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84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黑白痴子”王振华——记中国第一张《围棋报》和他的创始人

[复制链接]

1405

主题

1573

帖子

573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73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6-2 14:04: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华社记者 熊金超
新华社1996年12月12日电
载1996年12月20日、21日《人民日报》

《围棋报》创始人王振华社长在校对围棋棋谱
范修海 摄

着一身带有补丁的中山装,戴一副一千多度近视眼镜。在湖北省鄂州市,人们时常看到一位戴洋眼镜的“土老冒”,即使走路也带着几分专注与入神。他,就是人称“黑白痴子”的中国第一张《围棋报》的创始人——王振华。

从象棋“神童”到围棋“天使”

有人说,王振华“好动心思”的脑子是上天生就的。从孩提时代父亲无意间将他引进象棋之门时起,他就养成了肯动脑筋的习惯。

正是敏捷的思维和过人悟性,使他七八岁就成了当地闻名遐迩的“神童”。

每逢放学归来,街坊便接他四面出击,与邻街的一些象棋“高手”对弈。赢了,大家簇拥着他雀跃而归,俨然迎归一名凯旋的英雄;输了,大伙一样簇拥着他,只是在遗憾和惋惜中,同他一样多了几分悻悻然。正是在这令人关注的一胜一负中,他体味到了真正的棋趣,也感悟到了与人同乐的人生真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闯进了围棋的黑白迷宫,便深深沉迷其中。遇到精彩弈局,他总爱与人神侃,而每每知音寥寥。

“教会街坊围棋,让大伙共享棋乐。”正是这样一个原始而天真的念头,竟影响到他的一生,使他比同龄人多了一种追求,也增添了许许多多的挫折和磨难。

起初,他只是抽空向街坊邻居讲授棋道。当他发现围棋的悟性需从小培养时,他便没完没了地在中小学、甚至幼儿园开办围棋兴趣班。一连几年,人全身心都扑在这份没有分文报酬的“第二职业”上。在家里,他无暇做家务,所有的家务都甩给了妻子一个人。一年四季,无论刮风下雨,他不曾间断地给少儿兴趣学校的孩子们上课。他采用的“儿歌”式教学,使鄂州市幼儿园的不少小朋友对围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全市已有多名青少年选手进入3段;四人先后五次在全省围棋比赛中取得冠军和亚军;两人多次代表湖北省参加了全国比赛,并取得了名次。

然而,这似乎并不是他的最终目标。

作为市总工会的一名图书管理员,王振华在全国数以千计的报刊中,找不到一份专业围棋报,这使他萌生了办《围棋报》的愿望。

但是,一个人要办一张报纸,谈何容易?社址、人员哪里找?经费、稿源哪里来?

1987年初,王振华慕名到武汉找湖北省围棋队索稿,一位教练知道他是一个人办报后,不禁产生了怀疑:“稿子可帮你约,但稿费你得先付,一旦报纸办不成,也好给人一个说法。”

当时手头没有一分钱的王振华二话没说,径直返回鄂州,支出自己两个月的工资,当天就把400元“稿费”送到了那位教练手中。这位教练深受感动,很快成了他有力的支持者。

平时,王振华一件中山装穿8年也舍不得换,一双补了又补的袜子穿3年也不忍心丢。但办报纸,他却出奇的慷慨。为了把家里仅有的1000元存款拿出来办报,他诓妻子说:“钱存银行利息低,不划算,我找人存8年定期,到期了可翻一番。”这一诓,全家人几年省吃俭用的成果,便被无偿地充“公”成了《围棋报》的第一笔开办费。

1987年6月,第三届中日围棋对抗赛对阵武汉。为了获取中国围棋界的支持,他硬是在武汉洪山体育馆门前忍饥挨饿,虔诚地等了9个多小时……

凭着这种热情,他利用业余时间,在不到一年里竟自费网罗了全国各地围棋界知名人士和业余通讯员140多人,为办报出力。

功夫不负有心人。1988年3月,主要由他一个人组稿编辑,一个人排版校印的我国第一张《围棋报》,终于在鄂州市诞生了。当时称誉世界棋坛的围棋名流陈祖德、聂卫平、加藤正夫、苑田勇一等高兴之至,纷纷签名,题词,给了他以莫大的鼓励和支持。在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一份自费铅印的报纸想要叫响全国,其困难简直不亚于飞天摘月。

连续几年饱尝其间困苦与艰辛之后,王振华再一次把希望寄托到陈祖德、聂卫平等棋坛名流身上。

1991年7月,王振华专程前往北京拜访陈祖德和裹卫平。第二天,陈祖德即在家中接见了他,并为《围棋报》题写了“愿围棋报为祖国的围棋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的题词。

第三天,王振华求见聂卫平,而聂卫正主持着一个大型赛事,整日行踪不定。王振华铁下一条心,等!带去的盘缠本来就很有限,这一等,他一日三餐只能买最便宜的咸面包充饥,夜里则通宵蜷缩在一个车站的候车大厅里过夜。待聂卫平腾出时间见他时,他已在车站熬了七天七夜。

聂卫平被他这种诚意再一次深深地打动了,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说:“振华同志,你办围棋报,做了我们想做而没能做成的事,也吃了很多人不敢吃的苦。我们太感谢你了!”

当王振华要求把当年的全国围棋赛移师鄂州举行时,聂卫平毫不优豫地答应了。

兴奋不已的王振华回到鄂州,立即着手筹办这次对他和报纸都至关重要的赛事。他四处游说,硬是说服有关部门调动数百名工匠,夜以继日地为这次前所未有的赛事集体加班20多个昼夜。

1991年9月25日,当中国棋圣聂卫平兴至勃勃地登临鄂州明塘体育场主席台,现场解说围棋名将马晓春与刘小光的首番对弈时,不禁被赛场的奇景惊呆了:在体育场用木条嵌成的2500平方米的世界超级棋盘上,工作人员移动着直径2米、重约10公斤的世界上最大的棋子,把室内对弈演绎成了一场比足球赛还要壮观的黑白“龙虎斗”,令一万多名冒雨观战的棋迷,心潮起伏、大饱眼福。


聂卫平激动地说:“我下了30多年的围棋,跑了10多个国家,还从没见过这么大的棋局,这么多的现场观众。感谢《围棋报》把围棋推向了一个新天地!”

痴心不改为办报

一夜之间,《围棋报》推出的鄂州围棋赛轰动了棋坛。然而,令王振华魂牵梦绕的《围棋报》却并未因此而走出困境。编制空缺与经费匮乏的阴影,没日没夜地困扰着他。

家里的积蓄耗光了,爱人被日益繁重的家务累垮了。

自己300度的近视眼镜已提高了1000度,他已几近失明。

而《围棋报》依然难以定期“买”到稿件,依然连印刷费和邮寄费也闹“天荒”。

有人劝他收手。

然而,小小棋子的对弈,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决定胜负、娱悦身心的游戏,而且是关系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荣辱的竞争。

——当已过而立之年的王振华回想自己的办报志向时,他的热血再一次沸腾了;韩国4000万人中就有500万人会围棋,围棋人口密度居世界之最;日本每15个人中就有一个人下围棋,围棋整体实力位居世界前列;而围棋发源地的泱泱神州,却不过1000万围棋爱好者,且整体素质不高,后继乏人。

报纸不仅要办,还要正正规规地办。

王振华一边一个人支撑着办报,一边四处游说宣传。一年多以后,在鄂州市政协的支持下,王振华以一个政协委员的身份,正式向鄂州市提出政府支持办报的提案。

对王振华佩服不已的原鄂州市委市政府一班人,深为他这种孜孜以求的敬业精神所动,决定每年拨款1万元,配备两个人事编制,尽力为他创造办报条件。凭着这种不屈的精神和不屈的热情,王振华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把《围棋报》坚持办下来了,整整8年!

去年,这张报纸被湖北省评为十大优秀报刊之一,受到了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它向全国发行。

如今,《围棋报》有了自己正规的编辑部和发行网,受到了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围棋爱好者的欢迎和关注,而且在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也有了棋迷读者。但是,前后为《围棋报》奉献了万元以上私人积蓄的王振华一家,除了8年前买的一台旧式彩电外,依然家徒四壁,过着清贫的生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3

主题

337

帖子

341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3412
沙发
发表于 2021-6-4 20:52:24 | 只看该作者
可敬可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3 06:34 , Processed in 0.37695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