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489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经历的安徽话剧

[复制链接]

2453

主题

2595

帖子

8705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7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15 12:12: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话剧是个幸运儿。它一传入我国,就与我国人民革命运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作出了重大贡献。芜湖、安庆一带以及革命老区很早就有话剧足迹。不要小看文明戏,更不要小看街头戏,它们是先声,正是他们让观众走近了话剧。新中国成立后,我省话剧事业的发展有过三次高潮:一是解放之初,许多文工团队纷纷上演话剧,皖北文工团的《红旗歌》,皖南文工团的《思想问题》,红极一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盛况,象两面鲜艳的旗帜,在大江南北飘扬。二是一九五四年前后实行的专业化,省和部分地市相继组建了话剧团队。安徽省话剧团一成立,先是一出《家》,享誉全省,再以一出《归来》,名震京华,并以擅长演出“三农”戏剧见长而闻名全国话剧界。部分地市话剧团队也不示弱,纷纷跟进,创造了话剧的新天地。三是“四人帮”垮台之后,我省各地的话剧团体和全国各行各业一样,迎来了第二个春天。他们包扎好“文革”的创伤,挣脱极左的束缚,重打锣鼓再开张,一出《于无声处》,省市一齐上,专业业余一齐上,城乡一齐上,吹响了话剧艺术新的进军号。无论省团还是市团,每上演一戏都如同过节一般,买票要排队,剧场济济一堂,掌声不断,演员和观众共同沐浴在话剧艺术的春风里……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苦斗,我省话剧界第一代老艺术家阚望、夏永安、沈承衍、王德宏、谢南谷、倪振华、李培仁、张锡奇、宋枫、赵家绿、张熙才等等,播下的种子终于在江淮大地长成出茂盛的枝干、绿叶和红花!安徽话剧事业的发展还有一个鲜明的特色,在起步阶段就得到诸多方面的关切和支持,特别是包括时任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兼省文联主席的戴岳在内的许多作家、诗人都关心话剧剧目的建设,如鲁彦周、那沙、吕宕、曹玉模、刁均宁等,都以自己的话剧作品为安徽话剧艺术增添了光彩。

  一九五六年,全国话剧会演,鲁彦周的《归来》,一举获得了剧本一等奖,而且为省话赢得了演出一等奖,导演、演员也都获得了奖项。一九六四年,华东话剧会演,那沙的《毒手》(又名《这里也是战场》,由省话演出),吕宕的《在困难的日子里》(由安庆市话演出),虽然受到时任华东局第一书记柯庆施的粗暴批判和封杀,但历史终于做出了公正的评判,这两出戏都是好戏,省话和安庆市话当时在上海演出的剧场效果就足以说明问题。这两次话剧会演,客观上是为安徽话剧事业的建设提供了一个平台。同时,也为安徽话剧的健儿们一展风采提供了难得的机遇。更重要的是,它还生动地说明安徽话剧事业的发展是不平坦的,是曲折的,而安徽话剧队伍则是一支经得起考验的,是有战斗力的,是忠于党和人民事业的,也是批不倒打不垮的,敢于和一切恶势力相抗衡相斗争的英雄队伍。

  当前,我省话剧事业虽然不尽如人意,这在社会转型时期间是可以理解的。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安徽话剧事业的第三代第四代人真是好样的,他们不仅苦苦的坚守阵地,而且坚韧地开拓进取,在儿童剧、课本剧等领域又有所创新,并且获得中央和省多次嘉奖,这实在是太不容易了!我们对这些中年和青年朋友是非常钦佩的,他们正是安徽话剧事业的希望所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20 04:39 , Processed in 0.24152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