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6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神舟问天,我用镜头注视你

[复制链接]

1613

主题

2313

帖子

779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79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7-5 15:02:3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时隔五年,我再次踏上前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路途,心中充满期待。作为我国第一个航天发射基地、首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点,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文昌航天发射场、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对比下,近年来显得有些低调,但也增添了不少神秘感。6 月 12 日开始,我和同事便陆续前往,准备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的新闻报道。而我此次担负的任务,主要是图片摄影。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 573 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在 16、17 日密集展开的任务新闻发布会、航天员见面会、航天员出征仪式和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中,新华社照片均实现了全球首发,无论平面媒体采用量还是网络媒体转载量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具体来说,就是做到了“早、快、新、稳”四个字。

6 月 17 日,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 F 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01 早
17 日凌晨 4 点的酒泉,气温只有 14 度,一改白天的酷热,冷风穿透衣裳。我匆匆前往航天员出征仪式场地“占座”。虽然记者席可以容纳 100 多人,但航天员挥手亮相的瞬间,正面机位只有一两个。作为新华社摄影记者,这张“标准照”必须拿下,即使角度偏一点点,都是不合格的。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在出征仪式上挥手。

我抵达仪式现场时,除了个别警卫,全场没有任何媒体记者到场。在仔细查看相关指示牌,并与警卫反复确认航天员报告、挥手的准确点位后,我稳稳占据正面高点,静待仪式开始。一个小时后,其他媒体记者陆续抵达,从我所在的位置往两侧慢慢排开。

6 月 17 日,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这是航天员聂海胜(右)、刘伯明(中)和汤洪波在出征仪式上挥手。

这个“早”其实应该分为两个部分,除了到场早,更要介入早。为什么我能提前了解各个活动的时间、点位等每一个细节,是因为提前多天抵达现场。除了踩点熟悉场地之外,还参加了部分活动的彩排,了解相关人员的走位。
航天员见面的会场地叫做问天阁,得名于古人“天问”的畅想与“把酒问青天”的诗情。这座寓意航天人不断探索宇宙奥秘的小楼,是中国航天员踏上征程的“出发站”。因为是室内小场景,所以正中间的机位其实只有一个,最后这个“C”位也被我牢牢占据,确保新华社照片能够记录最佳的历史瞬间。

图中穿橙色衣服者是新华社记者琚振华。

02 快
快是新华社记者的基本要求。此次任务的报道,一方面是电视直播带来新闻画面实时传播的压力,另一方面是新闻现场除了国内各大媒体,美联社、路透社、盖蒂图片社等十几家境外媒体也“同台竞技”。为了抢时效,经与摄影部副主任兰红光老师沟通,新闻发布会现场可用手机拍摄直接发稿入库,抢发第一落点。同时我用相机快速记录下发布会的大场景、发言人、主持人、记者代表等,通过电脑再次传稿,在第二落点完成高品质画面的播发。

6 月 16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手机拍摄)。

由于新闻发布会与航天员见面会两场活动的时间间隔只有半小时,中间还涉及转场。在之前的彩排中我发现,见面会的摄影最佳机位尤为紧张,且我个人判断见面会对于新闻照片的意义而言,远大于新闻发布会。所以一个半小时的新闻发布会,我在现场只待了 7 分钟,便匆匆离开会场,提前赶赴航天员见面会场地,又再次占据了最佳的摄影机位。

为了抢时间,随时随地发稿。

航天员见面会开始后,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三名航天员相继走上玻璃罩内的讲台,向观众挥手。我迅速按下快门,考虑玻璃反光和背景国旗构图,定格三人同时挥手的瞬间。在主持人介绍三人简历且航天员本人没有动作的间隙,快速向后方编辑部传稿,开场2分钟即完成三人挥手亮相正面照片的传输,实现了全场首发。

6 月 16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记者见面。

03 新
近两个月时间,我先后参加了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和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加上之前参加的十几次航天发射报道任务,应该说积累了比较丰富的航天报道经验。但如何守正创新,常拍常新,都是每次发射前萦绕在我脑海次数最多的问题。
提前得知此次发射的时间窗口是上午 9 时 22 分,位于戈壁腹地的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基本可以预判当时的光线:光线强烈、照射角度低,顺光色彩饱和,逆光天空死白……
在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时,我曾在水池边设置了一个远程无线遥控拍摄机位,拍摄火箭运行轨迹,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其实夜间火箭发射拍摄光轨照片,很多摄影师都用过,只是我之前拍摄总是处于发射塔架正面近距离的位置,拍摄发射“标准证件照”,没有太多机会尝试。

琚振华在现场拍摄。

夜间可以拍摄光轨,那白天行不行?理论上只要给镜头装上合适的灰镜,是完全可行的。但目前为止从没有见到过白天火箭发射光轨照片,就说明装灰镜的方法难度极高,且每次发射都只能尝试一种快门组合,没有纠错的机会。
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得益于平时视频拍摄经验,我用单反拍摄了火箭发射的 4K 视频,然后将视频导出得到近 1000 张图片,再把这些图片通过堆栈的手法合成。于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的光轨照片就此得到,一次性成功。

2021 年 6 月 17 日 9 时 22 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点火发射,约 573 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 3 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多图合成)。

04 稳
稳也是新华社摄影记者另一个基本要求。该有的瞬间必须抓到、该有的角度必须要有、该抢的照片必须第一时间发稿……这背后涉及到业务能力、反应速度、传输手段、通信信号等诸多因素。
在航天员见面会上,虽然我占据了全场最正的摄影机位,但作为全场唯一的新华社摄影记者,不能只有一个角度的照片。所以在确认完成航天员挥手、敬礼等必要瞬间的拍摄后,果断放弃这个机位,移动到发布会文字记者侧面,从侧面拍摄三名航天员答记者问的表情特写,同时也能反打拍摄记者提问照片。三名航天员离场时第二次挥手的广角照片,就是在侧面贴着玻璃拍摄的,与第一次挥手形成了角度区别。

6 月 16 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聂海胜(中)、刘伯明(右)和汤洪波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与记者见面。

在发射阶段,有同事坐镇发射塔架正前方一公里的火箭总装楼楼顶,我们两人组成的新华社摄影小分队,分工明确,区分角度,互为备份。得知有机会去发射塔架对面的荒漠顺光拍摄,我便想方设法抵达相关区域,独家从南向北拍摄了神舟十二号飞船的顺光照片。最终我们协作拍摄了囊括顺光、逆光、大场景、特写、横片、竖片、光轨等各种形式的火箭发射照片,确保了这次报道的全方位、多角度。

6 月 17 日,搭载着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要想向上生长,先要向下扎根。这句话是这次任务中唯一一位首征太空的航天员汤洪波在记者见面会上说的。他说航空与航天,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完成这个转变,是一个艰苦而又难忘的经历。对于一名摄影记者来说,也是一样的,只有平时训练到位,做到“早、快、新、稳”,才能胜任各种报道任务。(记者 / 琚振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0 09:58 , Processed in 0.22167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