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5526|回复: 0

“武则天”吃蟑螂?醒醒,唐代饮食日常了解一下!

[复制链接]

2429

主题

5655

帖子

1万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16311
发表于 2020-11-25 12:5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武则天在千里之外的异国他乡“躺枪”了。
在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11月20日播出的一款节目上,竟然出现了外国人扮演的“武则天”摆弄姿态,吃蟑螂、竹鼠、海蜇、黄蜂幼虫等“食物”的画面。这引发了当地华人的强烈不满和广泛投诉。
今天这篇文章就为一些别有用心的编剧和导演们“聊一聊”,唐代中国人到底吃什么。

武则天(624年-705年),在位时间为公元690年到705年。
彼时的中国,正从“初唐”迈向“盛唐”。
恩格斯曾说 : “农业是整个古代世界的决定性的生产部门。 ”
一方面,农业的积累和发展为唐代的“盛世”奠定了基础;反过来,唐人“吃得饱”、“吃得好”,则正是那一段时期,古代中国物质和精神文明极大发展的生动写照。
唐人吃什么这个问题,可就有的聊了。
食材是自然的馈赠。
不妨就从蔬菜说起。
在以农业为基础的唐代社会,谷物和蔬菜是唐人饮食的两大主体。
唐代的园圃种植业非常发达,已经成为了蔬菜供应的主要来源。
形象地说,唐代的农田耕到哪里,蔬菜便会栽种到哪里。
“香稻熟来秋菜嫩 ,伴僧餐了听云和。”陆龟蒙的诗,便是唐代田园景象最朴素的写照。
唐人孙思遗在《备急千金要方·菜蔬)中,列明品目59种,其中属于食用蔬菜者高达40种。
葵菜、韭菜、水芹、芜菁 、芥菜、芋头、荷藕、蕹菜(空心菜)的食用极其普遍。

“七月亨葵及菽”,出自《诗经·豳风·七月》 上海博物馆藏

汉代以后,不少外域蔬菜装进了中国人的“菜篮子”。
到了唐代,胡瓜(黄瓜)、昆仑瓜(茄子)、波棱(菠菜)、莴苣等外域蔬菜的种植和食用已经相当普及。民间也亦复如是,杜甫的诗中就有写:“ 苣兮蔬之常,随事艺其子。”(《种莴苣》)
很多“进口品种”的蔬菜,对于普通唐人而言,早就不是什么新鲜货了。
作为调口或蔬菜储备,唐人还有大量的野菜可供在乡野间采集或者市场上选购。
唐代水滨居民多食莼菜,山侧居民常食蕨、薇。
唐德宗曾“召朝士食马齿羹”(即马齿苋菜,语出《唐语林》),唐代野菜的食用已经非常体系化了。
素搭配,洗碗不累。
说说淡水产品
唐代地域辽阔,唐人“靠水吃水”,淡水产品的食用开发已经非常成熟。
在唐代,较为流行的淡水鱼有鲫鱼、鳜鱼、鲂鱼、鲈鱼(产于近海和淡水处,常见烹材)、松江鲈(珍品烹材)等等。
“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 图源豆瓣网友
还有鲤鱼,虽然唐代“鲤为李也”,公元715年和731年,唐朝官廷禁捕、售鲤鱼,“卖者杖六十”。但很明显,鲤鱼压根就没从唐代人的食谱上消失。唐人走到哪里,就把炊锅架到哪里。
白居易诗云:“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舟行》)
中华美食和中华文明一样,从来就没有断层过。
至于唐代的海产品?虾和螃蟹自然不用多提。
中华沿海之地物产丰富,怕不是要分一个“东海渔区”和“南海渔区”。
浙江一带,较为闻名的有淡菜(贻贝)、比目鱼、蛤蜊;
在南海一片,鳙鱼、蚌蛤、牡蛎,各种鱼贝类产品琳琅满目。
韩愈就曾说:“我来御魑魅,自宜味南烹。调以咸与酸,笔以椒与橙。”
集美食、赏美景,赋诗唱和,雅怀有概。
对一切美好的事物怀有敬意,这才是盛唐气象
再说怎么吃——从早餐开始吃呗。
(不配图了,怕大家饿)
唐代商业兴盛,已经形成了东市和西市两个商业区,餐饮业有了极大发展。
如果穿越到千年前,作为普通市民的你有一件大事大抵和武则天是一样的:咥饭。
对于唐代居民而言,北方人的主食是饼。如果你住在长安,那么最方便的就是买了。
至于是吃烤的还是蒸的,全看你心情。
唐《刘宾客嘉话录》记载 :“刘仆射晏,五鼓人朝 ,时寒,中路见卖蒸胡之处,势气腾辉,使人买之,以袍袖包裙帽底啖之 ,且谓同列日:美不可言!”
简单来说,就是你上班前撺掇到小摊摊前,买一份热气腾腾的早餐,赶在到公司打卡前吃完。一边吃一边点头,用关中话跟身边的小伙伴夸一句:美滴很!
作为流动摊饭,那就是日常:“滴~您的开元通宝已到账——我也不知道多少钱。”
对于唐人而言,不仅有传统的饼,还有新型面食毕罗。
唐代居民常吃的汤饼 、馄饨、谂头等食品,商店里都有。


到了中午,不想回家买菜做饭洗锅,点外卖啊,送餐上门。

“您的外卖到了。”
萧家馄饨、 庾家粽子、 韩家毕罗都是月售榜前三哦(《酉阳杂俎》)。
如果你有需要,原地点几十桌外卖摆宴席,那也是分分钟的事情。
“两市日有礼席 ,举铛釜而取之,故三五百人之馔 ,常可立办也。”(《唐国史补》)
如果傍晚依然要下馆子,对于长安的普通人而言,想要social(社交),基本靠酒楼。
一进门,好家伙。只见:“红翘铺新月,貂裘坐薄霜。玉盘初蛰,金鼎正烹。”(《全唐诗》)
人声鼎沸,诗酒嘈杂就不说了,起码吃的东西不见重样儿的。
唐代饮食,色香味俱全,极其讲究。
就拿点心来说吧,唐代就有“金银夹花平截”(剔蟹细碎卷,即蟹膏配面饼)和“赐绯含稥粽子”(红色蜂蜜点、淋的粽子)。光听就这名字,就两个字:雅气!
唐代时, 中国人会精确地使用调料,除去食物原料中的腥膻之气,并增加菜肴中的香气。
唐人常用的调料就有醋、酱、豉、油、椒、姜、葱、蒜、芥等等。
此外,不同菜肴的处理也不一样。
吃鱼鲙,要加醋,去腥气;吃羊肉,用胡椒,除膻气。
唐人已经普遍采用“加热烹饪”的方法来提高食物中的香味了
煮熟,对于大多数唐代菜肴是共识。
精耕细作,这是中国农业的特点,也是中华美食的特色。
随便举几个菜名:
生进二十四气馄饨(造型、馅料各不相同,共24种)
婆罗门轻高面(听听这名字,就知道是海纳百川,博观约取的产物)
五生盘(精细加工的羊、兔、牛、熊、鹿)
翻开唐人韦巨源的一本《烧尾宴食单》,那就是盛世长安。
对于中国人而言,饮食是三餐之需,饮食文化是一世之用。
为什么外国人的“武则天”片段会引发众怒?
因为作为一部面向青少年的“教育片”,它连基本的尊重都没有。
不仅仅不尊重中国人民、中国文化,同样不尊重历史事实,不尊重最基本的常识。
经查询,该节目由英国广播公司(BBC)旗下的儿童频道CBBC制作并播出,名叫《糟糕历史》(Horrible Histories)。争议片段出现在其2015年播出的第六季第二期第11分钟至第13分钟。
据公开资料显示,该节目旨在用喜剧的视角向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展现“历史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引发争议的节目主题为《Awesome Alfred The Great》,讲述英国阿尔弗雷德大帝的生平,照例是“戏谑的口吻和幽默轻松的风格”。
节目旁白里却说,“阿尔弗雷德战胜了维京人,但是却没有烤焦的蛋糕可以吃。而在同时期的中国,人们供奉给女皇武则天的食物,怎么形容呢?真是让人难以置信啊。”

然后放上几个臆想的“说法”,把古代中国尬黑一下。
就这?

不论是制作它的英国广播公司(BBC),还是播放它的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它们能让这样一部充满歧视、偏见和丑化的节目公然出现在电视节目上,面对世界观众。这一点都不可笑,甚至很可悲。
作为媒体,它们连最基本的常识和素养都没有,这才是真的让人难以置信。
有网友谴责,“扮黑脸”的时代过去了,所以开始“扮黄脸”,这不是种族歧视是什么。
他们蓄意丑化的是中国,丢掉的却是自己的底线和信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3-29 18:52 , Processed in 0.21962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