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9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武当响当当——北修故宫 南修武当

[复制链接]

2138

主题

2543

帖子

8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94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1:53: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在广场舞还没有在神州大地上攻城略地,处处占地为王之前,或许还有人记得在公园等公共场所,总不乏打太极拳的中老年人,大概国人养生的诉求并没有改变,只是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套路。现在流行大摇大摆,外向扰民的广场舞,那时却流行含蓄内敛,好像很有历史的太极拳。


太极拳的历史,真的很悠久,明末的陈王廷集长拳/大洪拳/红拳等技法,以张三丰的内家拳理引导,创立了太极拳的固定拳法套路,也就是所谓“陈式太极拳”,并奉张三丰为祖师。武当的张真人,是创立太极拳的关键人物,武侠书没有骗我们。而张真人成没成仙,不在本文可探讨的范围,我们只来看看他寄身修道、以至名扬天下的武当山。


武当山的名号是响当当的,然而它还有其他别名,据《水经注- 卷二十八沔水》载:“武当山,一曰太和山,亦曰上山,山形特秀,又曰仙室。”《荆州图副记》里说它:”山形特秀,异于众岳,峰首状博山香炉,亭亭远出,药食延年者萃焉。晋咸和中,历阳谢允,舍罗邑宰,隐遁斯山,故亦曰谢罗山焉。”即历阳人谢允(谢罗公),辞掉罗县县令之职,隐遁于此山,故亦名谢罗山。


武当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另三座为龙虎山、齐云山和青城山),在历史上一直受到上至皇室下至庶民的关注。在春秋至汉代末期,武当山已是古代宗教重要活动场所,许多达官贵人到此修炼。诸如:周大夫尹喜,汉武帝的将军戴孟,著名方士、炼丹家马明生、阴长生,都曾隐此山修炼。东汉末期道教诞生后,武当山逐步成为中原道教活动中心。


唐贞观年间,皇帝李世民诏武当节度使姚简到武当山祈雨而应,敕建五龙祠。到了干宁年间,武当山被列入“七十二福地”,排行第九位。元朝的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玄教宗师张留孙向元帝忽必烈奏报武当山后,忽必烈大信其道。到大德八年(1304年),元帝特穆尔封“武当福地”,从此成为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场所。


到明代,武当山被封为“太岳”、“治世玄岳”,被尊为“皇室家庙”,明永乐十年(1412年),明帝朱棣命隆平侯张信、驸马督尉沐昕、工部右侍郎郭璡、礼部尚书金纯等率20余万军民,工匠大修武当山,就是所谓的“北修故宫,南建武当”。明朝皇室是把武当的真武神作为“护国家神”来崇祀,使武当山的地位升华到“天下第一仙山”,位尊五岳之上,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呈现出二百多年的鼎盛局面。


治世玄岳坊

天人合一 崇尚自然
武当山山上众多的道教古建筑始建于唐,宋、元两代继续扩展。明代是武当山建筑的鼎盛时期。永乐年间建成的9宫8观等33座建筑群,在嘉靖年间又增修扩建。整个建筑体系按照“真武修仙”的道教故事,正为了体现道教“天人合一的思想”。


武当山古建筑群的空间布局,是以天柱峰的金殿为中心,以官道和古神道为轴线向四周辐射。北至响水河旁石牌坊为80千米,南至盐池河佑圣观25千米,西至白浪黑龙庙50千米,东至界山寺35千米。


建筑群采取的,是皇家建筑法式统一布局,整个建筑群规模宏大,主题突出,井然有序。武当山古建筑群是怎样体现道教天人合一,崇尚自然的思想呢?简而言之就是要充分地保持武当山的自然原始风貌。


工匠们按照明成祖朱棣“相其广狭”、“定其规则”、“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的原则,来进行设计布局。营建武当山的材料不是就地取材,而是从陕西、四川等地采买。营建时,充分利用峰峦的高大雄伟和岩涧的奇峭幽邃,使每个建筑单元都建造在峰、峦、岩、涧的合适位置上。其间距的疏密、规模的大小都布置得恰到好处,使建筑与周围环境有机地融为一体,达到时隐时现、若明若暗、混为一体的艺术效果。在1994年,武当山道观建筑群就已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之中。



“圣境” 胜景
南岩,是道教所称真武得道飞升之“圣境”,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风光最美的一处。南岩宫始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至元至大三年(1285年—1310年),在明永乐十年(1412年)扩建。南岩宫位于独阳岩下,山势飞翥,状如垂天之翼,以峰峦秀美而着名。现存建筑21栋,占地9万平方米。


主体建筑,是天乙真庆宫石殿,建于元至大三年以前,面阔11米,进深6.6米,通高6.8米。梁、柱、门、窗等均以青石雕凿而成。顶部前坡为单檐歇山式,后坡依岩,作成悬山式,檐下斗栱均作两跳,为辽金建筑斗栱的做法。龙头香,长3米,宽仅0.33米,横空挑出,下临深谷。龙头上置一小香炉,状极峻险,设计者有巧思,若不是身手了得,试问谁敢上香?除了天乙真庆宫石殿,南岩宫尚有两仪殿、皇经堂、八封亭、龙虎殿和南天门等建筑物。


龙头香
位于天柱峰南侧,有座占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600多平方米之宫殿,那就是在明永乐十年(1412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敕建的太和宫。整个建筑处于孤峰峻岭之上,殿字楼堂依山傍岩,结构精巧,是武当山的最高胜境。有这样一个说法:无论是道士还是普通的香客游人,只有登上顶峰,走进太和宫,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到了武当山。


或许有小伙伴觉得有点眼熟,这不跟紫禁城里的太和殿重名吗?太和殿可是明清两朝北京城内最高的建筑,也是开间最多、进深最大、屋顶最高的大殿,堪称中华第一殿。看来“北修故宫,南建武当”不是虚言,两者都代表着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且南北呼应。当年建成后,明帝嘉封武当山为“大岳太和山”,封这座建在绝顶上的道宫为“大岳太和宫”。


看完最高的胜景,不妨来看看武当历史上,占地最大,最气派的一组建筑——玉虚宫。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曾经发出过“玉虚仿佛秦阿房”的赞叹。玉虚宫全称玄天玉虚宫,它的壮观绝对超出一般对庙观的想象。按周礼,设计为五进三路院落,东中西三院共建有宫门、龙虎殿、朝拜殿、年殿、父母殿、启圣殿、元君殿、无梁殿、望仙台、御花园及祠、堂、庙、坛、楼、阁等各种建筑,共二千二百余间。传说紫禁城也不过九千九百九十九间房,玉虚宫岂不相当于1/4个紫禁城?


但玉虚宫也遇上了传说中阿房宫的大敌——火灾,在天启年间,其轴线主要建筑均遭火劫,又在乾隆年间,再次遭到大火,其附属建筑一并化为灰烬。然而虽经过后世的诸多劫难,今天在遗址之上依然能够看到遗留下来的建筑精品。

现存的建筑有宫墙和宫门,宫墙状似月阑绕仙阙,宫门为精雕琼花须弥石座,卷拱三孔,两翼八字墙上嵌镶琉璃琼花图案,门饰栏台阶,朱碧交辉,状美富丽。宫门内外各有碑亭一对,巍然对峙,亭内各置一巨大赑屃,其背各驮一碑,门外两碑分别是明代嘉靖三十一年为重修太和山而下的“圣旨”碑,和三十二年《重修太和山宫殿纪成碑》。


门内两碑,一是明代永乐十一年为保护武当山道教而下的一道“圣旨”碑,一是十六年太和山道宫碑记。四通碑文书体隽永圆润,碑额浮雕蟠龙,矫健腾舞,造型稳重虬劲,碑下驮碑之赑屃大小相同,各重约90余吨,形象生动,雄浑刚健,是武当山石雕艺术的珍品。


紫金城是又一处与故宫有对应的道教宫殿。明成祖于永乐十七年敕建,是环绕天柱峰顶端修建的城墙,因金殿在其上而得名。这是朱棣按照自己居住的“紫禁城”,为真武大帝在人间修建的“玉京”。在专门下达的圣旨中,朱棣还特别要求“务要坚固壮实,万万年与天地同其久远”,可见他对修建金城的重视程度。

并且,还要严格遵守道教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的教理。工匠们按照明成祖的圣旨,用重达千斤的石条依岩势筑起一道厚厚的城墙,城高数丈不等,城墙中心周长344.43米,蜿蜒起伏。这道城墙从外向里看时,墙往内倾斜,从里向外看,墙往外倾斜,远看如光环围绕金殿,雄伟壮观。


在紫金城四方,各建一座仿木石建筑天门,象征天阙。但东、北、西三门面临绝壁,只有南天门可通。南天门又设神门、鬼门和人门。中间一门高大威严,为神门,也是皇家的专用通道。在明朝,从朱棣以后,历代皇帝登基都要派钦差到武当山朝拜真武,而钦差们就是从神门进入金殿的。神门左为鬼门,虽有门形,实际无门;神门右为人门,游人们就是从这道门登上金顶。


当今自然已经不是道教最为鼎盛的时期了,甚至乎在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武当山有部分的珍贵宫殿也要作出牺牲,被沉入水底,但是道教依然是武当山最为重要的一项文化元素。武当不止保存有各个朝代的古建,更有真正的道人在这里进修学道。下篇,国家全景地理会谈谈武当的道长们,他们的往昔与今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138

主题

2543

帖子

8094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094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2-3 11:54:40 | 只看该作者
当今自然已经不是道教最为鼎盛的时期了,在世俗民间,道教还没有佛教的亲和力,大家可以看看,求菩萨保佑的人,比求真武神的多了去。在当年修建丹江口水库时,武当山有部分的珍贵宫殿也要作出牺牲,被沉入水底。但是道教依然是武当山最为重要的一项文化元素。武当不止保存有各个朝代的古建,更一直有真正的道人在这里进修学道。武当山硬件很强大,但软件一样必不可少。


宋元时,由于封建统治者极力推崇和宣扬武当真武神,使真武神的神格地位不断提高,促使武当道教的形成和在社会上的影响日益扩大。宋真宗于天禧二年(1018年),加封真武号为“真武灵应真君”,令建祠塑像崇祀,将五龙祠升为观。宋仁宗推崇真武为“社稷家神”,并建真武庙塑像崇祀。徽宗、宁宗、理宗等都为真武封号,虔诚祭祀。着名道士邓若拙、房长须、谢天地、孙寂然等入山修道,宣传道径,使武当道教得到进一步发展。


真武神

说起道士,许多人可能想到的是电影里头戴八卦巾、身穿法袍、手里拿着桃木剑、念咒画符、与妖魔鬼怪争斗的人(比如僵尸道长);其次想到的,可能是道观里身穿蓝衫、头戴庄子巾或者坐在市井之间,为人解签、算卦的人;第三可能想到的是隐居深山、终日打坐或武功不凡的高人(反正一般人见不着)。


一位饰演道长的专业户

道教的神秘,不是来自于其历史的源远流长,或者宗教涵义有多复杂,而是道教五术与世俗进行交汇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一些“误解”。不同于其他“亲民”的宗教,总教人寄望于缥缈的来生,道教是唯一追求今生今世健康、快乐、长寿的宗教。 道家五术,秦汉前称方术,是道家寻求人生健康、快乐、长寿的方法,构成了中国古代文化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五术由“山、医、命、卜、相”构成,都是源自易经。“山”是修练肉体与精神,以培养完满人生的精神为主,以获得人的身心双方面发展之术。因为深山环境能解除干扰,专心致志,“山”便成了代名词,这也是五术中的最艰难的最高目标,世上有人利用术数撞骗,但是却没有人能骗得过自己的身体。


“医”是保护人类的健康、以治疗疾病为主体的术法,是通过《针灸》、《方剂》、《灵治》三种方法,达保持健康、治疗疾病的一种学问。道教医学是中医的基础和主流,所以有“岐黄源于道”之说,中国古代的大医学家,大多是修道之人。



“命、卜、相”三者,“命”,是以道术推定人的命运,从而改善人类发展的学问。“相”,是用眼睛观察所看到的物体表象,以进行趋吉避凶的一种方法。“卜”,就是占卜、选吉和测局等方法,来预测及处理事情。受过现代教育的人大可以说“这不科学”,没错这的确不科学,因为易经的建立基础并不是现代科学体系,它朴素的东方智慧并不遵从于因果律,但是作为一种认识世界的手段,其价值早已有荣格一派的学者挖掘及利用。


那么,武当道人都是那么高深莫测,与普通世人平行而不相交吗,当然不是。真正的武当道士,既与影视塑造的形象大有不同,也不必全是得道高人:

一要出家修行,作为真正的道教神职人员,一般都要在道观修行;
二是遵守戒律,信仰道教而皈依道、经、师三宝,履行入教礼仪,接受道教的教义和戒律;三是修学教法,作为一个宗教,道教有自己的教理和教义。能够按照教理教义修炼的出家人,才算是道士;
四是尊道贵德,道化万物,由德来蓄养。德行高尚,才使神灵可敬,所以合格的道士,一定要尊道贵德;
五是传播道教,一个道士不光要自己悟道修行,而且还要传道弘法,济世利人。


五术是道人们继续精进的门类,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硬性要求,正如所有人从小必须学习语文、数学、英语,却不代表日后所有人都成为了文学家、数学家和外交家。2008年武当山道教学院成立,管理就更是以适合于现代社会,并结合道教的发展情况而制定规律和要求。



道教的不够亲民,还有来自于隐秘单传的传统影响。同样受到约束的还有武当的武术,别看现在武当武功天下闻名,在历史上,武当的武术长期隐没不彰,直到清代至民国,由于社会动荡和道教衰微,许多道人离山还俗,武当武术才开始流传于民间。


历史上的武当武术,并非在张三丰之后始有,而是在道内交流传播并不断演化,故而形成了诸多流派。自张三丰集众家所长而创太极之后,诸多流派均受其太极拳尚意不尚形的理论所影响,故而尽尊三丰为祖师。张三丰之后,武当武术仍然是道教内部流传的主要武术流派,并不断吸取中国民间武术。武当武术的理论核心是“阴阳消长、八卦演变、五行相克”,是中国武术一大名宗,逐渐形成“北崇少林、南尊武当”的局面。


武当武术与武当道教的渊源很深。武当道士在修炼学道时,常常伴以练习武功。宋代以前,武当道士中的武林高手就不乏其人。集大成者张三丰,其内家拳取道家以静制动,融合道教内丹炼养、无为、虚静、柔弱、自然于武术中,形成贵柔尚意的独特风格。内家拳实为内丹气功与武术的融合,晚后的太极拳、八卦掌、形意拳等均是从武当内家拳演绎发展而成的。



所谓的内丹气功,是从道教漫长的发展岁月里一直演变过来的修炼途径。内丹也是相对外丹而言,道教在秦汉时推崇的是外丹术。外丹术是指以铅、汞、硫磺、朱砂等为原料,进行烧炼的金丹。但由于外丹术烧炼的火候极难掌握,而且还有许多秘诀,所以烧炼成功者千万中难得一二,然而烧不成功,却误食致死者,历代数不胜数。因此自隋唐以后,主张修炼人体真元之气的内丹术盛行起来。

武当武术的技击功能,是在首先保证养生功能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武当内家拳,无论剑法、拳法,其一招一式都是最合理地对人进行生理心理的调节。有舒筋活络、补血调气、滋养五脏、陶冶身心之妙益。即使在技击中,也不能违背养生的原则,所用方法有“以四两拨千斤”、“借力打人”等。所以说,凡是武当武术必须具有养生功用,不具有养生健身功用的就不是武当。后世的太极拳养生法,其能够广有市场,就是拜武当武术特色所赐。



武当武术是“以技击为末学”为另一宗旨的,道家本意是追求养生,而不欲伤生,尽量避免争斗,于是技击自然被视为末学。然而人在江湖,总有一些不以行善为本的人,当正义受到了侵害,武当中人“该出手时就出手”也便义不容辞。但是它拥有后发制人的出发点,而“贵化不贵抗”(能化去招式最好,对抗为下着)。



本文一直用“武当武术”的说辞来介绍,而不是“武当派”,原因是后者应该视为集合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之传说,与及现代小说资料所影响,而形成之为江湖武术门派,有点属于流行文化里的范畴(甚至美国还有著名的黑人说唱组合,也叫“武当派”——“Wu Tang Clan”)。而在武当派一词光环之下,之后徒子徒孙又派生出诸多门派,骤眼一看,也未必可以联想到是武当亲属,只是他们都是出自武当一源。若有武侠迷想到武当山上寻找武当派古迹,恐怕也不易,不同于少林寺的只此一家,武当山上道观众多,难以得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宗教与武术结合的代表。



所以无论你是武当七侠,还是全真七子的粉丝,要理清庞大的武当武系中,道长们的生平事迹与江湖传闻的真与假,是与非,并不是那幺容易的一件事,而且有谁会那幺不识趣,要“科学”、“系统”地破除我们武林往事中的浪漫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5 18:19 , Processed in 0.21216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