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帮棋友会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围棋
查看: 630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执政安徽8年,被邓小平称为中国的重灾区,却有百姓纪念他是好官

[复制链接]

1262

主题

1397

帖子

5240

积分

论坛元老

Rank: 8Rank: 8

积分
52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0-11-6 11:06:5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编者按:一个人在历史中所扮演的角色很难跟随着定性,如果不站在历史的角度,被历史淹没,也难以看见他艰辛却徒劳无功的过程,或许今天说的这位便是。


1967年时任12军副政委的宋佩璋随着部队来到安徽省支左,作为副职却在1969年随着文化大革命被推上他难以把握的工作:一省最高官员。
实际他主持安徽大局达八年之久,最终也以“四人帮”在安徽的代理人的名义受到清查,坐了12年冷板凳后于1989年逝世,享年70岁。
1977年宋佩璋下台后,他的名字在所有正规出版物上消失了,好像安徽的历史上没有过这样一个人。
若要读懂安徽的历史,这个人却是难以绕过的历史,从李葆华、李德生的时代过度到改革开放,他成了一段难以言说的历史阶段。
个人的能力和执政的需要形成矛盾,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哀的过程。也成为他被历史诟病的结果。
一个人难以跟随历史的脚步、艰辛蹒跚,最终被历史的车轮湮没,从他身上看到的是安徽的历史时期的尴尬历程。


(宋佩章时代的淮北人民)
被历史推上政治舞台的尴尬者
安徽作为农业大省,历经了曾希圣放卫星的时代,以及李葆华拨乱反正的时代,再到文化大革命后李德生的高压时代。
在动乱年代里,李德生作为12军军长和中共副主席的身份,铁腕治理安徽,成就了李德生在安徽的盛名,也导致他最终被撤回北京。
宋佩璋作为12军的副政委,在李德生离开的时刻被推上的安徽执政者的历史舞台。从一个坚守命令的军人到执掌千万百姓的省委书记。
之所以说历史推上了尴尬的境地。我们可以从宋佩璋的过往来看。
1938年,宋佩璋因为民族抗战参军,历任12军的指导员,从营到师,甚至在1955年被授衔开国大校。
12军参与的战争之多,不可计数,却难以看到宋佩璋独当一面的信息(有军事爱好者可查相关资料,此中不做详说)。
如果说毫无建树,实有所过,不如说他一直从事的是党的路线毫不动摇,却没有实际的指挥经验,也毫无临场作战指挥的能力。
再到李德生作为军队新秀,主政安徽,宋佩璋所做的也就是党的路线不动摇。李德生在安徽的功绩不可小窥:单枪匹马解决芜湖动乱、稳定安徽的城镇经济、不增加冤假错案。
而当李登生被调回中央,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宋佩璋开始作为军管领导和安徽省委书记执政安徽的时候。千万百姓的生存困难和硝烟四起的文革造反派成了宋佩璋难以解决的问题。
可以说,当宋佩璋作为安徽执政者被推上历史舞台,却成了他一生的败笔。


(宋佩璋执政安徽,合肥街头批斗李葆华)
同情李葆华,却无力拨乱反正,任冤案肆虐
在宋佩璋的秘书文章里也有一段故事。是关于李大钊的儿子,曾经的安徽省委书记李葆华夫人和宋佩璋的对话。
田映萱同志何许人也?是安徽省委原第一书记李葆华的夫人, 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先驱李大钊烈士的儿媳妇, 原为中共安徽省委监察委员会的副书记 (正厅级)。
1972年春的一天下午,田映萱作为被批斗人员的家属要找宋佩璋书记汇报个人情况
当时的李葆华正在合肥街头接受批斗,李德执政安徽,把李葆华接到省委党校, 加以保护, 不让造反派接触和批斗。
李德生离职之后,无力照顾李葆华,只能任造反派将曾将的省委书记押到街头。
宋佩璋不敢接待,只能让秘书传话:他正在安排省委重要会议,接待重要群众。
田映萱说了句:“好。” 尔后不紧不忙地表达了了两层意思:一是她在 “文革” 中受到打击迫害的大体情况, 要求甄别平反;二是请求组织上尽快落实政策, 给予安排工作。
了解情况,在没有涉及到李葆华的情况下,宋佩璋才将田映萱请到办公室,开始“亲切”的会谈。
宋佩璋的第一句话是:我和李葆华也是老乡呢,有什么问题,一定要解决。
宋佩璋听了所有的问题后说:“这一情况我会先给省委组织部说一下, 让他们予以重视, 研究后提出意见向省委常委汇报。”
最终在田映萱离去的时候,说了声谢谢。
其中谢字,颇为暧昧,李葆华一直到宋佩璋离职后的1977年才最终平凡,这个所谓的谢字更像是没有被添麻烦的如释重负。
安徽的冤假错案,在宋佩璋的时代没有得到任何的解决,被叫做李青天的李葆华,还有杨效椿等人,依旧在街头。
坚持着文化大革命的思想,不如说是毫无能力解决社会问题。民众被压抑的社会情绪无力解决。
这对于一省执政者来说,不能不说是个污点。


(宋佩璋时代所修的文革路)
淮北曾是小上海,但只会修路的领导不是好领导
宋佩璋在安徽执政最大的功绩是修路。修路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但是从一省执政者来说,再多的基础设施的建设都不足以成为经济的带动力。
宋佩璋之所以修路,也不是今天的思路:要想富,先修路。
皖西曾经是大别山区,作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就是山高路远,无力掌管。皖南更是山路崎岖。
淮北市当时为安徽省老八市 ,计划经济,淮北矿业为直属国家煤炭部,煤师院为部属高校 ,财政宽裕,市民 矿区居民职工收入在 在苏鲁豫皖名列前茅 。
上海知青曹晓兰同志做过淮北市市长,那时候的淮北市市民 更是受到了上海人敢为天下先不等不靠 自力更生 与其抱怨不如实干 ,在安徽独树一帜 !
宋佩章到淮北调研 看到淮北市场上居然有那么多的上海产品 还有说着上海口音的市民,他把淮北誉为“小上海”。
他在淮北看到的是交通的便捷,毕竟淮北曾经是中原的一部分,更是从汉代就是水陆交通的要道。
1973年,在宣城考察,因为不通公路,宋佩璋到基层考察,只好徒步登山,并恰好在上山时看到一班乡亲扛着竹木下山,而在他下山时,又恰好看到一群乡亲用箩筐挑着买回来的粮食上山。
在开会中,他先讲的就是淮北的经验,于是,他指示说,一定要将公路从山下修到山里。
像那个时代的所有领导指示一样,并不需要什么可行性论证或者评估,立即得到执行。
于是,一条两车道的简易公路在皖南开始修建。没有什么拨款,派人搞了一个设计,支持了一些工程机械,以及雷管、炸药,
安徽各地根据这一会议决议,自发组织修路,最偏远的金寨县就在那时候将山里山外通了公路。
1973年到1977年,安徽的山区竟然开始四通八达。这在全国都是一个奇迹。
金寨县的乡亲们花了一年多时间就将二十多公里的盘山公路造好了。通车的时候,还将照片寄给宋佩璋。
而事实上安徽很多公路一直到新世纪的“村村通”才开始新路的建设,早前使用的都是宋佩璋时代的旧路。
宋佩璋还有一个贡献就是发展小水电,如果今天去安徽金寨县依然可以看到各处可见的小水电设施,对山区用电来说,这无疑是个创举。
至今很多山区老人听到宋佩璋的名字依然十分激动,指着身边的路说:这就是宋省长那时候修的。


(抗战时代的宋佩璋)
宋佩璋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官员?
毋庸置疑, 1970年代是党风民风较好的时期之一, 贪官污吏寥寥无几, 提倡的是争做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宋佩璋在安徽的时候,考察基层比起任何一位官员都要勤勉,次数最多,也毫不为过。
在基层,领导视察,送点礼正常不过。宋佩璋最多的时候,都要询问身边的秘书和警卫有没有私下收过什么物品。
甚至在宋佩璋的秘书后来回忆录中的描述,可以说每一次都要询问。
1972年4月, 我随宋佩璋到东至县检查工作。东至独具风味的山里特产, 也让多有随同的官员垂涎三尺。
翻山越岭, 走村访户, 紧张忙碌了两天后, 在即将离开前的傍晚, 县政府办公室的两位同志送来四斤 “云尖” 新茶, 说是给宋佩璋省长一斤。还一再宣传:“这是东至的名茶, 刚刚上市, 送一点给领导尝尝。”
宋佩璋当面拒绝说:“不行, 我们有茶喝, 你们拿回去吧。”
可是, 任凭秘书怎么解释,新政府工作人员将东西被放下就走。
宋佩璋直到回去才知道,他从私人工资里拿出这笔钱寄到东至县县委,还将茶叶分给了随同的秘书和警卫。
有人问他,他的回答是:一斤好茶叶,喝下去没事,可是好的东西喝习惯了,手就会开始伸了


(左六宋佩璋)
贯彻改革开放,却南辕北辙跑到大庆学石油
宋佩璋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执政者,有野心,却毫无才华,正如被万里取代一样。想发展经济,却南辕北辙。
1977年,是宋佩璋执政安徽最后一年,四人帮的覆灭,全国都在说解决经济问题。
安徽是农业大省,作为管理农业的副总理,陈永贵邀请了宋佩璋。但是一心发展经济的宋佩璋却跑到石油基地大庆去视察和结对子。
当时的邓小平自正谋划这改革开放,本来准备派万里去湖北的他听说宋佩璋去学大庆,改了主意,最终决定派万里去安徽。
主持中央工作的叶剑英在接到邓小平的这个建议的时候,也得到了陈永贵的小报告。
头扎白毛巾,嘴角叼着烟蒂的陈永贵,人称陈大叔,主管农业的副总理,来到叶剑英的办公室第一句话就是:安徽省不行了。
叶以为自己的耳朵听错了。
陈说:“刚才有人跑到俄(我)的办公室,说安徽省委书记宋佩璋带领全省70多个县委书记,跑到大庆去参观学习。娘的,你说这是唱的哪出戏啊?宋佩璋脑袋瓜子是不是进水了?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这是毛主席他老人家定下来的规矩。他带70多个县委书记不去学大寨,而去学大庆,这叫什么事啊!叫俄这个管农业的副总理脸面都挂不住!俄是小学毕业,俄看他(宋佩璋)连小学水平都不够?中央该查一查他的老底!批‘四人帮’,他找客观理由,说没关系;学大寨不好好去学,反倒学大庆去了,这叫咋回事?中央是不是该给点颜色看看!”
陈永贵讲这番话的时候,脚把地面捣得咚咚响。
叶帅最终打电话给邓小平说:“安徽问题是火烧眉毛了,也是到该解决的时候了!”
6月22日,中共中央决定:万里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安徽省军区第一政委。另有中央大员顾卓新、赵守一任副书记。
无形中,宋佩璋从安徽的历史舞台中离去。


安徽“小四人帮”,宋佩璋消失的缘由
从安徽离开之后,宋佩璋被中央冷藏12年,最终在1989年去世,似乎这个人从文史资料中消失了一般。
文化大革命中执政的宋佩璋,和四人帮扯不清楚的关系。
在批林斗孔中,李德生离职安徽,在研究林彪对安徽的影响,
宋佩璋的一句话可以说一针见血:“我是12军的副政委,12军不隶属林彪,反右中,军管安徽,和林彪没有任何联系,怎么无缘无故扯在一起?”
而在四人帮覆灭后,清查四人帮余孽,宋佩璋虽然在安徽没有建树,却没有恶果。
于是关于中央“四人帮”的指标中,宋佩璋更多的是对指标的无视,和对手下人的维护。
这在无形中,站到四人帮的行列。1977年宋佩璋下台后,他的名字在所有正规出版物上消失了,好像安徽的历史上没有过这样一个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徽帮棋友会 ( 苏ICP备2022041640号-1

GMT+8, 2024-5-15 15:53 , Processed in 0.21739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3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