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98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他在芜湖缔造了明朝的“浆染帝国”

[复制链接]

2152

主题

2267

帖子

7636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7636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1-1-10 08:34:5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芜湖古城池图》中的西门,即“弼赋门”

○明朝时芜湖的浆染场景

○《天工开物》中浆染示意图

明清时代,芜湖不仅是全国浆染业中心,还是与松江、苏州、铅山和景德镇齐名的全国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所染产品更是热销海内外。创造这个商业奇迹的就是一位名叫阮弼的徽州人。而在明代兴建的芜湖古城的四座城门中,其中西面的“弼赋门”,就是和阮弼有很大关系的。

一、家道中落

来到芜湖经商

说起芜湖,人们一般会想到米市、瓜子和方特等城市名片,其实,芜湖还有一张老名片,那就是浆染业。《天工开物》里曾赞道:“织造尚松江,浆染尚芜湖。”明清时代,芜湖的浆染产品热销海内外。而创造这个商业传奇的,是一个名叫阮弼的徽商。

“阮弼是什么人呢?他在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出生于安徽歙县一户商人家庭。”文史学者、原芜湖党校教授姚永森在接受采访时说,“据史料记载,阮弼祖辈家业其实是富冠乡里的,传至他父亲时仍称富饶。但他父亲生平持家素以仁义为本,好善乐施。久而久之,到阮弼出生时,家道已然中落了。”

据姚老介绍,因为家庭窘迫难以支付私塾学费,阮弼仅读了几年书就不得不弃儒学医。尽管只念了几年书,但他天资聪敏,勤奋好学,过目不忘,一日能记数千言,于是就跟着乡里的赤脚医生学医。但学了一段时间医术后,阮弼发现市面上医生很多,竞争太大,于是学医也没有成功。一再碰壁之后,阮弼想到了和当时的一些乡亲一样,离乡学做生意。在和父亲等家人商量几番后,在明嘉靖元年(1522年),阮弼带着全家的寄托和希望,开始了创业历程。

脚踩旧布鞋、怀揣油纸伞、肩背破布囊,阮弼踏上了成就他“浆染帝国”的江城芜湖之路。“为什么选择芜湖,这当然不是因缘际会的巧合,应该说是阮弼深思熟虑的选择。”姚老说,因为首先芜湖位于长江中下游,是四大米市之一,商旅云集,舟车辐辏,交通发达;其次,商旅络绎不绝,每天上万种商品在芜湖集散交易,以此可以知晓各种货物价格贵贱,商情灵通。

在芜湖安顿下来之后,经过一番考察,阮弼开始做起了一些染色业小本生意。因为他讲求信誉,注重质量,不但受到了顾客的青睐,而且还能妥善处理好与同行关系,得到了同行的尊重。同时,他还留心观察市场行情,靠其灵敏的商业嗅觉发现芜湖各行业虽然牙行林立,唯独染色纸业尚未立有牙行,于是便向各牙行毛遂自荐管理染色纸业,慢慢成为染色纸业的主导者。

二、用心经营缔造“浆染帝国”

成为染色纸业的主导者后,阮弼迅速召集各染色纸业贩运商,筹集生产资本,合并一些小的染色纸作坊,把染色纸业做大做强,积极提高产品质量。“他还前瞻性地制定了染色纸行业条规及转运贩卖规定。在阮弼的精心管理经营下,他的染色纸业取得了极大的发展,产品热销芜湖周边地区及全国各地。”姚老说。

应该说,阮弼是有经商天赋的。在经营染色纸业取得成功有了资本积累后,他便开始经营浆染业。据史料记载,明代的棉布生产大多出于手工,棉布质量的好与坏,决定于纺织和浆染技术的高低;浆染的好坏又决定于“碾石”质量的优劣。而当时芜湖大小荆山所产碾石最佳。阮弼依靠资金雄厚,囤积了大量优质碾石。同时阮弼还注重改进浆染技术,提高浆染质量,所以他家所染布帛、丝绸,质量高,颜色鲜、种类多。

由于阮弼生产的浆染产品使用了先进的浆染技术和染料生产技术,很快吸引了各地的纺织商人,他们纷纷将布帛运往芜湖加工,这样又无形带动染料的快速生产,一些较为特殊的染色如“铜绿”、“银朱”等颜料生产迅速扩大。

“随着生意越做越大,当时的阮弼便在心里琢磨,何不在芜湖设立染色局,由染坊主共同经营。这样既可以节省运输费用,获利也会更多啊。”据姚老介绍,于是阮弼积极游说各染坊主,很快芜湖染色局就成立了。果然,阮弼的浆染业经营效益大增,各染坊主获利也比先前大增,因此在此基础上,他们又在全国各商业重地设立了多处浆染分局。这一点在不少文献史料中都有记载。例如,时任兵部侍郎汪道昆在《太函集》卷三十五就记载,万历年间,有个徽商名叫阮弼,在芜湖立局治染,专门染布贩卖。“时购者争求得采,利归染人。长公复笑曰:非独染人能白(漂白)可采(染色)也。乃自芜湖立局,召染人曹治之,无庸灌输,费省而利兹倍。五方购者益集,其所转运遍于吴、越、荆、梁、燕、鲁、齐、豫之间,则又分局而贾要津。”清乾隆《元和县志》亦载:“歙人阮弼在芜湖创立染局,招来染人,分工操作,费用省而获利多,其产品行销于全国各地。”

在阮弼与各染坊主取得共赢的同时,各染坊主也一致推选阮弼为浆染行业总会会长,以图在阮弼的领导下,赚取更大经济效益。当然,阮弼也没有让大家失望。在他的带领下,芜湖的浆染业行销全国各地,并远销海外。阮弼“不操利权,亦犹之乎百谷之王左海”,俨然成为一个“浆染帝国”。当时的芜湖,也一举成为全国的浆染业中心。

三、乐善好施青史永留美名

和大部分的徽商一样,经商致富后的阮弼一直乐善好施。他积极造福乡里,报效国家,深受徽州和芜湖两地老百姓爱戴,因此被人们尊称为“长公”。

“阮弼的乐善好施首先表现在孝道上。致富后的阮弼不久就把年迈的父母从徽州老家接到了芜湖,让两位老人衣食无忧,极尽孝道。”姚老说,阮弼不仅孝敬父母,还善待两兄弟。他把自己全部家产均分为三,兄弟三人各得其一。“看到长子如此分产,阮弼父母欣慰之余仍劝道:‘你不必如此分家呀,你今天的成就都是你辛苦打拼得来的,你两兄弟衣食无忧就已然知足了,干吗还要均分呢?’阮弼二弟三弟觉得也不好意思,纷纷辞谢说不可以这样做,他们不能要。阮弼不为所动,最终均分家产兄弟三人各得其一。”

除此之外,阮弼还积极提携乡人,帮助乡邻共同致富。而且是根据各人情况不同来帮助,“业儒,则佐之儒;材可贾,则导之贾;能独立,则授赀而薄其息;能从游,则授糈而冀其成。”可以说是帮助亲戚、乡邻不遗余力。

最为重要的是,阮弼还组织乡团率众御倭。据史料记载,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一股倭寇越过浙江突袭徽州,又北上逼近芜湖。当时芜湖没有城池防御寇贼,地方官束手无策,官兵们争相逃窜。芜湖全城百姓危在旦夕之际,时年已54岁的阮弼振臂一呼,倡议商民壮丁成立保乡团,阮弼又率领众人杀猪宰牛祈神,并为大家鼓劲说,“倭寇是猛虎吗?人们尚能赤手活捉,何况还能用飞箭射杀。而今倭寇气焰虽然嚣张,但功力已穷尽了,只要我们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把其剁成肉酱以谢天子。”凶悍的倭寇侦察到芜湖虽然没有城池,但老百姓早有准备,严阵以待,吓得连夜逃跑了。

但到了明万历二年(1574年),倭寇再次进犯芜湖,强抢财物而去。芜湖官民人心惶惶,各方强烈要求修筑芜湖城垣。但筑城之费从哪里来呢?这时地方官想到了“长公”阮弼,请他捐资筑城。这时已年过古稀的阮弼积极响应,倡议在芜商绅捐资报效,并率先捐出重金,于是乎城内的商民士绅纷纷响应,三个月之内就将城墙砌筑起来,并且固若金汤。“后来,阮弼又带头捐资修筑了芜湖的四座双层楼城门,并且独资兴筑了芜湖西门城楼。芜湖县长为了表彰阮弼的巨大功绩,特将芜湖西门城楼以他的名字命名为‘弼赋门’。”姚老告诉我们。

除此之外,由于芜湖县城至南陵官路道途险阻,阮弼捐出重金并倡议商贾捐金,修建了道途险阻的芜湖县城至南陵官路,让这条路成为坦途,极大地方便了商旅行人。因此,我们说,阮弼的传奇不仅被口耳相传,历史书写,也曾经矗立在城市的寸土寸金之地“弼赋门”上。□程堂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6 00:47 , Processed in 0.23447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