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748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的前世今生

[复制链接]

2405

主题

2586

帖子

85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97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1:38: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位于临泉老街棋盘街,前身为王常于李等姓私立辅仁书院。1935年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正式设立,以学产及公地交换潘王刘等姓私宅作为政府用地。从1935年初春开始,历时10年多,经多次改造。计建府门一座,办公厅一所,瓦房42间,1943年又拆屋废料增建瓦店25间,草房8间,共计有房屋以75间。此院落面积较大,房屋较多,整个大院里套8个小院,每个小院内都有设计精致的花圃。

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复原图(绘图:何保全)
  百废待兴
  1933年夏,省府委员张国华为主任,成立阜西设治筹备委员会。1934年5月29日安徽省政府第257次谈话会议决通过,新县名定为“临泉县”,并将设治筹备事宜,逐条开单。新县治设在沈丘集,正式指定张国华为新县筹备员,立刻前往,7月1日之前组建完成,9月与阜阳县分开。1935年元月一日,临泉县正式设置。首任县长就职仪式在新建的民众教育馆(民国邮政局后)举行。安徽省政府特派员宣读委任张国华为“安徽省临泉县行政公署”首任县长,并将南京政府铸印局颁发的“安徽省临泉县行政公署”铜质金印(图印影)交给张国华。建县之初,官舍湫漏,疮痍满目。1935年8月,第二任县长刘焕东购置王、刘二家祖宅作为前院(前大厅之前),又将面西的原辅仁书院进行改造,改建成新的政府大院。新设立的临泉县政府行政公署在此设立秘书和军法承审二处和民、财政及建设3科,设军法、会计2个室(1942年改设为秘书、军法、合作指导3室和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军事、社会6科)。重要会议在民众教育馆举行(民国邮政局后院内)。全面抗战爆发后,刚刚成立,蓬勃发展,百废待兴的临泉县因日军全国侵华而遭受重创。县行政公署的改建停止。

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整体部局图(绘图:邢伟)
  国共合作
  1938年3月临泉县抗日动员会(简称“动员会”)在行政公署成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统一战线在临泉县形成。“动员会”下设总务、宣传、后勤三个部设在西厢房前排。初期,县长熊飞任主任委员。1938年10月,倾向进步,主张抗日蒋逸生接任县长,他的姑表兄朱敦年(中共党员)也随其被安排到临泉任县政府秘书(办公地点在中过堂),朱敦年借此宣传共产党政策。1939年5月,孟亚人(中共地下特派员,首任中共临泉县委书记)接替高秉哲担任“动员会”指导员,负责“动员会”全面工作。国共合作抗日救亡,临泉党组织迅速壮大。县长蒋逸生调离后,形势开始逆转。1940年冬开始,鲁苏豫皖党政分会迁到临泉。汤恩伯大肆逮捕和镇压共产党员,培植亲信,把持政权。“动员会”迁到临泉中学东关广场。党政分会军需处在此设立“沈丘镇补给分会”,位置在县行政公署院内西厢房,为过往部队供应小麦、大麦、黄豆、马草、麸皮、烧柴及日用家具桌椅、木床等,给临泉人民带来沉重的负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405

主题

2586

帖子

8597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8597
沙发
 楼主| 发表于 2021-1-14 11:39:00 | 只看该作者
  整修改造从1943年8月开始,汤恩伯的亲信,临泉县长杨佩南对大院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汤恩伯指派工程师刘毓麟总体设计,尹汤臣担任工程总务,于1945年11月19日告竣。整个大院长80米,宽53米,占地面积约4200平方米。大院布局严谨,中轴线上排列着主体建筑有:钟楼、大礼堂、中过堂和后殿。大院又按功能分东西两部分。
  府门 府门骑棋盘街而建,悬挂“安徽省临泉县行政公署”木牌。府门向西为棋盘街,棋盘街南为影壁墙,墙上镶嵌“古沈亭”“挚亭”“游息书屋”等古碑和石匾,多为首任县长张国华收集。县长杨佩南撰文,孙吟涛题写的“创建临泉县行政公署碑记”立于府前。影壁墙西端为旧县警察局。
  钟楼和垛口 棋盘街北面就是旧县行政公署大院的钟楼和带垛口的砖城墙。中间的钟楼有上下二层,抗战时为全城防空报警而修建。钟楼下层大门就是县行政公署大院的南大门,左右两侧置“千秋气节久弥著,万古精神又日新”楹窗。墙身内侧间隔修砌券门,供警卫士卒上下。钟楼上屋为北方少有的悬山式阁楼,为防日本侵略军轰炸,将原旧华严寺大铁钟悬于阁楼之内,做报警信号。钟楼两边为防空室,墙体用青砖筑砌,顶上可行人,顶部用青砖砌成垛口,两侧设有排水沟和出水石咀。墙身内侧间修有防空洞,可西通城外。今日,在民国行政公署大院西150米处仍能看到地下砖砌防空掩体。整个县行政公署大院如用砖石墙和房屋连接成的封闭的城池。
  厢房 西厢房为前后相同的三个小院。抗战时,前排曾为补给分会办公室,后面主要是补给分会仓库。原所有建筑物前均有匾额、楹联,现已不存。东厢房前面有二个小院,前院为食堂,后院曾为军法承审处。食堂园门的西侧有一小花园。
  “大礼堂”整个大院的中心建筑就是政府“大礼堂”了。“大礼堂”为楼阁式四面坡二层顶建筑。长约20米,为九脊重檐庑殿式顶。墙体用青砖砌成,边侧两梁向两侧各连接3个半三角形梁,形成四坡顶。内用6根高大实木柱子顶梁,外以挑枋承托檐檩,檐伸岀墙外约半米多,枋头雕刻成虎头形,建筑风格独特。1945年春,在“大礼堂”成立了临时参议会。1946年5月14日到19日,临泉县参议会在此举行第一次会议,任鼎昌任主席,孙一德等61人出席。参议会在民国政府大院设置办事机构,申志远(中共地下党员)等5人为驻会秘书。
  中过堂 进入第二层院落为中过堂,为青砖布瓦结构,原为旧辅仁书院,保存良好,上仍为原覆布瓦。中过堂为拱形砖雕过道,前有砖雕,分别供县政府各科室用房。两边东西屋原为警佐室和临时休息室。主体结构保存基本完好,屋脊有螭吻,作张口吞脊状,是宅院守护,驱邪纳福,安居乐业的神兽,后两边加盖房屋。
  后殿 中过堂后有一较大的院子,时称后殿。县政府行政公署的主要科室均在此院办公。中间二层木质小楼就是县长办公室和起居室,为前廊进深式建筑。二层外有红色龙头架椽,屋内重梁起架,方形椽,由木菱格架分割成三间。屋内由木柱和木板搭建而成,楼梯在一层中间。小楼西边二间为政府秘书室和电话管理室。
  后殿西侧留一偏门。偏门北有一条与西大街平行的小巷,西通染坊巷,国民党临泉县党部和调查统计室曾驻此巷。
  老街古韵1947年10月9日,临泉解放,这里曾作为临泉县民主政府城关区驻地。1948年7月改建为临泉市,辖城东、城西、城南、城北、城关5区26乡镇。刘东明任临泉市民主政府市长。1949年3月,“三县一市”合并,恢复旧县治区域,仍称临泉县,临泉县人民政府迁此办公。从1950年1月到1953年12月,共计有11次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常委会在此礼堂举行。临泉县人民委员会成立后在此办公。
  1958年11月,县人民委员会与中共县党委合署办公,迁入阜阳路新办公区(现人民西路城关街道)。这里曾改为县政府招待所和红专学校宿舍。文革期间,钟楼、垛口、石匾额、砖雕、螭吻等遭到破坏。上世纪七十年代,大院改建为县针织厂厂房。1978年1月,县针织厂发生火灾,一些重要建筑被大火焚毁。
  现“民国临泉县行政公署”已列为阜阳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礼堂维修完工,为老街增添了几分古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5 16:55 , Processed in 0.21983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