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楼主: 老八路

『经典连载』 《鬼子兵眼中的抗战:陆军步兵漫画物语》

[复制链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话:警备队捕鱼法

日军里奇葩还是太少啊


坨里警备队驻扎在坨里,此地位于从北京出发沿京汉线向南约30公里的良乡,再沿支线向西约10公里终点就是。
坨里既不是村子也不是镇子,只是个被中国人称为“坨里”的地方。连接良乡和坨里的铁路也不是客运铁路,而是为从坨里运煤炭出去专门修建的货运铁路。
坨里本身并不是煤炭产地,但此处再往前的地方开采出的煤炭都会用缆绳拉到这里,然后从这里通过铁路运到北京或其他地方。

位置示意图


河北平原以坨里为分界线,往西就是与百花山、小五台山以及其他高山连在一起的太行山脉,坨里就是这些山的入口。
这些山是坨里附近流淌着的琉璃河的水源地。沿河上溯20公里驻扎了5处中队下属的警备队,坨里警备队就是其中的一处。
(注:这几个警备队沿着铁路线布置的,既防备西面的平西敌后根据地,也护卫门头沟煤炭运输线。)
当时,部队司令部在北京,总部则在涿县,所以两边来往的话,坨里也算是个必经之地。
因此凡是要进出山区的士兵就会在这里住宿,中队从总部领取的军需品也会在这里设仓库保管起来。坨里与其说是个警备队驻地,还不如说是中队的兵站基地。
就在这里有一支由中士率领的小分队(约10人)组成的小警备队。那时候本地治安还算不错,所以这点儿兵力就足够了。
虽说名义上最高领导是军曹,但实际上却是中队里资格最老的上等兵Y(长着浓密的大胡子,也叫他胡子上等兵。)充当队长的角色。

银质勋八等白色桐叶章


这个上等兵自中日事变(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译)就一直在军队里,比中士、中队长资格都要老,还获得过“勋八等章”(译:银质勋八等白色桐叶章,日军最低一级的勋章。)。就因为这个,中队长以下所有人都得对他高看一眼,而且“勋八上等兵”本身也挺有趣的。
“该死的时候反正也跑不掉,所以玩的时候就该好好玩,活着就不要哭丧着脸。”
这便是勋八的座右铭。
所以这里除了早晚点名,其他时间完全没有军队的样子。
早上吃完饭,保养维护武器后,就是自由活动时间了。
在其他警备队里无论你是负责站岗的还是负责杂务的,都必须挤出时间来操练刺杀技术,但在坨里根本没人会要求你这样做。无论是白天睡大觉,还是和人打一整天桥牌都不会有人来管你。
就算是因为人少不能像其它的警备队那样列队操练,但这种没一点军队样子的日军部队还真是稀罕呢。那时经常用来评价坨里的一句话就是“去了坨里就会变胖”(注①),理所当然的,我们中队的士兵都认为坨里就是天堂。
不过部队的主官可不会把强兵送到这种地方来,来这的都是像我这种当羊放养的。
坨里警备队大门前别说站岗的,连个看门的哨兵都没有,连中国人都可以随意进出就是这么随便。
八路军哪怕只要派出五六个便衣攻过来,这支警备队就难逃全灭的命运。
可坨里却从来没被八路袭击过。
出警备队大门稍微再往前一点就是缓缓流淌的琉璃河。这河水质洁净游鱼颇多,勋八上等兵就在这把他最擅长的“警备队捕鱼法”教给了我。
所谓警备队捕鱼法到底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其实很简单,就是把手榴弹、炸药往鱼多的深水里丢就行。

桃花鱼


手榴弹、炸药在水里“轰隆”一炸,就会有二三十公分大类似桃花鱼的鱼肚皮朝上飘起来。
这些鱼是因为被爆炸冲击波震到暂时晕了过去,如果不趁机快点抓的话,它们就会醒过来跑掉。在河里抓鱼时士兵们只穿着一条兜裆布,那扑腾的样子就跟小孩玩水一样。
嘻嘻哈哈打打闹闹的功夫里鱼就把桶给装满了。
“训练结束,收队。”
把捞鱼说成训练,勋八可真敢编啊。
这捕鱼方法虽说有些粗暴,但能捕到鱼这一点是肯定的。
但是等我们上岸后不禁担心起上面来检查时,手榴弹的数量对不拢可怎么办?
“八路打过来,所以就丢出去了。”

烤鱼


就这样,我们把以训练为名抓得整整一大桶鱼,当成了晚上的下酒菜。
警备队里白酒、啤酒一直都多得很,虽然还没达到让人随便喝的程度,但也不会一下子就见底。喝完酒以后,勋八说着要去夜间巡逻就跑出去了,实际上是跑去找女人(妓女)鬼混去了。
勋八外出时从不带枪,最多也只带把刺刀防身。把自身置身在这么危险的境地下,居然到现在还没出过事,真是不可思议。
大概勋八说得对——如果八路真要灭你,无论是睡大觉,还是派人站岗,最终结果都是一样的。
多亏了勋八,我才能在漫长而又痛苦的军旅生涯里还能保留一小段值得回忆的东西。不仅仅是我一个人吧,在坨里待过的所有人大概都会有这样想法。

看着很美,味道很一般的盒饭


注①:日本这个国度一直以瘦为美对胖子很歧视,其实这个跟日本的盒饭有很大的关联。
日本的盒饭往往会加一碗热汤,这是因为看着漂亮的盒饭正常吃法是不加热直接吃的!
这种饮食习惯源于古代日本平民们劳作时都是带饭吃只能吃冷食的传统,既然是冷食自然不能吃多了会伤胃的,而且冷食味道大打折扣,自然当时的日本人也就普遍瘦了。
另一方面日本由于国土狭窄缺乏炭薪,贵族也不得不常常食用冷食,自然也就胖不起来了。
所以日本人爱吃冷食其实归根结底是因为祖上没法普及热食造成的,现在却被日本包装成了什么民族文化传统,反倒成了一件似乎很有面子的事了。
这忽悠了很多国人,可日本人自己信吗?
现在的日本小说穿越之风很盛,这些小说中往往都会描绘穿越的主人公怎么绞尽脑汁做前世在日本吃到的食物,可奇怪的是基本都是讲怎么做西餐的,对于被某些国人拼命推崇的和食反而很少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话:良师益友


在坨里警备队有个中国苦力,他这个人非常特别挺风趣的。
当时无论那个警备队都会有一两名中国苦力,负责做饭或者杂务。
一般他们和日军的关系都很冷淡,但坨里的这位却是个例外,不知什时候起被队里人亲昵地称做“尼桑” (注:尼桑,日语中是哥哥的意思)。
尼桑在警备队的工作是做饭,因为做得一手好菜很受队员们的欢迎。他年近40,个子很高大,长得也挺帅气,再加上日语说得也好,所以坨里警备队颇为倚重他。
那么他为何会在日本军队中当苦力呢?
这要从战争之初说起了。
关于他的经历尼桑是这么告诉我的。

宛平城


中日事变(七七事变)刚爆发的时候,在这附近日军和中国军(注①)之间展开了激战。
尼桑最初是被日军强征抓入军中充作苦力的,在坨里西面高地的战斗中他不幸中弹负伤,被日军士兵视为战友(注②)一路背回了后方。
没想到自己会被日军当成亲人一般善待,尼桑改变对日军的看法,觉得日军也是挺好的,养伤期间他和日军的关系越来越好,伤好后便自愿留下在日军中当了苦力。
尼桑经常自夸:“我已经当了六年的志愿兵了。”
我们听了后都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大家都挺佩服他的。
事变发生在昭和12年(1937年),我到坨里是在17年(1942年),正好差了6年,如果给尼桑算兵龄的话确实有6年了。
事变时的士兵现在已经都不在坨里了,尼桑把先前的队长、士兵离开时送他的纪念品,比如金属烟盒、钢笔、手表(注③)都好好珍藏着。

满洲姑娘中日文歌词对比


另外,也不知道是谁教会他的,他最擅长唱当时的流行歌曲《満州娘》,士兵们喝酒的时候都会嚷着要他唱给他们听。
总之,尼桑和一般苦力对日军的态度完全不一样。我跟尼桑的关系特别好,在离开坨里回到山里原来警备队的那天,还特地去跟他道别。
那天尼桑对我这么说: “中国有句话叫良师益友,以前日本军队里有很多这样的良师益友,但是在现在的日军里已经找不到了。”
“ 事变那会的日本军队军纪严明也富有同情心,哪怕对我这样一个受伤的苦力,士兵也会救助。”
“当时,打仗就只是打仗,不会在村子里干坏事儿。可是,现在的日军都变成什么样了啊!把受伤的苦力丢在一边,忙着挨家挨户地抢劫,最后还把村子一把火给烧了。军纪混乱,素质低下,这也是日本国家现在的样子。”(注④)

被日军抓做苦力的中国人


“你很快会离开这里,所以我想跟你交交心,希望你别介意。”
昭和17年(1942年)在华北的日军军事上还占有优势,可尼桑竟然对我说出了这样的一番话,我自然心里有些不快,但他说的的确都是事实无法反驳。
尼桑已经在日本军队里呆了5年多,自然很清楚日军的实情。他对我说这番话时那清澈的目光让我突然觉得他好可怕。
确实在事变初期,日军无论兵器还是军装都是新的,当时军纪也很严格,绝不会向村民动手,所以日军会被中国人当成是王师。对比那时,现在日军已经沦落到了惨不忍睹的地步(注⑤)。
之后,我经历了部队整编、调动等等,尼桑后来的情况已经无从得知;但和他话别时听到这番“良师益友”一样的话语,我却无法忘记。
了解更多。

宋哲元


注①:根据1933年签订的丧权辱国的《何梅协定》,东北军和中央军早都已经退出了河北。
原翻说是和中央军作战显然是错误的,河北此时是宋哲元部的独立王国,所以在坨里附近与日军激战的只可能是宋哲元部,不知道是原作者还是原翻弄错了。
七七事变很有名,可其后平津两地怎么丢的就甚少被提及了,这里码字的稍作介绍。
七七事变后宋哲元这个河北王被得到增援的日军打得丢盔弃甲,仅仅四天平津两城便都失守了。后来在进入河北增援的中央军协助下,宋哲元部才在保定稳住了战线。
按照与中央军的协议,两军决定合作在保定阻击南下的日军,按计划宋部守两翼而中央军刘峙部正面对抗日军。
然而当日军发动进攻攻入两军的阵地时却连一个鬼影都没见着,原来宋部突然不告南遁,刘峙一看不妙也就追着宋部屁股后面跑人了。刚刚进入河北境内的汤恩伯一看宋哲元、刘峙迎面跑来了,也立马转头率军跑回河南当大王去也。
这就是国军对日军的第一场会战——保定会战的经过。
后来随着花园口水利工程竣工,河南人民喜集水旱蝗汤四大福;而当年的北伐福将刘峙自此战后开启了他的长腿将军生涯;被国军在河北的优秀表现深深感动,于是宋部的张克侠、何基沣先后主动加入了组织。
而河北王宋哲元的优秀表现让他善有善报,虽然从此淡出军界但是比他的老相识韩复榘[jǔ]也还算不错了,毕竟有长城抗战和卢沟桥打底。

靖国神厕


注②:‘尼桑’被日军救下可能是因为日本人给他发了军服穿着,所以被日本兵误当成了日本劳工。
当年日军不但派军队也从国内和朝鲜召集了劳工到中国的,比如平型关战役歼灭的千余日军中,就有大概二百多名朝鲜来的军装劳工。
这些劳工也被靖国神厕供奉的,所以靖国神厕公布的八年全面抗战中在中国关内非正常死亡的日军方人员为45万人这个数据,不但包含朝鲜人和台湾省人,也包含这些劳工在内。
关于八年全面抗战到底击毙了多少日寇这个问题,详见码字的文章《关内抗战毙寇几何》。
‘尼桑’的经历还反映了日军普遍的一个现象,日军征召兵军纪败坏尤甚。日本自己的学者都承认日军30岁以上的征召兵是军纪最为败坏的群体,连慰安妇都害怕接待他们。

日本二战时期机械手表


注③:无论是手表还是钢笔,在当时可都不是便宜货啊,送钢笔给‘尼桑’他会写字吗?
日本士兵和低级军官的薪水并不高,大多也来自贫苦家庭,怎么可能这么大方?
反正是日本人的东西不纠结了。

日军的宣传照


注④:日军最初还是想表现出一些王师风范来,毕竟最开始日军进攻华北时想将这里做为日军吞并整个中国的前进基地,所以并不想激化与当地居民的矛盾。但是随着战争的持久化和战线拉长,日军补给越来越力不从心,日军逐渐地采取了就地补给的措施——也就是允许部队抢劫。
后来日军在华北对敌后根据地采取三光政策,连最后一块遮羞布也都撕下来了。

法军这个师傅还是比徒弟更胜一筹


注⑤:指望日军军纪好简直是天方夜谭,以下为乳法时间。
在近代化军队建设上,日本海军师从英国海军,日本陆军师从法国陆军。
于是英法恩怨就这么移植到了日本陆海两军中,相州和萨摩这对反幕道友从此反目。
做为日本陆军老师的法国陆军,它的军纪只有一条——没有军纪。小鬼子真不是最坏的,如果你看过法军在阿尔及利亚等殖民地镇压起义时的照片的话,你就会相信只有更坏没有最坏。
码字的看过后对于日军的兽行总算是明白了源头在哪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4:5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话:九块墓碑


昭和16年(1941年)夏末,我第一次被分派到前线,地点是位于河北省房山县南窖的警备队。
这是个距北京西南方向直线距离有一百公里的一个山中村落,再往前就没有日军阵地了,也就是说这里是最前线(注:与平西根据地交界处)。
村子地处三面环山的盆地,警备队就驻扎在村里最靠北面的山脚下。警备队所在的建筑是一个四面被土墙环绕,中间有好几间房舍,为中国特有的布局(注①),相当宽敞。
每间房子都被分作不同小队的兵营用,此外还有队长室、无线电室、警卫室、伙房、卫生室等。在北面和中央各有一个碉堡,储存着足够一年之用的弹药。
由一个少尉和40名下属组成的小队驻扎于此,装备重机枪一挺,迫击炮两门。另在北面的山上设有个分哨所,每过一昼夜换一次班,常设一个小队在那里负责警戒。

南窖村位置示意图


当我被派到这个警备队的时候,最震惊的是在院子最北边的墙根下并排树立着的九块全新的墓碑。
这是去年秋天,即昭和15年(1940年)秋,八路军在百团大战期间对这警备队发动攻击时的战歿者。
所谓百团大战是指针对华北日军守卫的阵地、铁路及其他设施,八路军投入一百个团(注:102个团,近40万兵力),也就是相当于日军一百个联队(译:约3870人)的兵力在华北各条战线上发起了总攻击。
当时战况到底如何呢?
亲历过的老兵向我讲述了战斗的经过(注:以下战斗情况为作者以老兵口吻所写):
起先,我们原本定期放出的秘密侦查人员在敌人发动总攻前全都是有去无回;我们还发现驻扎的村子通向前方村子的道路被八路军封锁了。
敌人封锁道路,显然是为了封锁消息。

担架队


后来我们了解到:敌人在与我们只隔了一座山的村子里秘密集结,并在那制作了绳梯和担架。
对此我们虽然也有所警觉,但却没想到会受到敌人大军潮水般的攻击。
在敌人偷偷做好准备的一百个团里,就有约三千兵力(注:一个团)向我们这支只有一个小队(注②)的不起眼的警备队发起了雪崩般的攻势。
当时敌我兵力对比几乎100比1,可就算面对如此可怕的敌人,我们也没有任何犹豫就投入了战斗。敌人从四面涌过来试图利用绳梯冲进警备队院内;而日军则在迫击炮的支援下,从屋顶上扔手榴弹,为切断绳梯更是展开了白刃战,进行了非常残酷的战斗。
面对如此惨烈的战斗,中队长T中尉他表现得格外沉着冷静,面对如此猛烈的进攻我们却没崩溃正是有赖于中队长他啊。
但是,敌人实在是太多了。他们利用兵力优势同时往土墙上设置了好几副绳梯,翻过墙向院内渗透进来。
无论我们打倒他们多少人,伴随着冲锋号,敌人都会拿着绳梯跨过战友的尸体勇敢地向着我们据守的碉堡进攻。

年轻的八路军战士


这些人的脸,每个一都是那么年轻,简直就像是少年一样(注③)。
“八路根本不值一提。”
之前听信了司令部的情报,看扁八路军的我们,谁也没想到他们会是这么勇敢的一支军队。
“万事休矣。”
这样下去不用多久警备队就会全灭,为了不让重机枪这只老虎落入敌手,我们在炮楼里挖洞打算把它藏进去。
另一方面在北边山上的分哨所战况又如何呢?
据老兵说:那边也是以分哨所小队长为首,抱着全体玉碎的信念与敌人决一死战。
炮楼周围有两道铁丝网(注④),本不应该那么容易就被冲近。可敌人却抬来了一块板子直接盖在了铁丝网上,然后就随着冲锋号的声音往炮楼发起了冲锋。
分哨所的日军也是一边从射击孔里向外拼命射击,一边对敌人那种无论损失多大都毫不退缩的战斗意志深感震惊。
有些敌人的士兵冲到了分哨所炮楼下,以至于可以直接用手抓住射击口的枪口,他们拼命往外拽想要把步枪拉出去,而里面的日军也拼命地往回扯。

日军的碉堡,跟影视中那种简单的碉堡根本不是一回事


分哨所炮楼中积存的的弹药,在这场激战中消耗殆尽,于是向山下警备队要求补给。然而奉命背弹药过去增援的几名士兵都没能到达炮楼,半路就给干掉了。
最后,分哨所炮楼里连饮用水都喝光了。
不知从哪翻出了几瓶日本酒,于是日军都边喝酒边战斗。
一边喝着酒,一边和敌人打仗,这种事情恐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
战斗的间隙警备队观察战场,发现在村子入口处的河滩广场上敌军好像在排队领饭,似乎准备饭后一鼓作气把山上的炮楼给拿下来,还听到类似日军队长般发布命令的声音。
这恐怕是敌人最后总攻的前兆。
“这里是南窖警备队,我方被敌人大部队包围攻击。十万火急请救支援。”

黑龙关示意图,作者说的干涸的河道现在重新有水了


部队总部收到我们这份紧急电报,立刻组织了援军向南窖村进发。可是敌人已经事先考虑到了这点,便在黑龙关附近的谷地设下了埋伏。
沿琉璃河过来增援的车队通过唯一的峡谷通道时,敌人占据山上最有利的地点发动了攻击,被伏击的一方完全没法抵挡,5台卡车载来的援军就这么全灭了。
警备队疯狂地拼死战斗了三天三夜,还是靠飞机的援助才总算把敌人击退。
当在互相射击的枪声间隙中听到东方天空传来飞机发动机的轰鸣时,
“啊——得救了!”
幸存的全体人员止不住泪流满面。
“好样的,你守住了分哨所。”
分哨所所长因此活着得到了枚金鵄勋章(注⑤),那时候可是个了不得的荣誉。
以上就是从参与战斗的老兵们嘴里听到的有关“百团大战”的大致情形,因为是幸存者所述,故而多少会有些夸张(注:比如飞机三天后才来,这明显与战场靠近北京不符)。

八路军这个学生后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司令部向全军通报了南窖警备队的情况,并要求所有部队都向南窖警备队学习。而我听说八路军也对南窖警备队的奋勇抵抗非常赞赏——“打仗要学南窖警备队”。
南窖警备队居然被参战双方都当作范例了(注⑥)。
虽然这场战斗被当成了范例,然而过去都快一年了,我依旧在北山分哨所周围绽放的野菊花丛中看到了无数八路军士兵的遗骨。

当时的大院


注①:当时的豪族大院本身在修建时就考虑到了被土匪围攻的可能,因此它本身在建造上就有许多防御设施供居住者防卫。在大院内都会凿水井建粮库筑高墙以便坚守,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拥有极好防御功能的设施。
日军占据后又进行了加固和增筑,使之变成了一个很坚固的兵营和防御阵地。

日军小队


注②:日军正规的54人小队配备三具掷弹筒、三挺轻机枪,而南窖村警备队虽然只有40人,但是却加强了迫击炮和重机枪,火力比一般小队强不少。
八路军对南窖村警备队的火力很可能估计不足。
尤其是重机枪,虽然日军重机枪射速慢但是连续射击可靠性却很高,这为日军提供了连续不断地火力输出。加之该处日军囤积了大量的弹药,以及该处据点的特殊构造能让两个碉楼相互支援,这使八路军付出了很高的代价却未能攻下该处。

八路军新四军的发展


注③:1940年八路军兵力比1937年暴涨了5倍之多,部队人员虽然迅速扩大,但这个过程中受条件限制,装备、补给、训练全都没法跟上。
这些新招募的八路军战士十分勇猛,但是他们的战术装备水平却很糟。
因此在后来1941年日军大反扑后,八路军既由于自身的补给困难也由于认识到数量并不是最重要的,八路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军转地。大量过于年轻和年老的八路军战士转入到了地方的游击队中,这也是为何我们看当时的照片大量游击队员穿的是正规军装的原由。
虽然有南窖村和官家垴这样的严重失利,但是八年全面抗战期间八路军与日军的伤亡比大约是1.5—1.8,与苏军在东线与轴心国极其仆从军的伤亡比相当。

八路军正在进行进攻日军碉堡的战术教学


注④:从这个模型不难看出,日军的碉堡是一个防御体系,而不是一个简单的碉楼。
碉堡旁一般会有配套的军营及其它防御辅助设施,外围辅助设施不是仅仅有铁丝网,铁丝网一般是围在壕沟的两侧的,平时只能通过吊桥才能越过壕沟,壕沟里还有鹿砦之类的阻拦物增加穿越者的难度。
所以要冲到日军据守的碉堡前需要至少三十秒以上的时间,而日军的三八式步枪每两秒就可射击一次,50个训练有素的日军在一分钟内可以倾泻1500发步枪弹出来。
而缺乏重武器的八路军很难对日军的碉楼造成严重的破坏,必须要冲到近前用炸药包爆破日军碉堡,这使得八路军战士在进攻日军碉堡时付出了很大代价。
八路军为了减少损失专门培养了一批神枪手通过炮楼的嘹望孔射击日军射手,但是神枪手是用子弹喂出来的,这让八路军能培养的神枪手很有限。

金鵄勋章


注⑤:金鵄勋章是日本当时只授予有战功者的勋章,共分7级,其中军士只能获得4-6级金鵄勋章。
1940年开始日军规定金鵄勋章只授予战死者,所以作者这里才会强调是活着获得。

三三制


注⑥:不但我军,国军也从日军身上学会了点东西。
我军向日军学到的最有名的东西大概就是三三制了,它的距离原则是不能被一发85MM迫击炮炮弹造成一个班伤亡过半。
这个战术是我军从日军身上学来的,所以影视中日军密集冲锋这种事是不存在的,这种哈事就国军才会干,人海战术只有国军才会玩。
抗战中,我军从日军身上学会了攻防、各兵种协同等等,而国军似乎只是在被日军揍中学会了怎么修防御工事,后来解放战争两军的表现其实在豫湘桂时就已经预见了。
1944年正面战场的国军一溃千里,而同时敌后八路军的反攻却在山东切断了胶济铁路(济南到青岛)。这迫使日军从南方战场抽调了5万兵力回援山东,方才重新打通了胶济线。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19:1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话:“好人不当兵”


在这支我呆了一年多的警备队所在山区里,有个少见的大村子。这个村再过去就没日军据点了,所以它就是最前沿。

这个大村子很可能是霞云岭,它的庙在北京很有名


这个村子入口处有座庙,为了协助日军在这里驻扎了一支数百人的保安队。
所谓保安队是指当时汪精卫政府、及其他在华北与日军合作的政府(译:伪华北临时政府。1940年3月30日,南京汪伪政权成立时,华北临时政府改称“华北政务委员会”,下属各部改称总署,原各部负责人改称督办。)所组织的武装(注①)。
战斗力不值一提。

伪军


昭和19年到20年(译:1944~1945年),由于日军兵力不足(注②),便将很多地方警备任务移交给了保安队,然而很快他们中一大半人要么倒戈,要么逃跑了。
由于他们是中国人,如果协助日军的话,自然就是与同胞为敌,因此他们毫无斗志。
而且在中共军队看来,保安队和日军是穿一条裤子的,是“日军的走狗”,背叛国家的“叛军”,因此称保安队为“伪军”。
这支保安队的前身也非正规军,而是一支土匪。他们在我们中队的追击下,走投无路就投降了,之后便被日军收编了。
在中国,很早以前各个地方就有大大小小的军阀,他们残酷压榨普通民众。不仅军阀头子自己作威作福,他手下的兵也个个不是省油的灯。
中国人被军阀害得很惨,所以普遍有士兵等于坏蛋的认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好人不当兵”的俗语,指的其实就是这种情况。

对当时的普通百姓而言国军和日军没啥分别


由于这些土匪实在是自由散漫惯了,完全没有当兵的样子。
这支保安队的刘队长向警备队中队长提出要按日本军队的方式进行训练保安队,还发出了从日军部队里借调两三名士兵充当教官的请求。
警备队无法从捉襟见肘的人手中专门抽调三名士兵来满足刘队长的请求。
好在保安队附近有个分哨所,于是就命令站岗的人轮换着到保安队去,从一二一的日式队列走法开始教他们。
一开始大概保安队队员们因为觉得新鲜,还能按要求进行训练;随着训练逐渐严格起来,他们就开始发牢骚了。
“米西少少滴。”
他们的饮食确实够呛,小米粥光可鉴人,每顿还只有那么一碗。
何况他们本来就是土匪,无论怎么训练都没法有个军人的样子。
而哨兵站完岗后还得去训练他们,每天都弄得十分疲惫,到最后个个也是满腹牢骚。
所以对保安队的训练只进行了十天就不了了之了。
可是在这十天时间里我却从刘队长那里学到了不少东西。我们一边喝着白酒一边讨论中国和日本的未来。

同文同种在读这份文件时就体现出来了


“日中不战”——中国和日本同文同种,相互之间不应该打仗,这是刘队长的论点。
蒋介石总统的部队也全是些“好人不当兵”的部队,所以必然会失去国民的支持,注定无法长久。
刘队长的观点很新颖,勾起了我的好奇心。
于是我问他:“那么谁能治理现在这样的中国呢?”
“只有八路军和毛泽东。”
刘队长毫不犹豫地回答。
然而当时日军兵锋正盛,八路军和日军打仗大多都是“逃跑”(注③),所以听到这个论断我很是惊讶。
我好奇地问刘队长理由,他说:“因为八路军是‘好人当兵’。”
和当时其他的中国军队完全不同,八路军纪律非常严明,哪怕拿村民一针一线都会当成重罪。而且军官和士兵没有差别,待遇都是一样的。
因此当地的人们都欢迎八路军,信赖并协助他们。虽然八路军现在实力还很弱,但未来终究会夺取政权。
刘队长很平静地说出了一番让我这个日军感到刺耳的话来。
当时我还与刘队长争辩过,等我历经战斗后再综合其他情况发现,他对八路军的认知是正确的。
即便是在保安队的训练停止后,我还有其他几个人还会去找刘队长聊天。没有翻译在场,我们自然只能用生疏的中国话和笔谈来交流。
这点还真是多亏了同文同种啊。
——以后我被调去司令部从事情报整理工作,在那段时间里了解到了很多关于八路军的信息,对我的帮助非常大。
不久,我所在的部队被重新编组,由后继部队接替了我们,我们被调离了这个村子。
我们离开村子那天,保安队在河滩上列队,给我们三十多人送行。
刘队长骑着白马,和日军队伍并列走在一起,最终还是到了要分手的时候。
“日本朋友,天见(译:天津方言再见的意思)。”
说着刘队长紧紧握了握我的手。

被八路军俘虏的伪军


以后我再也没回到过那里,刘队长的保安队最后也不知道怎么样了。我想所有的保安队在日本战败的时候都会反水、逃亡、解体了吧。
他们的命运也只能是这样。
不论保安队最后怎样,让刘队长当一个土匪编成的杂牌军长官也太屈才了!这个刘队长八路军一定会收留他的吧,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八路的军官呢。
有可能刘队长他本就是个八路,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他隐瞒身份混进保安队,就是来套取日军情报的。
无论怎么看,中国人和日军比起来,(政治上的)认识的确领先了许多。

伪满军


注①:就像是日军在中国有三大方面军一样,伪军也分成了三大块:伪满洲国的伪满军、华北伪军、华东华南伪军。
汪伪政权成立后,华北伪军虽然名义上归了汪伪政权管辖,但是实际上华北伪军并不受汪伪的节制自成一系。而华北伪军内部派系甚多,这使得华北伪军实际上没有一个统一的指挥机构各自为战。
伪军中战力最强的是伪满军,八路军在与伪满军作战后评价该军战力比日本乙级师团稍逊,比日本丙级师团强。
但是这支日本手下最强的伪军并不被日本人信任,当1945年日军在东北大规模征召开拓团民扩军时,为了解决武器缺乏的问题便将伪满军所有武器全部收缴装备给了刚招募的新兵,伪满军就此名存实亡。

八路军收复张家口


注②:作者写得与这支伪军的互动是在1944年前,1944年春日军为了发动一号作战将华北大量兵力调往河南,八路军就像是被压到极限的弹簧一下就反弹了起来,迅速收复了被日伪蚕食的根据地并向外急速扩张。
一方面日军由于一号作战占领了大量国统区兵力吃紧,而更重要的另一方面是日本大本营认为继续占领华北与八路军拉锯收益太差,远没有占领国统区利益大,因此在华北选择采取了守势退保重要的交通线和城市。

八路军可不是只会逃


注③:1941年——1944年初,日军在华北实施囚笼战略时期,日军集中了15万兵力和10万伪军对被分割的敌后根据地投入优势兵力进行扫荡,同时还保留了15万兵力在20万以上的伪军配合下维持封锁线。
在当时的华北越是接近大城市,日军的优势就越明显。
作者所在的地区在今天的北京市辖区内,是日军当时在华北兵力最雄厚的地区。当地的八路军在兵力兵器上都处于较大的劣势,因此采取了避免和日军进行正面决战,而以运动战破袭战主要打击日军的后勤补给线和铁路线。
而且作者是重机枪部队的,日军出动中队以上级别的规模扫荡才会出动重机枪部队跟随,所以作者随军行动时日军出动的兵力规模都是不小的。这造成八路军不会与作者所在的日军扫荡部队硬碰硬,所以给了作者一种八路军一直在逃的错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话
蝎子


“有蝎子,大家要担心!”
刚到战场的时候,我们被赶去修补山顶炮楼。当着我们十名新兵的面,指挥修补的班长对我们这么说道。
我以为蝎子都生活在非洲沙漠里,听到这话,很意外。

中国的蝎子毒性都不太大


同时,一听到“有蝎子”,也产生了一种:中国地方这么大,自己像在边疆地区一样的感觉。
接下来工作正式开始了。
为了给炮楼收集备用的石块,我双手抱住一块30公分的石头将它抱起时,突然我的右手中指传来一阵刺痛。我手一松石头落下后翻了个面,石头背面霍然有一只长约3公分左右的蝎子!
我一下吓懵了,赶紧一溜烟跑下山去找人救命。
可卫生兵看了后却满不在乎地说: “这附近的蝎子没什么毒,没事的,别担心。”
也确实没啥事,很快我的手就不痛了。
但身边老有蝎子出没这点总让人心惊肉跳的,光瞅蝎子长得那副模样也怪不舒服的(注①)。
山里的警备队和阵地上没有通电,所以晚上都用煤油灯、蜡烛来照明。
这附近的房子都是土屋,窗户、隔窗都是用纸糊住。墙和窗框之间的缝隙为了防止灰尘渗入,也用纸来糊缝。
一到晚上这种窗户、隔窗上就会传来蝎子爬过时的唦唦声,令我起一身鸡皮疙瘩,怎么也睡不着。
灯光还会把蝎子的影子放大后投射到窗户或墙上,那个样子看着特别碜人。
有个词叫“蛇蝎”,反映的就是古人们最真实的(恐惧)感受。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中国期间就只被蝎子蜇到过这么一次。
沙尘暴


一到春天,在华北就会刮起凶猛的沙尘暴。这是由于从蒙古沙漠的尘土被吹到空中,然后又乘着风飘过来的,那景象真是“黄尘万丈”。
在战斗中也遇到过无数次沙尘暴。为了防备沙尘暴,士兵们都装备有类似飞行眼镜一样的防尘眼镜(注②),尽管如此却依然无法防尘。
眼睛虽然防住了,但嘴巴、鼻子里却还是不断吹进沙粒,根本没法开口说话。风沙严重的时候,隔着两三米便看不清人了,根本无法展开战斗。
比起山区来,平原地区土地干燥沙暴也更严重许多。
接下来我就说说我们部队在河北省平原的冀中地区(河北省中部)战斗期间遇到沙尘暴的故事。
这片地区的敌人是八路军中最强的冀中军区(司令员为吕正操)的精锐部队。
不过当时战斗还比较顺利,我们对一支八路军穷追不舍将他们逼到了绝境。可就在准备最后一击的时候,刮起了一阵沙尘暴,很快便不能视物,战斗部署只能停下来。
黄色的风暴越来越猛烈,把天地都给染成了一片黄色,伸手不见五指,八路军和我们都无法动弹。
无计可施的我们只能寄望于沙暴自己停下来,除了待在原地不动以外我们再没有其他的办法了。
一等兵Y就趁这时跑到离我们小队稍远的一个凹地里大便去了。他蹲下后才发现两三米外似乎也有一个人蹲着。由于沙尘太大,即使是这么近的距离Y也没看清对方到底是什么人。

北方的沙尘暴为抗战做出了不少的贡献


起身后Y便想要去打个招呼;他上前了两步后才看清楚对方背着弹药带和背包——是一个八路军士兵。
对方也注意到了Y,露出了一脸震惊的表情。
对方看来也光顾着解手以为对面是自己人了,等Y靠近才发现是一个日军士兵。
八路军士兵赶紧拉上裤子转身就要跑,反应过来的Y一把抓住了对方的裤腰,拔出刺刀扑了上去和对方扭打起来。
正当双方打得难解难分时,突然八路军士兵脱掉了裤子,转眼间就消失在了沙尘当中。
听到打斗声,战友们循声赶了过去。
只看到一等兵Y正一手抓着一条臭烘烘的裤子,呼哈呼哈地大口喘着气。
“你要是抓个俘虏,那还能捞个军功什么的,可你只抓了条臭烘烘的裤子这有啥用啊?”
听到分队长的调侃,周围的小分队队员们都哈哈大笑起来。估计那位被扒掉裤子的八路军士兵,那会还在沙暴里面光着屁股(当时中国人很少有穿内裤的,直接就是穿外裤)(注③)拼命跑吧。
下一个故事也是因为沙尘太大而引发生的趣事。
这是我在坨里的时候,听一名老兵一等兵O讲的。
O是从其他部队调过来的。

日军战争宣传油画攻取京汉线车站


他原来所属的部队驻扎在京汉线东面的平原上,所以和我聊的战斗故事都是平地战。
华北的日军每到春秋两季就经常会展开扫荡,不在夏天进行是因为田里的高粱会长得很高(注:这就是青纱帐),使作战变得非常困难。
我也曾经从山区阵地被派遣到长满高粱的平原地区去战斗过,高粱地里完全看不到敌人藏身何处。进入搜索的日军个个提心吊胆,真是极其恐怖的地方。
故而日军会特意避开这一段时间,在高粱还没长高或者收割以后再进行扫荡。

沙暴与青纱帐


当O有次随部队出动时,半路上突然刮起了沙尘暴,好巧不巧当时O所在部队就在高粱地里,这导致部队行军变得异常艰难。
风沙大到了看不清前头两三米远的距离,再加上又是在高粱地里行军,所以队伍很快就走散了。
O也和大部队走散了,运气不错的是他很快又找到了部队。
O为了能跟上大部队,他就低着头拼命地追着这一支队伍尾巴走。
总算部队来到了个村子里,O想要歇口气。然而这时他发现,周围的士兵全都不认识。
O一下懵了,难道自己跟着走了半天的部队不是自己的部队?
O事后想起这件事就后怕:万一自己跟着走的不是日军,而是八路军的话可怎么办?
那可就不仅仅是尴尬而已了。
O跟着这支部队又继续行动了一段时间,回到自己的部队已经是一个月后的事了。
“幸亏是沙尘暴所以这事儿才被当成了一个笑话(注④)。我最终被贬到这里,也是拜这场沙尘暴所赐啊。”
一等兵O说完露出了一脸的苦笑。

我们对蝎子的恐惧可能是源于它


注①:4亿年前的志留纪生活着的这种巨蝎是我们当时还是硬骨鱼的老祖宗们的噩梦。
人类对蝎子的恐惧,据说来源于我们还是鱼类时的祖先。它们被当时的巨蝎——布龙度蝎攻击所产生的恐惧,透过基因深深种在了我们的脑海里。
当年蝎子的祖宗们一口一个吃我们的老祖宗,很可能就是它们把我们的老祖宗给逼上了岸。
不过风水轮流转,现在轮到我们这些后辈一口一个报复回去了。

码字的没那个胆吃,还是留给胆大的兄弟姐妹们去复仇吧


日军装备的防尘镜、皮护腿、防蚊头罩和手套


注②:日本为了发动侵略战争还是很舍得为士兵的装备花钱的。
防尘镜(日本称风镜)、防蚊覆面、绑腿、皮护腿、羊毛护腿、防蚊头罩和手套等等各式各样的装备日军给各兵种配置的都是很到位的。
士兵一身装备也是国力的最直观体现。

日本早期的‘内裤’——兜裆


注③:作者这是五十步笑百步,兜裆虽然起源于中国,但是日本人反倒一直穿到了现在。
日本明治维新后服饰日渐西化,可在日本投降前日本男性主要还是穿兜裆,而日本女性穿和服则还是习惯真空上阵。
但是1932年时一场百货公司大火改变了日本女性的习惯,由于下面众目睽睽不少女性逃生时只得一手按住和服下摆一手攀梯而下,结果这造成多名女性不幸摔死,从这以后日本女性才逐渐兴起了打底。
而日本男性大量穿内裤,则是被美国占领后向占领军学习的结果。实际上现代内裤1935年才在美国出现,二战时期随着美国大兵风靡全球。
中国农村流行穿内裤确实更晚些,要到新中国建立后才推广,毕竟那会普通人家布料才总算有所富余了。

日本人力有限,对逃兵会物尽其用


注④:不是因为有这场沙尘暴,O就会被当做开小差论处了。
在任何军队中逃兵都是会被严惩的,而以暴虐闻名的日军那更是不会轻饶的。
日军不但会惩处逃兵还会祸及逃兵的家人,而逃兵日军往往会物尽其用,在作战时赶到最前面充当敢死队一死报国恩。
日军二战期间的2万多逃兵大多都被拉去消耗敌方的弹药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话:战地情人


“出去打仗的时候,记得把情人带上,这样不容易死。”
上了战场以后,经常有老兵这么对我说。
所谓“带上”是指有女性照片的士兵上战场前把照片放到口袋里,一开始我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后来经历了几次流弹后我终于明白了。

日军小队在攻击发起前


其实也没那么神秘,老兵们认为只要随身带了女性的照片就会变得患得患失,在弹雨中就不会去干莽撞的事情,自然也就不太容易成佛了。
反之,有没有可能不带女性的照片,有的士兵就会往子弹堆里跳呢?
当然不会有,无论你是勇士还是胆小鬼,死神会一碗水端平的。
我虽然并不在乎这种迷信的说法,却也一直珍藏着两张女性的照片。一张是母亲和妹妹的合影,另一张是住在浅草的A子的,只是我不知道她能不能算是我的情人。
正如字面上“随身携带”那样,我一直把这两张照片放在军装的口袋里,它们对我来说就和护身符一样,在阵地时都会带着。
出发行动每到休息时间,我会把这两张照片从口袋里掏出来,一边回想着过去的种种,一边对它们自言自语。
我最常对这两张照片说的话是:“今天我也活得好好的呢。”
其实我随身携带还有一层想法:即使中弹了,我也是和她们在一起,我不会一个人孤零零地死去。
母亲和妹妹并排的照片是在老家院子里拍的,因为看到照片上的妹妹,已经有好几个战友向我提亲。
甚至有人瞒着我私自给她写情书!

作者幻想的A子


至于A子,我离开日本来中国时她和现在的妹妹刚好同岁(15-16岁),当时还在念女子学校三年级(注①),总是穿着水手服是个非常可爱的女生。
“居然有这么个漂亮女朋友,斋藤你小子艳福不浅啊。”
战友们看到A子后都很羡慕,擅自将她当成了自己的战地情人。
除了这两张随身携带的照片外,我后来又增加了一张新的照片,这就变得有些微妙了。
多出来的这张照片是和我同期入伍的新兵上等兵K的妹妹,不知为何她突然给我寄了封信里面还附送了她自己的照片。
K的妹妹我在高崎新兵训练期间见过一次,之后经K介绍又打了个照面,也就与她见过这么两次而已。她和憨厚的K长得一点儿也不像,是个非常漂亮的小美女。
从那以后已经过去三年了,再看他妹妹发来的照片比以前那当然是更漂亮了。
这让我有些心猿意马起来。

这图很应景


和A子的照片放在一起比较后,果然还是K的妹妹更漂亮些。是不是该让A子让一下……突然我脑子里就冒出了这么个念头,难以做出取舍着实让我烦恼了好一阵子。
可是,入伍以来直到现在,A子对我态度从没变过,她一直都在坚持给我写信,现在我才想改换门庭显然已经是来不及了。
这张照片该怎么处理呢?要是把三张都带上的话,那不就成三角关系了?
可我也不愿意把K的妹妹让给别的战友。
现在想来,那时我可真够傻的。
因为K的妹妹并不只是给我写信发照片,和K同期入伍的士兵们她全都发了。

军国少女


K的妹妹作为“军国少女”(注②),以慰问信的形式把她的照片发给了所有人。

日本成年男子完成小学教育的情况


注①:作者没有提及自己的学历,可是从作者就职于东宝电影这样的大公司,以及被介绍的女友A子是初中生,不难推断出作者至少也是初中毕业。
在当时日本虽然普及了六年制的义务教育,但是能升上初中的比例还是极低的,历年在20%以内。女性相比男性升入初中的比例就更低了,所以那会儿初中毕业的女性在日本是很抢手的,男性没有相等学历基本靠边站。
而当时日本为了战争的需要,将女性的结婚年龄给定在了13岁,以便让女性早日为皇国添新的勇士。因此日本初中生还在校时就谈恋爱是日本国家政权很鼓励的事情,一般毕业后她们就会马上出嫁。

原子弹下无冤魂


注②:关于日德普通民众对二战的责任,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无论是纳粹德国的德意志少女联盟,还是日本的军国少女,她们都是二战侵略者们的重要助力。
她们全力支持了两国的侵略战争,后来在人力吃紧的情况下都直接投入到了战争之中。
什么卖肉捐献、光身上课,日本女性支持战争的狂热劲远超德国女性。

德国也有宣传部长戈培尔妻子玛格达这样的疯子!


二战不是光靠希特勒和天皇等少数上层就可以发动的,它是这些上层依赖自己的国民才得以发动的。每一场战争,每一场屠杀这些国民才是具体的执行者。
现在德国民众对自己的战争罪行反思最为深刻彻底 ,它的二战影片是欧美主流影片中的一股清流,少有的会正面描写苏军。
而日本民众却痴迷于举办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仪式,把自己打扮成二战受害者,将一切罪责推给已经各作古的军方。
日本的旧军队一直没灭亡,它就潜伏在广岛原子弹受害者纪念活动的悼亡者心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话:上上签


昭和17年(1942年)夏,我因伤在北京的陆军医院里住了两个月院。
伤情是右锁骨骨折。
至于骨折的原因则是我在警备队广场上和人玩相扑时,被一等兵M猛地抱起摔了一下导致的。
然而在医院的文件上却写的是“在某地战斗中负伤”,貌似队里帮我撒了个谎。——当时在军队里撒这种谎是家常便饭。

作者相扑的想象图


从山里到医院这一路长时间坐卡车颠簸下来,我肩上的伤更疼了。不过当我时隔一年后再次看到北京的灯火时就不觉得有那么痛了。
我入住的医院在一个叫清华苑的地方(注①),这里主治骨折,所以不但华北方面军的人,连中国派遣军(注②)的士兵也有在这里住院的。
要治疗骨折,就得把骨折的地方打上石膏固定住。要做固定的话,不仅要在骨折的地方打上石膏;譬如我是右锁骨骨折,所以还得把身体和右臂一起用石膏固定住。
由于右手被固定在等肩高的地方,所以骨折的痛苦也就没那么厉害了;但同时只剩左手还能活动,所以在去掉石膏之前的一个月里,行动起来非常不方便。

骨折的鬼子兵


等到骨头基本长好以后,就取下石膏,如果还有骨头露在外面的话,就会用锉刀咯吱咯吱地锉掉,这可是军队特有的粗暴疗法。
到这儿来的大多都是战场上负伤的,有人骨折了两三处,有人被打断了背骨,重伤比例很高。像我这种程度的骨折,在这里根本连骨折都算不上。
每间病房收住10名从各地方部队送来的伤员。光看床头挂着的伤员名牌就可以发现枫(第32师团)、椿(第34师团)(注③)、东(第35师团)、雪(第36师团)、冬(第37师团)、河(第41师团)之类很多部队的番号。
在医院里没有新兵和老兵的区别,再也不用给谁敬礼了。
大概是伤好之后就会回到各自的部队所以没人在意军衔,我到现在都还对这一点感到不可思议。
可那些卫生兵们趾高气昂高高在上的态度实在令人火大,他们连比自己军衔高的伤兵都敢当面毫不留情地挖苦一通。谁让这里是医院呢,在人家的地盘也只能忍气吞声,但每次看到这样的卫生兵我心头总会生出一股无名火来(注④)。

戴着防蚊罩和防蚊手套休息的日军


不管怎么样在当时的日军里,能住进医院那等于抽中了上上签。再也不必提心吊胆地去打仗,也不用蚊叮虫咬地站岗放哨。更不会被班长、老兵颐指气使做这做那。
据说在军队里,如果不是因为战伤入院的话,会使得军队对你的评价不利。
毕竟别人拼死拼活的时候你却穿着病号服舒舒服服地赖在病床上混日子……
我在这间陆军医院(注:152野战医院)里住了2个月,夏天结束后才再次回到了山里的警备队。
在这期间有两件事我倒是很想写出来给大家分享下。
(一)光荣负伤


住院期间最开心的就是慰问伤病的活动,每到这时就会有各种人和团体到病房来探望我们。
所谓慰问,并不是指从国内过来的正式慰问团,而是由居留在北京的日本人及其子弟、小学生、女学生们带着花束和点心到医院来访问。
伤员们被要求在病床上跪坐(只针对能坐起来的伤兵)着迎接女学生们。
“勇士们辛苦了。您伤养得怎么样啦?”
有次两个女生进入了病房,对坐在床上的病人一一鞠躬打招呼,并亲手把带来的花和点心交给他们。

日军妇女慰问团


其中一个女生走到我面前,深深行了一个礼后一边递上花束一边说:“士兵大哥,光荣负伤真勇敢。”
听了这话我心头一跳:这哪儿是光荣负伤啊,只是玩相扑摔伤而已,算不光荣负伤吧。
我正对这个慰问感到不好意思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是,这时旁边床上的上等兵主动帮我解围了: “这位,可是在和敌人肉搏的时候负的伤,真正的是位勇士哦。”
我脸一下红了,玩相扑受的伤什么时候变成肉搏负伤了……
等女学生们离开病房以后,上等兵安慰我道:“就当是我军的战报好了。”(注⑤)

清华园


注①:就是清华园,1939年春日军152野战医院强占清华园作为院址。
当年宣扬抗日最积极的群体就是大学的广大的师生们,这也使得中国的各个大学成了日本的眼中钉肉中刺。
其后的全面侵华战争中,日军对各个大学展开了疯狂的报复。
天津的南开大学尤其惨烈,日军先是派飞机轰炸,后又派军队将校园设施付诸一炬。
清华园则被日军占领,校舍改建成了野战医院、酒吧、马厩,多名清华大学留守员工被日军先后无故杀害。

日军攻占武汉


注②:中国派遣军是指的合并后的华中和华南日军派遣军,冈村宁次的中国派遣军司令不是指的整个中国关内的日军总司令,他只是关内南方的日军司令。
冈村宁次唯一一次成为中国关内日军司令是在负责递交投降书时。


注③:第34师团就是前文作者所说的中国派遣军的部队,该部队主要在长江沿线作战,参加过上高会战。
34师团是大阪师团之一,也是果粉吹嘘的又一个差点被‘全歼’的日军师团之一。八年全面抗战国军连日军一个整联队都没能歼灭过,到了果粉嘴里直接跳级到师团了。
真有那战绩缴拿块擦脚布出来比说啥都管用。

随便怎么黑,人家苏军擦脚布还是在那呢


注④:我们这位偷奸耍滑的作者又滑头了,他怎么伤的肯定瞒不过这些老江湖的卫生兵,因此他自然而然就成了卫生兵们的‘重点照顾对象’了。

朱可夫与哈尔西


注⑤:二战后期德军和日军的战报,尤其是德军战报是德棍们最喜欢宣扬的。
但是有历史学家将两国后期的战报数据统计了之后军迷们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
朱可夫是率领的亡灵大军攻克柏林的;哈尔西是率领的幽灵舰队在海底向日本进军的。
德军从44年开始宣称的战果比苏军的千万大军数量还多,而日本的海军击沉敌舰的战报直接把哈尔西的舰队数量翻倍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话:上上签
(二)偷西瓜


伤养好后,伤兵出院前要在训练队里呆上10天。
长期住院身体会变得迟钝,所以伤兵出院后按规定要在训练队里进行恢复训练,以便以良好的状态回到原来的部队去。
因此得把住院期间养成的习惯全都扭转过来,我估摸着自己这下会倒大霉了……我揣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入了训练队,可到那一看发现我完全是杞人忧天。

嘴里批判身体享受,对此就这句话应景了


这里根本没有我想象的严格训练,一整天都是在玩。虽然和当初的担心完全不一样,但我不禁暗暗吐槽:这训练队成立了有啥用。
在这里不穿病号服,依旧每天能吃白饭(注①),就算我这样的懒人,时间久了也会觉得无聊起来。
这支训练队所在的具体位置我记不清了,但离此不远就是有名的颐和园(注②)。
训练队借着训练的名义经常到那边去游玩。
现在去中国旅行的话,颐和园是个日本人肯定会去的景点之一。那由能工巧匠创造的美丽公园,真是令人百看不厌。

昆明湖石坊


另外还有个让我赏心悦目的节目,就是欣赏昆明湖畔穿着旗袍的中国姑娘。中国姑娘的大腿若隐若现,和昆明湖涟涟波光映照下的石坊一起映在我脑子里无法忘却。
这支训练队里有个驻扎在山西省“河”师团(第41师团)的士兵——一等兵S。S和我一样也是锁骨骨折,比我还要早入院,却和我编在了同一支训练队里。
S骨折的原因听他说是在追击敌人时落马所致。
河部队和我的部队一样,原来都是驻扎在宇都宫(注③),凭着这层关系我们在离开训练队前都算是战友。

万寿山


训练队最后一天我们打算游览万寿山。
虽然S从昨天起肚子不舒服,但因为是在训练队的最后一次活动,他依然坚持要和我们一道去。
去万寿山的路上并不难走,但走到一半一等兵S突然捂住肚子说: “我到地里办点事儿,你们先走吧。”
我们商量要不要等他,考虑到公园近在眼前,他很容易就能赶上我们,所以我们就继续往公园走去。
但不知为啥,S始终没跟上来。
一个小时后,他还没过来。这事儿也办得太久了吧,我们不禁有些担心。
这里虽然位于北京郊区,但是治安还算不错,不用担心会出什么事,可也不能马虎。
我和另外三个人沿着来路上寻找S。从之前S办事时进去的那片高粱地开始,一路搜索附近的农田,但始终不见他的人影。
“喂,S君。”
我们大声叫喊也一直没人回话。
我们越来越感到不安。
“不会是出什么事儿……”
我们正想着,从离我们最近的高粱地里传来哗啦哗啦的声音,紧接着慌里慌张的S就冒了出来。
“怎么回事儿!出什么事了?”
我们赶紧问道,惊惶失措的S一时没开口答话。
后来等S终于冷静下来我们再问他,他告诉我们是怎么回事。

西瓜地


S进高粱地办事儿时发现眼前有片西瓜地,他就想:还是在西瓜地里拉爽快,就跑到西瓜地里蹲了下来。
然而突然从高粱地里冲出五六个满脸怒容的农民,他们都拿着镰刀锄头。
“西瓜小偷!”
农民们一边高喊着一边向S冲过来。
虽然自己没偷西瓜,可看到农民们舞刀弄枪的样子太吓人, S觉得再呆下去会被打死,拔出刺刀胡乱比划几下唬住了农民们后,转身一溜烟就逃到高粱地里去了。
S好不容易才保住了一条命,听到我们声音就过来与我们会合了。
这番话虽然有很多疑点,但看到S平安无事,我们也松了口气。


“我当时就想给西瓜施点肥,不过也确实吃了两口,那瓜瓤黄黄(注④)的真好吃。”
一等兵S在回到他山西原来队伍前跟我老实交代了,其实我早就觉察到了。你要没偷东西,农民怎么可能会追你?!(注⑤)
此后我就没再听到S的消息了,从那时起,我每次吃黄瓤的西瓜时就会联想到一等兵S。

工兵铲当饭瓢,日军士兵吃苦耐劳也是日军战力强悍的一个原因


注①:原文这里是白吃饭,怀疑是原翻笔误。
日本军队的伙食很差,像是作者这样在前线驻扎的军队更是能抢到啥就吃啥,因此在后方像是北京的陆军野战医院这种地方提供的白米饭在前线是很少见的。
当年甲午战争时,因为日军轻视后勤总指望抢对手的粮食补给,弄得日本陆军差点没饿死自己。最后不得不沿着海岸线缓缓前进依赖海军补给,日军才得以越过了鸭绿江攻入中国的东北。
这导致了日军进军缓慢,为清军在东北构筑起防线挡住日军的进攻提供了时间。


注②:颐和园的故事我们大多有所耳闻,当年李鸿章因为承诺会从军费中拿出款项来赞助修建颐和园,因此慈禧太后才批准了建立北洋水师的折子。
一边是最高统治者挪用海军军费建颐和园使得北洋水师数年未添一艘新舰,一边是最高统治者带头节约费用给联合舰队添新舰。
近代随着武器装备在战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战争胜负的天平往往在战争开始前便已经决定了倾向谁,战争成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意志力、国民意志力的全面较量。


注③:早期的日军师团大多都是由十七个常设师团所部为母体编成。
这17个师团分别是:近卫师团,第1、2、3、4、5、6、7、8、9、10、11、12、14、16、19、20师团。
日军师团编制中有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第18师团在大正裁军中被裁撤了,其后日军为了扩大侵略战争新建了大量师团,可是这里面没有78、80、98、158、208师团的番号。
日军中88、89、91三个师团虽然都是在旭川编成的,但是却是先编制的91师团,后来才编制的88、89师团(这两个师团同日编成)。
似乎日军在编制部队时刻意避开带8的数字,不知这是为何。

哈密瓜


注④:西瓜瓤其实有很多种颜色,黄瓤瓜是因为含有的胡萝卜素多因此显黄色,而我们一般吃的红瓤瓜因为富含西红柿素因此显红色。
现在黄瓤瓜相对少见,是因为红瓤瓜含糖量更高更受市场的欢迎基本一统江湖了。
不过黄瓤瓜还有个兄弟哈密瓜可以一战。
注⑤:一等兵S恐怕没老实交代,普通农民怎么敢因为日本鬼子吃了个瓜就追着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七话:谢谢


我扛着枪走过的地方基本都在山区,虽然也去过平原,可是不知为何我对山里发生的事到现在都记忆犹新。
有一次我们去进攻冀西山区里一个叫楼水的村子(注①),据说那里有八路。
在山里行军一周总算到了那个村子附近,一路却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这是常有的事:得到八路情报赶过去,到了却连一个八路的影子都看不到。
围剿楼水村的八路,除我们一中队外,还有另外两个中队也参与行动,那两个中队抵达时间会晚一点。
由于队伍无需急着赶路,正巧前面有条水质不错的河流,中队就决定在此休整,也借休整之机等其它中队赶上来。
我依旧是作为重机枪分队的一员参加了这次作战,仍旧是负责马匹。
休息了还不到一小时,就远远看到后续中队从山脊后转了出来,于是作为尖兵的我们中队又得出发了。
这里离楼水村不到四公里路了,我们顺着小河前进不久便遇到了一条挺宽的河,河对面有一个高高的台地。
要去楼水村必须淌过这条河才行。
因为要渡河所以尽管一路没遇到八路,我们也不敢掉以轻心。
中队长组织大家按顺序渡河,于是大家一边注意周围情况一边纷纷按次序渡河。(注②)
渡河继续了才十分钟左右,河正对面台地上突然发出“哒哒哒……”“咻——咻——”的声音。

手持92式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


我们遭到了机枪和迫击炮(注③)的突然射击!
虽然已经习惯了不论何时何地突然子弹就飞过来,但再怎么说也不是什么让人开心的事情。
一遭到攻击,中队立刻就在河岸两边寻找掩护。我赶紧牵着马躲进左手边一块大石头的阴影里;这时我才注意到周围携带重机枪的马只有我牵着的这一匹,其它的全都到对面的河岸上了。
敌人的攻击越来越猛烈,迫击炮弹越过我头顶,在空中卷起气浪裹着树叶飞向了我的后方。
“咻咻”的尖啸声令人头皮发麻,就像是死神的口哨。
八路军应该是在对面的台地上构筑了阵地,一直在等着我们上钩。双方间隔了有400米,如果放我们走近些再发起攻击的话,我们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丧命。
这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我们中队也不能光挨打。
步枪手和轻机枪手已经绕到右侧的高地上应战,重机枪自然也该尽快投入战斗。可重机枪枪身还在我这里,自然没办法架起来。我很着急——得赶快过河,把枪身交给前面的射手们。
我赶紧从马背上卸下了枪身,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抱着它踏进河里。

重机枪枪身正确个人搬运姿势应该是扛


水深大概到腰部,河底的石头长满水藻脚下滑溜溜的。我一个人渡河,就像给敌人指明了目标一样,子弹往我集中过来在我前后左右溅起个个水柱。被子弹击中弹起的碎石不断地砸在了我身上、头盔上。
我已经什么都顾不上了,一味拼命地涉水前进。虽然这河只有50米宽,等我爬上对岸时已经是精疲力尽。
“斋藤这边!”
重机枪小队队员一等兵M从高地上跑下来帮我,我勉强站起来正要迎向他。
“咕噜噜——”
我突然和重机枪一起陷了下去,直到胸口。同时“嗡”的一下,一股恶臭涌上来把我熏得差点没晕过去。
我居然掉进了一个粪坑里!
一等兵M把我拉上来的时候,一边捏着鼻子一边发出“呜呜呜”的哀鸣。
这种情况下,士兵首先考虑的是武器,也不知道是哪来的力气,我下陷时不自觉地就将重机枪尽力向上举了起来(注④)。
虽然我的身体沾满了秽物,重机枪枪身却因此没有沾到一点污物。
不一会儿架好的重机枪就开始射击了。
重机枪被形容为步兵之花,射击时“突突突突……”的声音非常有质感很独特,这时步枪兵们会停止射击,把任务都交给重机枪。

日军发动进攻


很快,后续的两个中队也跑步赶到了,日军把八路军阵地三面包围起来开始猛攻。加上其他中队的重机枪,一共有五六挺一起吐出火舌,在山里枪声合着回音声音被放大了好几倍十分刺耳。
八路军的阵地火力被压制住后,步兵们趁机迂回攻向了台地。
不久后高地上敌人阵地上出现了刺刀明亮的闪光,显然白刃战已经开始了,重机枪随即便都停止了射击。
我忍着浑身令胃部翻江倒海的恶臭一直紧张地注视着八路军的阵地方向。
激烈的战斗在接近傍晚时分才结束,我去到八路军的阵地上一看,死尸重重叠叠,其中还有好几个敌人重伤未死。
这些濒临死亡的八路军士兵看到日本兵后不知怎么想的“水,给我水”地发出了微弱的恳求。
我把水壶凑到快死去的八路军士兵嘴边给他们喂水;其中有一个对我说了声“谢谢”,还有一个什么都没来得及说就咽气了。


战斗告一段落,我找了件八路军的衣服(注⑤),换掉了身上臭烘烘的军装。
“挺合身嘛,斋藤你跟八路简直一模一样啊。”
“臭死了,吃饭时别过来,影响食欲。”
回到警备队前我都被他们一路冷落、嫌弃。
对我来说,这次战斗经历真是“吃屎”一样。
现在我的脑海中还清晰地映着,那个临死前向我要水喝的八路军战士少年一样满是稚气的脸庞。

年青的八路军战士


楼水村战斗示意图


注①:很遗憾,楼水村可能已经改名或者作者记错了名字,无法找到确切的地点在哪,只能根据前后文推断大致上战斗应该是在标注为红色的区域发生的。
日军一个中队正常是181人,但是在华北的治安师团、旅团虽然小队兵力比正常师团要少,但是中队和大队等反而人数比一般日军部队要多,这是因为增加了迫击炮和机枪小队的缘故。
不知道网上治安师团旅团战力弱的推论是怎么得来的,它们只是比一般日军配备的不便于在山区运用的重炮少而已。但是它们的机枪、迫击炮装备比率比一般师团更高,这是日军为了适应反山地游击战而进行的针对性装备配备。
注②:本段大概是转载时漏字了,所以明显缺了一段,由于原翻文章已经找不到了,所以码字的根据文章内容添加了一些,可能会与日文原文有出入。

国造82mm迫击炮


注③:这里文中的八路军迫击炮应当是50mm迫击炮,也就是掷弹筒。
1931年国军兵工厂仿制出了国造82毫米迫击炮,据说是为了避免日军使用它的炮弹所以将口径从81mm改成了82mm。
1943年,八路军兵工厂才仿制出类似的82mm迫击炮,但是直到1944年才解决了炮弹的问题。
作者所在的日军部队扫荡的主要是属于晋察冀根据地的平西根据地,整个百团大战期间晋察冀根据地消耗炮弹仅661发,这是包括山炮炮弹、平射炮弹、迫击炮弹、掷弹筒弹在内的全部消耗。
据美国在战后的统计:战争中各国士兵有百分之五十伤亡在迫击炮上。而在中国,这个迫击炮造成的伤亡率估计在六成以上。
楼水村的战斗说明敌后根据地的八路军装备水平已经大为提高了。

1944年山东敌后根据地手持边区造(管壁要厚些)掷弹筒的八路军战士


注④:环境真的能改变人。
虽然作者极力将自己描述成一个兵油子,但是从之前他在弹雨中举旗的大胆行为,还有这里渡河送机枪保护枪身不受潮的事情,说明他在战场上的表现其实并不像他刻意写得那么不堪。

益子挺进队


益子挺进队


周杰伦你个浓眉大眼的居然!


注⑤:作者穿八路军衣服让码字的想到了益子挺进队,他们伪装成八路军在根据地内活动。
用这些益子挺进队存世的照片跟八路军对比,益子挺进队的成员总让人感觉怪怪的。
所以码字的对那些宣称该部队在八路军根据地内十分活跃,左权将军就是因为被他们追踪暴露了位置而牺牲的说法表示怀疑。
至于有文章说该部队是因为军容整洁因此才被识破的,那是在意淫八路军邋遢,八路军在平时对战士保持军容的要求是很高的。

照片中八路军胡子拉碴的士兵一个都没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823

主题

4304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2423
 楼主| 发表于 2021-1-30 1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八话:驴子


自从到前线以后,我整天被驴子那种独特的叫声所困扰。
估计在华北服役过的士兵都会对那种高亢刺耳的嘶喊留下深刻的印象吧。
驴子在我们山区的部队里被用来驮运和乘坐,是种非常有用的牲畜。能吃各种粗糙的饲料,耐力持久;而且还很听话,连女人和小孩都能随意使唤,所以当地无论哪户人家都会养上一两头。
一些马无法通过的山路,驴子却可以通行,因此每当警备队出征的时候都会征集驴子来驮运弹药粮草。
驴子的数量按每次战斗的规模来决定,但在一般情况下都会从附近村里征召50头左右来用。同时驾驭它们的“马夫”(译:原文如此)也会一起征召,当然这是强制的,照顾50头驴大概需要10人左右。

骑着驴的日军


这样一支驮队,日军会派两三名负责帮忙和监督的人员。我经常被指派这个任务。
这任务看着简单轻松,其实是件苦差事。
行军中驮队会跟在主力部队的后面,只要马夫行动迟缓,整个队伍行动也就会慢下来。
于是后卫部队这时就会跑过来抱怨:“怎么这么慢吞吞的!监督都是干什么吃的?”
这些抱怨,我们会把它原封不动地转达给马夫:“慢慢的不行,快快的!”
负责驮队的士兵操着生疏的中国话,在骡马队伍里跑前跑后地不停地催促,比正常行军还累。
山区里既有山谷又有河川,危险地形不少。驴子一般只要人能走的地方它都能通过,不过它还要驮着一百多公斤的物资,所以经常发生蹄子打滑坠落深谷这种事故。

被炸飞


除了跌进山谷以外,还有驴子踩到地雷被炸飞,几乎每次行动都会损失好几头驴,这些责任最后都会算到监督的头上,实在是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啊。
一旦发生战斗,情况就会雪上加霜。
这边我们手忙脚乱地把驴子往安全地方牵,那边马夫却叫着“快跑,快跑”一转眼就没了人影;这时我们不仅要保护驴子,还得注意不让马夫溜号,这种监督工作比打仗还累人。
等到打完仗宿营的时候,我们还得为马夫准备伙食。当地普通民众一般都吃小米粥,可对马夫得给他们磨好的面粉,让他们自己做大饼和烧饼。
马夫平时只能吃粗粮,所以看到面粉他们都会欢呼雀跃。(注①)
进入根据地的村子后,不仅日军,连保安队(伪军)的抢劫活动也会被当作没看见,但马夫们绝对不会去做这种事。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每次出来打仗就变成了这样(注:华北日军1939年已经开始实行三光政策)。
某天傍晚,进入了一个根据地的村子,部队决定在此地宿营。我带着马夫在村子里到处转,想看看有什么值钱的东西没。

漏了张图,补上


结果在一户人家里撞见了一个没来得及逃跑的女人,三十岁左右的样子。
她脸色苍白浑身发抖,这是当然的,被凶恶的日军发现了的话……
我不自禁地走向那女人,突然耳畔传来了声音。
“不好,不好,这媳妇有病。”
我回头看向了后面跟着的马夫,他噗通一下跪到了地上。
我被这马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弄得愣住了。
这马夫人挺好的,我决定卖他这个面子。
“明白,明白”
我说着就往外走。
“谢谢,谢谢。”
马夫边说边向我磕头致谢。

骑着驴的日军


日军对女人很敏感的,好人当到底吧,于是我灵机一动把驴都赶进了这户人家院子里。
几十头驴塞满了这户人家的里里外外,士兵们看到后都明白这里已经是驴厩了,也就再没人过来搜查屋子了。
当晚,发情的公驴追着母驴跑弄出很大响动。
“这畜生!”
辗转难眠的我对准公驴肚子狠狠踢了一脚权当发泄。
这个故事还有后话。
回到警备队后过了一个月。
一天我正在警备队所在村子的分哨所站岗。
一个老年农民笑呵呵地跑到我面前,鞠了两三次躬后从篮子里取出梨子、花生捧给我,看那意思是请我吃。
由于事发突然,我一下子没反应过来,不过很快我认出那个老农就是上次跪下来求我放过女人的马夫。
“谢谢。”
我收下他拿出来的梨子和花生后,他又向我鞠了几次躬后顺着他过来时走的河边小路返回了。

穿红衣服骑着驴子的女人


马夫走去的方向稍远处上有个穿红衣服骑着驴子的中国女人,后面跟着个年轻男子应该是她的丈夫吧。
他们站得比较远,脸看不太清楚,见我看过来他们弯下了腰似乎也在对我行礼。
从山沟里的小村到这里路程非常远,他们估计是到城里医院去看病的。
那马夫和那个女人是啥关系我并不清楚,但肯定是亲戚什么的吧。
此后我又参加了好几次作战行动,依旧负责监督骡马队,但再也没见过到那个马夫。

日军粮屯


注①:从作者这个记录看,华北日军对民夫都比东北关东军强不少了。
日本人在东北三省各地通过伪满各级政府野蛮推行“粮食出荷”、战时粮食紧急征用等一系列措施,以低于市价10倍以上的价格,强行收购东北农民生产的各种农产品。
仅1932年至1945年,日本侵略者便在东北地区掠夺各类粮食多达1.3亿吨,年均掠夺超过1000万吨,约占当时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60%以上,剩余的部分扣除种子农民连必需的口粮都不够。
日本人在中国东北地区强行收购的粮食的同时推行配额制,把低劣的粗粮以每月成人10市斤、孩童5市斤的量配给给东北同胞,这根本就不够吃。
而这还是“粮食出荷”硬性任务完成后才会配给的,完不成日本人定的任务农民所剩无几的口粮也得交出来!
日本人在东北掠夺的粮食除了调运日本国内、朝鲜等地之外,还在东北各地秘密加以储备,以便遇到不测之时保证日本军方和民用的需要。
光是日军在黑龙江孙吴县的大山中的秘密仓库就储有足够二个师团食用8年的粮食,这种情况在作者的文章里也有所体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5:05 , Processed in 0.4401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