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15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张图告诉你,郑和下西洋去过哪里

[复制链接]

2474

主题

5739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548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12 11:07: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今天,7月11日
是第十七个“中国航海日”
也是纪念航海家郑和下西洋的日子
中国曾经有过很多航海家
中国古代先进的造船技术、海图
和大量的古代贸易记录都可以作为证据
但是,能成为中国古代航海标志的
只有郑和
1405年到1433年间
郑和率领大明帝国的船队七下西洋
从江苏太仓刘家港到亚丁湾,泛海九万里
先后访问了30多个国家地区
其航海规模之大,船只及人数之多,足迹之广
堪称世界帆船航海史上的壮举
◎ 郑和下西洋航线图
郑和下西洋前三次的活动主要在中国南海和印度洋东海域,第四次开始远航到印度洋西海域,以及阿拉伯海、红海。(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01 28年,七下西洋
1405年底,郑和第一次下西洋
首至占城
自旧港取西北针路过满剌加向西到苏门答剌
入印度洋,经翠兰屿、锡兰山
继向西北,到小葛兰、柯枝、古里返航
1407年6、7月间回国时
带来爪哇、满剌加、阿鲁、
苏门答剌、小葛兰、古里等国贡使
第二次下西洋于1407年底启航
航路与第一次基本相同
第三次出使颇为紧迫
诏书下达的时候,郑和还在海上
这次远航规模宏大
虽然航路没有多少变化
但沿途却访问了更多的地区、国家
此时明帝国的船队
像是常驻海上的“维和部队”
“海道由是而清宁,番人赖之以安业”
第四次下西洋的使命
在出访印度洋以西的国家
1413年底季风一到,船队启航
大宗船队沿旧航路到古里后
渡阿拉伯海停靠波斯湾口忽鲁谟斯
分宗船队已自苏门答剌出航
扇形向西往渡印度洋
向北过阿拉伯海
历时两年,使更多的贡使来华
◎ 明朝人眼中的麒麟
1415年底,第四次远航船队为永乐帝带回麻林国所献的“麒麟”时,朝野震动。礼部尚书吕震奏请在麻林国使者到京那天,文武百官上表祝贺。永乐十三年(1415年)十一月十九日, 永乐皇帝亲往奉天门,以最隆重的天朝礼节,迎接瑞兽麒麟。当时旌旗蔽天,钟鼓齐鸣,文武百官盛服列队。图为明朝画家沈度所绘《瑞应麒麟颂图》。(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第五次远航首先是要送那些贡使回家
先历西洋诸国,辞还20多国的使节
再通东南诸番……
君万邦、抚四海、怀夷柔远、天下太平
第六次在1421年1月
此时大明国势盛极,数次出洋
在满剌加、苏门答剌、古里等地
已有常设的“官厂”(仓库)、宣慰司等机构
从这些地方,船队分宗远航
西抵南非海岸
甚至可能绕过好望角
进入大西洋西南非洲海岸
向南船队到达新几内亚、所罗门群岛
甚至澳大利亚沿海岛屿
“去中华绝远”
第七次远航在8年以后
永乐皇帝去世,仁宗登基,诏令停止出洋
直到宣宗即位,想起祖父当年
“万方玉帛风云会,一统山河日月明”的盛况
才又派郑和出使西洋
此次出洋的航程基本上与第三、四次相同
历时3年
行前在江苏太仓、福建长乐、湄洲岛
大祭天妃宫,树碑立传
与其像是乞佑来程平安,更像是对往事的纪念
<<左右滑动查看>>
◎ 《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共有40幅,载于明茅元仪所著《武备志》第240卷中,原名为“自宝船厂开船从龙江关出水直抵外国诸图”,成图时间在1422—1431年间,是中国地图学史上最早的海图。全图以南京为起点,最远到东非的慢八撒,所收地名达500多个,其中亚非诸国约占300个,是15世纪中叶以前中国记载亚非两洲内容最丰富的地理图籍。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们只能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展示给读者,从中可以看出是以行船者的主观视觉来绘制的,遇山画山,遇岛画岛,很有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味道。(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1433年第七次下西洋途中
郑和在古里病逝
副将王景弘将庞大的舰队
和郑和的头发、靴帽带回中国
那是一个盛夏的傍晚
远洋船队最后一次驶入江苏太仓刘家湾
宝船将永远停泊在那里
皇帝诏令:
“下西洋诸番国宝船悉令停止”
“各处修造下番海船悉令停止……”
远洋航船从此收起巨帆
28年,7次浩大的远航
辉煌就此宣告结束
在东方千年航海史上
28年不过是一瞬
但却将整个东方航海事业推向瞬间的高峰
02 茫茫大海,如何导航
《郑和航海图》中有四幅图与众不同
一律上北下南
画面中央是一艘海上航行的帆船
四周则绘有星座
并标注着方位、名称、指数等文字内容
这些图都以“某某过洋牵星图”为名
所谓“过洋牵星”,就是古代的天文导航
当一个人位于地球上的不同纬度时
同一星座或者恒星
在地平线上的高度看上去是不同的
由此可以通过观察星辰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
◎ 过洋牵星
这是《郑和航海图》中的两幅“过洋牵星图”。通过观测星辰在地平线上的高度,来确定船只所在的纬度。图中可看到,用来牵星的星辰, 包括北辰星、灯笼骨星、织女星等,指为高度单位,有学者认为约合今1°34′到1°36′之间。(图自《中华遗产》2019年4月)
沿岸如果有两岸的山形、地物等参考地标
就比较容易辨认,仅靠罗经导航就能航行
而当船只驶入茫茫大洋时
岸上的山川、岛屿难以看清
这时候,天上的星辰就显得尤其重要
要观测星辰的高度,首先要借助“牵星板”
这是一套大小不同的正方形木板
以一条绳相贯
使用时,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
眼睛看向方板的上下边缘
将下缘与水平线取平
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
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第几指
就能得出星辰离海平面的高度
“指”,即是天体高度的单位
之后,根据所测得的高度数据
再对应“过洋牵星图”上相应星座的标记
就能判定航向和位置了

图自《中华遗产》2019年4月

对于浩瀚的星空
古代中国人早已抬头仰望
不过在航海图集中配置专门的“过洋牵星图”
属于《郑和航海图》的独创
尽管内容尚显粗糙
却浓墨重彩地写下了
中国人关于星空和大海的不懈探索
张扬着古代中国远洋航行技术的一个新高峰
03 大大大大大宝船
中国有漫长的的海岸线
有发达的河湖水系
在经过秦汉和唐宋两个发展高峰之后
中国的造船技术和工艺终于在明朝达到顶峰
郑和舟师的船舶形式多种多样
按功能分
有大宗宝船、分宗宝船、马船、
粮船、座船、战船、水船等
按船型特征分
有福船、沙船、广船等
按载重量分
有2000料、1500料、400料、100料等
按推进方式分
有9桅12帆到3桅3帆
或大八橹、二八橹、六橹等
数百年前,世界南方海域
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壮丽的景象
上百艘大船依次排开,上千面帆迎风招展
蔚蓝色的海面犹如春天开满鲜花的草原
◎ 郑和航海主力船型想象图
若说历史上最辉煌的木船,当属郑和的远洋“宝船”了。时人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水密隔舱技术,提高了船体的抗沉性、构造强度与装卸效率,在推山倒岳的洪涛巨浪面前“悠然顺适,倏忽千里,云驶星疾”。(绘图/张家埙,摄影/陈振杰,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7年5月)
郑和船队中的“大舶”又称“宝船”
是郑和船队的主力船只
按照《明史》中记载的宝船尺度
“大者长四十四丈(四尺)、阔一十八丈”
按明官尺等于31.1厘米折合成现代长度单位
大者有将近138米长,56米宽
排水量在万吨左右
尽管目前不少造船专家
对史料所描述的这个尺寸多有存疑
并提出不同的观点和数据
但基本都认同
宝船是一艘体长大于60米、
排水量超过1000吨的木制帆船
但,在郑和之后
中国再无特大型的木船了
再往后
中国人看到的是外国殖民者的坚船利炮
而此时
西方的海上扩张早已开始
而且一发而不可收
◎ 郑和宝船结构示意图
随着郑和船队的七次远航,郑和宝船上的水密隔舱结构传入海外各国,并流传到欧洲,逐渐被世界各地的造船家所效仿。如今,水密隔舱结构已成为现代船舶中一种重要船体结构形式。(图自《中华遗产》2011年11月)
04 两万多人,吃啥
莽吉柿、赌尔乌、酸子……
这些拗口的名字都是令人垂涎的水果
在《瀛涯胜览》中
随郑和一起下西洋的马欢
对这些陌生的水果作了详实逼真的描述
鲜美多汁的样子仿佛就在眼前……
明初时人们已经学会腌制肉类和蔬菜
明代人还将水果曝晒
或以蜜、糖渍,或用火焙制成果脯
因此携带上船的食物
除了盐、酱、茶、酒及饮用水之外
应当包括不易变质的米麦等谷物、豆类
还有加工处理过的果菜、肉类、水产
以及醋、蜜、糖等调料
另外!船上还可以养鱼、种菜
按照14世纪上半叶北非旅行家伊本·白图泰
在《游记》中的描写
当时往来印度洋的中国船只
常在木盆中栽种蔬菜、生姜,提供日常食物
船队沿海岸线航行,除了库存食物
还可以捕钓海鱼养在船舱中
在一些物产丰富的地方
船员们还可以大饱口福
品尝到咖喱饭等不同风味的美食呢
绘图/林腾 步光 CNG影视制作中心
图自《博物》2005年7月
05 远航,并非不可思议
回溯中国航海的历程
郑和远航在当时不是不可思议
因为在郑和下西洋前
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东非的海上交通
已有千年历史
汉武帝曾遣太监出海市易
抵达马来半岛、印度东海岸马德拉斯附近
和印度河流域
王莽派人去孟加拉找犀牛,走的也是海路
法显和尚乘锡兰山的独桅三角帆狮子舶
从印度自海路返回中国
被俘流落西亚十余年的杜环
搭大食商舶回到广州
……
有唐以来
先是各式“番舶”往来于
亚丁湾、南印度与珠江口、泉州湾
两宋间
中国人开始建造大型海舶
“海商之船大小不等,
大者五千斛,可载五六百人。”
及至元朝
中国客舟基本上垄断了中国─印度的航运
1343年
突尼斯人伊本·白图泰
在卡利卡特(古里)候中国船来中国
发现从印度洋到南中国海
往来的大多是中国船,大船舒适豪华
可载1000位乘客,600名水手,400名士兵
转至明初的郑和泛海航路
所历30余国绝大多数在历史上与中国有过交往
航路是旧航路,港口也是旧港口
所以说,郑和下西洋
也是千年中国航海与海外贸易史的继续
◎ 印度半岛西南的中国渔网
因盛产胡椒、檀香木等奇珍异宝,印度半岛西南岸曾是各国商人眼中利益涌现的“黄金海岸”。沿岸的小葛兰国(今奎隆)、柯枝国(今科钦)、古里国(今卡利卡特)等封邑因地利之便,一时成为交通繁荣的国际通商口岸。当年郑和船队曾数次到达小葛兰国、柯枝国、古里国,他代表明朝政府赐予当地土王诰命、银印及冠服等物品,并立石碑为记。如今科钦一带使用的渔网和我国江南的渔网相仿,相传是郑和下西洋时传去的,并一直使用到今天。(摄影/范春歌,图自《中国国家地理》2005年4月)
李约瑟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写道:“在明朝全盛时期,其海军也许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的亚洲国家,甚至可能超过同时代的任何欧洲国家,乃至超过所有欧洲国家海军的总和。”
中国
既是国土广袤的大陆国家
又是具有漫长海岸线和辽阔海洋的海洋国家
在郑和远航前的4个世纪间
中国曾经拥有绝对的海上优势
而郑和远航本身
也是中国古代航海史上最辉煌的一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 18:41 , Processed in 0.21565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