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93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开拓安徽话剧, 为何他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2123

主题

2528

帖子

8043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43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24 00:16: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1979年,夏永安在为合肥市文工团导演话剧《一双绣花鞋》

  

  ○夏永安在话剧中扮演的李大钊
  他是从抗日烽火中走出的一位话剧演员;他是新中国安徽话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他为话剧事业的发展倾心尽力……他就是1922年出生于合肥的夏永安。
  战火中走进艺术殿堂
  1922年初夏的一天,在古城庐州的一户夏姓人家,一个男孩出生了。在那个军阀混战的年代,主人希望孩子一生永远平安,所以给孩子取名永安。但我们知道,那个年代不要说永远平安,就是一时一刻也难以平安。可以说,夏永安的童年是在动乱之中度过的。军阀混战的硝烟尚未散尽,日军又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
  1938年,日军大举进犯江淮地区,16岁的夏永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洪流中。他随着大军历经千辛万苦来到湘南重镇衡阳,从此踏上了革命的征途。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全国人民抗日情绪高昂。但到了部队的夏永安因为年小体弱上不了前线,就进了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属下的戏剧流动宣传二队,这个三厅是由郭沫若任厅长的。到了宣传二队的夏永安立即奔赴前线和后方,以戏剧艺术为武器,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因此后来夏永安常说,1938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
  到了宣传二队后,机灵、耿直又有点倔强的夏永安很受战友们的喜欢,而他也很快就适应并爱上了这个抗日团体。据他的战友后来回忆,夏永安学习刻苦,干活卖力,临危不惧。在宣传二队,他亲身体验了广大军民奋起抗日、不屈不挠的民族气节,更结识了许多从事抗日救亡、献身革命事业的文坛艺苑前辈,并在他们的引导下初步懂得了革命文艺的巨大力量。可以说,戏剧流动宣传二队既是夏永安从事革命活动的启蒙学校,又是他步入戏剧艺术殿堂的门槛。
  但由于国民党军队节节败溃,戏剧流动宣传二队也只得分散撤退。1940年夏永安到达重庆,后进入由陶行知创办的育才学校,在戏剧组边工作边学习。在这里,他又得到了众多戏剧名家的指点,使他在戏剧方面又有了更大的提升。1941年,夏永安考入了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专攻话剧表演艺术。毕业后他又留在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剧团,正式成为一名职业话剧演员。
  抗战胜利后,夏永安被留在了重庆。据史料记载,从1946年至1948年,夏永安一直活跃在西南话剧舞台,相继扮演了一系列重要角色,如《岳飞》中的岳飞、《楚霸王》中的项羽、《塞上风云》中的丁世雄、《雷雨》中的周朴园等,因他扮演的各种角色都栩栩如生,所以享誉西南地区话剧界。
  开拓发展安徽话剧事业
  1948年底,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的解放战争不断取得胜利,国民党政府面临灭顶之灾,更加狠毒地挥起屠刀镇压进步力量。这时候的夏永安躲过敌特的耳目,渡过长江,于1948年12月来到了皖北解放区,并回到合肥。夏永安后来回忆说,合肥是自己的故乡,虽然离开故乡十年了,但从踏上合肥的那一刻起,他就感到无比的轻松,喜悦之情难以言表。
  夏永安回到合肥后不久,就迎来了合肥的解放。作为一名专业的戏剧工作者,他很快就以满腔热情投入了参与组建合肥市文工团的工作,这可是安徽省在新中国建立前夕组建的第一个文艺团体。虽然后来因形势发展和工作需要,合肥市文工团相继改名为皖北文工团、安徽省文工团和安徽省话剧团。但不管名称怎样改变,夏永安总是剧团建设的积极参与者,最终使这个剧团在1953年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应该说,安徽戏剧事业特别是话剧的发展,夏永安是功不可没的开拓者之一。
  据相关档案记载,那时夏永安在团内先后担任了艺术指导员、戏剧队长、艺委会主任等职,不过他主要任务还是当演员演戏。而且,虽然当时夏永安也只有30多岁,但在一群年轻的文工团员眼里可是一位“老”演员,还是经过战火洗礼和受过专门训练的。因此,他扮演的角色常常十分老到,很受观众喜爱和欢迎。
  原安徽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柏龙驹老人就曾说起过他第一次看夏永安演出的情景。据柏老回忆,他第一次看夏永安的演出是1950年在芜湖解放剧场。当时夏永安是随皖北文工团来芜演出大型话剧《红旗歌》,剧情细节柏老已经淡忘了,但夏所扮演的彭刚形象却给柏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是夏首次扮演大型工厂党委书记的形象,浑厚的嗓音、流畅的台词以及熟练的演技,把一个解放不久的大型纱厂的党委书记刻画得惟妙惟肖,既富有人民军队指挥员的气质,又含有儒将的风度;既威严又幽默风趣。
  的确,因为有过专业的学习,再加上自己的不断钻研,夏永安的戏路“非常宽”,几乎所有的角色都能切换自如。例如他在《在新事物面前》中扮演的薛志刚、在《家》中扮演的高老太爷、在《龙须沟》中扮演的程疯子、在《兵临城下》中扮演的赵崇武、在《海滨激战》中扮演的团长等等,每个角色都有出色的亮点,而且各具特色,耐人回味。因此,他的表演不仅能征服观众,而且能在同行中引起反响。
  同时,作为新中国安徽戏剧事业的开拓者之一,夏永安对安徽话剧的发展也是可圈可点的。据档案记载,1954年,夏永安随团赴上海参加华东第一届话剧会演,他在多幕话剧《春风吹到诺敏河》中扮演农业合作社主任高振林,这个角色许多著名演员如李默然等都扮演过,但他以深厚的农村生活为基石,以浓郁的泥土气息取胜。不仅他个人获得了优秀演员奖,而且这个戏的成功演出,也使全国话剧界同仁公认安徽省话剧团在农村题材话剧方面有着独特的风韵。
  因为夏永安的突出贡献,1954年12月,他光荣地参加了安徽省第一次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大会上做了《关于坚持表演艺术中的现实主义,克服刻板化和形式主义倾向》的专题发言。
  而在1956年春天,夏永安还作为中型话剧《搏斗》的导演和主要演员,参加了由文化部在北京举办的全国话剧会演。《搏斗》是反映淮河治理这一重大题材的,但因为时间仓促,剧本写得不是很成熟,好在夏永安在表、导演艺术方面的刻意追求,终于使此剧获得了演出二等奖,他个人也荣获了演员二等奖。当时周恩来总理在天桥剧场观看了此剧,结束后接见演职员时曾对夏永安等人说:“虽然剧中争论的工程技术问题我没大完全看懂,但是我被台上的治淮民工和干部的劳动热情感动了,谢谢你们!”
  培养新人发展话剧
  在自己做好导演和表演工作的同时,夏永安还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要想使新中国的话剧事业很好发展下去,必须要下大力气培养一批批新人。特别是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安徽话剧艺术方面,主要是一批由热血青年组成的文艺新军,这些人干劲很大,但最大的弱点就是专业知识懂得甚少,甚至对什么是天幕、侧幕、二道幕等基本常识都不大懂。
  据相关档案记载,在培养新人方面,夏永安根据话剧表演的特点,有意识地把排演当作课堂,把排戏的过程当作讲授专业知识的过程,除了讲解一些专业理论知识外,还从深入生活和艺术实践等方面来培养。例如他就非常赞同表演中的“AB制”,每逢他演主角,总要带一位年轻同志担任B角,并且创造条件和机会让担任B角的青年同志登台磨练。夏永安对新人的培养一直延续到上世纪60年代他调至安庆市话剧团。当时的安庆市话剧团是个新团,绝大多数成员都是“娃娃兵”。于是,夏永安在自己做好演员的同时,主动担负起对这些“娃娃兵”的辅导任务,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当然,有耕耘就有收获。作为新中国安徽话剧事业开拓者之一,夏永安不仅在1956年被授予安徽省社会主义积极分子的光荣称号,而且相继被推选为安徽省首届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在我省的第一批全国会员之一;更于1997年在中国话剧90周年的纪念大会上,接受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向他颁发的从事话剧艺术事业50年以上的纪念奖章和荣誉证书,从而书写了自己不平凡的艺术人生。 □吴悦新 程堂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6 08:16 , Processed in 0.23161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