽,连早餐都没顾得上吃,立即骑车冒雨到新华书店买了一本《超越自我》。回到宿舍,啃着馒头从上午看到下午,又从晚上看到深夜,一口气把《超越自我》从头读到了尾。合上书本,我思绪万千,激动不已,内心萌发了要学围棋的强烈愿望。于是我就跟着当时单位里围棋下得最好的同事学,从此与围棋结下了一辈子的缘分。

何:您工作之前都没有怎么接触围棋?

周:是的,我学围棋起步不算早,但是学得很快。由于我大学学的是会计专业,教书教的是《数理统计》,由此锻炼出来的逻辑推理能力,对围棋的入门与精通帮助很大。很快,周围所有人都赢不了我,包括当时教我下棋的同事。短时间内,我对围棋从毫无经验到精通入门,甚至一度让我产生当专业棋手的想法。于是,假期,我回到老家乐清,到处找人挑战。听说有个小孩围棋下得挺好,我就去找他下,没想到被杀得一败涂地。这个小孩名叫杨士海,后来的八段高手。这次惨败让我彻底打消了做棋手的念头,感悟到人外有人,山外有山。可是,围棋的博大精深、围棋人的精神追求,使我对围棋的热爱有增无减。终于有一天,我居然与自己的围棋启蒙人陈祖德成为很好的朋友。他病重的时候还托付过我,让我关照一下两个儿子。我们还经常一起下棋,2003年举办“建桥杯”,他到上海来,我们那时一下棋就是一整天。

何:他让你几个子?

周:开始他让六子,我连赢两盘就变成五子,如果再连赢两盘就变成四子。但是从来没有到过四子,他一直都是让我五子。我跟他总共下过一百多盘,与王老(王汝南)、华学明下得也比较多。到现在,围棋就仅仅作为自己的一个爱好,也没想一定要提高棋力。毕竟,棋艺提高是很难的。相比提高棋艺,我和陈老相处时,更被他身上一股围棋精神吸引。陈老这一生命运多舛,之前战胜癌症,之后又和郑敏之离婚了,但是他很强大。去世之前,病重住院,我去看过他。病房门一推,只见他披着军大衣,骨瘦如柴,还在那里研究古谱。他身上这股精神力量大家都很敬佩。

何:对,有关陈老的《超越自我》我还专门写过一篇书评,他得癌症的时候我也去探望过,他这种围棋精神让我也很敬佩。



02   创办学院开设围棋专业


何:那您后来怎么离开贵州工学院了呢?

周:温州大学的校长给我写了封信,说财会专业学生招齐了,但优秀的专业教师一个都没有,听说我在贵州工学院教书教得好,希望我能回来为家乡的大学效力。我们温州人与温州大学的感情很深,他提这个理由,我义不容辞。1987年,我调到了温州大学,教了四年半。我在温大的时候,财会专业已经办得很好了,我们还成立了围棋协会,我自己当会长,白天教书,晚上就下下棋,那时候财会专业的学生都会下围棋、打桥牌。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要大力发展经济,我就离开了温州大学,辞职下海。

何:下海做什么生意?

周:在温州做电器。我老家乐清做电器方面是全国闻名的。

何:您到上海是什么时候?

周:1999年。当时上海放低门槛,拆掉围栏,招商引资政策很好,税收低,可以在上海落户口,于是我先后买了487亩地就开始办学校。当时来上海就三个目标:办学校、办养老院、办医院。第一个项目就是建桥学院,我有很深的教育情结。如果我没有读过大学,我会去办一所大学吗?可能性就不大。

何:除了办建桥学院,周董还做了其他什么产业呢?

周:办了养老院、医院,之前也做房地产开发,还投了首批获得牌照的民营银行之一——华瑞银行。但现在我主要的精力就是放在学校,放在民办高等教育事业上。

何:建桥学院什么时候开始运行的?

周:学校2000年开始招生,已经从开设之初的专科升为本科学校。不过,我们还有要不懈努力的方向,从建桥学院升格为建桥大学是我的目标,这个教育部有比较严格的标准,比如土地不少于800亩,100位以上正教授,不少于10个硕士点等等。

何:建桥围棋专业是哪一年开始招生的?

周:2018年开始招生。

何:您是怎么想到开办围棋专业的?

周:我有一个上海市围棋协会主席的身份。曾经有人想去韩国明知大学读书,说那里有全世界最好的围棋专业,托我写推荐信。韩国明知大学我也到访过,但我心里总有一股不服气的感觉,围棋是中国老祖宗发明的,中国人应当更多地弘扬、发展围棋,做得更好。凭着这股不服气,我也创办了围棋专业。其实办围棋专业不是从经济效益来考虑的,想通过这个专业赚钱几乎是不可能的,我也没有这个打算。但在高校推广围棋这个事情必须得有人去做,我是棋迷,还是办教育的,这个事情我不去做,谁去做呢?另外,建桥一直有个很好的传统,也是专业开办的基础,那就是重视体育。学校每年要开两个运动会,一个是运动赛事相关的田径运动会,另一个就是棋类赛事相关的智力运动会。我们在全国和上海拿了很多冠军,比较突出的就是围棋、击剑、篮球、乒乓球等。学校还获得了“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的称号。

何:围棋专业的学费和其他专业是一样的吗?

周:一样,都是两万三千元,建桥在上海的民办学校中收费还算是低的。

何:你们好像跟韩国明知大学也有合作。跟明知大学学费的协议是怎么样的?明知大学学费很贵吗?

周:学费跟国内差不多,贵一点点。明知大学给围棋专业的学生一些特殊的政策,比如说韩语过四级学校有奖学金,过五级免学费。我在想,怎么样让我们的学校更有竞争力?所以我们很多专业就把眼光放在中外合作上,以后的学生出国的会越来越多,鼓励他们去国外读硕士,也可以降低费用,节省开支,五年能拿3+2双学位,两个本科和一个硕士学位。

何:我们其实围棋研究胜过韩国,只是体制限制了我们围棋教育的发展。教育部有规定,专业目录里没有的专业你是不能办的。目录里依然没有围棋,所以只能挂靠在其他专业名下。

周:一方面,我们要认识到差距和不足,另一方面一定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围棋专业刚起步,但一定要尽快形成专业特色,在市场上要有竞争力,只要围棋专业毕业的学生出路是好的,我们的围棋教育就能越办越好。这些年来,建桥毕业生的就业率、签约率都位居上海高校前列,毕业生平均薪酬也高于北上广非211院校平均水平,就业质量是得到社会认可的。除了专业、道德素养方面,学生志愿服务参与率、人均献血量、参军率等在上海高校当中也都一直领先。

何:我看过《围棋天地》写您的一篇文章,题目就是:做一个好人。

周:是的。2018年1月,教育部组织来自全国部分省份党委教育工作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直属高校党委书记或校长来建桥现场观摩思政课,对我们学雷锋德育实践给予了高度评价。针对我们学生的特点,我一直提倡用“人中人”理论教育他们,而不是什么“人上人”教育,因为我的学生成绩相对差,考不上公办高校、重点大学,被父母、同学看不起,要引导他们学习雷锋,学会感恩,虽然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只要能学会做一个普普通通的好人,学会生存的技能,养活自己,以后成为一个好员工、好丈夫、好妻子,那也是一个成功的人。

何:浦江学院也是把围棋、太极、公益慈善这三个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正大集团把佛教作为企业文化的核心,佛教也就是积善积福,这一点和您不谋而合。

周:我的座右铭就是以善为本,做个好人。有些人觉得做个好人要求太低,但是我觉得你先做到了再说。

何:我们有周董这么热心的企业家,做围棋这么有情怀,围棋教育肯定比他们好。

周:总有一天,我们让他们来中国,来浦江,来建桥。

何:对,现在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就是认为韩国明知大学是围棋朝圣的地方,我们两家一定要明确,最好的围棋教育在中国,不是在韩国。




03   倾情助力围棋赛事



何:有新闻说您曾跟华学明喝酒,说如果她把一杯红酒一饮而尽,您就办“建桥杯”,她果真喝了,您也真办了,有这回事吗?不是记者编造的吧?

周:的确有这个事。当年凑巧和华学明一起吃饭,谈到赞助商大多不愿赞助女子围棋比赛,一大批风华正茂的女棋手一年里几乎参加不上一场比赛。没有比赛就没有收入,没有去处。还有一个问题是很多棋手的文化水平也不高,很难在其他行业立足。我听了之后觉得很难过。于是借助当时新人王开幕式的机会,我和中国棋院领导商议创办了“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觉得蛮有意义的。

何:第一届赞助了多少钱?

周:大概十来万。想起来,第一届棋手也很可怜,她们是坐火车来参加比赛的,因为没有钱坐飞机,这些棋手经济上还是很拮据的。所以第一届除了奖金以外,我还给棋手们买了金项链。“建桥杯”现在一届的赞助费大概一百万左右。我之所以赞助女子围棋,还因为觉得女性应该获得更多尊重。每个人的第一位老师都是母亲,女子的素质决定了一个家庭、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稳定与繁荣。我家也是,母亲对我影响最大。但中国几千年历史中女性的社会地位一直不高,虽然说现在的地位有所提高,但还是偏低。我们这么多年在全国各地办了很多希望学校,资助小孩读书,发现一个现象,很多女孩子取名招娣、盼娣。观念上的问题怎么资助都没有用,她们初中毕业就被父母送出去打工,受教育权只能给儿子,女性没有得到平等的教育权。但是女性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家庭,母亲有文化有素养,再困难也垮不了。

何:听说你还把“建桥杯”办到了香港?

周:对的。去年“建桥杯”决赛放到香港,香港的围棋水平也很高,那次去他们也很高兴,媒体都很关注,这就是文化的影响力。我曾经也到台湾推广围棋,氛围特别好,围棋就是共同的语言。全国政协原主席俞正声在上海召开对台工作座谈会的时候,我也参加了,他鼓励我们在围棋领域加强两岸民间交流。早几年,推广围棋文化主要靠日本,现在日本经济萧条了,中国就应该担起这个责任。文化还是要靠传播的。围棋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智慧的结晶,围棋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我们做教育的还有一个责任,既要适应市场,也要引领社会,没有引领作用就不足以成为一所大学,如果一所大学里的学生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抱负,那和工厂或者社区有什么区别?总要做一点事情。

何:除了“建桥杯”中国女子围棋公开赛,您还赞助过其他哪些比赛?

周:中国围棋新人王公开赛,原来是由日本友人铃木丰先生发起并出资创办的,后来企业效益不好没法赞助了,我们就从第十届开始接手,一直赞助到第二十二届。

何:上海围甲队也是你们赞助的?

周:对,没人冠名了我们才接过来。原来我们一直赞助围乙,当时跟移动公司老总讲好了,一个赞助围甲,一个赞助围乙,我培养好的队员输送给他们。后来移动的领导换了,他对围棋兴趣不大,不再赞助了,我就接过来。我们还赞助了好多上海的比赛,像上海国际象棋、国际跳棋,我们都在赞助。上海连续夺得几届全国智运会冠军,建桥的贡献是不小的。我还赞助了建桥围棋同好社,社员们全世界旅游,传播围棋文化,进行围棋比赛,社员们自己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温州的围棋氛围也很不错,群众基础很好,也出过很多职业棋手,温州的水平跟浦东差不多,我每年赞助“建桥杯”浦东-温州棋王争霸赛,也是发挥普及作用,推动围棋发展。

何:做围棋其实需要一种情怀。

周:是的,做什么事都需要情怀,办教育也需要一种情怀。

何:因为一种情怀,合作才能长久,情怀才是一种动力,如果光是利益的驱使,办教育是最吃力不讨好的事情。要挣钱,别的比办教育挣得更多。办教育需要一种情怀,做围棋也需要一种情怀。



04   感悟围棋人生


何:那围棋给您什么人生启示?在做企业做教育的过程中,从围棋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周:随着与围棋结缘的年头越长,我越是感到围棋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围棋一定是上天赐给人类的礼物,因为它的棋盘是最原始的横直线条,棋子是最基本的黑白两色,规则是最简单的“气尽提取”,下法是最公平的“子效相等”。但就是这样一个看似极简单的游戏,其中却蕴藏了无穷无尽的变化和渗透万物的哲理。让我觉得最不可思议的就是围棋有着五千多年的历史,竟没有一丝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侵蚀的痕迹。不像中国象棋,每个棋子都有等级,一看便知道是封建王朝的产物,特别是两方将帅,其实它的能力最弱,对胜利贡献也最小,但却最有权威,最受保护,一旦将帅被杀,则不管外面还有千军万马,一律通通消亡。这不就是封建帝王的生动写照吗?而围棋却保存着最淳朴的平等思想。围棋子力的强弱优劣,全依你下在某个空间而定,它可以是砥柱,可以是功臣,也可以是鸡肋、是罪人,变化万千,无一而定。围棋讲究全局与局部的关联,虚势和实利的转换,舍与得的衡量,大与小的判断,其中的修养和哲理,无一不对你的工作和做人有莫大的帮助和启迪。多年来,围棋带给我说不尽的快乐。

何:围棋最主要的还是给人提供一种快乐。

周:对,它还会无形中带给你很多其他方面的收获。下围棋第一个优点就是能静心,我有时候开会之前都是先下盘棋,讲话从来不打稿,喜欢很真实地表达,上台想到什么讲什么,除非像毕业典礼这样特别重要的场合,我才会围绕一个主题打个稿。围棋培养人的心态,现在小孩能静心下棋就很优秀,因为孩子多半都很浮躁。棋手其实没读过多少书,但是都很聪明,智商很高,棋手专注力也很强。第二个是围棋这个群体圈子好。学围棋的人懂得做人的道理,围棋棋友都是良师益友,别人是这么做的,自己也会被影响,学习他们才对得起围棋这门爱好。围棋棋手还得有情商,关注别人,关爱社会,热爱国家,尊重赞助商。如果这个棋手太追名逐利,别人也就不会赞助。人要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这点很重要。棋手不要太计较自己的得失,要有职业精神。总的来说,棋手这个群体还是很好的。据我所知,只有很多年前一个棋手因为感情问题犯罪被抓。这么大的围棋团体,这么长时间只有这么一个人犯事。如果人人都像棋手这个团体那样自律,这个国家就更兴旺了。第三个是会小看自己,很多人觉得自己很伟大很厉害,但在围棋面前只觉得自己很渺小,围棋是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不会过分看重自己的人才会有敬畏之心、感恩之心、恻隐之心,不会过度伤害别人,围棋教会你这个道理。

何:对,过去我们过分强调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导致有些人自我膨胀。

周:围棋也很精细,围棋是一步步走的,就像是人的一生,就是一个过程积累,不会对自己妄下定论,所以围棋教人学会做人,既培养大局观,又注重细节。第四个是围棋就算下输了也有好处。我发现现在小孩打游戏上瘾,因为游戏全都是以胜利结尾,但围棋就会给你一种挫败感,你看,五段只能在五段下,还有人会赢你。围棋的这种挫败感对将来的成长是有用的,它通过这种挫败感培养一个人的进取心。尤其像我们中国的小孩,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从小被宠溺着长大,没有劳动概念,被我们家长宠坏,捧坏,抗挫折能力弱。另外,围棋对培养小孩的计算力和逻辑判断能力也是很有帮助的。

何:现在每天都下棋吗?下了多少盘?

周:每天都下,都下几万盘了。一共两万四千多盘,胜一万二,这个数据我之前还删掉过一次,不是我最早在新浪下棋的数据。这个记录是这六七年来下的。

何:那2012年之前在新浪下棋下了多久?

周:下了十来年吧,晚上没事就下。我一般都不怎么过分干预学校的事情,我对他们说:“你们不要拿我当大脑,我只当个灵魂。”我尽量塑造好自己的灵魂。他们如果把我当大脑,自己不动脑筋,那就很危险。所以我有空就下棋,除了下棋,就做社会活动。

何:人无癖则无趣,围棋也是一种癖好。这样很好,一个企业家,就是一个指挥者,把每个人放到最合适的位置,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像是一个乐队的指挥家,指挥整个乐队。

周:现在上海流行大怪路子扑克,下围棋都很少,桥牌就是老领导喜欢打。桥牌培养团队精神,培养对伙伴的信任。

何:桥牌精神和建桥精神是相通的。

周:是的,“建桥”就是搭一座桥,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现在都是快餐式文化,围棋需要一定的智商,玩的人少,所以我们两家要多加强合作。

何:对,不管是课程规划还是围棋活动,多沟通,多交流。

周:有机会的话有些课题可以两个学校合起来做,也可以参考一下开设的课程,争取今年开两个班。现在围棋专业招生还是很难,没办法,人家根本不知道有围棋专业,只能进学校后动员宣传,学生才知道。在上海的围棋培训机构做老师,收入高,也自由。

何:围棋专业出路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要解决专业目录问题。现在围棋只能挂靠在别的专业招生,其实社会急需具有高素质的围棋人才。之前有企业说,我们的学生毕业以后他们可以全包。我说,不能全包给你,我们围棋的学生是星星之火,要撒播到全国乃至全世界。其实中国的大学办围棋专业的多了,市场才会越来越好,我们先做起来吧,也许慢慢就会获得教育部的认可。

周:是的,我们一起努力!



右:周星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7 19:44 , Processed in 0.26306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