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跨越半个地球去打你!英国和阿根廷的马岛战争

[复制链接]

1251

主题

1385

帖子

51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1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9 10:47:0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1
第一个问题,马岛在哪?
马岛,其实不是一个岛,而是一群岛。阿根廷称之为马尔维纳斯群岛,英国人则管它叫福克兰群岛。




这个群岛位于南太平洋,由2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12200平方公里,其中5个岛屿长期有人居住。
马岛距离阿根廷有500公里,距离英国则超过了13000海里。
关于马岛的归属,这事就说来话长了。
早在16世纪,葡萄牙人和荷兰人就都宣称自己最先发现了马岛,到了1764年,法国人在马岛建立了第一个居民点,但一年后,最先跑到马岛上定居的却是英国人。
更复杂的是,1767年,西班牙从法国手里买下了马岛,3年后,西班牙人暴力驱赶了岛上的英国人,并宣称自己拥有马岛的主权,不过,英国一直不承认西班牙实际占领。
1816年,阿根廷从西班牙的殖民统治中独立,他们认为自己理应继承西班牙的殖民领土,所以马岛也应该属于阿根廷。
此时的大英正值武力巅峰,对阿根廷的要求完全无视。
1833年,英国派兵占领了马岛中两个最大的岛屿,并武力驱逐了岛上的阿根廷人,正式宣布接管马岛。
阿根廷表示不服,但没个卵用,阿根廷人反复和英国人进行了多次谈判,也没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阿根廷人除了偷摸登岛升旗、唱国歌外,对英国人实际控制马岛没有丝毫办法,这事一拖就拖到了二战结束。
二战结束后,英国虚了,阿根廷觉得马岛可以再争取一下,就把纠纷捅到了联大,希望联大能够出面解决英、阿的马岛争端。
阿根廷的理由很充分:马岛距离阿根廷非常近,只有500公里,而且自己是继承西班牙的殖民地盘,于情于理马岛都应该属于阿根廷。
而英国人也有自己的理由,那就是早在1833年,英国就对马岛进行实际管理了,岛上现在住的都是英国人,英国希望让岛上居民来决定归属问题。
联大对于马岛的态度也非常明确,那就是,这事你们自己谈吧,但前提是别动手。
在长达20多年的谈判中,英、阿在马岛问题上也曾出趋好的局面,1971年,英国就同意逐步把岛上居民的国籍并入阿根廷,让他们可以进入阿根廷本土并接受高等教育。阿根廷还在岛上修了机场,方便岛民往来。
就在英、阿关系逐渐缓和的时候,马岛南部发现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藏,英、阿的气氛马上又紧张起来。
1980年,英国曾提出,马岛主权可以交给阿根廷,但必须把马岛长期租给英国。
阿根廷表示,你可别扯了,主权我要,地盘和资源我也要。
英国说,那让岛上居民投票决定归属吧。
阿根廷说,滚蛋!岛上全是英国佬,你当我傻吗?
此时,马岛争端已经无法调和。
02
阿根廷为什么要发动马岛战争?
大多数南美国家都带有一种魔幻主义色彩,阿根廷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阿根廷国土面积约为279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但人口却只有4000万,人均耕地面积是美国的2倍,中国的近10倍。而且阿根廷有绵长的海岸线、优质的草场和淡水,非常适合畜牧业,阿根廷的矿藏资源也排在世界前列。


阿根廷明显就是那种出生即中大奖的幸运国家。
20世纪初,阿根廷是全球发达国家之一,经济总量一度排在世界第八,人均收入比德国、法国还要高,贫富差距也非常小。阿根廷还被称为“世界的粮仓和肉库”、“南美的美国”,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被称为“南美巴黎”。
不过,阿根廷只风光了二十几年,从30年代开始,阿根廷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终于把自己折腾进了坑里。
长期以来,阿根廷经济支柱主要来自畜牧业和矿产出口,30年代全球经济大萧条,阿根廷的经济也跟着一蹶不振。
由于经济低迷,南美人特有的激情被全部释放了出来,学生和工人集体上街暴走,军头们更是冲动,一言不合就要搞军事政变,阿根廷也进入南美特有的军人独裁模式。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阿根廷历史上最著名的军事独裁总统贝隆和贝隆夫人,贝隆在执政初期也曾给阿根廷带来一波复兴,但阿根廷的经济问题和腐败现象依然非常严重,经济好了没两年,转而又开始急转直下。在这种情况下,1955年,贝隆被另一个军头推翻,自己也跑到巴拉圭躲了起来,1973年再次出任总统,第二年便死在了任上。


经过军头们几轮的折腾,到了1981年,阿根廷的经济基本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国内通货膨胀超过了600%,GDP下降了11.4%,制造业产量缩水了22.9%,人民的收入完全跟不上通货膨胀的速度,国内矛盾开始显现。
在这种情况下,反对派和老百姓再次走上街头,要求独裁军政府赶紧下台。
当时阿根廷的总统是加尔铁里,一个靠军事政变上台的准军头,他在成为总统之前曾是阿根廷的陆军总司令。


面对国内一塌糊涂的经济问题,加尔铁里首先想到的是发动一场对外战争,以此来转移国内矛盾。
加尔铁里很快便把目光锁定在了马岛,一个不需要制造借口,就可以发动一场小规模冲突的理想战场。
加尔铁里之所以敢于挑战英国,那是因为阿根廷还有些底气。
首先,阿根廷在20世纪初也曾阔过,自己虽然没什么军工企业,但靠着花钱买买买,武装了20万的正规军,并从法国、德国进口了非常先进的幻影战斗机和各类舰艇,甚至还配备一艘常规航母。
另外,阿根廷在地理位置上占优,它距离马岛只有500公里,便于海上封锁和补给,而英国距离马岛超过了13000海里,如果真动起手来,英国基本没啥优势。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二战后英国虚的一批,早不是当年纵横世界的日不落帝国,加尔铁里断定英国人不敢出手,即便真和英国人打了起来,阿根廷的胜面也非常大。
1982年2月,英、阿关于马岛问题再次谈崩,加尔铁里决定采取军事行动夺回马岛,并开始做战前准备。3月19,阿根廷60名伪装成企业员工的军人,乘坐海军运输船在马岛的利斯滩登陆,并插上了阿根廷国旗。
4月2日,加尔铁里突然下令武力收复马岛,阿根廷的航母战斗群和特混舰队随即把马岛围了起来,一支4000人登陆部队很快占领了最大两个岛上的机场和港口。当时,岛上英国的守军只有两百人,他们只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然后就立即投降了。阿根廷以伤亡7人,损失两架直升机的代价,占领了整个马岛。
英国闻讯后,举国震惊,随即宣布和阿根廷断交。
到了4月底,阿根廷又向马岛增兵至1.3万人,并开始扩建岛上机场、构筑工事,向岛上运送武器、弹药和补给品,为迎战英军做准备。
阿根廷部队占领马岛后,国内一片欢腾,所有反对党都宣布支持加尔铁里政府,全国热血青年涌向征兵处,誓死保卫马岛,总统府前天天有人集会喊爱国口号,表示力挺加尔铁里,要和英国死磕到底。
事情朝着加尔铁里计划的那样发展,阿根廷国内空前团结,大家也不再关心通货膨胀和经济下滑,所有矛头都指向了远在13000海里的英国,而对于加尔铁里来说,政权的稳定得到解决,剩下的问题是,阿根廷能不能接住老牌帝国的反击。
03
英国人的反击。
二战结束后,大英的海外殖民不是自己独立,就是跟着新大哥美国跑了,英国的势力范围又蜷缩回了几个小岛上,军事实力更是下滑了几个数量级。不过,大英帝国的脾气还在,他们是无法忍受阿根廷骑在脖子上拉屎的。
当时英国首相是撒切尔夫人,她在国内的日子也不好过,她搞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把国内很多大佬都得罪了,老百姓对她也不看好,认为撒切尔在对外问题上太软,这让英国在国际上非常没排面。


阿根廷突然发动马岛战争,不仅符合加尔铁里转移国内矛盾的需求,也为撒切尔夫人提供了一次展示女汉子形象的机会。
当马岛被夺的消息传到英国后,英国人暴怒,撒切尔夫人在最短的时间做出了决定,坚决反击!要让阿根廷尝尝老牌帝国主义羞羞的铁拳。
不过,英国海军的情况并不乐观。
此时英国皇家海军早就不是当年纵横四海的无敌舰队,他们虽然拥有两艘航母,但其中一艘已经服役40年,并准备卖给印度;而另一艘刚服役的轻型航母,则准备卖给澳大利亚。这两艘航母都没超过2万吨,甚至连弹射器都没有,只能垂直起降作战半径不大的亚声速鹞式战斗机。
从纸面实力上看,英国海军胜算不大,但撒切尔夫人仍然强硬,坚持出兵夺回马岛。此时,英国国内的爱国情绪也被激发了起来,年轻人上街支持撒切尔政府出兵收复马岛,一些邮轮甚至终止商业合同,清空船舱来运送英国士兵。
可以看出,英国虽然没落了,但老牌帝国的气质还在,短短两天就完成了战争动员和集结。
4月3日,英国政府宣布出兵,第二天,由两艘航母、40余艘舰艇和部分征召的商船,载着4000人的海军陆战队、20架鹞式战斗机和45架直升机,组成的特混舰队离开了英国本土,直扑南大西洋上的马岛。


这几乎是英国皇家海军的全部家底儿。
4月26日,英国抵达马岛,并收复了南乔治亚岛,宣布200海里以内为军事禁区。马岛战争正式开打。
阿根廷的思路非常明确,那就是打持久战,只要战场中不发生大溃败,拖住英国军队,那基本就能赢得最终胜利,因为英国人横跨半个地球来作战,后勤补给会非常困难。
阿根廷的想法没什么问题,但它还是低估了老牌工业强国的军事实力。
虽然英国的海军实力大不如前,但比起阿根廷从美国手里买回来的二战老爷舰,整体战斗力仍是高出了不少。自5月2日,英军击沉阿根廷的“贝尔格拉诺”号巡洋舰后,阿根廷海军就龟缩在港口,再也不敢出来,拱手让出了制海权。
相比而言,阿根廷的空军还是非常勇猛,他们在失去海军支援的情况下,独自出击,冒着极大风险突入英国舰队的防空圈,强行展开空袭,先是击沉英军最先进的导弹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后来又击沉、击伤英军3艘驱逐舰和7艘护卫舰。
不过,阿根廷空军也损失惨重,整个战争期间,共损失了107架飞机,是英国空军损失数量的3倍还多。
另外,阿根廷的陆军也非常不给力。虽然阿根廷全国都在为迎战英军做准备,但陆军似乎从没相信过,英国人会真的从地球那边杀过来。阿根廷陆军本就没经历过战争洗礼,极其缺乏实战经验,他们把训练几个月的新兵蛋子送到马岛驻防,整个部队部署混乱,防线松垮,后勤也补给不上来,遇到英军抢滩进攻,几个回合就被击溃,完全形不成有效抵抗。
整场战争即平淡又激烈,双方基本就是飙飞机、扔导弹、海上封锁和反封锁、抢滩登陆和阵地防守的频繁上演。
由于英国背后有北约的支持,再加上英国皇家海军的底蕴,英军从一开始就占有主动;而阿根廷方面,无论战术素养还是军事实力上,和英军存在一定差距,特别是当法国、德国停止向阿根廷军售后,战争的天平便开始向英国倾斜。
战争只进行了74天,马岛海战以英国人胜利而结束。不过从战争的结果来看,双方都没赚到什么便宜,甚至英国的损失更大一些。
战争中,英国投入兵力2.8万人,舰船113艘,其中军舰63艘,还包括2艘航母和4艘攻击型核潜艇,飞机268架。英军6艘舰船被击沉、12艘舰船被击伤,10架飞机和24架直升机被击落,伤亡人数达1100人,经济损失超过20亿美元。
而阿根廷参战兵力接近7万人,舰艇22艘,飞机370架。5艘舰船被击沉,6艘舰船被击伤,107架飞机和10架直升机被击毁。伤亡人数超过了1.3万,经济损失超10亿美元。
04
关于阿根廷失败的原因很多,西方的主流观点有两种:
一是,阿根廷选错了时机,如果阿根廷能够再忍两个月,英国的“坚忍号”驱逐舰就将报废;如果能够忍上18个月,英国的两艘航母就会分别卖给印度和澳大利亚,到那时,英国海军将完全失去了空中力量。而且,英国也没有增加国防力量的计划。
是加尔铁里的一时冲动,最终导致阿根廷的惨败。
第二种说法是,阿根廷在国际上没啥朋友,国防力量薄弱,而英国的小伙伴众多,北约是其后盾,美国则是其大哥,美国人甚至打着调停的旗号,帮英国拖延时间。
另外,阿根廷的军火采购全部来自欧洲,当法国、德国停止对阿根廷军售后,阿根廷的军事实力大减,再加上阿根廷军队内部腐败成风,士兵素质比较差,甚至还发生了,16名英军海军陆战队潜入阿根廷空军基地,炸毁了阿军8架先进战斗机的情况。
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但根本原因仍在国家实力上。
虽然大英没落了,但它在经济和军事上仍是发达国家,老牌帝国的底蕴尚存,这是从无数战争中磨练出来的气质;
而阿根廷,在经历军政府的反复折腾后,国家实力大幅衰退,早就从发达国家的行列跌落至发展中国家,国内矛盾和腐败问题一大堆,工业体系也没有建立起来,阿根廷和英国开战,实际上是买了工业国装备的农业国家和一个传统工业强国对线,失败只是个时间问题。
马岛战争对阿根廷造成的结果也非常明显,加尔铁里政府在战争的第二年便被赶下了台,民众也不再支持政府武力夺岛。
而英国由于获胜,撒切尔夫人代表的保守党在大选中完胜,撒切尔夫人不仅获得了连任,还收获了“铁娘子”的称号。
英国借着战争扩大了海军力量,并向世界展示了什么叫做“饿死的骆驼比马大”,英军顺势在马岛增兵、修筑工事,最高峰时,英国守军达到了7000人。直到苏联解体后,英国才逐步减少南太平洋上的军事力量。
不过,马岛的主权之争并未结束,直到今天,英国和阿根廷在马岛问题上仍然存在巨大分歧,特别是在马岛发现600亿桶石油储量之后,英、阿之间的争夺才刚刚开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8 07:07 , Processed in 0.2233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