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053|回复: 0

祁门傩舞,从驱鬼逐疫到纯粹娱乐,是文化的一个窗口

[复制链接]

2428

主题

2570

帖子

8622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622
发表于 2021-3-3 00:21: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流行于祁门的傩舞是中国远古时腊月里驱鬼逐疫的一种祭仪,源于原始巫舞。人们戴着面具,把自己装扮成比臆想中的鬼疫还要凶猛狰狞的傩神,跳着凶猛、狂热的舞蹈来驱邪。


在徽州,汉代就有“方相舞”和“十二神舞”的名称。后来傩舞逐步向娱人悦众方面演变,加了娱乐成分,内涵也更加丰富,其中包含了祛邪扶正、祭祀祖先、祈福求安、祝祷丰收等内容,出现了表现劳动生活和民间传说故事方面的节目,发展成为傩事。
傩舞又称鬼舞、舞鬼。


在远古时期,祁门地区交通不便,生活水平极为低下,徽州原住土著山越人对各种自然现象和身边所发生的种种事物缺少正确的认识,人们要战胜妖魔鬼怪,只好借助神的威力和妖魔疫鬼进行斗争,乞求神灵的庇护和保佑。
基于人们对万物有灵的观念,从而产生了一种驱鬼除疫、迎神纳吉为目的的原始祭祀活动——傩。


祁门傩活动历史上一直很普及,明清更为盛行。立春前,祁门县令要率领下属到城东郊占卜水旱,老百姓则扮戏相从;立春日则祭祀太岁行傩,其他县也是如此。


如果说春祀傩仪尚带有古傩驱鬼逐疫意义的话,那么在民间迎神会中出现的“傩”,则纯粹是一种娱乐了。如祁门县六月十二至二十四日举行游太阳神赛纪念“八灵王”的游行活动,人们在队伍中边歌边舞,即为娱乐性的傩舞。


祁门傩舞形象地凝聚着傩文化所体现的宗教意识、民俗意识和审美意识。透过弥漫着宗教色彩的傩窗口,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多民族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风貌、民风民俗,这些都是不可再生的民族文化遗产。


祁门傩舞集武术、舞蹈、音乐、美学、雕刻于一体,是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艺术。现已被列入安徽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成为华夏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4:00 , Processed in 0.21348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