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老八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连载』 《鬼子兵眼中的抗战:陆军步兵漫画物语》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1#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58:28 | 只看该作者
第十话:西伯利亚蛋糕

显然作者被大家小看了


第一期训练结束了,开赴战场一周前我们全体新兵意外获得了次外出探亲的机会。
“上了前线你们不一定还能活着回来,所以你们好好再看看这个世界。去认真道个别吧,特别是对你们的女人。”
中队负责人事的曹长(译:上士)一边把外出证发给新兵一边如是嘱咐。
新兵们从来没想到出发前还能有探亲的机会,对这意外的假期我们都激动地欢呼了起来。
出了营门,新兵们就各自散开奔向了家所在的方向,我也抓着国防剑(注①)冲向了老家平井村。
“你小子不会是逃回来的吧?”

当时的日本农民生活,不过这女农民应该是找的模特摆拍


正在前院打麦子的妈妈,见到我吓了一跳。
我家只是农户,并不富裕(注②)。
虽然拿不出什么山珍海味,但只要能吃到妈妈亲手做的菜我就满足了。
家里温馨的迎接,让我这颗入伍后扭曲变形的心得到滋润似乎又恢复正常了。
然而我必须注意不在这假期中产生太多的依恋之情。(后来听说在其他中队里有人就因为在假期后没能准时归队而惹上了各种麻烦。)
总之,这假期只有三天两夜,非常短,每一秒的时光都必须珍惜。

有乐町至今都是日本最繁华的地段之一


第二天,我就去了东京有乐町——原来工作的地方。
可能是因为一直呆在卡其色单调的军营里,虽然只隔了三个月,但此时日比谷的电影街对我来说看起来简直就是另一个世界。
“你小子当逃兵了吧?”
看到我以陆军二等兵的样子出现,公司里的人惊讶地说出了和妈妈同样的话。
公司里贴满五颜六色的招贴画,屋中飘荡着的油墨气味令我倍感怀念。
看到以前的同事都还在做他们之前的工作,我感到十分懊恼:为什么偏偏只有我一个人被拉去当兵了呢?
登上日比谷电影公司的屋顶,东宝公司屋顶上穿着绿色和服的歌剧学徒们(注③)一起向我这个大兵挥手。
东宝剧场当时演出的并不是歌剧,而是在公演舞台剧。
看过一幕演出,我就从后台门口往外走邂逅了同事O。
“斋藤,真运气终于找到你了。我想把我们一起吃西伯利亚蛋糕作为日比谷最后的留念怎么样。”

西伯利亚蛋糕和当时的‘五角’日元


那时,在东宝剧场前面有家姐妹二人开的小点心店,做得西伯利亚蛋糕味道是真的非常不错。
这种蛋糕现在基本上看不到了,它由两层卡斯提拉之间夹着羊羹做成,当时一块要5到10钱(注:1日元为100钱,而当时新兵的月薪才5日元)。
当时砂糖已经实行了配给制,甜点可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但由于我们是老顾客,所以姐妹俩偷偷地给我们做了份西伯利亚蛋糕。
“O,今天太感谢你了。希望你能活得好好的,希望下次还能和你一起来吃西伯利亚蛋糕。”
就这样我们在有乐町告别了。
说些后话,我从西伯利亚一回来,第一个去找的就是O。
“在西伯利亚,我天天都吃‘西伯利亚蛋糕’,多到你都想象不到。”
说完我们俩都大笑起来。
顺便说下,那位O就是前年去世的儿童漫画家太田次郎。
那天,还有一个人我特别想去和她道别,就是住在浅草的A子。
我到A子家的时候已经是晚上了,至今我都记得那晚她家园子里盛开着的红色夹竹桃花(注④)。


由于我突然到访,所以她看到站在门口穿着陆军二等兵军服的我时,眼睛一眨一眨好长时间说不出话来。
A子是公司M前辈亲戚的女儿,还是个女校(初中)三年级学生。
通过M的撮合,在入伍前一年我和A子开始约会。
所谓约会,也就是到郊外吃个野餐,一起去看公司的免费演出和电影什么的。

少年的春梦终究会醒


那时我们年纪尚小,还处于对男女关系朦胧的阶段。不过我觉得A子扎着双马尾辫子的样子,就像初春的花朵一样可爱。
时间所剩无几,我无法再留恋下去,只能让A子送我到上野为止。
陆军二等兵和女学生并肩行走的景象就和漫画里的一样。不知道A子当时心中都在想些什么,她胸口水手服隆起的样子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
再过一周我就要上前线了,最终我鼓起勇气抓起身边A子的小手,拉着她到了公园角落里的暗处。
我们的影子稍合即分,然后我赶紧松开了她的手。
“我等你回来。”

浅草寺和御守护身符


在上野车站当火车缓缓启动时,A子羞涩地说着将一个东西匆匆塞入了我的手中,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一枚浅草寺的御守护身符。
这护身符我戴了很长时间,直到战争结束都在保护着我。
我到达新町车站已是半夜,班车都停运了。披星戴月地赶了8公里夜路才到家,一路上心境格外安宁。
一到家,之前在站台分别的A子电报就送来了。
电文如下: “祝愿武运长久”。


注①:30式刺刀,明治30年(1897年)定型生产而得名,所谓的国防剑就是指的这个。
日军新兵被授予30式刺刀代表着完成了新兵训练正式成为了军中的一员。
对于这种刺刀中国人民记忆深刻。
这个不是真正的国防剑,日军中确实有国防剑,但是那只有日军海军的士官才配发。毕竟指挥刀啥的打海战没用还碍事,可为了弘扬武士道精神,日本海军还是给士官们发了国防短剑。
日本陆军没那个财力,所以为了面子将刺刀给称为国防剑充门面。

日本的女学生


注②:虽然作者一直在强调他们家家境平平,但是作者显然是读了初中还学了画画的,而他哥哥也是当了海军的,所以他们的学历在当时日本都不低。
而且作者前面也提到妹妹来探望他时都是带着各种糕点的,所以作者家在当时日本的农村应该是一个相当殷实的家庭了,那会日本农民的生活并不比中国农民好多少。
因此日军陆军猪食日本人尽皆知,可为了能吃饱农村男性青年对参军都十分积极。

宝塚歌剧团2014年成立百年的宣传画


注③:作者这里说的剧团是宝塚歌剧团,1914年便已经创立。
宝塚歌剧团是东亚美少女组合的鼻祖,该剧团一直只招募年轻的单身女性,至今如此。
因此该剧团的女演员一旦结婚就会退出剧团(东宝剧团旗下有多个剧团,所谓退出多半都是换一个东宝名下其它的剧团),而对退团还有个专门的叫法——毕业。
作者工作的东宝电影公司1944年和宝塚歌剧团合并。

盛开的红色夹竹桃


注④:日本人很喜欢用花语暗示未来事情的发展,所以不知道作者这里专门提到红色的夹竹桃是不是也是如此。
红色夹竹桃有剧毒,因此它的花语并不是什么好话——危险的爱情。
也许作者这里是为了暗示自己的前途多舛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2#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58:5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一话:再会,赤城山

日本人对侵略他国基本都是持支持态度的


昭和16年(1941年)6月22日,清晨。
入伍后经过三个月速成训练,我们新兵踏出高崎联队的营门,作为替补人员(注①)开赴战场。
营区内,以负责训练的中队长为首,各位教官、班长以及其他留在队里的老兵和同年兵(译:同期入伍的士兵)列队目送我们离去。
而在营门外,虽然还是清晨,但却已经有很多人手里拿着写有部队名字的条幅和小旗在那里欢送我们。
我走出大门没几步,送别的人群里我的父母和妹妹就发现了我。与他们寒暄,原来他们三人为了能在队伍早上出发时再看我一眼,特地凌晨就徒步赶了过来。
两位年近六十的双亲和上小学的妹妹在黑夜中赶了12公里路,只为最后再看一眼不知道能不能活着回来的我,还真是辛苦他们了。

千人针


队伍朝着火车站开始行军,送别的人们也一路随行。父亲和母亲没说一句话,我不知道他们心底是什么感受。他们通宵做出的我最喜欢的萩饼,连同妹妹赶在今天前完成的千人针(注②),由妹妹一起交给了我。
其他送别的人也是把手里的包裹、盒饭什么的递给士兵,队伍两侧警戒的宪兵一律当作没看见。
按规定军队开赴前线的时候,应当扛着用白色布缠绕好的步枪,军服也得换成洗干净的。我们却啥都没有,没发步枪不算,连军装也是二手货,内衬尽是补丁(注③)。
也没办法。谁让我们是去接替回国的人呢,一切都要从接替的人那接收。
虽然军容差了点,但送行的人还是非常多的。能被这么多人欢送,众目睽睽之下从高崎车站开拔出去,对我们这些新兵来说恐怕是人生仅有一次的能够如此被欢送的场面。
可是,这种欢呼声再盛大,也不能改变任何事情。
哪怕处在当时社会氛围下,面对即将走向死地的孩子,没有哪个父母会真从心里发出“万岁”的欢呼吧?恐怕他们心里都是流着泪看着自己的孩子奔赴战场的吧(注:在日本军国主义洗脑下当时日本这样的父母并不少)。
我无论如何都要从前线活着回来。
如果把人生六十年比作舞台三幕剧的话,当时21岁的我可以说刚渡过序幕,在接下来的第二幕、第三幕中还有很多事想要去做。

日本民众欢送士兵出征的排场


我回头看向队伍,随着沉重的军靴声,长长的队伍不断延伸开去。
这支队伍中会有几人战死?又有几人能活着回来与家人团聚呢?
上月台送别每家只允许一人,所以我和母亲、妹妹就此在车站门前惜别,只有父亲一人跟我进了月台。
“邦雄啊,好好干!”
叔父为了给我送行,不知什么时候从哪偷溜进了站来。
“各位,他是我的侄子,请大家多多关照啦。”
叔父说着向新兵们伸出手一个个得跟他们握手,同时另一只手做出敬礼的样子,惹得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父亲没过来,我瞥眼看见了缩在月台后的父亲,虽然他用帽子罩着脸但我知道他在偷偷抹眼泪。
列车启动了,送别的人们举起两只手大喊万岁,我们挤到窗边伸出头挥手向送行的人们告别。
想来我从来没有过这么盲目的出行。
连目的地和回来的日期都不知道,甚至连生死都未可知……

赤城山


我脑袋空空地茫然眺望窗外,只有赤城山不断映入眼帘。
对群马县的人,赤城山是座能引发乡愁的山。
我对着赤城山心中竭力高呼:“我一定会活着回来!到那时候一定以最庄严的敬礼向你报到。再会,赤城山!”
我脸紧紧贴着车窗玻璃,眼睛死死地盯着那越来越小的赤城山,直到完全看不到它为止。
这时我才注意到自己已经泪眼朦胧。

下川义忠少将(图片有的认为是大桥熊雄少将)


注①:作者文中没有提过他刚到中国时到底是属于哪支部队,不过从这里看他应该是先进入日本军(集团军)的野战补充队,然后做为皇国一块砖哪有需要哪里搬。
上图的下川义忠少将就是日军第十一军第十野战补充队队长,1944年4月19日被击毙于湖北孝感市应城县,追晋中将。他是我国军民十四年抗战中击毙的三十名日军将军之一。
对于击毙的日军将军具体都是谁感兴趣的您,可以在头条搜码字的文章《忽传捷报斩敌酋——抗战中击毙的日寇将军》。

千人针和索大


注②:千人针是围兜的一种,如上图右边的索大腰间穿的就是。
这东西其实恰恰说明了日本的侵略战争是全民参与的,但是现在日本人流行将历史切割,认为他们自己也是军国主义的受害者,而军国主义分子已经被盟国审判了所以他们现在跟那段历史无关。
可是这些口口声声宣称自己是受害者的人们,如今坚持去参拜那些军国主义亡灵们,他们说这是他们祭祀亲人与军国主义无关;如今他们年年祭奠原子弹亡魂控诉自己被美国轰炸,却认为中国人一直在紧咬已经解决的历史问题无理取闹抹黑日本。
日本媒体调查显示日本90%的人对中国感观负面,日本大使张嘴要中国人反思原因。百年来的傲慢不会那么快就消散的,码字的倒是觉得他们应该好好反思下为啥会挨原子弹的,历史可是总爱重复的。

原子弹下无冤魂


注③:日本1939年后在中国大陆的30万人以上的大规模军事行动便停止了(1944年的一号作战是逼不得已),这正是因为日本的资源难以支撑的结果。
美国由于日本侵华战争损害到了它的利益,从1940年开始逐渐地在收紧对日本的物资出口。
1931年,美国将价值14万美元(那时的1美元大概相当于现在的13美元)的枪支弹药,600万美元的工业设备,7000万美元的钢铁,1600万美元的石油卖给了日本。
1933年到1937年7月间,日本所需的90%废钢铁,65%的石油和相关产品,90%的铜,45%的铅,70%的军工机床都是来自大洋彼岸的美国!
1937年美国对日出口中军事物资占比58%,1938年就上升到了67%,到了1939年日本所需的石油90%都是从美国获得的!
离开了美国的物资,日本的战争机器根本就玩不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0:59: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二话:天啊!


刚进入7月份,天气很热。
从国内出发花了10天到达了目的地——华北,被分配到一支驻守山区的警备队。
第二天就发生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昨天到达的新兵,全体在广场集合!穿上作训服!”
“刚到前线怎么又要操练,真受不了。”
我们新兵一边抱怨着,一边到警备队营区广场上去集合。
“各位听好!你们已经到了前线。在战场上不敢杀人,就无法成对国家有贡献的好兵。为了练练手,也是给你们壮壮胆,现在就对你们进行实战杀人训练。”

南京大屠杀中日军拿被俘国军练刺刀


万万没想到发出集合命令的班长会对我们说出这样一通让人膝盖发抖的话来。
以前在联队里偶有耳闻:凡是从国内到前线的新兵,为了练胆都得用刺刀刺活俘虏。
没想到居然报到的第一天就遇到上场练胆了。
“跟上!”
我们 跟着班长到了不远处的河滩上,那里有个被捆住手脚的中国男人坐在一个坑前,看来年纪大约三十岁。
他注意到我们过来锐利的目光便瞪向了我们,当我们走近时忽然就闭上了眼安静地坐在坑前一动不动。
“报告!准备完毕。”
得到三名准备好刑场的老兵报告后,班长检查了坑和俘虏后下命令: “这名俘虏就交给你们处理了,具体操作就遵照刺刀技术要领。全体上刺刀!”
我反射性地拔出刺刀往枪上装,但手抖得很厉害,没法像平时那样利索地装上去。
“按队列顺序出刀前,如果有人想先试试可以出列!”
虽然班长发了话,但我们中间却没人吱声。
从国内出来,坐了好长一段时间火车和轮船刚到这里,大家感觉就像是来旅游一样,兴奋劲都还没过去,怎么可能突然就开始杀人!
见我们个个都默不作声,班长宣布:“没有人自愿的话,那我就从头点名了。”
听到这话,我脑子里嗡的一响,从头点名我不就成了第一个吗(注:应该是指作者这批新兵的名册上第一个名字就是作者)?
“天啊,千万别让我第一个……”
我手里捏了把汗,真想当场合掌祈祷。

日军留下了大量刺杀俘虏和平民的照片,刺杀活人的暴行在日军部队中广泛存在


“我来!”
听到二等兵G高喊,我不由松了口气。
“你第一个?好!”
不知道G为什么会自愿报名,明明他端着枪的手也在轻微颤抖。
那名中国俘虏,依旧安静地闭着眼睛,动都没动一下。再过两三分钟他就会被日军的刺刀刺死和这个世界永别了,竟然还能这么镇定。
如果我和那位俘虏互换位置我会怎么样呢?也能这么镇定吗……
这时本来在广场集合时还放晴的天空突然变了,天空中乌云忽地密布周围都变得暗了下来。
“举枪!”
G遵照班长的号令把枪举了起来。
“看好,对准这里。”
班长用枪托轻轻点了下俘虏心脏的位置。
“前前,后后”
G把戳刺的基本动作重复了三次后,班长下达了命令。
“杀!”
“呀——”

日军大规模刺杀俘虏的一个原因可能是为了节约弹药


矮个的G刺出的刺刀偏离心脏,刺到肩部。
同时,原来捆得结结实实的绳索“啪”一下散开了,俘虏伸出双手紧紧抓住了扎进他肩头的刺刀,随即猛地睁开眼瞪向了G。
看到这恐怖的景象,心惊胆颤的我们都屏住了呼吸,但是班长却习以为常镇定地从G手里取过了枪。
“要这么刺,看好了!”
“扑哧。”
班长刺出的刺刀贯通心脏从背后透了出来,收起动作后班长又对准俘虏的心脏补了一下,再次收回的刺刀已然变得血淋淋的。
俘虏带着似乎要说些什么的表情,栽倒在地上缓缓闭上了眼睛,从他心脏位置的破洞处鲜红的血咕噜咕噜往外喷。
“你们之中谁还要练练手?”
班长刚问完,乌云密布的天上就落下了豆大的雨滴。
“今天训练就到此为止吧,新兵赶快把尸体埋了。”
多亏这阵雨,让人窒息的杀人表演草草收场(注①),但这一幕却令我们新兵不寒而栗。

日军将俘虏绑在木桩上让士兵反复进行刺杀练习


刚才班长刺杀俘虏时,那个俘虏好像说了什么。
大概是“中国万岁”,又可能是妻子的名字。
被丢进坑里的俘虏弓着身子,我们胡乱推下沙石,把他埋进了夏天草木茂盛的河滩里。
到了晚上雨还在下。
我站在炮楼的哨位上刚好面对着白天处决俘虏的河滩方向,隔着雨幕忽然传来了若有似无的女人哭泣声,似乎还有石头翻动的声音。
不会是那个俘虏活过来从坑里爬出来了吧?
想起他浑身血淋淋死去时的脸,独自一人放哨的我觉得毛骨悚然。
感到胆战心惊的我于是赶紧去向班长报告,可他听了后一副了然的神情。
“往那边放一枪。”
我遵照命令朝着漆黑的雨夜里胡乱地放了一枪,自然是什么都不可能打到,可女人的哭泣声却戛然而止了。

白骨历历焉能忘


第二天我溜到河滩上一看,坑已经被掘开,里面什么都没有。
看来昨晚的声音应该是俘虏的妻子或者亲人,趁着雨夜过来把尸体带走时一边哭一边挖掘的声音。
“这种事情以后多着呢,就因为一个两个俘虏便吓成这样,你以后还怎么打仗?”
中午老兵一边喝着酒,一边把自己来到中国后干过的残酷事情当成丰功伟绩向我们这些新兵夸耀。
有个成语叫“近朱者赤”,随着在战场上呆的时间久了,我们最终也都会变得和这个老兵一样吧。
而随着时间流逝,班长还有我们这些二等兵也会慢慢消逝。
注①:作者对于日军的杀戮暴行只有这一话中提及,其后对于日军的屠戮行为都没有再正面描写过,全文总体对日军的暴行采取了回避的态度,至于后来有没再进行过类似的刺杀训练文中再无涉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4#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0:2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三话:宣传画

该死忘了放作者的漫画了


“画宣传画。”
刚到前线不久,上司突然对我下了这道命令。
我一头雾水,完全不知道要画些什么。
而且“画画”的指令居然是派遣军司令部(注①)下达的。
驻扎在北平的华北派遣军司令部,命令各个联队里有绘画才能的士兵画宣传单(注②),然后从上交的作品中选出满意的印刷出来,印好的宣传单不仅向敌区也会在有日军警戒的安全地区(注③)散发。

宣传标语


我那时无论在政治方面还是思想方面都是一片空白,进攻作战中进入敌区,虽在普通人家的墙壁、篱笆上看到用石灰刷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建立人民政府”等标语,却并不明白这些话的含义。
但是,我在村口、十字路口看到日本兵用刺刀威逼中国人、日本士兵巨大的皮靴踏在中国地图上等内容的壁画后,马上就能明白其中表达的意思。
因此我灵光一闪, “那干脆就画与这些内容相反意思的画吧”。
像是中国兵用枪指着中国人然后抢夺物资,中国兵劫掠农民之类的内容,我画了五六幅上交,算是完成了司令部派的差。
不久,派遣军司令部来了个消息:让斋藤到司令部来。
“好不容易才来到战场,我可不想每天只是画画,请一定帮我推辞掉。”
不知是犯二还是当时对驻防在外的辛苦一无所知,我向准尉求情让他帮我回绝。
而且这个消息其实也蛮奇怪的,它并不是派遣军司令部直接下的命令只是一句不知谁的吩咐。
派遣军司令部那可是高高在上的衙门,为什么不直接下命令调动一名士兵呢?
现在想来我依旧疑窦丛生,也不知道军部是怎么想的,或是准尉帮我回绝了,总之之后就没有下文了。
——此后,每次我吃了扫荡作战中的苦头后,都会后悔地想:“唉,我那时候拒绝去北平真是太蠢了。”
然而世上没有后悔药卖。


过了一阵,我胡乱画的传单居然发到我们中队里来了,还是彩印的!
准尉随即就命令村长、治安维持会长还有新民会长,要他们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到处张贴。
看来知道是我画的,村长们口口声声“画家斋藤大人顶好的”奉承着,但他们肯定肚子里是满是诅咒。
就这样,我厚颜无耻地的传单被用来掩饰华北日军的暴行,大量印发扩散到了整个华北区域。

日本针对国军散发的宣传画


可我实地却只看到过一张自己画的宣传画,还是贴在警备队驻地附近一座庙的石墙上,当时就已经残缺不全。
中国有句古语说“中国人不打中国人”。(注:这是九一八后中共才提出的停止内战口号)
从中国人的角度看这种宣传画要么撕碎要么扔掉,怎么可能会贴出来。
所以我无论怎么责问:“为什么不贴,宣传画到底去哪儿啦?”
他们的回答都一样:“被敌人的间谍给撕了。”
不知道派遣军司令部到底想宣传什么,印了那么多,反正是一张都没用上。
派遣军司令部钱还真多啊,直接往水里丢都行(注④)。

中国派遣军司令冈村宁次


注①:派遣军是直属日本大本营指挥的方面军,是日军最大的作战单位,日本当年在中国曾经最多编成有四个方面军。
1.盘踞今黑吉辽内蒙一部的关东军(20-90万人);
2.盘踞蒙晋冀鲁四省京津两市的华北派遣军(15-30万人);
3.豫苏浙闽赣皖湘鄂八省沪一市的华中派遣军(30-60万人);
4.桂粤琼三省港一市的华南派遣军(不足10万人)。
其后华中派遣军和华南派遣军合并成为了中国派遣军,在中国战场日军大多数时候配置了三个方面军。

日军向中国民众散发物品的宣传照


背老奶奶过桥表现亲民的宣传照


日军宣传士兵勇武的油画


淞沪会战日军击败国军装甲部队的宣传油画


上图乍一看以为是苏军,但是一对比确实是Ⅰ号坦克


注②:侵华战争期间日本很卖力地在国内的宣传军队形象,在国际上宣传日军军纪严明,把自己竭力打扮成正义的一方。但是它的扩张侵害了西方列强的利益,因此宣传效果并不好。
但是现在西方对日本印象普遍很好,毕竟现在它对西方没威胁了又能用它来对付我国。

1938年日军眼中的华北形式图


注③:华北日军将占领区划分为安全区(草绿色)和较为安全区(橘黄色),除此之外的称为争夺区(抗日武装敌后游击区)和敌区(抗日武装敌后根据地)。

日本牛肉罐头


注④:无疑作者这是在抱怨日军宁可花大价钱印这些昂贵的宣传画,却不肯花钱改善下日本陆军的猪食。
如上图的军队配发的牛肉罐头,最开始还是用的牛的边角料内脏啥的,不管怎么说都是肉。可是后来却成了牛血加面粉了,只有点牛血味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5#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1:23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四话:当擦鞋布的《战阵训》


“战阵是以天皇的命令为基准,发挥皇军的真髓,攻必取,战必胜,将皇道遍布天下,使敌人仰望我天皇的威仪尊严而铭感五内……”
如果让现在的年轻人读一遍的话肯定会让他们觉得:这说是什么啊,完全看不懂。

《战阵训》


但在当时,这是士兵每天必须背诵的《战阵训》。
“快点给我背下来。”
我到达中国的华北才被分配到山区的警备队不久,上级就发给了我一本叫《战训阵》的袖珍书并命令背诵。
“唉,又多了个包袱。”

《军人赦谕》,1882年日本明治天皇对军队发布的训令


我不由叹起气来。新兵除此以外还得学习《军人赦谕》、《典令范集》(注①)等很多东西。
我脑袋都快被耳光抽扁了,还要塞进这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受不了啦!
“这么混蛋的东西到底是谁写的!比几百年前的和歌还不好读!”
晚上在炮楼上执勤时,和我同年入伍的原本是小学教师的一等兵K一边骂着,一边在炮楼上用军靴狠狠地踩他的《战阵训》。
帝国大学毕业的大学生,某上等兵也评论说:“能写出这么个无聊的东西也真不容易哪。”(注:日本军国主义洗脑那一套对作者这些有文化的人没啥用,有文化真的不容易被忽悠)
听了以上评价,连我这个庸人都能明白这《战阵训》的内容有多差劲了。
最让人恼火的是,感觉就像被个连枪都没摸过的家伙(注②)用高高在上的傲慢态度指挥着 “喂,要这样,要那样”一般。
提起这《战阵训》的由来,听说是为了约束长期滞留在中国的士兵,防止原本就有问题的军纪更加败坏而写的,但作者不明(注③)。

八嘎,《战阵训》老子喊写的,斋藤你小王八蛋要造反啊


要是这样的话,那作者就应该到前线亲身体验将士的苦处,采用更通俗易懂的文字,多用点心写啊。
相对而言《军人赦谕》虽有两千八百字,文章又长又难懂,但总还有个中心思想在里面。(注:作者很滑头,在日本批评天皇依旧是禁忌)
我们这些大兵在前线,每天早晚要把《战阵训》连同《军人赦谕》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喊一遍。
几年下来加起来恐怕得有好几千次吧。
《战阵训》里最大的谬误就在于《爱惜名誉》章节中的“决不接受被俘虏囚禁的耻辱”一段了。
就因为这句话,士兵不幸成了俘虏就再也无法归队了,哪怕千辛万苦地逃了回来,归队后依旧会被送上军事法庭。
“哪怕当了俘虏,也一定要活着回来。”
如果《战阵训》这么写肯定能挽救很多士兵的性命,也就不会在士兵中那么恶评如潮了吧。

最强天团的最后一次多人同框


注①:《典令范集》顾名思义不是一本书,而是《步兵操典》、《射击教范》、《野外勤务令》等等多种‘典范令’的合集。
该集在清朝时就已经被引入用于北洋军的训练,新中国的多名元帅在旧军队受训时见到的最初课本就来自该集。
据东史郎回忆,他翻过缴获的中国军队的《步兵操典》,与日军的同名书内容基本一样。

作者这是诬蔑,《战阵训》的始作俑者摸过枪的


注②:《战阵训》的始作俑者就是日本名义上的头号战犯东条英机(这老小子实际上也是为昭和天皇背了锅了),历史记录里很明确地记录了1945年9月11日当美国宪兵包围了他的住所后,他选择了对准自己左胸开枪自杀。
按一些史料说法,东条已经答应为昭和天皇顶下全部的罪,所以他自杀的目的更多是一场表示自己不是束手就擒的,在我们常人看来难以理解但在日本人看来是英雄之举的表演秀。

今村均(1866-1968)


注③:东条英机毕竟是坐轿子的,真正抬轿子也就是《战阵训》的作者是上图这位日军陆军大将——今村均。
今村均是日本陆军中难得和海军将领关系比较好的高级军官,因为他和山本五十六是赌友。
今村均也算日本名将,不过在中国战场他的战绩不那么出彩。
坂垣征四郎率领第五师团在广东登陆将国军打得一溃千里,而他代替坂垣征四郎指挥第五师团后,却在昆仑关卖了属下21旅团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的人头。
然而这并没有碍着他升官,1940年已经升任陆军教育总监部本部长,这期间在东条英机的授意下他组织编写了《战阵训》。
由于参与太平洋战争的战功,今村均1943 年晋升大将。进攻印尼时被自家鱼雷送到海里的他并没太多的劣迹,因此战后仅被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了十年徒刑,1954年获释,1968年死于心肌梗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6#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04:12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五话:小心鼹鼠

日军竟然没有巡哨


河南村警备队驻扎在河南村。
从北平出发沿京汉线往南约30公里在良乡站下车,然后再换乘支线列车坐到终点站——坨里,接住沿琉璃河往上游行进10公里便到了这个村子。
隔着琉璃河,对面还有个村子叫河北村。
也不知从何时起日军进驻这个村子,从这里再往上游另有一个村子,里面日军设有三块阵地。
这个河南村里日军兵力最初大概有30名。

作者在北京附近驻地位置示意图


昭和16年(1941年)秋,为了应付八路军的袭扰,特地在河南村警备队中增设了支随时可以出动的机动部队(注①)。
这支机动部队的兵力约有50名(注②),所辖士兵并不是由新进的补充兵组成。而是从其他三处的警备队里抽调老兵出来集中编成。
我从国内过来后在这里只待了短短三个月,这件事就是在此期间发生的,从中可以一窥人的意志到底有多恐怖。
河南村的机动队成立不久以后,警备队就收到距此地往南约10公里的某个村子“八路军有两百人在宿营”的报告。
闻讯后机动队立即出动了,结果不仅没有敌人,村里连个村民的影子都没看到。
当时日军每次奔袭基本都是这样扑一个空。
因为到处都有密探盯着,日军的任何行动都被对方掌握了,所以出动以后总是空手而回。
而且这还是在日军在中国境内投入兵力最多的时候(注③),对八路军来说是最艰难的时期。
正如毛泽东所说避强击弱,八路军认真地贯彻了这种持久战方法。

日军扫荡


想到白跑了这么多冤枉路,士兵们感到非常恼火,不肯就此回去的他们于是挨家挨户地搜查,没想到在某家人家的炕洞里还真发现了两名躲藏其中的男子。
日本兵立马把他们绑了起来,可是在刑讯中他们一口咬定:“我们只是农民,不知道八路军的事情。”
问他们为什么要藏在炕里,得到的回答是:“我们怕日军。”
其他的就什么也问不出来了。
士兵们因为对他们为什么藏在炕里始终抱有怀疑,所以决定将他们带回警备队进行正式审讯。
可回到队里后偏偏翻译没在,于是只能先把他们关在驻地的一间房子里,等三天后翻译有空再对他们进行审问。
这间房子一直都被用来关押俘虏或者可疑人物,房子只有一个出入口,四面墙壁十分厚实,高高的小窗上安有铁栅栏,土质地面上只铺了一张破席子。
房子只有一面墙壁对着外面的路,附近都有哨兵日夜站岗,所以理论上被囚禁的人根本就不可能逃脱。
两人吃饭和上厕所都由当天执勤的补充兵步哨监视,所谓的饭就是一天给两碗米都能数清的粥,只有上厕所的时候被看守押着才能出房子,看管可谓是非常严密。
就这样时间到了第四天的清晨。
翻译终于是回来了,对他们俩的正式调查总算是能展开了。
可看守用钥匙开锁推门往里一看,立马“啊”地惊叫了起来。


原来墙角不知何时出现了一个勉强可供一个成人钻过的地洞,房里的两人从这个洞——跑掉了。
在这么硬的土地上,他们是怎么只用了一晚上就挖出这个洞来的呢?
“浇了小便后挖的。”
班长听到喧哗声跑了过来,一边观察着洞一边说。
听班长这么一说,我使劲抽动了下鼻子,确实空气中有股尿臊味。
不过就算是这样,他们用什么挖的呢?
“这么说我倒是想起来了,从昨天起他们就一次都没去上过厕所了。”
看守回忆一般都是在吃饭的时候带他们去上厕所,但从昨天起从早到晚他们都没去上过。
房里没找到能用来挖掘的工具,看来他们是把小便浇在土上,等土软化后两人直接用手在地上挖出了这个洞的。
十指连心,想想我都胆寒。
这无论如何都要求生的意志还真是可怕啊,不过他们能成功也是因为日军自己的疏忽。
由于工程量很大,前天就应该开始在席子下面偷偷挖掘了,这肯定会有端倪的(比如挖出的土方)。
没能发现端倪那就是日军的疏忽了。
昨夜他们从洞里钻到外面的时候,说不定还有人在外面接应。
没有发现他们逃跑,哨兵的责任没跑了。

被日军抓住的民众


毫无疑问,他们清楚被日军抓住,无论你是农民还是军人,极少有人能活着回去,因此才会不顾疼痛地拼命挖坑逃命。
居然能想出这么个法子,他们两人肯定不是农夫,很可能是八路军的精锐!
这件事后来不仅在各警备队传开了,还被各中队作为反面教材不断提及。以至于此后凡是看押俘虏时,都会使用“小心鼹鼠”作为口令。
现在回想起来,那时那两人幸好跑掉了。要是没能逃走,以后在日军手里还不知道会被怎么样呢。
当晚负责看押那两名俘虏的哨兵被狠狠地教训了一顿,这事要是放在今天,大概他反而会因为给这两人一条活路而受到社会的称赞吧。

总算找到原图了这下清晰了


注①:受到百团大战重击的日军从1940年底开始将华中的军队大量转调华北,这使得华北日军从不足20万上升到了30万左右。华北日军随后在多田骏和冈村宁次的主持下对华北各敌后根据地进行了疯狂扫荡,并采取了囚笼政策企图困死各个被分割的八路军根据地。


注②:日军的正规小队,一般由三个分队(每个分队13人,包括分队长既曹长、4名机枪射手和8名步枪兵)和一个装备三个掷弹筒的掷弹筒分队构成,共54人。
而作者文中提到的这种50人小队,就是日军减少了重装备的治安师团、旅团针对华北游击战争的特点,编制的人员规模有所缩减的小队。每小队6个分队,每分队8人,其中3个分队配置机枪。
这种小队比原来的编制的小队人数有所减少但是分队增加,因此作战灵活性更强很适应华北游击战零散的特点。虽然人员减少了,但是在作战时会加派掷弹筒或者机枪分队混编,因此班组火力上反而有所增强。
这些治安旅团和师团虽然名义上都是三流部队,但是因为和八路军长期开展运动战因此在得到了锻炼,在得到重火力加强后战力不输甲级师团。正是它们在河南击溃了汤恩伯率领的国军中央军,开启了国军豫湘桂大溃败的进程。

反囚笼作战中八路军破坏日军的碉堡


注③:1939年日军在中国关内兵力达到了顶峰——86万人。
其后日军在关内的兵力一直在下降,到了1941年基本稳定在了75万人以内。作者所说的日军最多应当指的是日军兵力在华北最多时,此时日军在华北超过了30万人。
1941-1943这三年期间,日军在华北保持了15万人左右的机动兵力,在10万伪军的配合下对‘囚笼’网格中的八路军敌后根据地集中优势兵力展开大扫荡。
同样的三年时间里日军在华中仅保留35万左右的军队,利用第11军大概10万兵力以攻为守牵制住了正面战场的一百多万国军机动兵力。
直到1944年春夏之交为了发动一号作战——打通大陆作战,日军才抽调了华北派遣军7万人左右南下进攻河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7#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0:56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六话:小兵太郎


小孩子,士兵们都很喜欢的。
无论是哪支警备队,总能很快和附近村里的孩子打成一片。因为小孩和大人不同,不会刻意地与日军保持距离,甚至还会喜欢和我们待在一起。

金平糖,日军常用作发福利的一种糖,所谓牛奶糖可能就是这种


有的士兵会把队里发的额外补给品(香烟、糖果)中的牛奶糖送给中国小孩,还会教他们唱日本儿歌,和他们一起玩耍。
像这样喜欢小孩子的士兵,如果在参加扫荡行动时,遇到因战争而成为孤儿徘徊在路边的小孩子时,他们会怎么办呢?
本话讲的就是一个被带回部队,在士兵们照顾下长大的中国孩子的故事。
河南村警备队炊事班有个中国少年叫“太郎”,他就是一个被外出扫荡的部队捡回来的小孩。
当时“太郎”才十岁,名字是士兵们随意起的。
那么他到底是怎么被日本兵捡回来的呢?
出于好奇我向老兵打听了详情。
那正好是两年前的事情(昭和15年,即1940年)。
当时中队正在河南村附近某山区腹地执行战斗任务(注①)。

被日军扫荡破坏的村庄


为追击逃跑的敌人中队经过了一个村子,那村子的入口有个小庙。为避免被伏击,中队就派人进去搜索。结果里面只有一个才七八岁的瘦弱中国小孩,他一个人坐在庙里哭个不停。
一开始见到日本兵他很害怕,士兵们好声询问后他告诉我们,他是为了寻找在战争中失踪的父母才来到这个村子的,因为累了所以在庙里休息。
在遇到日本军队之前小孩已经连续在山中转了好几天,身上穿的衣服已经变得破烂不堪,连脚上的布鞋也磨破了露出了脚趾。
当晚,中队就在这村里宿营,有好心的士兵用饭盒盛了吃的到小庙里给他吃,他不知是因为头一次看到白米饭,还是因为以前一直听说日本兵很可怕,总之他一直看着好长时间都没敢动筷子。
第二天一早,中队就出发了,作战期间不可能带上那个小孩子只能把他继续留在了村里。
过了三天后,在某处高地上休息期间,步哨发现有个小小的身影从山脚下正往中队停留的高地爬过来。
仔细一看,居然是三天前的那个孩子。
于是士兵们就迎了上去。
“怎么啦?小孩。”
“日军好人,就追来了。”

日军扫荡行军中


士兵们都很是佩服他,从遇到那孩子的村里出来,中队已经沿着山路连续行军一百多公里了,这孩子竟然还能追得上来!
小孩的脚上有伤,很可能是追赶时在山路上摔的。
这么一来,被小孩追上的中队反而有些不知所措了。
后面还要继续扫荡作战,不可能带上这个孩子,他只会成为一个包袱。
于是,士兵就给了他块压缩饼干说:“部队不允许小孩跟着,快离开吧。”
小孩懂事地点了点头,但中队开拔后却一直跟在后面走。
看到小孩这倔强的样子,中队长也动了恻隐之心。
“算了,就把这小孩带到中队去吧。”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在接下来的大概10天里,小孩脚走痛了就让他坐到马上,路过危险的河谷时士兵便背着他过去,最后中队终于带着他回到了警备队里。
这就是我从老兵嘴里听来的有关太郎的故事。他应该是记得自己姓名的,但不知啥时候起就被士兵们“太郎、太郎”地叫了。
太郎回到河南村后,虽然还是个孩子但也能帮着给警备队打杂,而且他还干得很欢。就这样过了两年,当他能听懂简单的日语后,就被分派到炊事班里干活了。
太郎对士兵专用词汇掌握得非常棒。
国内刚过来的新兵到炊事班领饭时,都爱问穿军装的小小少年——太郎: “第一分队有多少人?”
“嗨!有〇人!”
太郎认真回答的样子让人有种面对的是一名老兵一般的感觉。


我第一次看到太郎的时候,他穿着件显得很肥大的军装。被从山里捡来的时候他才七八岁,虽然过去了两年,现在也才十岁而已。
让十岁的少年穿制式的军装,无论再小的尺码都不会合适。
但是穿军装是太郎自己要求的。
为什么太郎不喜欢穿中国服装,却喜欢日本军服呢?
这个问题就不去探讨了,其实最让部队头痛的是要不要给他等级章的问题,对于队长以下级别的人来说这才是最棘手的。
日军虽然各方面都很残忍粗暴,但也有内心单纯喜欢照顾周围人的人存在。大概对太郎而言,有这种人存在的日本军队还是个不错的庇护所。
太郎一直都呆在中队里,即便中队奉命调去东北时,他依旧不愿意离开中队,和中队一起跋涉去了东北。
那时我和太郎所在的河南村中队早已经分开了,没想到我后来还能见到太郎。

沈阳北陵,清太宗皇太极的陵寝


那是在昭和20年(1945年)8月底,日本已经战败,我所在的联队被安置在东北的奉天(现沈阳——译)郊外一个叫北陵的地方。
我们联队在这里被解除武装并就地收容,我去以前的中队走访的时候,突然有人喊“斋藤”。
我回头一看竟然是太郎,当场吓了我一跳。
没想到日本都战败了,他居然还待在以前的中队里。
我正对此感到不可思议,战友们就眼泛泪光地主动告诉我: “太郎这小子,我们怎么跟他解释他都不肯离开,他还说:不管日本是不是输了,他都要跟着我们走。”
看来太郎还真是非常喜欢河南村中队呢。
这也是完全能理解的,他被日军从山里带出来,迄今为止5年多一直和日军生活在一起……。
但这次和他在山里的情形完全不同了,胜利者变成了失败者,失败者只能遵从胜利者的安排了。
不过这一切太郎并不在乎,他只是想和河南村中队共同进退而已(注②)。
日军里带着这么个中国人走可能会引起大问题(注:指外交问题),我和管理收容所的苏军说明情况后,收容所当局立刻就决定把太郎放出去。
明白了不可能再和我们一起后,太郎他最终不再坚持决定返回家乡去,我们纷纷给他钱,还塞给他东西留作纪念。
这事儿定了下来后,我们反而开始担心起来,太郎他能一个人回到他的故乡太行山去吗?
分别的时刻最终还是来临了。
太郎背着大大的帆布包走出了北陵的大门,看着他的背影送行的整个中队的人都哭了。
我很庆幸太郎当年被中队从山里带了出来,那件事距今已经过去四十年了(注:该书写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受人喜爱的太郎,如果一切安泰的话,现在他也已经年过五十,步入老年了呢。

平西根据地


注①:作者文中并没有说明自己参与扫荡的敌后根据地是哪一个,根据上下文中出现的地名和河流推断,作者所在的日军部队主要是负责对平西根据地发动扫荡。
1938年3月初,晋察冀军区第一支队政委邓华(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率三大队进入斋堂川,创建北平周边的第一个抗日根据地——平西抗日根据地。
而平西根据地包含的就有宛平县区域,八年抗战的第一枪正是在宛平城外的卢沟桥打响的。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注②:太郎这种情况很罕见,日军要是都这样,国民党政权早玩完了。
但是在那个时代死心塌地给日本人效劳的国人却并不鲜见,自清朝灭亡后中国陷入了长期的军阀混战的状态,中国当时的混乱与积弱对民众的民族自豪感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而长期分裂也使得国家认同感大为下降。
抗战时大量汉奸涌现正是鸦片战争后中国积弱的一次总爆发,也是国民政府不得人心崩溃的前兆。
抗战胜利中国最大的收获不是有形之物,而是民族认同感和国家向心力获得了凝聚,这也为后来解放战争的速胜打下了民意基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8#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1:40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七话:坠马与手雷

作者该说他是倒霉呢还是幸运呢


河南村警备队里有十匹马。
这些马并不是正规的军马,而是从当地征集的中国马。
和日本马比起来身材小了一圈,看着也不那么威武,但耐力好,性格温顺,非常好使。
警备队饲养这些马匹主要是为了驮运重机枪。
重机枪重量估计超过50公斤,这点和轻机枪、掷弹筒不同,光靠士兵是无法远距离运输的。所以对重机枪联队来说,马匹是必备的。

一说日本军官骑马码字的莫名想到了这个剧情


其次,也供部队长官和军官们骑乘。基本上所有从后方过来的领导都是坐着车抵达河南村,然后再从这里骑马到前线去。(一旦爆发战斗,最容易被敌人狙击,然后从马上摔下来。)
以上可知,养马主要是为了战斗;没有战斗的时候,也用于各警备队之间的联络任务;附近村子里发现可疑情况,也会派出临时编成的骑兵部队去征讨。
虽然被称为骑兵部队,但实际上只有十匹马,哪怕全部出动也就十人,实在是派不上什么大用场。
这支骑兵所有人都隶属于重机枪联队,可惜我虽然也是重机枪联队的,但却不是骑兵。因为我骑马技术始终没什么进步,所以队长就把我的名字给划掉了(注:作者多半是故意的,就是为了不出勤)。
但照顾马匹的工作还是得和骑兵队的人一样做,所以我就成了个马夫、马倌。
虽然我是个马夫、马倌,但有一次却因不得不骑马,而差点丢了性命。
那天,警备队收到一个消息:距警备队驻地往山区过去五六公里的一个村庄里发现有八路军间谍在活动。
于是骑兵队立刻准备向那个村庄出发,但有一名队员因为发烧无法行动,所以我就被命令替补。
事发突然,我没理由拒绝,只得整理装备,所有人只带着手枪和手雷就从警备队出动了。

干涸的河道


到目的地村庄的路只有‘水路’(虽然叫水路,但实际上是条没有水的河谷)和山路两条。山路马匹无法通行,所以只能走‘水路’。
这是我第一次在实战中骑马,只得抓紧马鬃一摇一晃得一路跟过去,总算到了村庄的入口处。
那个村庄不超过一百户人家,对日军来说算是个治安良好的地区,也就不能胡来了(注①)。
正当我们分成两队呈战斗队形保持警戒打算进村的时候,村长一边说着“劳驾劳驾”一边迎了过来。我们因为收到有间谍活动的消息,就问他村子里是什么情况。
村长摆着手回答:“哪儿有,我们这儿没这样的人。”
这种情况也没有哪个村长会说“是,看到过”或者“对,有的”吧。
如果在敌区的话,按惯例立即就会对他进行拷问;但这里却不行,甚至连在村里强制搜查都不行。
于是我们就在村口的庙里休息,村长端来了点心和茶给我们。喝了杯茶以后,我们就决定立刻返回驻地。
回去的时候一样走的‘水路’。
出村后1公里的地方,河道随即收窄,两侧被高地夹住。

这些日军喜提出征时的愿望——一死报国恩


在一年前,即昭和15年(1940年)秋八路军百团大战期间,前方阵地(注:南窖村,作者后文会重点提及)受到攻击时,前来支援的日军5台卡车就是在这里被击毁的。
所以日军经过这里的时候总是觉得毛骨悚然,心惊肉跳。
到了这里头马突然加速了,马都有从众心理,所以后面的马也都跟着加速,突然就变成了一场赛马。
河床上尽是些人头大小的石头,马在这里很难跑得快,骑在马上的我也被颠地够呛。
对骑惯马的士兵来说应该没啥问题,但我就难受了。为了不被摔下马来,我死命抓住马鬃。大概马也觉得这样它很难跑,就不停地撅起大屁股好像要想把我给甩下去。
我拼命抓牢马鬃,以骑着烈马的姿势紧紧贴在马背上,但最终还是“咕咚”一下给摔在了石头上。
幸好戴着钢盔没磕破脑袋,军靴因为没伸进马镫太里面,掉下来的时候脱离了马镫,万幸我没被马拖着走。
只是腰部被狠狠撞了下,正当我揉着腰试着要站起来的时候。

97式手雷


突然腰部传来了熟悉的“嘶—”的声音,我一下懵了。这是腰里佩带的手雷雷管(注②)被引燃的声音!
雷管被引燃以后5秒钟手雷就会爆炸!
我立马从配在腰带上的袋子里抓出手雷,往河的方向砸去,同时身体迅速扑倒。
几乎在我趴下的同时,手雷爆炸了,中间差了一秒都不到!
真是电光火石,只差一点点我就自爆了!
可是,手雷应该都有保险栓的。如果要让手雷爆炸必先拔出保险栓,然后把引信往石头什么的硬物上磕一下才会被引燃。就算坠马时手雷碰到石头了,但由于安全栓没拔掉,肯定是不会引燃的。
况且,安全栓也不是那种摔一跤就会掉出来的东西。
出警备队大门之前我还检查过,到底是在哪里,怎么被拔掉的呢?
我百思不得其解。
而且我跌落的地方也正好是前面所写的,去年秋天大量日本兵一死报国恩的地方。难道说是那些阵亡者的怨灵在召唤我,或是反过来帮我逃过了这一劫……
关于这安全栓的问题最终也没能找到答案。

正规日本骑兵的这一整套行头还是很值钱的


“斋藤,怎么回事!”
“我见你的马上没人就过来看看。”
赶来的骑兵队把我带了回去。
听了这事儿的前因后果后小队长说:“那地方很瘆人。已经有好几个人晚上行军路过的时候听到从夜幕里传来“给我手雷!给我手雷”的声音。斋藤你遇到的这件事可能也是某个阵亡者的怨恨导致的吧。你赶快去找中队长,请他带队上个香安抚亡魂。”
第二天,警备队带着酒和花束回到那里,郑重祭奠了亡灵,从这以后就再也没听过类似的事情了。
从此以后我也对手雷的安全栓特别留意。不知是因为这个原因还是祭奠亡灵有了效果,总之我以后再也没发生过类似的意外了。
注①:前文码字提过日军将敌后分成了三类区域:安全区、争夺区、敌区。
安全区是日军和伪军主要的粮食基地,如果在这种地区胡来就等于是自断补给线。因此日军虽然军纪败坏,但是在安全区内一般不会太胡来。


注②:大家都见过日军将手雷当掷弹筒的炮弹打出去的画面,但是这码字的要说明一点。
能作为了掷弹筒炮弹打出去的不是差点要了作者小命的97式(日本神武纪年2597年既公元1937年)手雷,而是它的老爹91式手雷(日本神武纪年2591年),以及老祖宗大正10年(1921年)式手雷。
大家都知道日本手雷扔出去前要先在硬东西上磕一下,这就是为了能当掷弹筒弹药而做的设计,用掷弹筒发射前先磕一下使手雷引信被引燃然后才能在发射出去后爆炸!
97式手雷也延用了这个设计,但91式有7-8秒引信燃烧时间,而97式只有四秒,根本没法当做掷弹筒弹药发射。
所以作者这反应还是真够快的了,稍微慢点一旦超过了四秒我们就看不到这本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19#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2:1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八话:光荣了的日之丸


当时无论哪名士兵入伍的时候都会带着一两面日之丸旗。
在这旗上基本上都会有入伍前的熟人、朋友一起签上的名字以及武运长久之类写得大大的祝福文字。
我入伍时也带了两幅,一幅是公司里的人一起签的旗子,另一幅是当时很热门的两位电影女明星共同签名给我的。
这两位女演员我自然没见过面,但由于她们也在我入伍前工作的地方——经营电影院和剧院的东宝公司(注:这会两者未合并,要到1944年才是一家,这里作者记茬了)门下工作,所以当我收到征集令的时候,公司里的人就去请她们帮我签了名。

日之丸旗


那时候,拥有这种日之丸旗的士兵没有第二个,所以我就被人狠狠羡慕起来。
不管到哪儿都会被人要求“把你那旗拿出来看看”,有时甚至会被长官问“你这旗能不能让给我”。
那么士兵一般都会把日之丸旗放哪里?
他们都会把它收进钢盔里,为了防止磕痛脑袋,头盔内侧会有布内衬,旗子就被塞进这里面。
旗子不重,兼之是布做成的可以叠成很小块,不会碍事。至于为什么一定要放进钢盔里,最大的理由应该是士兵把日之丸当成护身符吧。
因此我经常会被战友调侃:“斋藤,你这护身符不错嘛。”
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护身符真的有效,后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我们中队按上级的命令开进,要去距离河南村50公里外的山区腹地。
本次行动目的是计划通过四个中队协力将八路军力量排挤出去,但追击神出鬼没的敌人不是件轻松的事。
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我们正行军在一条山路上。队伍前面靠近山梁的地方“轰”一声好像地雷爆炸一样,同时前面敌人机关枪就一齐打响了。
攻击来得十分突然,但我们早已经习以为常,立刻就用轻机枪反击。

恶评如潮的歪把子——大正十一年式(6.5mm口径)轻机枪


日军的轻机枪重量约10公斤比较轻便于手持,却有个缺点:很容易出故障。所以士兵们也把十一年式轻机枪笑称为“单发式轻机枪”(注①)。可在这场战斗里,它的表现却是连一发都没打出来。
而且一共三把机枪里居然有两把都是这副德性,我看在眼里不禁也有些慌了。
重机枪倒是很少出故障,可是弹药却不多,所以先被放在一边看情况再决定(用不用)。
我们重机枪组趁着修理轻机枪的功夫,开始架设重机枪为可能的需要做好射击准备。
突然!
“哒哒哒……”
“咻——”
从后方飞来了子弹!
“不会是被夹击了吧?”
想着我脸色立马就变得很难看。
轻机枪故障,重机枪弹药又少,还遇到前后夹击,这下可完蛋了。
“第一小队攻击后面的敌人!”
日军虽然最擅长的就是夹击敌人,却没谁会反过来喜欢受夹击。
随着天色渐渐泛白,已经可以模模糊糊看到后方敌军的身影,可怎么看都不像是八路而更像是日军啊。
“有可能是自己人误会了,有谁带了日之丸旗?赶快撑起来!”
眼见对方没有停止射击的意思,小队长大声催促我们。

九十式钢盔


我马上脱下钢盔取出日之丸(注②),用步枪撑起来后大幅度挥了几下。这时天也亮了,对面看到了日之丸旗,总算是停止了射击。
过了一小会儿,对面也举起了日之丸。随着天色变亮,大家终于看清对方是日军,总算能松口气了。
“喂,斋藤,你的旗子中弹了。”
旁边一等兵K看了看我步枪上的日之丸后喊道。
果然如此,眼睛还挺尖的嘛。在电影明星签名的最后一个字那里霍然多了个弹孔。
这子弹也不知道是友军的还是前面八路军的。我当时站在山腰上挥的旗,无论敌方还是我方都有可能打中它。
但我却觉得不管哪边打过来的,这都是在战场上发生的事儿,所以就当留个纪念吧。
天亮后不久敌人也撤了,那两把出问题的轻机枪这会才终于修好了。等到把重机枪放到马上的时候,之前把我们错当八路进行攻击的中队长也跑了过来。
摆乌龙的原因果然是对方指挥官草率行动。那个中队长向我们中队长道了歉,幸好双方都没有死伤也就没必要向总部报告,两方便当作什么都没发生。
“把我们当成八路了?”
“要是那个单发轻机枪能打响的话,我们就不会被当成八路了。”
战斗结束,归队途中,士兵们牢骚满腹。
我平安回到河南村后,便得知自己又被调回原来的警备队了。
士兵无论去哪里,随身都不会有什么多余的行李,所以都能迅速出发。在我寥寥无几的个人物品里,就包括那面中弹的日之丸旗。
如果以后还能活着回去的话,我就打算拿它当纪念品带回去。
我正收拾东西准备出发的当口,上次和我一起行动的一等兵K过来了。
他还得继续留在河南村里。

东宝当时的女明星


“斋藤,我其实是那个女演员的死忠,哪怕为她去死我都心甘情愿。可像我这种乡下出身的人恐怕一辈子都得不到她的签名。”
听他这么一说,我不由得想:既然他这么喜欢,干脆就给他吧。
但最终我还是无法割爱。
和一等兵K话别之后,我就回到了原来所属的警备队。
我们回到警备队后,为了慰劳我们这次长时间在前线的辛劳,于是开了个小宴会。期间自然而然就提起我的那幅日之丸旗来,大家都拜托我一定要把这面旗子的光荣故事说给那两位签名的女演员听。
他们哪里知道,我本来想把旗子带到宴会上炫耀的。可无论是钢盔里,还是其他杂物中,到处都找不到它了。
我才离开河南村两天,为什么就会没有了呢?真让人摸不着头脑,从钢盔里飞到哪里去了呢?
小队长知道这事儿后很恼火,竟然气冲冲地命令我:“去报告中队长,让他搜查所有人的东西!”
我赶紧对他说“这和武器、重要文件毕竟不同,而且说不定啥时候就自己冒出来了”让他打消了这个念头。
其实,私下里我还是觉得这个比武器、文件什么的更重要……(注③)
日之丸旗消失后又过了段时间,我听到消息:一等兵K在一次战斗中战死了。
我听了以后就想“坏了”,心里不由感到后悔。
河南村和我告别时他是那么想要我的日之丸旗,我当时没有舍得割让,结果转头就弄没了。
要是当初给他就好了,说不定真能保他一命。
真是悔不当初啊,旗如果还在的话就好了,至少也能烧给他送他上路。
直到现在那面日之丸依然下落不明,我再也没有过它的消息。

鸭绿江边的边防军战士看着对面新义州在美机轰炸下腾起的烟柱。


注①:大正十一年式(6.5mm口径)轻机枪实在是一支很不好用的轻机枪。
它作为轻机枪最大的优点是射击精度高,完全能当半个狙击枪用,可是除此之外就没有一点轻机枪的样子了。
虽然当时全世界歪把子的同期生中除了英国的布伦机枪,就没有谁敢扳机抠着不放直接打完一梭子的,但是歪把子的故障率和火力贫弱简直就是使用者的噩梦。
码字的弄《手持利刃拒虎狼——志愿军陆军武器巡览(日械篇)》时候本来还想着要找张歪把子被志愿军使用的图片,结果找来找去只找到了边防军使用的图片,看来志愿军也很不待见歪把子。

作者斋藤邦雄


注②:作者虽然不断写自己当兵是如何的窝囊废,但是从文中透露的一些细节看,其实才到中国的作者还是一个‘天皇赤子’的。
他虽然对参军不满,但是至少在前期作战中还是很尽职尽责并不是象他自己一直说得兵油子一个。
毕竟日军的氛围在那摆着,就像拿破仑说的那样,一个狮子统领的绵羊也会是很凶猛的。
作者对侵略战争的态度转变,还是要等以后接触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各种文宣资料后才明显。

坐在日之丸旗前照相的沼田德重


注③:沼田德重是日军114师团的师团长,与一般日军军官都是正儿八经地拍照不同,他留下了这么一张显得很与众不同的在日之丸旗前的相片。
前文说过作者受训的115联队正是出自114师团麾下,而114师团1939年被撤编很可能跟沼田德重有极大的关联。
1939年6月30日,日军对鲁西地区的八路军所部发起了大扫荡。
但是不知道为何在1939年7月,扫荡部队中的主力师团甲级师团114师团却突然接到了回国休整的命令,这使得日军这次扫荡不得不匆匆结束。
7月16日,114师团在从聊城向东撤退途中遭到了伏击,虽然伤亡只有200余人,可这其中就包括了师团长沼田德重!
8月12日沼田德重伤重毙命于日军济南的陆军医院!这时距离他3月被提升为中将还不到半年!
所以沼田德重才是全面抗战八年中被我军民击毙的第一名日军中将!
对于沼田德重之死日方的资料给他算成了战病死,刻意强调他是因为伤势引发的并发症毙命的,而且与阿部规秀不同日本方面并没有大肆报道沼田德重之死。
但是不管沼田德重怎么死的,114师团从回国休整变成了撤编回国这是没法否认的事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20#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2:49 | 只看该作者
第十九话:一寸之间

被归为二级残废的作者


昭和16年(1941年)11月末,我迎来了在前线的第一个冬天。
从总部发来一条命令:“命你中队立即调拨一个重机枪分队到涿县总部”。
由于是在重机枪中队中遴选,所以我也被选派了。
一般情况下,日军在出动前都会就本次行动的步骤和目标向士兵作出一定的说明;但这次行动却是个例外中的了例外,对士兵没有作任何说明。
分队将重机枪放上马背,正要从警备队出发时,接到队部的指示: “斋藤不用去了。”
我就这么突然被从队伍中踢了出来。
具体理由:收到总部的特别命令,要求重机枪人员尽可能挑个子高于五尺六寸(约170厘米以上);所以因为我矮,个子更大些的一等兵M将我替换了。
那时,我身高五尺五寸(译:大约167厘米),就因为这么一寸便把我从出征名单中给剔除了。
真没想到会因为身高的原因而不用参战,这让我心里暗暗自鸣得意。连到哪里去都不透露,这样的作战行动我实在是不想参合。
刚送走重机枪分队,总部又来了命令,这次是让中队到山里去扫荡。
虽然才刚入冬,可迎面而来的太行山之风已经让人浑身发麻。又翻过了几座山,又越过了拒马河,崎岖坎坷走个遍后,中队终在一个高地上停下来稍歇。
“日本对美国开战啦!”

珍珠港


一条将我炸懵的新闻从无线电班传来了,那是12月8日接近中午的时候。
“居然和美国……”
我们士兵没想到日美关系居然会恶化到战争的程度,起先都以为是误报。可接着发来的无线电情报宣称进攻珍珠湾的部队战果甚大,这下和英美开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这时队长开始训话了:“前天中队里派出的重机枪分队,实际上就是去进攻北京的美国兵营。”
出发时不给任何说明,要挑高个子的士兵,这些和平时战斗不一样的地方现在原因总算大白天下。
“我可不想一直呆在这种山沟里,真想出去好好与敌人干上一场。”
年轻的新兵不满地嘟囔,可老兵却忧心忡忡:“这下搞大了,我们服满兵役后又会怎么样呢?”
士兵们对日美开战的理解各有不同。

罗斯福签署对日宣战书(注①)


“这次和八路军不同,对手可是美国佬啊,我们这帮人行不行啊?”
说完我们又开始担心起进攻美军兵营的重机枪分队战友们安危了。
然而等我们从山里回来时,重机枪分队所有成员已经毫发无伤兴冲冲地回来了。
当天晚上大家就围绕进攻美军兵营展开了热烈议论。
根据我听到的,当时情形应该是这样:
从各部队抽调集的攻击队伍在12月7日晚集结到了北京。
这时指挥官宣布: “大日本帝国决定于八日凌晨对英美开战。华北部队奉命进攻位于东交民巷的美国领事馆及附属兵营(注②),并接收其在华一切权益。”

明信片上的美国在北京的旧领事馆(原大使馆)北大门极其它领事馆建筑


正阳门与美国领事馆位置示意图


遵照这个命令,重机枪分队与迫击炮、步兵炮一起在正阳门布置了个阵地。
“这下形势可就严峻了。”
听到这个命令,明白对手是美国人后,士兵们都这么说。
可不是嘛。
和八路不一样,美国兵特别高大,所以日军方面也做好了付出惨重损失的准备。
然而,什么都没发生,美军连一枪都没放,就举白旗了。
如果两边换一下的话,日军会怎么做呢?
肯定会一直抵抗到全体战死为止吧。
而美军眼见实力悬殊打不赢,就不会再做无谓的抵抗,这完全出乎日军的意料之外。
不战而胜都已经够令人惊奇的了,但是进入美军兵营后才真让日本兵们目瞪口呆。
和单调的日军兵营完全不一样,室内装修豪华,家具、奢侈品一应俱全,简直就和酒店一般,以至于让日本兵们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地方。
美军生活简直太奢侈了!

日本军队里看不到的巧克力、糖果、咖啡、威士忌都被士兵们一一塞进了口袋里;相机、手表这种贵重物品更是引起了士兵们争抢,由此可以看出当时的日军素质到底怎样了。
总而言之,对美军兵营的攻击不但没有造成任何损失,反而还缴获或者说掠夺了不少战利品带了回来。那个因为身高比我高了一寸而顶替我的一等兵M,自然也是抢得脑满肠肥。
“战利品也要分享。”
M分给我的是包美国烟(注③),和当时的日本烟“金鵄(chi)”、“誉”比起来,美国烟抽起来味道好得多,很受士兵们的欢迎。
晚上我和M一起在警备队岗楼里站岗。
“斋藤,这才是我真正的战利品哟。”


他从钢盔里拿出来的是一张金发美女的无遮照片,借着月光我仔细看了看照片,拍得非常清晰纤毫毕现。
我嫉妒地赞叹:“女人的身体是最好的护身符啊。”
“外国女人也会保佑我们吗?”
“脱光了,日本和外国的没什么分别啦。”
“就因为和斋藤你差了一寸身高,让我得了这么个好东西。除了当护身符外,也可以做其他的用处吧(注:码字的想到了日本小说中穿越者们都会纠结的硬盘了☻)。”
大概是军部为了不被敌人在身高上看扁,才特地挑选高个子士兵执行这个任务,可我们又不是要和美国人玩相扑,真是太可恶了(作者怨念好深啊)!
这个故事可不是胡扯的,而是真的发生过的事情!


注①:这是中华民国对日宣战书,你们没看错哦,就比日本空袭珍珠港晚了一天而已。
有些人宣扬是因为什么一旦宣战就会被西方国家禁运。
可笑至极,所谓一宣战就会禁运的西方国家1941年前给予中国抗战的援助如下:
法国:1937年给予民国政府500万美元贷款修筑从南宁到越南边境的铁路;
英国:1938年给予民国政府50万英镑(约400万美元)贷款,规定不得用于购买武器;
美国:1938年给予民国政府2500万美元贷款,规定不得用于购买武器,1940年承诺贷款5千万。
对了还有宣不宣战都不受影响的苏联:
1938年—1941年,苏联向民国政府提供了1000架飞机、2000名‘志愿’飞行员、500名军事顾问、三笔共计2.5亿美元的贷款。
1941年前期美国提供了1亿美元贷款给民国,直到1941年后期美国才开始向国军提供武器装备!
(资料来源《剑桥民国史》下卷,第11章《中日战争时期的国民党中国》657、658页。)
蒋介石为首的民国政府虽然不想投降,但是它也无意抵抗到底,为了能与日本媾和所以才一直没有宣战的。蒋介石一直想割让华北换取日本从东南撤军,可日本胃口太大双方谈不拢。不是日本惹得美国下场,蒋介石也没那个胆对日宣战。

美国驻京旧使馆和兵营


注②:1901年,清政府签订的《辛丑条约》将北京东交民巷划为使馆区,界内中国官民均要迁出,界内建外国兵营并驻军,自设警察和管理人员。中国军队、警察不能进入,中国不能在界内行使任何主权。
1950年1月14日—1950年4月11日,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先后收回了法、荷、比、意、美、英六国在京兵营。
其后天津等地的外国兵营也相继被人民政府收回,外国在华驻军权被废除,至此《辛丑条约》带给中国的屈辱后果才算是被彻底清除(不对呢,东南还有个岛,上面尽是美国大兵的军营)。

美国的骆驼牌香烟


注③:虽然二战各国都向士兵提供香烟,但无疑美国提供的香烟品质是最好的。
因此在1945年时,被美英法三国分区占领的德国地区,美国香烟代替成废纸的德国马克,行使过一段时间货币的职能。盟军和德国平民也把美国香烟作为跟苏军贸易的国际支付手段之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5 11:32 , Processed in 0.45042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