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91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上世纪50年代, 看一场电影像过节

[复制链接]

2123

主题

2528

帖子

80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3-2 13:23: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露天电影放映(资料图)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安徽省电影队概况》档案的材料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各类影片映出情况比较表》档案的材料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安徽省电影院概况表》档案的材料
  白色幕布、放映机、放映员、小板凳……只要一听到放映露天电影,人们往往成群结队赶赴几公里,甚至十多公里来观看。放映时,大家都被影片跌宕起伏的剧情吸引,或交头接耳,或亢奋欢呼;散场后,人们边走边说,议论影片中的情节。露天电影依然成为大家欢庆的节日,至今让人难以忘怀。今天我们就跟随档案,一起回顾上世纪50年代,人们的观影往事。
  1956年全省有100个电影放映小队
  说起看电影,对于现在的人来说是一件稀松平常的事。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看一场电影那可是男女老少非常期待的一件事情,尤其在农村备受欢迎,常常供不应求。村民们一般早早收工,提前吃饭,天还没黑就带着凳子,满怀期待地等待电影的开场。
  放映电影自然需要电影放映员,那时作为电影放映员非常受欢迎。每当扛着机器出现的时候,那些电影放映员就总会瞬间成为大家追逐的对象。那么当时电影放映队是怎么来的呢?
  新中国成立初期,能放映电影的机构主要有正式的影院、剧场,这一类大多集中在城市。另外工会和各机关、单位所属的固定电影放映场所,像工人文化宫、企业俱乐部等,这种电影放映一般都是内部放映,也主要集中在城市和工矿地区。值得一提的电影放映队,就是放映员携带移动放映设备,到未设立固定放映场所的地方开展露天放映工作。
  为了把电影送到工厂、农村和部队,1950年6月至11月,皖南、皖北行署文教处、总工会、中苏友好协会等分别派出人员到南京举办的电影放映训练班学习。后来,皖南、皖北文教处电影队分别在芜湖、合肥成立。皖南、皖北区工会电影队、皖南、皖北友协电影队、治淮委员会电影队也相继成立。1952年6月,皖南、皖北文教处电影队合并,在合肥组成安徽省电影放映队,下设11个放映小队。到了1953年9月,安徽省电影放映队扩编成5个中队,下设28个小队,分别驻芜湖、徽州、安庆、六安专区和合肥队本部。
  这一点也在档案中得到了佐证,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安徽省电影队概况》档案,该档案根据各系统电影队情况进行了统计。该档案中,将各系统的电影队分为文教、工会、友协、青年、淮委,共有28支放映队,人数132人,放映机总共有39台,其中16毫米的有26台、35毫米的13台,发电机11台,自备电影11部。其中文教有13个电影放映队,人数78人,放映机15台(16毫米的有13台、35毫米的有2台),发电机14台,自备影片3部。工会有6支电影放映队,人数24人,放映机12台(16毫米的有6台、35毫米的有6台),发电机3台,自备影片6部。友协有4支电影放映队,人数14人,放映机7台(16毫米的有4台、35毫米的有3台),发电机3台,自备影片2部。青年有1支电影放映队,人数3人,放映机1台(16毫米),发电机1台。淮委有3支电影放映队,人数13人,放映机4台(16毫米的有2台、35毫米的有2台),发电机3台。
  经过一个时期的发展,到了1956年9月,安徽省电影学校第一期学员317人结业,由省文化局编成100个电影放映小队,配备全套16毫米放映机器,分配到各县(市)从事电影放映工作。
  而当时农村电影放映队一般由三个人组成,其分工为一名放映员、一名发电员和一名宣传员。队员一般都来自正规的省、市培训班或培训学校,且经过至少3个月以上的专业训练。
  由于当时农民的文化程度有限,对影片的解读能力相对较低,于是放映队结合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比如曲艺说唱、黑板报等,结合当前政策、当地实事以及电影内容来介绍。对于人民看不懂的影片内容,放映员还把电影情节、线索、人物身份、人物关系等揭示出来,来帮助大家理解影片内容。对此,档案中也有所记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2年《一九五三年安徽省文化教育工作计划(草案)》档案中显示:“加强影片的发行和宣传。有计划地调配影片,加速影片流转;加强对影片的宣传、解释工作,成立影评工作者联谊会,试办业余电影宣传员训练班。”
  国营电影院数量逐渐增多
  为了适应广大群众对电影不断增长的需要,使得电影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安徽省的电影院得到了长足发展。1950年春,皖北行署和皖北军区拨款,在合肥四牌楼宿州路口,兴建一座钢筋水泥砖木结构的大型电影院,命名为解放电影院。这是新中国成立后安徽新建的第一座国营专业电影院,设1146个座位。
  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安徽省电影院概况表》根据当时电影院的调查情况,统计出全省电影院17所,其中公营14所,公私合营1所,私营2所,总共员工238人,座位数14892个,放映机34台。
  该档案中,将全省分为合肥市、蚌埠市、芜湖市、淮南市、安庆市、宿县专区、滁县专区、六安专区、阜阳专区、芜湖专区和徽州专区来调查电影院的情况。其中合肥市公营电影院2所,员工47人,座位数2196个,放映机4台。蚌埠市电影院公营1所,私营1所,共2所电影院,员工人数39人,座位数1875个,放映机4台。芜湖市公营电影院2所,员工34人,座位数2034个,放映机4台。淮南市公营电影院1所,员工6人,座位数962个,放映机2台。安庆市公营电影院1所,员工18人,座位数900个,放映机2台。宿县专区电影院1所,员工12人,座位数613个,放映机2台。滁县专区电影院1所,员工12人,座位数625个,放映机2台,值得一提的是,该区的放映机为皮包式。六安专区电影院1所,员工17人,座位数950个,放映机2台。阜阳专区电影院2所,一所公营,一所私营,员工17人,座位数1380个,放映机4台。芜湖专区电影院2所,员工16人,座位数1691个,放映机4台。徽州专区电影院2所,一所公营,一所公私合营,员工20人,座位数1666个,放映机4台。
  当时这些影片受到群众欢迎
  电影如此受欢迎,那么当时放映了哪些类型的影片呢?哪些影片受到大家广泛好评和欢迎呢?当时主要播放的影片类型包括新闻报道(时事新闻片)、娱乐(故事片)、科学教育(农业科教片)、儿童教育(美术片)的电影等。1951年3月,“国营电影新片展览月”活动中,展映了《白毛女》、《钢铁战士》、《赵一曼》、《新儿女英雄传》等影片,受到了大家的欢迎。此后,《鸡毛信》、《董存瑞》、《平原游击队》等国产电影陆续推出,广受好评。
  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一时期,苏联影片也深受观众的喜爱。苏联影片进入中国后,像《斯大林格勒战役》《青年近卫军》《在易北河的会晤》等影片中蕴含的理想主义和革命精神深刻感染了中国观众。在1952年,合肥解放电影院参加了苏联片展览月活动,观影的群众达到了216000人。而在当时很多人反复观看苏联影片,以至于能大段大段背诵其中的台词,保尔·柯察金的“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瓦西里的“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台词。
  安徽省档案馆的珍档中,对此也有所记载。安徽省档案馆馆藏的1953年1月《各类影片映出情况比较表》档案中显示,根据合肥市解放、肥光两影院统计,国产影片和苏联影片非常受欢迎。该档案将影片分为国营片、苏联片、新民主主义国家片、私营进步片、私营消极片。
  在1950年时,国营片上映的有12部,观众达到70601人;苏联片上映10部,达到54395人。到了1951年,国营片上映了27部,观众达到199963人;苏联片达到了19部,观众有140641人。而到了1952年,国营片和苏联片的上映有了大幅增长,观影人数也日益增多。国营片达到了33部,观影人数达到了329098人;苏联片上映了45部,观影人数达到367877人。
  在物资匮乏、电影作品有限的年代,能观看这些影片,对于人们来说既兴奋又满足。时光荏苒,当年人们看电影的往事还历历在目,但它也终将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 □何依群 何芳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4 18:27 , Processed in 0.218079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