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老八路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经典连载』 《鬼子兵眼中的抗战:陆军步兵漫画物语》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1#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17:28:42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十九话:信


刚入伍的时候,社会上的朋友、熟人都还常常写信给我。然而随着日子逐渐推移信的数量也就越来越少了,最后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再也不联系了。
有句古诗叫“去者日以疏”(注①)。
在我当兵的五年时间里,只有妹妹和住在浅草的那位A子两人一直坚持在给我写信。妹妹她是作为家里的代表给我写信,因为我父母要务农很忙,而且他们二老实在是耍不来笔杆子;哥哥他又再次被征召参军,因此家里也只剩下妹妹能给我写信了。
A子是以前公司(东宝电影)里一位前辈的亲戚的女儿,我们俩被介绍认识时她还在上女子学校(初中)二年级。
A子与我在入伍前一年才开始交往的,我们之间关系其实还没有定下来。
我当年并没有指望和她能在一起,虽然我也动过这样的念头。我们士兵都过着有今天没明天的生活,实在没法开口与她约定将来请她等着我回国。
虽然我们的关系还处于说不清道不明的状态,可A子却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不断地给我写信。直到八月份战败为止,她写给我的信都有好几百份了,我真没想到她会这么长情。

日军明信片


我自然也不只是光收信,我也通过军邮试着给她发出过明信片。但士兵能在明信片上写的东西非常有限。写多了很容易会被审查的人留意到,然后内容就会被他们从头到尾全部涂黑,接着还会被他们叫过去狠狠训上一顿。
早知如此,那我出国前提前和人约好暗语就好了,其他战友也是经常这么抱怨。
到了昭和20年(1945年)初,我们兵团里的人都为是会被分配去冲绳还是满洲而忐忑不安,一个个整天提心吊胆的。虽然士兵必须服从命令让你去哪儿就去哪儿,但我还是决定一旦明确了去向就立刻让A子知道。
正巧,这时候华北派遣军征集当地(河北省)兵员,有一个年龄挺大的伍长(注:这应该是一个退役的老兵)被招了进来,和我在一间房里做事。
那个伍长和我处得挺投缘,不久就聊开了。
有次伍长说:“我认识很多当地人,如果你有什么信想寄回国的话随时可以找我……”
是吗?!
我没想到还有这么一招。

1937年日军攻占保定后在保定西关大街举行入城式,天公都看不下去了


于是我立即趁热打铁把给A子的信托伍长找人帮我寄回国去,信里的内容其实挺一般的,只是最后提了下部队说不定近期会开赴满洲云云。
其实我最想告诉她的就是这个“近期会开赴满洲云云”,结果就是因为这一句摊上事儿了。
信寄出去几天后,我被负责收发邮件的一个曹长(上士)叫了过去。
“你看看这个。”
一边说着,他一边递给我一封被打开的信。
我一看正是A子寄来的。
当时军队里虽然也规定个人的书信要保密,但实际上士兵的信随便找个理由就能硬拆开看,士兵对此也只能干瞪眼。
——3月10日遭到空袭(注②),浅草被炸了,家里只有我存活下来了。
我现在孤身一人,这可能是天意要让我们俩在一起所以特地留下了我。从今天起,不管发生什么事我都会等你回来。听说你部队要去满洲,我特地拜托爷爷带我坐船去满洲。
期待我们能在满洲相见——

李梅烧烤场景


我看完以后(意识到坏了)不由倒抽了一口冷气。
我写有“近期会开赴满洲云云”这条消息的信确实通过伍长的熟人交到A子手里了。
然而A子信中提及这事还被负责审查信的曹长发现,这会给我带来无妄之灾。
“她怎么会知道部队要去满洲的?”
曹长的问题就这么一个。
虽然部队里不断有情报泄漏出去,但部队开拔毕竟还是军事机密。绕过审查告知A子部队转移的消息(却没提醒她别在信里提到)确实是我失策,可既然是我拜托伍长帮的忙那就绝不能出卖伍长。
事已至此我只能深吸一口气死死咬定:“是我通过军邮在明信片里写‘可能开赴满洲’的。”
这么说意味着是负责审查军邮明信片的曹长漏看了我的明信片,他当场就发飙了。
我被曹长打得脸都快变形了,但全程我始终都忍着不吭一声。后来我既没把这事儿告诉伍长,也没告诉其他战友,就当没发生过(注③)。
司令部楼下的花园里正开满了丁香花。

作者还记得桃子否


我在司令部楼顶不停地一遍又一遍读着A子的信,脸颊上挂满着的泪水怎么擦都擦不干。
既有为A子甘愿等我到天荒地老而感动流的,又有因泄漏军情而被打感到后悔莫及流的。
昭和20年(1945年)6月初,部队迅速转移去了满洲。
当时的形势无论是派一两个残缺不全的兵团去满洲也好,去冲绳也罢,都已经无法改变日本失败的命运了。


注①:令人唏嘘啊,我们中国都没几个知道的这么一首没有名字不知作者的汉代古诗,竟然日本人的一个高中生(作者应该是高中生)都还能背下来,可见日本对中国文化钻研之精深。
八九十年代时,日本把这些中国古文化包装成了它自己的东西满世界兜售,宣称自己才是东亚文化自古以来的中心。当时在中国不少所谓学者们还帮着抬轿子,鼓吹什么日本这是把东方文明传播到世界的盛举。
现在的棒子把中国文化当成自己的文化申遗,其实就是在复制当年日本的行为。

柯蒂斯·李梅与勋一等旭日大绶章


注②:图上的是美国的李梅将军,二战时为美国第二十轰炸机联队指挥官,美国陆军航空兵当时最年轻的将军(1941年还是少校,1944年37岁升任少将)。
他创造性的发明了对日本城市进行夜间轰炸,更有创造性的是他用的不是炸弹而是燃烧弹和汽油!
他将B-29带的自卫武器全部拆除使得弹容量增加了几乎一倍,在扔完燃烧弹后B-29轰炸机群还会将携带的多余燃油喷洒出去,于是地面上转眼间变成了一片火海。
据说在空中,B-29的轰炸机飞行员就能闻到肉烧焦了的气味,为此日本人痛骂李梅是地狱鬼畜。
为了表彰李梅的烧烤做得好,战后日本天皇还给他颁发了一等旭日大绶章。
当然这是玩笑话。

美国海军部长阿利·艾伯特·伯克在1961年成为第一个获得一等旭日大绶章的外国人


一等旭日大绶章在二战结束前日本仅授予中将以上的高级军官、有爵位的人以及大臣。二战后民间仅仅也是少量商业巨头和专家学者能获得,对外则只颁授给了两个美国军官。
一个是李梅,另一个更加鼎鼎大名就是1961年的时任美国海军作战部长阿利·伯克,著名的伯克级驱逐舰就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源田实,珍珠港偷袭计划细节的主要制定者


李梅之所以会被授勋一等旭日大绶章是因为礼尚往来的缘故,据说是因为当年日本航空自卫队的最高长官航空幕僚长大将源田实访问美国时,美国没搞懂日本自卫队的军衔制度所以错误的以中将规格的15响礼炮迎接(应该是17响礼炮)。
气得源田实立在当场不动,这让美国感到很难堪,便颁发给源田实荣誉军团勋章作为补偿。所以后来在源田实的推动下日本于1964年第二次,也是至今最后一次将一等旭日大绶章授予了外国人——与源田实同级别的时任美国空军总参谋长李梅。
荣誉军团勋章由美国国会颁发,授予美国人时不分等级,但授予外国人时则分为总司令,司令官,一般军官及外籍军团成员四个等级。

源田实得到应该是比朱可夫低一级的司令官荣誉军团勋章


该勋章在美国一般也只颁发给中校以上级别的军官,但有趣的是该勋章在美国的勋章层级中地位却不高,仅排第四位。然而该勋章的司令官级别偏偏是绶带章(美国仅有的两种绶带章之一),因此别国还礼时因为对等原则也不得不用绶带章还礼。
这就是李梅为何能获得一等旭日大绶章的原由,因为1964年刚好是李梅在美国空军总参谋长的位置上。
注③:作者挺滑头的,这事只要他抵死不认曹长除了赏他一顿耳巴子也没别的办法。如果上报了就成了曹长渎职,所以这事曹长也只能是揍一顿作者就算了,他比作者还怕事情闹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2#
 楼主| 发表于 2021-2-2 17:29:16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话:八路军是怎样的对手

作者手绘的八路军形象和现代影视中的差不多


一直有个问题让日军倍感颇头疼:对手八路军到底是支什么样的军队……?
八路军的前身是中国红军。

中国工农红军


1927年8月1日,在江西南昌由朱德、贺龙、叶挺领导约三万名红军战士,针对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举起了武装反抗的旗帜。
面对红军接连不断建立起稳固的根据地势力逐步扩大的势头,蒋介石曾数次发起包围进攻行动。也正好就在这时候,日军在满洲挑起了事变(译:九一八事变)。
于是红军就从位于江西的根据地出发开始了著名的“万里长征”,最后进入陕西省为抗日做部署,那时候他们的兵力达到了8万人。
1937年(昭和12年)发生了日华事变(译:七七事变),紧接着红军就和蒋介石组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红军也被改编为国民革命军115师、120师、129师这三个师团。
这就是八路军的由来。

少了条手臂的八路军重机枪手


所谓“八路军”是第八方面军的俗称,另外八路军也被称为第18集团军(注①),这是按照国民革命军编制的称呼。
八路军成立后进入了蒋介石军队战败撤走的华北地区建立根据地,把普通民众组织起来形成军民一体的体制来反抗日军的占领。
八路军与日军以及蒋介石国军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它是一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
因此日军战败后,中国又回到了从前,同一民族的八路军和国军之间继续展开了斗争。最后国军大败,中共则踏上了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道路。
自古以来在中国一提起军队,多半想到的就是军阀的雇佣兵或土匪强盗,普罗大众被他们害得很惨。
但是八路军却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时刻以那著名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为准则和人民相处,所以在普通民众眼里这支军队和以往任何一支都不一样,被称为是“我们自己的军队”。

作者对八路军还是很佩服的


八路军能得到中国一般民众的支持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1947年国共内战胜利前夕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在下拜读后顿觉精神一振容光焕发,敢叫天地换新颜的雄情壮志澎湃在心中,真乃神人。译①),自此八路军转变为解放军。
1949年10月在北京,毛泽东宣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那时解放军已有五百万兵力,现在还有没有那么多就不清楚了。
万里长征结束时只有8万人(注:此时红军加上西征损失的2万兵力也只有6万)的那支武装,在经历了13年的发展后扩大了60倍——五百万的兵力。
这简直就是‘大跃进’。
如果把红军时期比作刚出生还在襁褓的婴儿,那八路军时期则是少年到青年,解放军时期可喻为青年到壮年。
八路军时期是从1937年到1947年的这十年间,这段时间八路军基本都在和日军作战。
中日战争初期,在山西省平型关的山区里击败了板垣师团;昭和15年(1940年)夏季到秋季,同时发动攻击了日军在华北各地的阵地(即有名的百团大战),这段时间彰显了八路军的实力和活力。

日军对晋察冀边区的封锁与扫荡


日军自从被八路军出其不意攻击从而遭受了惨重损失后,就发起了好几次“八路军扫荡行动”,一直深入到了位于山西和河北省境内山区里的八路军根据地中。
1941年及其第二年,当时日军正处于高峰期。由于采取了密集的扫荡行动,这时候的八路军反过来处于最艰难的时候。不过即便是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八路军依然投入很大力气建设根据地。
在八路军存在的这十年中,有八年时间既在和日军战斗,同时又在建设稳固的根据地。
毛泽东也经常举出建设好根据地后的各种便利,如良好的群众基础、优秀的党、优秀的红军、有利的地形等。

巍巍太行


但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地形,其证据就是:凡是八路军建立的根据地都在日军能难进入的深山里。
就以我所处的冀西地区(河北省西部)为例。
这里建有中国共产党晋察冀边区政府(察哈尔省、山西省、河北省),其位于山西省和河北省边境的崇山峻岭(太行山)之中。
该政府下还有各地区的行政公署、各军区、各县政府到村政府一整套行政机构。

作者想象的儿童团形象


群众组织有抗日救国会,女性有抗日妇女会,小孩子有抗日儿童团,诸如此类村民全都被组织成了民兵。
八路军会帮助这类村子干农活,还会把种地的农民武装起来,以便随时和日军作战。
受过抗日教育和军事训练的孩子们则会加入八路军,从正面和日军作战。
共产党就是这样组织和指挥群众,并将矛头指向日军。

进行农业生产的八路军和民兵,左下角是民兵的地雷箱


日军对此气急败坏,派出大批军队袭击根据地,不仅放出毒气,还把村子一家一家给焚烧殆尽。但这些举动非但没能消灭八路军,反而让他们像滚雪球一样越滚愈大。
当时日军上层无法体会到隐藏在中国深山中和潜伏在地底下不断萌动的革命趋势。
到了1944年,日军在华北的军力急转直下(注:日军调集了华北方面军7万余兵力南下发动一号作战进攻河南),再也无力支持“八路军扫荡行动”。这下就该轮到八路军转而进攻日军兵力薄弱的阵地了。
于是各地兵力被消弱的分遣队在八路军的进攻中风雨飘摇。正如毛泽东预言的那样,抗日战争进入最终阶段“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
只不过日军在这阶段的初期便向盟军投降了。
虽然还有人不甘心全面失败,希望能体面地投降;但日军在当时那种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已经和失败没什么区别了。

八路军还有土豆,这可是传家宝,志愿军也吃这个


八路军虽然只有小米粥喝,手中的装备也比日军低劣得多,可就是这样的对手让日军已经也无力挣扎了。
日军在和八路军打仗的时候,一直采用杀光、烧光、抢光这种三光政策(注:作者只有这里点了一下三光政策)。八路军则针锋相对采用不烧、不杀、不抢的方式来对抗。
一支爱护民众的军队,我当时还真没想到有这种事情。就算有这么要求的军队,可里面的士兵又怎么可能做到不伤一名民众呢?
八路军自建军以来直到现在,坚持将“三大纪律六项注意”作为军队的根本,一直将这个作为军队的行动指南(注②)。
三大纪律是指:
1.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
2.一切行动听党的指挥;
3.一切缴获要归公。
六项注意(注③)是指:

利用门板做担架


1.用过的门板要装回去(注:原文为睡过的门板,这显然是作者理解错了,门板应该是拿来做担架的);
2.睡觉时用的稻草要放回去;
3.说话要和气;
4.公平买卖;
5.损坏东西要赔偿;
6.借东西要还。
八路军并没有提出什么苛刻的要求,只是强调了些理所当然的内容,但和日军相比还是让人感觉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可能是日军的行为实在太不像话了……

八路军这个番号实际上只存在了17天


注①:1937年8月22日根据国共两党的协议,北方的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937年9月11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便将八路军改称为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
虽然八路军这个名字从8月25日北方红军改名使用,到9月11日又改称十八集团军一共只正式存在了17天,但是在公开场合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一直努力强调的都是八路军这个番号。
多少路军起源于北伐战争时期,在当时给予这种番号等于民国政府承认该单位的半独立地位,属于比较固定的番号是不能随便取消的。
所以中共突出强调八路军这个番号,也是为了避免民国政府翻脸不认账取消番号做的预防工作。

皖南事变示意图


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1940年10月19日民国政府强令江南新四军、八路军转去江北,由于项英对中央转去江北的命令采取拖延的态度,最终给了国军调集军队布下埋伏的时间。
1941年1月4日国军在皖南泾县茂林地区伏击新四军军部的直属队,制造了著名的皖南事变。
说实在的国军战力之差在皖南事变已经露出端倪,7个师8万人的国军战斗部队围攻新四军军部非战斗人员占绝大部分的9千人,还让新四军冲出去了2千余人。
国共两军的战力差距一览无遗。
紧接着1941年1月17日 ,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便发出了撤销新四军番号的通令。
而皖南事变正好发生在华北八路军的百团大战最后阶段——反击日军扫荡的尾声。


译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10日公布的政治宣言,亦称《双十宣言》。毛泽东起草﹐朱德﹑彭德怀署名,刊于当日《人民日报》﹐后收入《毛泽东选集》。
这段和()里的内容在一起,不知道是原翻加注的还是后来转载的某位加注的,码字的在()内保留的内容应该是作者加注的话。
注②:此处不知道是原翻理解错了,还是原翻看的版本漏了一段,码字的改动较大。
原文如下:
正如先前描述的那样,八路军自建军以来直到现在,正因为有这个一直作为军队根本的“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才能做到以此为行动指南。


注③:《三大纪律六项注意》是土地革命时期,毛主席在湖南省桂东县沙田镇提出的红军军纪要求,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前身。
三大纪律是:行动听指挥,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打土豪要归公。
六项注意是:上门板(用来做担架的门板用完要给人家装回去),捆铺草(晚上用来垫在地上睡觉的干稻草不但要放回原地还要捆好),说话和气,买卖公平,借东西要还,损坏东西要赔。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要1947年才发布,所以在这之前作者只见过《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3#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2:15:2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一话:打倒粪阀

作者要是真当白领也就没西伯利亚篇了吧


旅团司令部所在地保定,是座四周被城墙环绕的古城,当时城里还有个河北省公署(注:伪省政府)。
司令部决定好好利用这些城墙,想在上面画上漫画来为日军作宣传,而我因为曾经在电影公司画过漫画,尽管画的不怎么样但还是被挑选出来做这份工作。
人手方面,除我以外只有另一名士兵外加一个中国苦力,就这么三个人。

这板车拉得可值钱了,子孙万代啊


我们仨每天早上往板车上堆上了油漆和其他作画材料后,就拉着板车从司令部出来到城墙下开始干活了。
本来司令部计划让我们在靠近城门的城墙上画上10副超大尺寸的漫画,但由于省公署的反对所以只得作罢。
因为这项工作必须的材料费和人工费都是由省公署出的,他们表示没有那么多的钱给我们去做那么大块的广告牌。
其实他们真正的想法是:不希望在自己城门边上有那么大块丑陋的日军牌子。
多亏他们,我才躲过了自暴家丑这一劫。

日军航拍的保定东门


最后我们只是在城墙下架好梯子,然后用白漆胡乱刷上“东亚新秩序建设”、“八纮一宇”(注①)等文字来代替了司令部想要的漫画。
这些字的意思其实连我们士兵都不懂,中国人看了那就更是觉得莫名其妙了。
从负责刷写这些文字的人角度来看,这工作其实也不能算是件让人省心的活。
虽然当地治安还算可以,但还是经常有敌人的便衣和民兵在附近转悠。在这种局面下,还得背对着中国人干活,我们心里总是怕怕的。
当时负责刷漆的我腰间揣了支手枪,而另一个士兵则端着支步枪在下面担任警戒。
可即使这样,如果敌人便衣想袭击我们那真是太简单了。
还好,这种危险的情况我一次都没碰到过。真是不可思议啊。

日军俘虏本就不多,作者没被袭击可能跟前文作者放走的那些本地人有关


反正抓我们小兵也没意思,对敌人一点好处也没有。
不过也有收获:比如跟我们一起干活的中国苦力和我们熟了起来;还有就是由于经常往返省公署,所以在那边也混了个脸熟。
在公署里甚至有人说“如果你被部队除名了,可以过来当个职员(注②)”(注:作者这酱油兵大家都是一眼就看出来了)。
想要早日回国去见A子的我听了吓一跳,马上回司令部向副官报告了这事儿。
对这事司令部是这样回答:“当然不可能把你除名,何况你是司令部的机要人员,就算除了名也是要继续当成军属(注③)对待的。”
这个回复比要我去当省公署职员还令我吃惊。

只找到了张县公署的照片


我既不想进省公署,也没打算当啥军属,只是一心希望能够早日回日本去而已。
在城墙上刷字可是个难得的闲活儿。
工作没有定量,每天的进度全都由我一个人决定。每天干上一点就能收工,然后让中国苦力带路,我们跑到附近小店里混日子。
那个中国苦力的名字我现在记不起来了,有次他要我在城门入口显眼的地方写些东西。

这已经是属于三十年前的记忆了


我看了他递过来的文稿被弄得是一头雾水,上面居然写着“中国粪阀打倒”这几个字。
要说“财阀”、“军阀”我能理解,但这个“粪阀”倒是第一次听说。
于是我问他:这个是怎么回事儿?
苦力说了这么一番话:当时哪怕在北京、保定这种大城市里,夜香的处理都靠的是人挑马拉,那会儿在日本也是一样的啦。

儿时的记忆啊,穿街过巷的粪车


只是这人挑马拉的工作在日本由市/乡政府处理,但在中国的城镇却是被某个人把持着。也就是说无论哪个家庭,这种必不可少的夜香清理工作都被城镇中最有势力的人一手控制。
而且这些人还和政府人员沆瀣一气,这就更有恃无恐了。
因此收集的人不但索要服务费用,而且还经常抬高价格公然勒索;凡有不从的都会给小鞋穿,不接受就不给你清理了(注:老北京两霸,送水的水霸,掏粪的粪霸,最不能得罪)。
在当时腐败盛行的中国,“肥水输送”也成了个社会问题,一般家庭就这样被不断地敲诈。所以,普通人对把持运夜香的人非常憎恶,斥之为“粪阀”。
我听了中国苦力的解释才明白粪阀的意思,就在我考虑要不要写的时候,这次宣传行动却突然被命令中止了。
如果再晚上两三天的话,说不定这条珍奇的“打倒粪阀”标语就会出现在城墙上了。

八纮一宇


注①:八纮出自中国古籍《列子·汤问》:渤海之东不知几亿万里,有大壑焉,实惟无底之谷,其下无底,名曰归墟。八纮九野之水,天汉之流,莫不注之,而无增无减焉。
大意就是天下之水不断流入大壑中,怎么也没法填满。
日本为了让国民无条件地支持侵略战争利用宣传机构拼命塑造天皇权威性,同时为了给军国主义扩张寻找理论依据,编造了日本传说中的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下旨‘八纮一宇’的故事。
也就是编造说日本在全世界扩张侵略,是完成神武天皇颁下的旨意要实现天下归一,让天皇掌握全世界。

南京汪伪政府


注②:日本为了监视自己扶植的当地傀儡伪政府,在伪政府中安插了众多日本人,这其中有些日本人的级别非常高。
比如傅作义收复五原时风传击毙的日军中将水川伊夫,但这是讹传,水川伊夫战后病死在了横滨。不过水川伊夫确实是日本安插在伪蒙政府中的身居高位的日本人,但是他不是军人而是警察系统的类似少将衔的警监。
这些安插在伪政府中的日本人中,确实有一个日本现役少将被中国军队击毙了。
在八年全面抗战中被击毙的日军最高级军官就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他在1941年2月5日因为座机被击落而命丧黄杨山。

须贺彦次郎


与他同机毙命的还有日本现役海军少将须贺彦次郎,不过此人在日军中的军职至今是一个谜。他公开身份是汪伪的海军高级顾问,查他的过往他应当是隶属于著名的梅机关。
此人是日本稀有的主张建立独立空军的将领,也因此他受到了排挤转而到中国从事间谍工作。此人据说对自己的线人非常慷慨,加上他家境殷实所以他经常用自己的钱资助线人,因此他应该也搜集到了大量重要的情报。
须贺彦次郎在中国到底收集了哪些重要情报未见任何记录,但是可以肯定他死后被追晋了中将。

戴眼镜的那个立领的日本鬼子就是所谓的军属


注③:日军中有个蛮奇怪的划分,日本挑夫、会记他们由军队雇用日常也穿军装却不是军人,而满铁员工不穿军装却属于准军人范畴。这些为日军作战部队提供辅助的人员,死于战争中也会被靖国神社立牌位供奉,在日军中被统称为军属。
所以日军的军属概念与我们中国的军属概念不一样,日本的军属是军队所属的意思,涵盖范围比我们中国的军属大得多,没军衔的军队辅助人员在日军中也属于军属。
文中当军属的意思就是作者得一直待在六十六旅团辖区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4#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2:15:5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二话:滚落的头颅

这话是作者本书仅有的两篇记录日军杀戮暴行的两话之一,另一话为之前用活人练刺刀


在情报室工作期间,经常要和北京的师团司令部联系,所以我经常会回北京出差(注:那会应该叫北平)。
从保定到北京走京汉线约三个小时,距离不过一百多公里,正适合当天打来回。
仅凭一把刺刀、一枝手枪就一个人出去旅行,说不害怕那是嘴硬,但能离开狭窄的情报室还是让我有种被解放的感觉,因此依旧乐在其中。
出了保定路过涿县、丰台,中午就能到达北京。在司令部吃了午饭后下午才办事,一般也就是传递个文件什么的,很快就能办完了。
办完事后,只要赶在晚饭前归队就行了,这之前在北京有整整“三小时”的空闲。
这个才是出差期间我最享受的时刻。
平时因公外出的时候都得带着写有部队名字的证件和袖章出去,不过如果是去些不方便的地方(慰安所、饮食店等),就会把臂章取掉装成是北京当地的一般外出士兵。
在北京这种地方,大街上到处都是部队外出的士兵(宪兵一般不会主动查证件),这样就不会暴露我是外来公干的了。

上海慰安所,据说在一二八事变时侵华日军在上海设立了在华的第一个慰安所


那时候,在北京西单有个面积挺大的士兵专属慰安所,那里年轻的姑娘们专门接待士兵(注①)。
因此凡是因公外出到北京来的士兵,必定会到这里一游进行‘实弹射击训练’。
北京作为中国历史悠久的都城,市内有很多名胜古迹,可我们这些士兵却很难提起兴趣。
现在我回想起来感觉真是可惜,不过从那时候的士兵的角度来看,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对于有今天没明天的士兵来说,哪有心思管它什么历史啊文化啊,满足自己的裆下才是第一位的。
我办完司令部的事,去‘西单阵地冲锋’前,到胡同里先找了一家饭店填饱肚子。
店里客人并不多基本都是中国人,而且中国人开的店也不怎么欢迎日本兵。
为什么呢?
因为一到付账的时候,日本兵小气是出了名的,遇上脾气大的还会掏出枪来,到最后往往以霸王餐收场。
哪怕是在北京这种治安有保障的地方,也会经常遇到这种耍流氓的家伙,还尽都是外地部队的(吃完霸王餐后就溜了没处找人去)。

一块饭店招牌告诉了我们为什么国家强大那么重要,1945年11月长春。


也难怪中国人开的店都会对日本兵畏而远之。
我进这家店后坐在二楼楼梯口附近的位置,当时吃了什么已经记不得了,但就在我刚吃完的时候,突然上面二楼传来了争吵声。
“你敢瞧不起军人!”
有个男人的声音厉声吼道。
“啊!”
接着传来了女人的惨叫声,随即就有个似乎很重的东西咕咚咕咚从楼梯上滚了下来,我瞥了一眼……吓得猛吸了口凉气!
那居然是颗血淋淋的女人头颅!
发生这事儿后店里上上下下乱成一团,好几个中国客人从二楼跌跌撞撞地逃了下来径直跑出了门去。
他们是怕惹祸上身吧。
反应过来的我也慌了神,过不了多久接到店里的报告的宪兵和警察就会赶来。这可不妙啊,我是假公济私跑到这里摸鱼的,被牵连进去可就麻烦了。
当时我也顾上去弄清楚那女人是不是日本人,至于楼上惹事的到底是什么人,是不是军人也就更无暇顾及了,我赶紧地逃离了现场。
由于遇到突发事件我和其他顾客一样也没付钱,我在北京吃霸王餐这是头一次,也是最后一次。

被日军强行带走的中国妇女


注①:日军之所以要设立慰安所主要是有两个目的:
1.满足日军士兵的兽欲,避免他们在地方上惹出太多麻烦影响日本在占领区的统治;
2.大量日军在外乱搞患上了梅毒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日军的战斗力,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日军索性直接开慰安所以便掌控慰安妇的身体状况。
据日本学者的著述记载,最早的日军慰安妇是从日本国内和朝鲜招募的,都是些欠钱还不上的女人。她们在被带到中国后在去目的地的火车上就开始接客了。

美国宣传画都这么画,美军啥德性还用说?


被梅毒困扰的日军却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在太平洋战场上处境不利时,日本开始实施一场特别的病毒战。奔放的太平洋岛屿女郎是日军策划的这场病毒战的武器,而作战针对的就是美国大兵。
结果......加害者日本固然是猫盖屎极力掩盖这件事情,受害者美国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这场病毒战的具体战果成了一个两国都羞于启齿的秘密。


不过话说回来,日军尽管弄了慰安所却还是没有避免非战斗减员,于是日军开始大力推广‘冲锋一号’。这玩意不知道是日本进口德国的还是德国学日本的,反正这两家都叫这个名字。

现在连截2分钟的片段都是版权方要求下架了


比起日本来,德国为了保证雅利安人的血统纯正,对于‘冲锋一号’的推广更加上心,在斯大林格勒1943年冰天雪地的冬天里都不忘给当地德军官兵送去。

日本的美军招待所


战后日本籍的慰安妇们回到了她们献身侍奉的祖国,却备受蔑视和欺凌,甚至不少人被荣誉谋杀了。
回国后慰安妇中相当一部分人等待她们的命运,还是继续为了国家而献身。为了保证大和抚子们的贞洁,于是这些慰安妇们又被安排去了美军招待所,美其名曰她们是维护日本女子贞洁的最后防线。
战后在日本驻留的美军,只要花上10美元(美军当时最低月薪50美元)就能包一个日本女人一个月,从洗衣做饭到暖被窝全套不打折。

1946年的东京


上面这照片很多宣称是1945年9月的东京,但是码字的见过有的文章说是1946年的,这个恐怕才是真实的时间。
但是不管是1945还是1946,那些被日本当抹布一样用了就扔的慰安妇都为这些崭新的楼宇建起做出了贡献,但是日本却并不愿意提到她们的牺牲。
也难怪,毕竟国家当老鸨不是啥光彩的事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5#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2:16:32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三话:战友(上)


我在军队里生活的时间虽然还不到5年,可我还是认识了不少战友。
到现在虽然已经过去了40年了,但依然有些人令我无法忘怀。我不但经常缅怀逝去的战友们,还常去给尚在的战友们帮个忙什么的。
在我脑海里其中有两个人形象至今依旧鲜明栩栩如生。
二等兵M和我是同年兵,一样被一张红纸招进了高崎联队。我和他在同一个班里忍受着新兵训练,上了战场以后又被分到了同一个中队里。
在同年兵里我们的关系可以说是最铁的。
他这人看上去根本就不是个当兵的料。
首先他动作非常迟缓,其次说话含糊不清,最后脑子也常常转不过弯来,这三条本来只要有一条就不适合呆在军队里。
因为在部队里这三条只要沾上一条就得常常挨巴掌了,尤其对于新兵更是如此。倒霉的他却占全了,结果自然是被老兵们打得惨不忍睹。常常他会连着好几天被班长、老兵扇耳光,脸都被打变形了。

日军特殊的体罚工具(注①)


军队里当时对新兵管理采用连坐的方式,一个人犯错所有人都会被牵连。
“喂!M!你能不能上点心?就因为你害得我们每天都挨打,你搞什么啊!”
其他新兵因为M犯错的连带责任而也老是被打,最后他们再也无法忍受。于是,大家开始抱怨起来,都疏远了M。
可能是因为在班内我的床位和M相邻,比起其他新兵我更是深受其害。
也许是源于我和M属于同一类人,都不适应部队里的生活;因此我就算被M连累而一起被老兵狠狠教训了,结果我反倒是愈加同情M了,对他实在是没法产生一点恨意。
进入5月份,新兵便经常会到营区以外的地方训练。
某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新兵是在乌川附近的练兵场训练,结束后会到联队隔壁的高崎公园里大休息。
我身旁的M这时对我使了个眼神示意我一起去厕所。
“搞什么鬼?”
我满心好奇地和他一起去了。
然而到了厕所跟前M却没进厕所,而是绕到厕所背面从石墙顶部取下一个纸箱,然后唰一下闪进旁边的树丛里,还叫我也进去。

大福饼是日本点心的一种,做法类似于我国的汤圆但大了不少


M在树荫下从箱子里取出一个大大的大福饼。
“快点吃。”
对我说着M就拿起大福饼自顾自地开始吃起来。
这一串动作快得根本就看不出M以前那种“迟钝”的样子来,以至于我从那时起开始怀疑M是故意装出一副“迟钝”的样子。
我们吃完大福饼,脸上装出一副啥事都没有的表情,还大声唱着军歌回到了队伍中……
俗话说得好纸包不住火。
我担心白天那事儿会被人发现,心里一直都很紧张。
结果还真出事了。
负责训练的上等兵那时偏偏也在上厕所,就这么巧我们两个被他撞了个正着。
上等兵之所以没当场惩罚我们两个,是因为他认为拿大福饼过来的还另有其人,他想等人齐了以后一网打尽。
后来M交代说其实在那地方偷偷放下大福饼的是他的家人。
M的老家就在公园隔壁,得知部队训练回来后都要到公园里休息,家里人就特地等在公园。和M对完暗号后,家里人就会把大福饼搁到那地方。

遇到作者和M,全班也是够倒霉的


理所当然的,当晚我们班挨的是“特级巴掌”,用靴子抽的那种。
我和M又是当事人,更是被这“特级巴掌”打得嘴角都裂开了。对其他饼没分着却有份挨打的新兵,真是有些过意不去了。
“下次我请大家吃大福饼,这次的事我一定会补偿的,真是对不住大家了。”
当晚熄灯后,M在我隔壁床位上说着就哽咽起来。
将一名普普通通的市民扔进军队这个士兵制造工厂里,仅花三个月的时间就要把他转变成帝国军人(注②),自然在这三个月的训练期里什么事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
总算熬过了新兵训练,当我们新兵要登车开赴战场的时候,M的母亲在高崎车站的站台上对我恳求:“我儿子就拜托您了。”

车站送行


她一边说着一边还好几次对我鞠躬。
到了前线后,之前还在一起的战友们都一个个被分配到不同的部队去了,我和M则被分到了同一个中队里,还一起驻守山区的阵地。
可M到了山区警备队后居然还和国内一样,把事情接二连三地搞砸了。
“这事儿你也有份!”
结果在这里我还得因为M挨老兵的打。
三个多月后,M突然就被调去临近的另一支部队去了。这次调动我们部队里只有他一个,而一般调动都是两三人一起,只调动一个人的情况从未出现过。
M走时我连给孤身一人离去的他送别都办不到。
打那儿以后,我和M就分开在不同的阵地上了,我们一直都没有能恢复联系。

带着战友骨灰盒的日军士兵


之后过了不久突然就传来消息:M战死了(注③)。
我无从获知M到底是怎么死的,更没法拿朵鲜花去送送他,真是遗憾啊。
虽然我明白士兵运气有好有坏,明天是否还能活着谁都不敢保证,但真没想到同为新兵的战友中第一个战死的会是他。
自从大福饼事件以来,我时不时地会揣测:M那副“慢吞吞”的样子是不是装出来的?
因为我和他呆的时间最长,这使得我能发现一些日常中在他身上看不到的举动。
可能他认为在军队这个特殊的社会里,有一副“迟钝”的外表虽然可能会被人欺负或者挨打,但却不会惹上什么大祸,所以就故意装傻吧?
如果真是这样,说不定他就是因为演过了头了反而招来了灾祸,结果被调到其他部队去,落得了这么一个结局。
真是这样的话M的那番表演岂不白忙活了?
可惜真实情况到底是怎样的,M永远无法回答了。
七年后,我从西伯利亚回国,立刻便去高崎公园旁边M的老家拜访。
他母亲看到我立马失声痛哭,这是必然的啊。

松下政经塾


注①:日本有种特别的教育方法,就是对端坐的人直接用棒子敲头,这被日本人认为可以帮人集中精神助人顿悟,因此这敲人的棒子被叫做精神棒。
既然说到精神棒,就不得不提一下松下政经塾了。
1980年由日本被誉为‘经营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创立的这个松下政经塾,就一直在使用这种教育方法。这个名字上丝毫不掩饰松下幸之助野心的松下政经塾,至今虽然只有200多名学员,但是却已经培养出了3位大臣、3位市长、30位国会议员、1位首相(野田佳彦)。
不过近年来随着日本民主党衰落,松下政经塾已经风光不再。
无论是陆军的教育棒还是海军的精神棒都不能帮人顿悟,倒是都能帮人成佛。

日本士兵被教导参加战争最大的荣誉就是一死报国恩。


注②:不得不承认当时日本的新兵训练很有一套,训练出来的士兵素质确实很高。
严苛的军旅环境既有日本特殊阶级制度的原因,也有日本军国主义教育的故意为之。为了将人变成听话的猛兽,日本在军中采取了极限施压的措施对新兵进行奴化和兽化教育。
这既让日本士兵变得不得不视死如归,也让日本军队成了一个畸形的怪胎,日本帝国最后走向灭亡也就是必然的结果了。

从幼儿园抓起的日本军国主义教育


不过日军素质高也跟当时的日本从娃娃抓起,小学就开始进行大量军事训练有极大的关系。一般日本人从懂事起就被教导要为军国主义献身,他们从小就被强行灌输了一个一死报国恩的梦想。
教育真的能改变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国。

抱着骨灰盒的日军


注③:作者关于M的事情闪烁其词,似乎关于M的死作者还知道些东西,但是应该是他顾忌什么因此不愿明言,很可能当年与M之死密切相关的当事人他出书时正居于高位。
作者已经不是第一次这样了,在之前说到馆陶事件时(详见57话)也是欲言又止。
此处无声胜有声,从作者不写之处我们能窥探到日本社会隐秘的一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6#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2:17:01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三话:战友(下)


石川伍长也是位让我无法忘怀的战友。
和我一样他也是被一张红纸征召入伍的,恰巧也是同一天到高崎联队报到的,我们是同年兵。
不过在高崎新兵训练期间我们被分在不同中队里,所以当时并不认识。直到新兵训练结束,派到战场进了同一个中队,这时候我才算认识了他。
他是个头脑灵活、态度严谨的士兵,无论是在长官还是在班长那里都颇受赏识,每次有什么事情头一个就会叫他。
他在我们这一批新兵中稳居右翼(指军队里成绩良好的人)头名。

眼镜就是伍长(应该算是准士官)一条杠。


当我还是肩扛两颗星的一等兵时,他就已经晋升成了一根金线的伍长。
石川伍长做事任劳任怨,而且责任感非常强,是个很较真的人;他就是那种模范标兵,是部队要求每个士兵借鉴的对象。
可是就是这份责任感和认真劲,在战斗中却让他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我和他一起值守在山区阵地的时间很短,就只有半年而已。
新兵到了战场依旧是忙得昏天黑地,不管新兵之间关系有多好,也没有闲功夫坐下来聊天。只有在站岗或者分配到山上的分哨所时(注:这应该是南窖村),才有机会聊上两句。
中队要负责好几块阵地,所以经常阵地之间会有勤务调动。即使在同一个中队里,如果所在的阵地不是自己小队负责的,周围就尽是陌生人了。

大安山位置示意图。大安山应该是日军阻止八路军进攻门头沟煤矿的重要据点


有次他被调去了一线阵地——一座叫大安山的山区阵地后不久,就由于部队改编、转移等等各种变动我与他失去了联系,而我最后也被调到了保定某(第66)旅团司令部去了。
到了保定后过了一年多,某天他突然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与他攀谈后我了解到这次他是被调去参加平原地区(注①)的战斗行动,随着部队从山里出来到保定火车站集结。
趁着等待新命令下达的间隙,他特地跑来看望我。
山区的士兵由于不习惯平原地区的战斗,所以常常出现伤亡,因此一定得多加小心。此外,这次行动的对手是兵团辖区内特别顽强的八路军(冀中根据地),为此我特地提醒他注意,他表示这些他都知道。
战友好不容易过来一趟,我却没有什么能招待的。再加上时间仓促,所以我们仅仅只能在营房里聊上一会儿。
他回去的时候,我去酒吧买了些馒头(日本的馒头类似中国的素馅包子),姑且当作特产送了给他。
“希望我们能快点再见,请多保重。”
我送他直到了门卫处,他说着挥了挥手向我道别。

日军出殡


没想到这竟会是我和他的永别。
之后过了十天。
和平时一样,我在司令部情报室里记录各部队打来的电话报告,其中也包括前一阵话别的石川伍长所在的部队,报告的内容正是该部在平原地区和八路军战斗的内容。
在讨伐队击毙八路若干名,俘虏若干名,缴获兵器若干之类战果报告的最后,我方的损失中突然出现了石川伍长的名字。
我在听到这个报告的时候胸口不由地一紧。
毫无征兆之下,那位百忙之中还不忘抽空来看望我的石川居然就已经战死了,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虽然战死这种事本身对于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他来说是很难避免的,但是我依然纠结,他到底是怎样战死的?
后来我才打听到以下信息。
他所在的小分队正在追击逃跑的八路军时,突然左侧射来了子弹。小分队被突袭顿时陷入了混乱中,纷纷逃到了附近低处寻找隐蔽。等稳住阵脚后才发现,在刚才遇袭的地方有一名新兵受了重伤倒在地上(注②)。
由于刚才过于混乱,大家都把这个负了伤的新兵丢在一边给忽略掉了。作为小队的一员,石川伍长面对这种情况他会怎么做呢?
当时他和负伤士兵的距离约20米,和八路军的距离也只有200米左右。如果跳出去救人铁定会被集火,虽然明知会被针对,但他依然不顾小队里其他队员阻止的手势冲了出去。
冲到负伤的新兵跟前,石川伍长抱起负伤的新兵就往我方所在地点撤离。


他就是倒在了回程的路上。
据说他背部中弹无数,其他人只能流着眼泪看着却毫无办法。
他平常责任心就比别人多出一倍,因此落得了这么个死法。如果换成我的话恐怕连头都不敢抬,我怎么还可能像他一样在枪林弹雨中为救个中枪的新兵而奋不顾身呢?
我是根本做不出像他那种行为的。
虽然同样是士兵,但军装下面装的东西却不一样,所以像我这样的人最多只能当个一等兵了吧。
同样是战友,其人其事却是千差万别的。在认识的战友中能有这么一位标准的“战场美谈”式的人物,对此我到现在都还感到非常自豪。

1944年华北根据地的反攻


注①:1944年,由后来的开国上将杨成武率领八路军部队重建了冀中根据地,该根据地严重威胁了日军华北和中国两大派遣军的联系动脉——平汉线。
因此日军尽管此时在华北兵力已经是捉襟见肘,依旧还是决对冀中根据地进行了多次扫荡,但是日军的扫荡都被冀中八路军所粉碎,冀中根据地反而日益壮大。

1945年华北反攻


1945年8月,晋察冀军区对日伪军展开全面反攻,攻占城市70余座,解放了西迄同蒲铁路,东到渤海、锦州,南临正太路、石德路,北至多伦、赤峰的广大地区,使晋察冀根据地与晋绥、晋冀鲁豫、山东根据地和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
八路军这一系列进攻作战将华北日军完全压制住了,而正面战场1945年时高达500万的国军却没有什么表现依旧在坐等。即便是唯一一场国军伤亡比日军少的会战——雪峰山会战获胜时,国军也止步于之日军发起进攻前的战线没有趁机扩大战果。
要废一个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让他一直闲着,军队也一样。

伤兵满地


注②:日本伤兵大概是世界上最危险的伤兵,无论是中国、美国还是苏联的救护兵,都遇到过好心救治日本伤兵却反被其伤害的事情。
日本一直对士兵宣扬被敌人抓住后会被怎么虐待致死,同时还鼓励士兵与敌人同归于尽。
因此日军在太平洋岛上投降时,美军都要求日本兵把衣服裤子脱完才允许他过来,就是被诈降的日军暗藏炸药和武器暗算怕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7#
 楼主| 发表于 2021-2-5 12:17:33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四话:士兵就免了


我在旅团司令部期间经历了佐久间盛、田中信男、下枝龙男三位少将旅团长。
这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其中的一位——田中信男少将的故事(田中少将之后在英帕尔战役中继任33师团“弓”的师团长注①)。
这个人有两大特色。

田中信男


一是蓄着一副夸张的大胡子。
据说蓄这大胡子是在满洲事变中,追剿反满抗日大将马占山的时候开始的。
打那以后这大胡子就出名了,以至于有传说小孩看了都会吓得哭不出来。
别说还真是那么回事儿。
他本来长得就比较魁梧,然后又在两边脸颊上左右伸出10多公分的胡子;无论哪个小孩看到后肯定都会停止哭闹。
其实与其说是孩子不哭了,还不如说是注意力被吸引过去了才对。
在前线部队里将校军官以下人员经常会有留胡子的,但能蓄出这么漂亮的大胡子的我是没见过第二位。
这胡子太有名了,以至于天皇都推崇还专门下令:“田中的胡子不许剃。”
这事儿被田中少将知道后自然是又多了一笔自得的资本。
少将另一大特色就是敬礼了。

招财猫


一般军队的敬礼都是把右腕举到右肩高度,然后用指尖顶住军帽右侧的帽檐。但我们这位少将则是把肘部稍微往上弯一下,敬礼的样子看着就像“招财猫”似的。
部队里对敬礼特别注重,但这少将自己都做得马马虎虎,所以也从不会在这方面挑三拣四的。
他不仅不挑剔,甚至到前线视察的时候还把敬礼给省略了。
比如士兵正在休息时见少将来了就要起身敬礼,可他却说:“士兵就免了,免了。”
连士兵举枪致意都免了。
这是因为少将懂得体恤士兵的辛苦,与其让士兵弄这没用的敬礼还不如让士兵多休息会。
少将就是这么个在敬礼方面特别随意的人。
但事情都有两面性,因为敬礼动作太随意,他自己反倒因此挨了巴掌。

1941年10月在武汉视察的阿南惟几


那天是有个高层大员到旅团司令部视察,那位大员召集了我们司令部的将校军官们在情报作战室里召开会议。
我当时负责给他们端茶送水,当我正要进入房间时,却听到里面传来“啪叽,啪叽”打耳光的声音。
会不是开得好好的吗?这是怎么回事儿?
我满心疑窦地跨了进去。
只见少将两手伸直紧贴裤缝像个新兵一样站得笔直,在那位大员面前一动不动。
“这算什么敬礼,给我重来!”
那位大员(注②)个子矮小,和少将一比简直就像个小孩,此刻却脸涨得通红。
怎么会这样,都已经是少将了居然还得挨巴掌……

从作者文中看日军军官间虽然上下等级分明,但是打架时也没谁在乎了


如果是在作战会议中因为部队方针上意见有什么分歧争执激烈,倒是会出现将校军官们争得最后拳脚相加的情况,可那毕竟也还是留有余地的。
这位大人却只是因为这点细枝末节的事情便当众抽少将,这可就完全只能说是粗俗了。
我在军旅生涯中发现:凡是那种在敬礼上特别严苛的上司,打起仗来往往显得很无能。
敬礼哪怕敬得再标准,攻打八路军的时候,也是一点用处也没有啊。
比起这个,对士兵来说有个能命令“前线不需敬礼”的少将才值得庆幸。
不久以后少将就升任为中将,被提拔为33师团的师团长,到印巴路赴任去了。
但那时战况已经糜烂,哪怕万骨枯也没法一将成了。
被派去参加那场战斗的士兵也够可怜的,而那位被提拔到那么个残破不堪的师团去当师团长的将军阁下,运气也实在是太背了。
“士兵就免了,免了。”
这句话后来在司令部工作的士兵中间流行了很长时间,其实大家是在怀念那位被调离的田中少将吧。

英帕尔战役中的英军炮兵阵地


注①:英帕尔战役1944年7月就结束了,田中信男到任时已经是6月27日。
这时英帕尔前线的日军,已经完全不理会第15军司令牟田口廉也中将(英帕尔战役中不重视后勤饿毙大量日军被骂为鬼畜牟田口)进攻的命令自行溃退了。
而田中信男之所以会被提拔为师团长,是因为牟田口廉也将15军参战的三个师团(第15、第31、第33师团)的师团长都给撤职了,需要有新的人来接替的原因。
所以田中信男与其说是去赴任,不如说是去收拾烂摊子指挥撤退的。
其后盟军就在缅甸发动了大反攻,田中信男后来的情况不明但他死于1966年,所以应该是率部退入了泰国境内。

驻印军的战绩


英帕尔战役也说明了果粉鼓吹的什么远征军是缅甸盟军主力纯粹就是瞎吹,远征军面对的是缅北的日军两个师团3万人左右,而光是远征军发动缅北反攻的同时在英帕尔发起进攻的驻缅日军第15军就高达8.5万人。
所以毫无疑问,缅甸战场英军才是主力。
当时驻印军名义上还是隶属于东南亚战区盟军总司令蒙巴顿指挥,但是实际上从训练后勤到作战都是由美国控制。
不过史迪威还是有义务上报战果给蒙巴顿,所以根据BBC纪录片中透露的数据,中国远征军中的驻印军歼灭了日军4000余人,这个战果是驻印军以比日军少的牺牲取得的很不错。

冈村宁次


注②:作者虽然没说这个大员是谁,但是在漫画中其实已经给出了暗示。
63师团是华北派遣军军部的直属部队,所以下来视察的肯定也只能是华北派遣军司令部的高层。
日军高级职位是没有副职的,因此华北派遣军司令部中能比田中信男军衔高的只有两个职位,一个自然是华北派遣军司令官而另一个是华北派遣军的参谋长(有时也会是少将)。
田中信男1944年5月16日已经走马上任去缅甸的33师团当师团长,在这个时间点以前到63师团成立,这期间华北派遣军司令官一直是大将冈村宁次,参谋长则一直是大城戸三治中将。
所以哪个中将抽的少将田中信男耳光不言而喻了。
大城戸三治中将1942年11月9日 - 1944年10月14日出任华北派遣军的参谋长,然而古怪的是此人的资料几乎没有(只查到八路军资料中记录的他说的几句话),照片更是别提了——找不到啊。
难道是因为矮的原因,所以他不愿意拍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8#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35:1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五话:中佐大人的笑容


田中阁下身边有两位副官,一个高级副官是中佐,一个副官是大尉。
这位高级副官中佐大人是个特立独行的军人,令我印象深刻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虽然军衔只是个中佐(中校),但在司令部里他却是仅次于将军阁下的二把手。
不知为何他基本上不到作战室、情报室之类司令部的中枢机构里来。他喜欢呆在作战室隔壁自己的房间里,窝在炕上盖着一床火红的棉被横躺着看书或喝茶什么的就这么待一整天。

部队主官后面那个不显眼的就是副官


有时为了让他在文件上签字,我不得不跑到他的起居室里去。这种事情本应该由军官或者下士官去干的,可他们总是差遣我过去办。
“高级副官阁下,请盖个章。”
“没啥大事儿吧,章在那边,你自己盖吧。”
每次得到的回答都一模一样。
如果章恰巧不在身边,他就会用红铅笔在我恭恭敬敬举着的文件上唰唰签上大名,却总是不看文件内容一眼。
这位中佐还经常会写明信片,写完以后就会到作战室往桌上一放。
“给我寄出去。”
说完转身就又一溜烟跑回自己房里去了。
我虽然不会窥探他的明信片都写了啥,但总是会‘不经意’间瞥到。
明信片的内容都差不多,基本上就是:“老是当个万年中佐我都已经绝望啦,真受不了(注①)。”
如果小兵这么写个明信片寄出去的话,肯定会被负责审阅的准尉给狠狠削上一顿。
有件事情我印象很深。

墨索里尼被处决


在昭和18年(1943年)秋,意大利向盟军投降。
中佐收到这个报告以后大骂:“和这种国家结盟(注②),当然会落得这个结果。东条真是个混球。”
做为现役军人的中佐居然骂当时的首相——陆军大将为混球,看着气冲冲的他,我不禁瞪大眼睛,胆都快被他吓破了。
不过,这位中佐大人一旦打起仗来,整个人就变了。
无论在嗖嗖的枪林弹雨中,还是脚边到处都是地雷,他根本就不当一回事儿;反倒是和他呆一起的士兵都给吓得够呛。
具体时间不记得了,在满城(今保定市满城区,狼牙山紧邻着满城区的西北角)附近的一场战斗中,中佐跑到一个醒目的高台上指挥战斗。
中佐被其他士兵拼命拖了下去,就在这时有颗迫击炮弹落在了高台上,他算是捡回了一条命。

这些笑容是我们中国人的血泪换来的


然而他却露出一脸轻松的笑容(注③),又跑到先前被炮弹击中的高台上继续指挥战斗。
那位中佐来司令部前听说是在某个部队里当部队长(应该是大队的军事主官),一到战场上就表现得格外兴奋。
让他干副官,整天不是给将军拎包、就是给文件盖章,显然这和他的兴趣不合。
直到现在,我还能回想起中佐他那时的一脸轻松笑容。

佐世保镇守府附海军中将 大田実


注①:日军有这么一个官名就是什么什么附,比如部附队附等等。部附还比较好理解就是副部长的意思,但是队附就不一样了,像是本文出现的这名高级副官其实是比队附更高级别的——司令部附。
以我们比较能理解的意思就是秘书长,这个我们知道在行政系统中,秘书是一份很有前途的工作。
然而在日军军队中这个官职比较尴尬,它不同于部附就是正牌的副部长。对于这个官职到底是做什么的日军也没有明确的规定,只能笼统地说是主官的类似秘书的副手,主官让做啥就做啥,说白了就是司令部的杂事总管。

先后任第1航空舰队司令部附、横须贺镇守府附的海军中将原忠一(照片正中者)


这个职位战功没他啥事,琐事全是他做,在军队中也并不是说没前途,但是得熬资历升迁慢。而且从原忠一的升迁来看,一旦做了司令部附就很难再做主官了。
这个战争狂中佐被放到这么一个完全不适合他的副官职位上,要么是上面不想他进靖国神社,要么就是想要整他。

近卫文麿和东条英机


注②:1943年9月29日意大利正式向盟军投降,10月13日意大利的巴多利奥政府对德宣战。意大利在法西斯战争中最大的贡献,就是使得德国不得不抽出了一部分兵力对意大利的北部实行占领。
这个9月很有纪念价值,因为就在三年前的1940年9月27日,德意日三国签订了《柏林公约》,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三国轴心协定》。
中佐冤枉了东条英机,这个协定不是他主持签订的,而是近卫文麿。
日本为发动太平洋战争做了大量准备,但是在与英美开战的前夜首相近卫文麿退缩了,直接便辞职甩锅不干了。
裕仁天皇便选择了让陆相东条英机来组阁,但东条英机并不是背锅的,因为对英美开战他就是最狂热的鼓吹者,对当任首相主持对英美开战东条英机非常高兴。


注③:日军的笑容码字的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这张了,只要在百度图片中输入日军屠杀,出来的第一张照片就是这张(码字的不处理一下这照片没法过审)。
拿着人头狞笑的日军尉官,想必大家很多都见过这张照片。
这照片是日军1930年在台湾镇压雾社起义的照片,正像李敖说的那样,台湾有骨气的人都被日本人杀绝了。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副笑容吧,它将永远提醒我们,国家民族衰微会迎来的就是侵略者的得意的狞笑。




这话字太少这里就凑点字数吧。
前面有位跟我争张桃芳是用的美国枪,还说张桃芳用水连珠是宣传需要。
不知道张桃芳用美国枪这说法从何而来,1951年1月随着苏式装备到货,志愿军作为新中国军队中第一批部队开始了制式化更新装备。
苏联老大哥还是很给力的,到1952年时志愿军已经完成了苏式装备的制式换装,不再是五花八门什么都用,所以上甘岭战役时张桃芳不可能使用美械枪。

张桃芳手中的是水连珠步骑枪




上面这张能看到这种步骑枪的全貌,这也是为配合上甘岭坑道战特殊的环境,而特别配发给参战部队的适合狭窄空间使用的武器。
而张桃芳使用的是美国枪这个谣言的依据其实是另一个谣言——苏制枪械精度差。

柳德米拉


柳德米拉·米哈伊尔洛夫娜·帕夫利琴科(苏)用水连珠狙杀309人,她是世界第一女狙击手,但她和前十名的男狙击手差距还是有点远。
10.Stepan Vasilievich Petrenko (苏)狙杀422人;
9.Vasilij Ivanovich Golosov (苏)狙杀422人;
8.Fyodor Trofimovich Dyachenko (苏)狙杀425人;
7.Fyodor Matveyevich Okhlopkov(苏) 狙杀429人;
6.Mikhail Ivanovich Budenkov (苏)狙杀437人;
5.Vladimir Nikolaevich Pchelintsev(苏) 狙杀456人;
4.Ivan Nikolayevich Kulbertinov(苏) 狙杀489人;
3.Nikolay Yakovlevich Ilyin (苏)狙杀494人;

伊万·西多维克


2.伊万·西多维克 (苏)狙杀500人;


1.西蒙·海耶 狙杀542人(芬兰,狙杀705人未获确认)。
世界前十名狙击手都是用的同一型号的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69#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37:2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六话:《巴黎屋檐下》(上)

作者小知识分子的优越感爆棚的两话


部队里经常会举办文艺晚会。
如果方式是对自己的歌喉信心满满毛遂自荐主动上台表演的话,我就会一个人坐在旁边静静地当个看客。如果要求轮流表演每人各自出个节目,那我这个五音不全的人也只能乖乖地献丑了。
入伍不久,在天长节(注①)(现在是天皇诞辰日)的晚上我们第一机枪队里举办了个文艺晚会。
晚会上要求我们新来的士兵必须每人唱首歌。
新兵们一个个神色紧张地轮番上场,唱了“佐渡民歌”、“草津小调”等,最后终于只剩下我了。
可本人五音不全又不懂什么民歌小曲,所以就混在人堆里打算蒙混过关。
然而却被后面的老兵抓了个正着。
“快点唱!”
接着一脚就把我踹了出去。

居然让码字的找到了1930年的日文电影宣传画


眼见这关是逃不过了,于是我就把以前最喜欢看的一部法国电影《巴黎屋檐下》(Sous Les Toits De Paris)中的歌拿出来唱了。
唱了一半面前的某下士官大爷就评论道:“什么狗屁巴黎,一点也不好听。”
听到这话下面半段我就唱不下去了。
因为怕他们罚我,所以我就换成了“15联队队歌”(注:作者受训的115联队就是由14师团的15联队留守部扩编而成)。
结果他还是不满意: “这回又从巴黎换成高崎了啊!”
最终我以被人泼了盆冷水收场。
“在部队里唱法国香颂(注②)肯定是不受待见的啦。”
以前在东京当过白领的M这时安慰我,不过我觉得应该还是我声线有问题。

安徽宿州现存的侵华日军马厩


之后过了两三天,晚上我正在马厩里干活。
“先前在晚会上唱《巴黎屋檐下》的好像就是你吧?”
和我搭话的是本周到马厩轮值的一个上等兵。
“本来还以为可以再听听这首老歌,真是可惜啊,其实我也蛮喜欢这首歌和电影的。”
没想到居然会在这儿碰到个法国影迷真有点喜出望外。

雷内·克莱尔(左1898.11.11-1981.3.15)与阿尔贝·普雷让(1893.10.27-1979.11.1)


我们两个聊了会儿雷内·克莱尔(Rene Clair)和阿尔贝·普雷让(Albert Preje),结果发现这位上等兵相当熟悉外国电影,(作为曾经的电影工作者)我反而从他那里获益颇多。
“真想快点被除名,就可以去看电影了。”
等到干完活回去的时候天已经完全黑了,我不禁发出了这样的感叹。
当我拖着疲惫不堪的身体回营房时,马厩方向传来了上等兵的口哨声,曲调正是《巴黎屋檐下》。
这件事以后,每天晚上我铺位的毛毯里经常不知何时被人悄悄塞进了酒保(兵营小卖部)里卖的豆沙面包、甜纳豆什么的。虽然始终都没能发现是谁干的,但我相信放进去的人应该就是那位上等兵(注③)。
现在每次听到《巴黎屋檐下》,我就会回想起一边听着熄灯号,一边躲在毯子里偷偷吃着点心的过往。

日本的皇宫


注①:日本所谓的古文化大多有唐朝文化的影子,这个天长节也不例外正是出自唐朝。
唐玄宗将自己的生日设为了全国的节日——千秋节,在天宝年间改名叫做了天长节。意思取自天长地久之意,大概是唐玄宗对杨贵妃表示自己的心意吧。
这......借焦大老爷子的一句话吧:“每日家偷狗戏鸡,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
日本抄唐朝作业的过程中直接也就把天长节抄过去成了它的一个节日。
但是这节日正儿八经地被日本庆祝已经是1873年的事情了,与天长节有关的事情在中国最为人所知的发生在1932年。

白川义则与尹奉吉


1932年4月29日,指挥侵华日军赢得一二八事变胜利的上海派遣军司令官前陆军大臣白川义则陆军大将,在上海虹口出席天长节庆祝活动。
“又是一年九一八,他人庆功我悼亡。”
这次天长节庆祝其实也是日本对一二八事变取得侵华胜利的一次庆功大会,但是这次大会也成了白川义则的追悼会。期间朝鲜义士尹奉吉投出了特制的炸弹,白川义则当场重伤,5月26日白川义则抢救无效毙命。
白川义则也是在中国被击毙的日军陆军最高军衔的将官,唯一的一名现役陆军大将(冢田攻为追晋)。

遇害的尹奉吉


1932年12月19日尹奉吉在受尽酷刑后被日军枪杀于日本石川县金泽陆军基地内。
“余谨宣誓,为韩人爱国团团员,诛戮刻正侵犯中国之仇人军事领袖,以期还我祖国之独立与自由......”
尹奉吉用自己的生命履行了他刺杀前的誓言。
日本还有个地久节,也就是皇后的诞辰日,不过那个节不放假,日本的男尊女卑在对待这两个节日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战后天长节改名为天皇诞辰日。

原版《巴黎屋檐下》电影海报


注②:香颂是法语“chanson”的音译,也称尚松,意思就是歌曲,最早指法国吟游诗人们唱的歌。现代代指范围十分宽广,只要是涉及诗歌的法国歌曲都可以称为香颂,也可以视为法国古典歌曲的代称。
由于日本军方对西方文化极其敌视,像是法国香颂、美国电影、烫头、女性抽烟等等通通都被禁止了。
1876年日本政府就颁布了禁止纹身的法令,因为日本政府认为纹身和黑帮紧密相连。直到1948年这个禁令才取消,不过日本纹身跟黑帮确实关联紧密的确没错。

底比斯圣军与太平军


注③:不知道为啥码字的看到作者这段记录就觉得背后发寒,要真是那个上等兵作者没觉得这有啥不对吗?
在过去当兵往往会年深日久,常年被圈在一起难免会大家看着顺眼了日久生情。
不过原因各不相同,像底比斯圣军是制度要求,而太平军是禁止士兵娶妻生子给逼出来的。
不过为啥作者他就没想过会是M放的呢?
毕竟M家就在附近,从家里拿钱很简单的事情(士兵津贴的那三瓜两枣就别想去军营酒吧消费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70#
 楼主| 发表于 2021-2-10 10:37:58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十七话:《巴黎屋檐下》(下)

人以类聚物以群分,竟然能救命。


昭和18年(1943年)4月,这是我在前线渡过的第二个春天。
华北的山里一到春天就会开满桃花、苹果花、梨花,甚至能把整座山头给笼罩在下面。
某天我正在瞭望塔上执勤,受到这股春天气息的影响,就这么一边站岗一边小声哼唱起法国电影《巴黎屋檐下》中的主题歌《我们都生活在巴黎的屋檐下》来。
这首歌是我那时最怀念,最喜欢唱的歌曲。
“真是首让人怀念的歌啊——”

日军的军曹标志是一黄杠两星


不知何时,分哨所勤务司务官(注:原翻为司令官)F中士(军曹)已经到了我的身后。
若是其他的巡哨人员遇到这事儿的话,肯定就会责骂我说什么没好好警戒啦、没注意周边情况什么的,但F中士却没有。
“你入伍前是干什么的?”
下士官用“你”来称呼士兵还真是少见(注:都是叫军衔+姓,比如一等兵斋藤)。
“在东宝电影公司的美术部,负责电影和舞台剧的宣传工作。”

《巴黎屋檐下》


“是吗,我在上大学时候可是经常去日比谷的啊。最喜欢看的就是《巴黎屋檐下》,在电影节上反复看了好几遍。”
接下去我们的谈话从法国电影到德国电影,最后又到宝塚映画(注①)。
“我们一起唱《巴黎屋檐下》吧。你可别滥竽充数哦。”
军歌的话还能理解,但这次我居然和中士司务官一起站在前线的瞭望塔上唱起外国电影的主题歌来,这可真是……
“我们都生活在巴黎的屋檐下……”
我们两个的歌声飘扬的地方既不是巴黎也不是东京的上空,而是在华北的战场上。
当时的军队里,F中士确实是一位独具特色的士官。

作者在华北曾经驻留的地点


不久部队改编(注:第15旅团扩编为63师团),F中士从此离开山区被转到保定司令部去了。我们全体人员也因警备队人员轮换,开赴到新的地方——易县驻扎去了。
我被分到离易县稍有些距离,兵力不到十人的一个小警备队里。
不过到这儿没多久就收到“请到保定司令部赴任”的命令。
我一到司令部门口,F中士就迎了上来。
调我到司令部担任机要员的果然是他(注②)。
我前脚刚到司令部后脚就听到消息说先前那支警备队被八路军一锅端了,要是我还呆在那里的话,恐怕就进靖国神社了。
就这样我在F中士的手下当助手在情报室里干了两年。在此期间公开场合不论,私下里F中士对我从来都没有端过上司的架子。

中岛美雪的《丁香花开时》,码字的怀疑中岛美雪是根据作者文中提到的这首改编的


到了春天,司令部院子里的丁香花盛开。这时我们两个就会爬到司令部的屋顶上一起唱《巴黎屋檐下》、《丁香花开时》,顺便聊起过去在东京的种种。
我俩都不擅长饮酒,所以我们跑到酒保那里却是买馒头(注:日本馒头是类似我们素包子的点心)吃。
看了这些读者肯定会觉得我们当时过得还挺悠哉的吧?
其实到了昭和20年(1945年)就连保定司令部都已经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战败前两个月,我们部队转移到了满洲,F中士却为了和新来保定的部队交接而留在了当地。
“希望你能坚持到获得自由的那一天。”
在保定车站告别时,他握着我的手这么说。

关东军缴械


战败后我被扣押在西伯利亚,直到昭和23年(1948年)的夏天我才终于回国。
因为战败前F中士一直留在中国,而且分别之后我就和他断绝了一切消息往来。因为听说他老家在富冈,所以我一回国立即就寄了张没写具体地址的明信片给F中士。
不久之后竟然就收到了他从东京回复的明信片。
上面写着:“恭祝你顺利复员,长期服役辛苦了。这下终于是获得自由之身了,我替你感到高兴。如果有机会来东京的话请务必过来看一下。”
如果换成现在,哪怕邮件地址稍微写错一点,马上就会被邮局以地址不明为由把邮件退回来。可在那战争结束没多久的时候,当时的富冈邮局竟然能把我这个连街道门牌都没有的信特地辛苦查找一番最终真交到了F中士手上。
人与人之间的缘分真是个不可思议的东西啊。
如果那天我在北支炮楼上没唱《巴黎屋檐下》的话,大概F中士对我来说也就只能永远是个路人而已。现在他已经不再是位中士,而是手下足有一个中队(译:约180人)员工的某广告代理商总经理了。


注①:宝塚映画既东宝株式会社,既作者供职的东宝电影与宝冢剧场合并后的公司,正式合并应当是在作者参军后的1944年才完成。

来自日本富裕的关东地区的师团,比来自九州、北海道这些穷地方的师团受大本营青睐的多


注②: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在军营的这个小天地里,士兵们因为籍贯和学历其实也分成了不同的小圈子。
而在日军中这种地域歧视、文化歧视其实一直存在着。
像是日军的近卫师团,二战一直拿着同样的步兵师团中最高的待遇待在东京看风景,但是最新的武器却是最优先装备。
不知那些在中国、东南亚、太平洋血战的日军师团对此有何感想。
不但近卫师团,日军中来自富裕地区的师团往往比来自穷地方的师团更受大本营青睐,一般危险的活都是让来自穷的地方师团上。

第四师团通称号‘淀’,应该是指历史悠久的意思


比如著名的大阪师团第四师团,它之所以能在诺门坎之战中混得一个无伤师团的‘雅号’,其实也是大本营嫌贫爱富的一贯做派所致。
关东军被苏军揍得满头包了,大本营才不得不动用来自富裕的大阪地区的第四师团。
而第四师团接到命令后故意拖延慢慢腾腾地行动却并没有因此受到任何惩罚,反而被苏军暴打损失惨重的23师团(来自熊本,当时日本著名的贫困区)背了全部黑锅。后来日军在宣传中还大夸第四师团没有受损,气得负责宣传的军官都看不过去给它取了个无伤师团的‘雅号’。
但是也要说明一点,第四师团虽然带有大阪商人的奸猾属性,但是战力、战绩都不差。第四师团的所谓被国军揍都是些段子而已,不过是果粉自己给自己脸上贴金。
这种嫌贫爱富也算是日军的一个特色吧。
诺门坎战役现在在网上各种瞎改,连百度词条都改成苏军比日军伤亡大。而苏军比日军伤亡大的依据是所谓的俄罗斯解密档案,但是码字的至今未见有人将这档案贴出来过。

朱可夫


对诺门坎之战码字的知道不多,只是知道苏军的诺门坎战役指挥官朱可夫战役开始前向莫斯科抱怨过一件事——给他运补的卡车太少了影响战役的物资调集。
少到什么程度呢?
大概是当时日本全国卡车保有量的两倍而已。
苏联用钢铁,日本用人头,结果苏联还比日本伤亡大?

1941年11月7日身穿白色伪装服通过红场走向战场的西伯利亚军区苏军


反正最后是日本人怂了,苏联把西伯利亚军区的装甲部队抽调去参加莫斯科会战了,日本都没敢进攻西伯利亚。
不过二战期间即便是在西伯利亚军区兵力最薄弱的时候,苏联在西伯利亚依旧保留了90万以上的部队,还是比日本关特演时调集的兵力多。
不过有意思的一点,无论是构成日本近代陆军基础的长州军队,还是日本近代海军的鼻祖萨摩水师,他们来自的这两个地方在当时的日本也都算不上是富裕地区。
日本军队这算不算忘祖宗了呢?

二战结束前的日本陆军大学


至于文化歧视,日军对学历的重视那是举世闻名,战场上再多的战功也比不上一纸陆军大学或是海军大学的毕业证来得有参考价值。
而作者之所以能和F中士交好还是因为他的学历比较高,在当时日军中他这种能和大学生有共通语言的士兵真不多。
虽然作者被班长、老兵针对很可能是因为他这种知识分子的气质,但作者却因此与死神擦肩而过。作者逃过一劫的背后,其实也是军中以学历划分群体的一个表现,作者所在的旅部司令部从作者透露的点滴看,大多是像作者这样学历较高的士兵。
所以大家还是要好好学习有个更高的文凭真不吃亏,现代社会文凭划分阶层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明显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4-20 19:24 , Processed in 0.2679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